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1张

IT预算营收占比是指IT部门在企业总营收中所占比例。IT部门的营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包括收费服务、软件销售、硬件销售、网络服务等。IT部门的营收占比可以通过比较企业总营收和IT部门营收来计算。一般来说,IT部门的营收占比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IT部门的投资,以提高IT部门的营收占比,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有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

因为不需要中间商了。

瓦科拉夫·斯米尔在《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提出,“制造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实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也好,还是追赶型的国家也好,制造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 创新的主战场,更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尤其是对中国而言,目前这个阶段更是制造业亟待升级,不破不立的关键节点,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做观察:

第一,从政策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因此对中国智能制造亦高度重视。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最终让中国的“新经济”战略得以落地。

第二,从市场角度来看,国内正处于消费不断升级的时代,由此带来的重要变化是,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低价,而是更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同样也在倒逼制造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

第三,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国虽然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成本上,甚至主要还是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在最近几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层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第四,从技术角度来看,所谓智能制造,就是将各种新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

事实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不但加剧了传统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更开启了跨界竞争,真正给企业发展带来威胁也许不是往日的同行业企业,而是来自跨界者的颠覆性创新和对原有市场的抢夺。

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一方面面临着传统模式无法满足新经济下产生的各种需求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跨界者的难以预料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要了解上云是什么意思。上云的意思是把企业的数据全部搬到网络上,这与以前企业自建服务器有很多的区别,上云后,可以在家里访问公司的数据,也就是说,把企业的数据全部放在类似公网的环境。其次,不是企业要上云啊,是情势逼着要上云,上云后,首先面临的是数据是否安全的问题,如果把整个企业的数据全部摊在一些有心人的眼前,简直就是个灾难。那么,是哪些方面的力量在逼着企业上云呢,国家意志是最主要的因素,国家为什么有这个意志,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另外,那些ERP提供商也是个原因,现在除了一些行为软件外,较成熟的ERP都不提供传统架构的ERP了,当然了,ERP逼着上云的最主要的利益关系是能把每年的维护费强制收取,而且,由原来的买断制变为租赁制,每年也要收一笔租赁费,何乐而不为。

有点疑问?所谓的上云是什么意思?回答这个问题得把这个词的意思搞懂。个人觉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未来,传统行业一直都伴随着人们生活和 社会 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到零售批发,大到工业生产,不同的是过去是人工手工制作加工,不能规模化大批量生产,随着 科技 进步,现在实现了是机械化智能化,可以短时间实现量产,各行各业都算得上是传统行业!只是思想不断进步了, 科技 也进步了!

大家都说,并不一定是对的。企业要不要上云?怎么上?上什么云?何时上?先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了

企业上云主要针对 销售业绩下滑、渠道资源缩减、客户数量减少 等问题。

简单来说,它有利于推动企业 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企业的业务创新能力

有人就会问,这么多企业都在“上云”, 我要不要“上云”?有哪些好处?

最直观的,企业上云 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效率 ,“上云”后,企业的 重要文件就会从纸质转化为信息存储,避免了账目丢失、损坏,随用随看,简单快捷

不仅省去了中间人来回传输的时间,还保证了企业内部文件不泄露。

要想企业上云做得好,好软件肯定少不了

C2P工业云的模块化和异构系统兼容特性, 是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普遍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目前 已拥有众多成功案例,经历了市场的检验, 收获了用户的认可,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用户基础和实践依据。

C2P工业云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 探索 出了 全新的运营思维、技术路线和服务模式 ,已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启示,加以复制和推广,必将起到 示范和引领作用 加快各行各业实施企业上云和转型升级的新旧动能转换进程。

我们县经信局对于企业上云近年来每年都有补贴计划,不多,每个企业每年上限2000。

第一年没有弄懂,以为要自购或租用服务器自建企业信息平台才算上云。后来看了鼓励企业上云目录,才知道上云其实就是咱们企业目前应用互联网信息化工具这么个事。像百度推广,OA系统,网站建设等等等等,都属于上云内容。

与其说传统制造业都要上云弄得像被强迫似的,不如说上云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现在的信息化系统应用成本越来越低,却能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推进业务发展,不知道上云的怕都是老一辈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们了,80后的管理者们,对上云这些不陌生,不上云的怕是也没有几个吧!

