本方案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中企业对IT系统的使用越来越深入和频繁,如何管理好企业的IT系统成为不可忽视的管理议题。如果在IT建设过程中缺乏总体架构和规划,企业将在IT管理上面临众多的挑战。比如:业务越来越复杂,IT系统越来越庞大;难以统筹地管理;看不清楚IT建设的现状,更谈不上合理规划新的IT建设;企业内IT和业务沟通困难,业务人员用不好系统,IT人员服务质量也不高。
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是对构成企业的所有关键元素和关系的综合描述。它是一个用于描述和分析企业的现状,并对企业做出合理诊断和规划的方法。企业架构就类似于医学上将人体构造分解为骨骼、肌肉、血液等组成部分,既考虑每个部分的成分,也考虑这些部分是如何结合并协同工作的。它是现代企业用于自我分析和自我管理的工具。
单纯地从IT的视角管理IT系统让许多企业深陷管理困境,解决问题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实际上,IT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战略、组织、流程等一系列的要素。因此对IT的管理如果不考虑这些要素,那就会理不到头绪,产生诸如系统庞大并与业务脱节等症状。因此,需要通过企业架构的管理思想来管理IT架构,并实现如下价值:
1)理清IT架构,明确IT管理现状
IT架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需要“理清楚”然后才是“管起来”。与IT架构相关的内容既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数据、应用功能、服务器和网络等管理要素,也包括传输类型、控制方法、管理策略、开发技术等技术层面的要素,合理清晰地梳理这些内容并了解相互管理,才算是帮助企业真正明白目前IT管理的现状。
2)分析企业现状,找到IT管理的可改进点
如果说明确IT管理现状是企业对自身的一个审视和了解,那么IT现状分析就是企业对自身的“望闻问切”。通过对企业流程与应用系统覆盖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企业IT应用主要存在于企业哪些地方,而通过对企业流程与应用系统冗余度的分析,我们又可以知道企业IT系统之间存在的功能重复或冲突集中在哪里。
当然,企业IT分析同样不能零散的开展,因此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分析设计体系和科学的分析设计方法,本方案基于在流程分析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ARIS平台,提供了一套在IT架构现状分析上成熟的方案。
3)合理地规划与改进IT建设
以往的IT规划往往从IT系统本身出发,或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或追求新的产品与技术。而一个真正适合企业的IT规划既要有适度的前瞻性,又要能够贴切地满足企业战略和企业的生存环境。否则就像在水下穿了一件太空衣,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上花费巨大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企业架构下的IT规划强调的是从企业战略出发,首先规划业务架构层,然后延伸到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最后结束于企业的基础设施架构,其中包含战略、流程、系统功能、模块、数据、数据接口、系统实例、应用机房、网络信息和技术细节等等各种管理要素,可以说是对企业IT建设的量体裁衣。
4)完整地管理IT资产与技术
仅仅规划和实施IT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大多企业在实施IT系统后,更重要的是运维和管理IT系统。在这样一个层面上,IT系统无疑于企业的IT资产。结合IT服务管理标准和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路来统筹的管理IT系统,也是企业架构可以发挥力量的地方。
同样,企业里面往往也有专门管理IT配置的工具(CMDB),但这些工具往往又忽略了企业业务与战略和IT之间的关系,如何将这些内容集成和统筹地管理,也是企业架构管理思想所考虑的内容。
借用企业架构的管理思想来管理IT架构,将保障IT系统不再与现实脱节,也不再落后于战略和业务的发展。IT系统将像企业的设备等重要物质资产一样有效地管理起来。
基于企业架构(EA)的IT架构管理解决方案及其交付物
在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的管理方法中,IT的规划需要与业务的需求统筹地管理起来。因此,一般将企业的IT架构划分为四个层次:
业务架构层:包含企业的战略、组织与流程等业务相关的架构,主要用于分析业务的驱动与业务的需求。
应用架构层:包括应用系统,系统功能,系统接口,相关应用的服务等,主要用于从业务层面将需求层层分解为系统的功能。
信息架构层:包括数据体系,数据架构,数据实体等于信息数据相关的内容。由于数据是流程流转的实体,也是应用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载体,因此对数据的设计需要与应用和业务层进行统一。
基础架构层:数据的存储实体,系统实例,硬件设备,软件技术等等属于企业基础设施的内容,需要按照资产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
企业架构中的IT架构的四个层次
如何基于企业架构进行IT应用功能的规划?