根据工信部印发的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2017-2019 年 ) 》,今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300 亿元,企业上云已成为继机器人之后智能制造领域建设的重点之一。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3~2016 年,中国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年均增长超过 146%,但我国总体企业上云规模基数较小。咨询机构 IDC 统计则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仍不及美国的 3%。而在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开发工业 APP、构建生态圈上,政府部门早已给出了量化指标。

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深化 " 互联网 + 先进制造业 "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形成 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 APP,以及培育百万企业上云。而 2018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数字经济风起云涌的当下, 传统制造业上云已经是必然趋势 ,所谓制造业上云,是指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程序等云服务,建设一个数据模式库,将企业的人事、销售、生产等各个方面链接起来,提高工作效率。而将云计算应用于制造业后,传统的制造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多个方面看,云计算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将使制造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调整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酷栈 科技 的云桌面早已助力多个传统制造业成功上云,通过使用云桌面传统制造业,无惧疫情挑战。

1、 降低传统制造业运维成本 。传统制造业工厂分布分厂分布各地,部门分支较多,在通过部署云桌面后,运维人员无需现场一台一台进行维护,即使维护人员被隔离在家,通过云桌面的统一管理,也可快速处理问题。

2、 利旧。 传统制造业企业传统PC的规模较大,随着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有的老旧PC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通过使用酷栈云桌面节省了大量更换新PC的成本,酷栈 科技 提供不同规格的云桌面,包括 普通办公云桌面、GPU云桌面 等,满足企业研发、采购、销售不同岗位的需求。通过云桌面,员工不论是居家还是被隔离在厂,不用担心家庭电脑配置满足不了日常办公需求,随时随地可通过酷栈云桌面高效的进行日常办公、研发以及设计。

3、 保障数据安全。 开发代码和设计图纸集中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中心里,配合桌面透明加密软件,解决企业数据丢失、泄密的风险。疫情下比起传统的远程 *** 作电脑、访问***的模式,酷栈云桌面为企业的数据安全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4、 支持协同办公 。员工可根据企业分配的账号密码,访问对应权限的桌面,日常过程中无需频繁传递文件,工作文件实时共享,多线程办公,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即使疫情爆发,工作效率也有保障。

上海酷栈 科技 有限公司 (简称:“CStack”)是一家专注于云桌面产品化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云桌面提供商。 CStack xView 是酷栈 科技 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智能化、多场景适配的桌面虚拟化产品,其利用底层虚拟化技术和 自研的CSDP流式传输协议 ,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桌面体验。

在中 大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电力设计、4K8K超高清视频、安防监控、云 游戏 等 高性能要求场景下,良好适配各个行业的专业应用软件。通过部署xView云桌面,可以完成企业IT系统整体上云,实现随时、随地、任何设备、安全访问云端数据,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上云的全面云战略发展。

企业上云是企业的什么上云。是财务上云?还是工序上云?还是产品上云?速达软件做的是财务软件上云,可以随时随地查数据,开单。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美国、印度和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五部委报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中国计算机报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但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目前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5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 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

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

IT行业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数据是从2004年5月1日到2005年1月18日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北京(26%)、上海(17%)、深圳(6%)、广州(5%)以及天津等城市。统计结果显示,IT业(包括电子�6�1微电子技术,互联网�6�1电子商务,通讯�6�1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平均年薪为48337元。

从具体职位看,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同样颇具领先优势,属高薪行业。以项目管理职位为例,IT业年薪均值比总体年薪均值高出了2772%;工厂管理职位则高出了2348%。

上海、深圳、北京是IT高薪城市。其中上海IT业薪水水平最高,年薪均值达到了58907元,深圳紧随其后,为58886元,北京第三,为55608元。接着依次为杭州、成都、南京、广州、苏州等地。

技术、管理高薪对垒项目管理收入最高

在IT业的各主要职位年薪排名中,技术、管理类职位高薪对垒,其中项目管理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和研发类。