交付物一:搭建从贯穿IT架构的模型体系
企业架构就是对企业各个管理要素以及关联进行管理的过程。因此我们对IT架构的管理,需要将企业如下要素进行统筹地梳理与整合,并形成模型体系。
战略:通过BSC战略模型梳理企业战略与目标。
流程:通过增值链与EPC模型梳理企业的流程架构与现实业务流程。
功能:通过流程步骤梳理系统所因提供的应用功能。
系统:通过应用系统架构模型梳理系统类型与模块。
基础设施:通过系统与系统实例,梳理系统所存储的相关硬件与设备等基础设施。
资产:通过整理相关资产获得资产的生命周期。
资产集:通过整理资产并分类获得完整的资产集合。
架构生命周期:管理各个业务单位的IT架构的生命周期。
企业架构各个层面的整理
交付物二:企业架构现状评估与分析报告
企业架构的IT架构现状评估与分析方法是以企业架构方法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企业的各个架构元素和架构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应用系统架构下应用系统的岛屿数量和程度,以及应用系统对业务流程的覆盖率。然后对现状的业务进行科学地诊断。
采用目标分解与纬度分析方法开展。分析包含一个总体目标,按照多视图分解到多个分目标,每个分目标包含多个分析指标,而每个分析指标都有相应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沿用的分析手段采用了平衡积分卡的思想,便于企业长期使用。
使用ARIS模型与ARIS工具对于模型的统计分析功能来完成分析工作。由于前期的建模工作有了大量模型成果,一些关键的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模型来开展,例如:流程的应用系统覆盖率。在模型真实的情况下,此类分析能够很精确地反映企业架构管理现状。因此为了达到更准确的效果,还将对模型的真实度加以评估。
应用系统架构良好支持业务代表了企业架构下应用系统架构建设的质量。应用系统的建设为业务信息流的自动化提供技术平台,并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提供支持,可以说,企业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业务服务。应用系统架构的建设也是建立在IT的基础设施之上,因此对它的规划将直接影响IT基础设施的需求。应用系统架构良好支持业务流程需要在良好地支撑流程需求和数据运作的基础上,还要保留有良好的系统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因此,应用系统对业务流程流程执行过程,数据流转过程的可服务性是很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系统接口和架构方式也是需要关注的。
基于ARIS平台的企业架构分析与评估结果示例
交付物三:经过合理规划的TO-BE的IT架构
在IT架构管理的整体下,如何通过对业务的变更获得系统的变更方案?博阳咨询推荐IT城市规划(ITCityPlanning)的规划方法。
IT城市规划方法
在IT规划中采用ARIS的信息系统视图(IS视图),可以作为层次与层次之间转换的媒介。在ARIS中,IS视图中的对象类型必须放在功能和应用系统之间,这样便拓展了ARIS中的功能视图。如同各种功能一样,IS的元素与不同的结构相连接,出现在ARISHouse模型的常见视图中。这些扩充主要与流程视图和数据视图相关。在下面所述的IS视图中,涉及来自于ARISHouse模型的功能和流程视图中,用来描述IS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模型类型,或者在其它ARIS视图的背景下,用来详细描述IS元素的模型类型。
交付物四:IT资产与IT架构的生命周期平台
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规划后,不可忽略地就要考虑系统的实施过程。但对于完整的IT架构来说,系统从规划到实施,再到使用与维护,直至淘汰,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把系统当做IT的资产来进行管理是可以覆盖到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
系统实施周期的评估过程
系统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博阳咨询建议对规划好的系统以及系统模块按照成熟度与重要性进行评估,便可以知道哪些系统需要先期建设,哪些后期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系统引入的过程。
系统生命周期的评估过程
同样,系统一旦建设完成,系统的管理与评估工作远没有结束。需要持续地通过对系统功能满足程度的评估,不断地获取系统是否要升级或者淘汰的预期,保证系统能够时刻满足业务需求。这也是IT架构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建设环节。
通过IT 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 提升IT服务价值:进一步强化原有BSS网管、DCN网管以及EDC网管等系统对IT服务的支撑能力,实现对MSS域、BSS域的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及其承载业务的全面监控,及时发现IT异常对业务的影响,提升IT服务对业务的价值。 提高IT 服务质量:通过梳理业务支撑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各项IT服务管理规章与流程,从制度规范上将多个部门的规章和流程进行深度融合。
有效降低IT 运营成本:进一步清理IT资源,实现对IT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确保IT资源信息被正确记录,并可从资源所属组织、维护管理部门、部署位置、供应商、从属业务或应用、当前生命周期状态等多视角提供服务,为资源复用提供决策依据,为运维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提高IT资源的使用效率及运维工作的运行效率。实现IT 服务成本可计量、业务效益可衡量,在提升关键需求支撑水平的同时降低无效IT投资。
IT服务管理体系是以保障企业一体化运营为目标,以指标化管理为导向的,包含组织架构,服务管理流程、IT支撑系统和IT服务管理信息的一体化管控体系。是服务于BSS、MSS及电子渠道系统的IT服务支撑所依据的总体纲领,阐述了IT服务管理的管理领域和建设内容。IT服务管理体系的驱动力是企业战略、业务需求和新技术,其价值是为客户和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并管理IT服务中的各种资源。
IT服务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充分参考业内运营商的建设经验和ITIL (V3)的最佳实践,采用PPIT方法论从组织人员、流程制度、技术工具、信息管控四个方面描述。 组织人员域:保证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要求,包括组织职能、组织架构、岗责等管理内容。 流程制度域:IT服务管理相关的各类管理流程和保障其落实的管理制度。 技术工具域:承载IT服务管理体系落地的各类信息化系统。 信息管控域:支撑IT服务管理要求的各项管理数据,包括资源信息、考核指标、管理报告等内容。
IT 服务管理支撑系统是IT服务管理体系的实现,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平台、工作平台、监控平台和考核平台,实时掌握IT资源状况及IT实时运营情况。实现以客户和业务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要求,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满足高实时性和全网运营的IT支撑要求,提升IT服务管理水平。建设目标包括: 统一的门户,集中统一的监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流程管理与支撑,统一的需求管理,精细化的全网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除了有赖于符合未来整体发展战略的业务实现模式和业务逻辑、符合业务模式和业务逻辑的信息技术架构和平台,还需要相应的信息管理组织去支撑业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运营、维护和管理。怎样构建企业IT运营管理体系,使得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与企业业务管理模式和企业应用特点能够有机的融合,是企业信息组织建设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1 对企业IT管理使命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和融合企业业务管理战略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满足企业需要的一流的IT基础设施,迅速地提升企业IT能力和应用水平,满足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为此,建立高效的IT运营管理体系是首要任务。一般来说IT运营管理基本定义应包括以下内容: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应作为企业集团IT运营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南;
·IT运营管理策略:用于确定企业集团各种IT活动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IT运营管理组织:明确企业集团各项信息技术活动的授权和责任;
·IT运营管理流程:明确信息技术活动的程序以保障高效的运作;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提供企业IT管理运作所需要的技能资源;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保障企业IT运营体系服务的成本效率和 *** 作性。
2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是指为加强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战略执行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其基本原则框架应由七个部分组成:
总方针
战略的融合:信息技术因素需要渗透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去;
业务伙伴关系:企业的IT将与业务用户在工作上建立伙伴关系,以了解和达成企业的业务实现目标;
IT项目应视为投资:信息技术项目应该被视为一项投资,它应以支持业务需求为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信息化管理应以服务水平为基础,重点应关注在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IT组件配置:应遵从IT体系结构和IT标准;
IT资源共享:IT资源应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正确的使用和保护这些资产;
IT策略和规划的沟通:IT的策略和规划应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信息组织和流程
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保持一个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管理整个体系结构,以确保达成业务目标, 业务部门从组织上参与信息部门的管理;
策略和规划的管理:为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变化,有必要对策略、规划、管理、信息服务目标实现的成效作周期性审查和改进;
流程与职责:流程和职责分配要被明确清楚定义。
技术管理
技术创新的使用:主动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标准的使用:当存在相应的行业标准并能满足所涉及的业务需求时,应采用相应的行业标准;
因特网技术的作用:未来的应用系统和服务的交付要考虑使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技术。
IT运营服务管理
未来的企业,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方面会愈来愈集中,即通常所说的物理集中和业务逻辑的集中。信息中心的职能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下,其定义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组织层面上来看,信息管理组织将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从具体IT运作层面上来看,它不是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IT管理方式,而是以流程为中心,对复杂的IT管理活动进行管理,比如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和配置管理,将这些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和范围、成本和效益、运作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指标、有关人员的责权利,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它的根本目标体现在:
(1)提供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服务;
(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3)提供的服务如需要是可准确计价的。
数据
数据获取:每个数据将仅在企业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被获取一次,以后在整个企业内部共享;
数据分布:数据分布应遵守完整性和应用的需求,数据容量、数据需求共享、网络能力和数据安全同样也需考虑;
数据词典:应有一个对企业所有应用程序存取并遵循的、全公司范围的数据定义;
数据共享:应用程序应共享已有的数据,除非必须要坚持满足特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数据所有权:每一个信息单元都需指派拥有者,负责定义数据的使用规则和保护规则;
数据质量:所有的数据在概定的频率内均可得到,保存时间长短要按时间而定,还应经过标准验证流程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应用系统
用户需求:所有的应用系统的采纳或设计都必须依照用户业务需求,并要得到业务赞助人的认可;
公共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所有的应用系统(包括软件包)将采用一套公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引进与管理:采用标准软件包。对于新应用系统供应商的引入需要建立相应的控制策略及制度,建议重点考虑国际领先的标准软件包。
网络
外部连通性:网络必须使外部连接更方便;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将被用于企业内部和对外的沟通;
单一的逻辑网络:将只有一个逻辑、用于实际运作的网络为各互联系统提供应用和数据存取;
因特网技术:企业的网络支持因特网技术。
系统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资源将被选择、配置和管理以满足业务的服务水平目标;
性能和容量管理:解决方案的设计应便于性能和容量管理;
安全和方便使用管理:安全措施应是全面的,但不能妨碍用户完成工作;
可用性管理:按事先达成的服务水平的协议,用户应该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所需要的资源;
灾难恢复计划:有能力从灾难中恢复关键业务功能,这些关键业务是按重要程度排序的。
3 IT运营管理策略
在考虑企业未来的IT管理体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未来企业的IT管理策略。IT管理策略就是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用来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公司内、外部之间,以及各级管理和业务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以保障企业IT使命实现并充分优化成本和效率目标。
IT管理运作模型
在分析企业的IT管理策略时,我们以下图所示的IT管理运作模型为基础。该模型在许多IT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大公司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业IT管理运作模式就是在此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IT使命、定位和战略选择,及未来发展模式,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集团及各权属公司之间以及外部关联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
内/外部分配策略选择
业务外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优秀企业在运作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IT业务的外包。通过利用外部资源,使企业的IT运作降低成本和降低风险,并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在IT管理策略进行更为具体的思考,以保证这项战略取得成功。
考虑内、外部分配的原则,是根据IT管理职能和业务对企业的战略价值进行区分。能够对企业战略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基本原则、策略、标准、规划、体系结构、用户需求等方面,应当视为企业的关键能力保持在内部,可引入外部资源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支持。而与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较小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方案实施推行、提供运作服务、IT服务和解决方案支持、IT资产和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则可以根据在效率、成本、资源方面的内外部优势比较,考虑由内部管理或是采用外包。
集中/分散控制策略选择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规划、控制和标准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软硬件资源
根据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集中控制或分散控制的不同考虑,可以构成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可选择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企业IT管理多数是一种“分散资源,分散控制”的方式。这是造成公司目前信息系统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信息管理的最佳实践做出新的选择。
通过对实现规模效益与保障对业务用户需求的快速有效支持方面的平衡考虑,可以适当地提高对IT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即在IT管理策略方面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转变:
信息管理策略建议
·企业需要集中IT制度、标准、基础设施方面的管理控制,以确保实现企业对未来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涉及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流程及公共的应用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公共网络等,由集团集中建设和管理控制;
·满足具体业务单位特殊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及运行于PC机的个人办公软件等,及PC机、打印机等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局部网络,由各权属公司的信息中心在企业集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进行运作;
·考虑到规模效益和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在目前模式下适当提高集中度,当企业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并建成后,成立企业集团信息中心来完成相应的各项管理与维护职能。
4 IT运营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企业IT的使命及定位,应提高未来信息管理组织的地位,使其能够成为:
·充分地掌握公司战略、目标、决策、运作情况等必要信息;
·拥有足够的职权行使其职能,保障信息技术与公司战略的紧密结合,并推动信息建设和应用;
·有能力与其他职能和业务部门充分地沟通与协作,使信息技术能够支持业务目标;
·流程和IT技术: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紧密结合,使系统建设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真正发挥支撑业务运作的杠杆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制定与实施IT体系结构标准规范,使企业集团(含权属公司)统一在一个高效的IT平台上运作;
·项目实施和信息系统运作支持分开,使信息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检查和平衡作用。
结合前面对企业信息组织管理策略及运作模型的分析,未来企业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如下图所示的:
信息化委员会
作为企业的IT业务赞助者,由集团总裁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权属公司负责人组成的非常设机构,承担以下职能:
·审批集团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战略、规划;
·审批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计划,为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确定优先级,并提供所需资金和业务资源;
·审查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的收益和风险;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和收益做监控,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
信息总监
建议由具备企业战略发展思维,能够统筹协调并赋予足够决策权的人担任。副总裁级人员,同时是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作为企业集团信息战略的执行和管理者,应承担以下职能:
·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营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
·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价值。审视集团 (含权属公司)各业务流程的运作状况和信息系统支持情况,促进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单位的沟通和协作,保障信息系统的价值为企业业务部门/单位所共识;
·确定公司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信息战略和技术应用方向,保证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服务和支持;
·管理公司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资源,审批公司信息技术方针政策、制度、流程、标准,信息组织机构调整及重要的外部合作等;
·推动和监控集团(含权属公司)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项目的实施,并具体监控企业集团信息系统的运作水平,向信息化委员会和集团总裁报告。
集团信息中心
作为信息管理的核心部门,在信息总监的领导下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并保障信息系统与战略结合,支持业务目标,通过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承担的职能可分成规划控制、流程管理、项目管理、运行监管四部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每个部分可以设置成一个项目组负责,项目组成员可以由相关的部门主管或业务骨干兼任,例如战略发展部可以参与规划控制项目组、人力资源部可以参与流程管理项目组等等,各部分具体职责如下:
1、规划控制
·与业务部门/单位共同确认业务需求,并制定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管理项目的优先级提出建议,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
·跟踪信息技术发展及相关管理实践经验,保障企业集团信息系统规划的制订与执行,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服务;
·制定并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并监督执行;
·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以确保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审查集团范围内(含权属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及采购,为信息化委员会的决策提供依据,确保满足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外部IT供应商的认证和评价管理,确保外部信息系统供应商执行集团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监控全集团范围内的IT技能和资源状况,为实现公司IT使命和目标提供保障,并就有关技能和资源的开发引进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建议。
2、流程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跟踪业务流程相关技术发展及管理实践经验,并推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全集团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参加集团 (含权属公司)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的制定;
·参与监控业务流程优化工作。
3、项目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管理或组织协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对项目的目标、进度、成本、质量负责。对各权属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负责所有已批准的集团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外部采购。以及软、硬件选型和项目实施管理。
4、运行监管
·与业务部门、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协商确定服务水平和标准;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运行服务水平和标准要求负责;
·依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建设完成的信息系统项目进行投入运行的验收确认,确保系统未来运行达到有关的管理标准和服务水平要求;
·监控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达到设定的水平和标准,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管理和监控集团IT资产和基础设施,以满足相应服务水平和标准的要求,并保障集团有关IT运行服务的长期安全;
·在服务管理的机制下确保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作为本业务单位的IT管理和支持服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集团信息中心的管理和指导,而在行政上可以继续由各权属公司负责。
·执行集团有关IT管理制度和标准,向本业务单位范围内各业务部门提供IT管理和支持服务;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项目,协调涉及本业务单位的有关工作,并为本业务单位所涉及的业务需求负责;
·管理和维护本业务单位的局域网、PC机及其他信息终端设备等本单位IT资产,以保障本单位所涉及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引进开发用于满足本单位独特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并负责相应的维护和技术支持。
外部IT咨询服务公司:
定位在企业战略性的独立外部IT公共服务及相应的外部能力资源。因为企业已明确IT咨询服务公司负责管理运作对企业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及提供相应服务,故在这里也将其考虑为企业未来IT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IT与IT咨询服务公司的业务关系,由企业信息总监CIO负责管理,信息中心及各权属公司的信息部门具体分工执行。IT咨询服务公司作为企业IT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承担以下责任:
·作为指定单位负责向企业提供关键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并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收取服务费用;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IT规划、流程优化、IT管理制度标准等方面的咨询;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实施和开发,及第三方项目监理等服务。
IT管理组织机构过渡考虑
·信息化委员会建议由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改造而成;
·从企业集团信息管理角度,近期信息中心可以仍由战略发展部分管,可考虑强化战略发展部的职能,加强/建立其在IT规划控制、流程管理、IT建设和运作管理方面的职权;
·企业集团可以一方面考虑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资源(含权属公司),另一方逐步培养或引进,使信息中心逐步独立承担起管理企业IT的使命;
·在集团即将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方面,建议利用集团在投资方向上的管理权利推动在各权属公司的应用,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入手,选择试点适当的单位进行实施,用事实来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IT运营管理关键流程
为管理好企业的IT运营管理,需要建立和落实一系列的流程。具体如下:
·集团信息化规划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规划审核流程
·集团信息化招标管理流程
·集团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规范制订与维护流程
·IT项目立项流程
·IT项目管理流程
·IT系统维护流程
·IT系统安全管理流程
·IT系统安全检查流程
6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
面对未来的使命,企业IT的管理和运作依赖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具备合适的技能。目前企业IT最紧迫需要加强的技能有以下几方面:
·IT管理:吸取IT组织如何在企业或其他有重大使命的行业中产生业务价值;
·业务分析:收集IT客户需求并成功地将业务需求转换为IT需求,这种技能有助于IT更能以客户为中心;
·项目管理:保证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在财政预算范围内及时的产生所承诺的价值;
·软件包引进和实施:识别适当的软件包并建议相应业务流程变革;
·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现有业务流程问题并推动流程变革;
·系统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原则,并利用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简化每天的运作。
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如下的资源获取方案,以建立未来IT所需的技能:
·整合内部资源:利用集团(含权属公司)已有的信息技术与人才资源;
·内部培训:逐渐获得技能;
·招聘:迅速获得技能;
·外包:使用外部技能资源。
7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未来企业的信息中心将承担整个集团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的运营和维护。作为信息服务中心,稳定高效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送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集团日常业务的运营。因此,合理有效的信息服务管理模式是实现IT信息服务水平的基础。针对企业的未来业务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软、硬件的特点,IT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如下:
整个服务架构是由5个部分构成的,即业务管理(商业视角)、服务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它们的定义如下:
1、业务管理(商业视角):从业务部门而不是IT服务提供者(技术)的角度理解IT服务需求,也就是说,在提供IT服务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业务需求。业务管理这个模块就是用于帮助业务管理者如何利用商业思维分析IT问题,深入了解IT基础架构支持业务流程的能力和IT服务管理在提供端到端IT服务过程中作用,以及协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商业利益;
2、服务管理:服务管理模块是整个服务架构的核心,它以一系列典型流程的方式把大部分IT管理内容进行了合理划分和管理。服务管理模块由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个子模块构成。其中服务提供由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组成,服务支持由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职能组成。服务管理取决于所实施的系统和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特征;
3、IT基础架构管理。IT服务管理的本质也是对IT基础架构的管理,只不过它采取的是一种与通常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方式,即将对IT管理的任务标准化和模块化,然后打包成服务按需提供给客户。IT基础架构管理模块覆盖了IT基础架构管理的所有方面,从识别业务需求、实施、部署以及支持和维护基础架构。其目标是确保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IT基础架构,以支撑业务运作;
4、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包括对应用系统的支持、维护和运营,而应用系统是由业务部门或信息中心或第三方开发的。IT服务管理的职能应该合理地延伸,介入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应用管理模块解决的是如何协调这两者,以使他们一致地为服务于业务部门;
5、安全管理:其目标是保护IT基础架构,使其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安全管理模块为如何确定安全需求、制定安全政策和策略及处理安全事故提供全面指导。
服务管理模式的应用
可以想象,未来数据信息中心将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如此高度集中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系统给信息管理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运营和维护要求,服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为信息中心在确保信息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方面给出了一个结构性的管理架构。
在未来企业的系统中,在确认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还需要以这里所提出的“服务管理模式”的思想建立这样的服务管理控制系统,并与信息中心的组织架构相融合,对整个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业务系统应用水平的同时,降低系统维护的强度。
“服务管理模式”是未来信息中心必需的,但就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说,从降低风险和资源需求的角度上分析,不是目前的重点。一般,在业务部门业务运作基本上已运用信息系统进行时,服务管理模式才开始启动。
我们将商品社会的基本行为抽象为服务的消费者和服务的提供者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商业行为。但是,问题来了,到底谁是服务的所有者(owner)北京电脑培训发现大多数人会认为提供者是服务的所有者,所以在传统的企业中,IT应用系统对服务的生命周期负责,应用系统的产品经理来定义应用系统对外的服务接口。这带来一个问题,同样的一类应用,由于实现的厂商不一样,所以各自的产品对外提供的服务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了服务的消费系统无所适从。
于是,我怀疑服务的提供者作为服务的owner来决定服务的生命周期甚至服务的定义是否具有合理性。首先,我认为服务的消费者真正决定了服务的内涵,也就是需求决定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服务是消费者定义的,提供者只是根据消费者对服务的定义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服务,只是服务的外延。这样看来,消费者是服务的理论上的定义者,而提供者是服务事实上的定义者,这两者在定义权上是有冲突的。
我认为,商业社会中解决冲突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订立契约。假如有一个虚拟的服务提供者从大量消费者的需求中抽象出共同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模式因为能涵盖消费者某些消费需求,就能隐式的和消费者签订提供服务的契约了。所谓隐式意思是说,虽然没有和消费者正式的签订合约,但是服务的合约内涵已经满足甚至超过任何一个消费者对此类服务的需求。可以将这个单方面定义合约的角色称为服务产品经理,服务产品经理在一个企业中的角色更像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服务)负责,他们定义并描述服务在各个维度上的属性,并不断寻找合适的服务提供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后SOA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企业内部的IT系统将逐步的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专业化的外部专业系统。而企业内部将会出现专职的服务产品经理来定义企业所需的服务,这些服务通过灵活的接口与外部专业系统对接,从而低成本、灵活高效的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针环境,企业应建立什么样的IT架构来应对这些变化,详细描述这种IT全部的内容,包括:针环境,企业应建立什么样的IT架构来应对这些变化,详细描述这种IT、如何让写自己部门的it服务管理体系文档、怎样构建企业IT运营管理体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