排名居前10位的职位薪资状况下表,表格同时还列出了IT业与各行业总体薪资状况相比较的情况。

学历经验决定薪资 MBA平均年薪近9万

学历与经验是决定IT人薪情的两大因素。学历上看,基本符合学历越高年薪均值越高的趋势,MBA薪资均值达到了88721元,逼近9万元,超过博士位居首位;博士其次,为83341元;从第三位开始依次是硕士77580元;本科53361元;大专33727元;大专以下20697元。

从工作经验看,同样符合薪水与经验积累成正比的原则,工作3年和5年也分别能实现薪水的一个飞跃。工作1年者平均年薪为36380元;3年者为53987元;5年者达到了69300元;10-15年可以达到74074元。

另外,目前国内IT企业的薪资水平与外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外企工作的中国雇员的薪酬仍是业内高薪标志。但与最初进入中国不同的是,目前国外IT公司已经比较了解中国的薪酬水平,薪酬给予趋于理性。同样的,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脚步已经加快,在薪酬方面,也在逐渐向国际公司看齐。目前两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今年薪资小幅增长研发职位涨势较好

就目前状况看,无论国内环境,还是国际趋势,对IT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职业专家分析认为,IT业的总体薪资预计年内不会出现大幅提升,增长幅度将在10%-15%左右。

由于研发人才短缺凸现,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纷纷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预计研发类及技术类人员的薪酬将超过项目管理类人员,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将在11万元左右;另外,受IC芯片产业发展的拉动,系统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的薪酬也将有所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资深技术人才的身价也将飙升;互联网的复苏则同样使其从业人员的薪资迎来回暖。

行业发展催生新机新岗位有高薪优势

行业变化可以为职场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IT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也不断地为业内人士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3G、芯片、互联网、游戏等已成为2005年IT职场上的关键词,蕴藏者大量的职场机会。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引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但由于人才短缺,这些岗位也成为高薪聚集地。目前,游戏技术人员、支付平台产品策划、邮箱产品运营人员、竞价BD经理、即时通讯产品高级技术人员、无线业务媒介策划人员等新兴职位的薪情均十分红火。以游戏技术人员为例,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一名游戏公司市场经理的年薪已达到26万,而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

另据中华英才网统计数据,今年IT兼职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6%,市场极为火爆。目前IT业对兼职人才的需求已经占到整个兼职市场的25%左右,雄居兼职需求第一把交椅。而由于兼职一般以短期的项目工作等形式出现,IT兼职从业人员的薪水也水涨船高。

虽然2005年IT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薪资水平较去年却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总体来说,在IT行业中,有很多细分的行业,而不同的细分行业,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呈现出高低两极分化,冷热不均的状态。

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在IT行业中,月薪上万元的,占有较小的比例;月薪在5000-8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14。3%,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1。25%,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8。7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5。6%;月薪在3000-5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9。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8%,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6。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月薪范围在3000元以下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4。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3%,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2%。

相反,2005年将出来的一些IT就业亮点,如需求旺盛的网络安全人才、游戏人才、软件测试工程师、研究人员等,薪资会相对较高。就拿网络游戏人才来说,最为缺乏的游戏设计、开发与编程人员,只要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C或C++编程,熟悉Win32/VC++开发平台或Lunix/Unix开发平台;熟悉TCP/IP、Socket编程或MySQL、Oracle数据库;有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分析能力、规范的编程风格;有个人作品和良好英文技术资料阅读能力者优先。这类人员月薪一般都有万元以上,属于“金领”一族。此外,游戏策划人员、美工等也是热销的职位。有经验的策划人月薪也能达到上万元,而资深的美工如果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俱佳,最高月薪能达到2-3万元,而一般美工月薪维持在4000-5000元。

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IT行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就业形势利好,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IT人,每一个求职者就只有凭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了。

IT培训市场状况

随着IT业的发展,我国的IT培训业也得以迅速成长,其中,个人IT培训在整个培训市场中占居了主导地位,其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IT教育及培训市场的全局。因此,个人IT培训如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悉,国内IT人才的培训模式目前主要有学历教育,厂商教育,职业教育三种。学历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讲究的是理论和系统,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厂商教育是一种产品销售的前期行为,严格的说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商业行为,侧重对产品,技术的培训;职业教育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人才在就职,技能,岗位方面的训练,是一种应用教育。但是,除了阿普泰克,NIIT两个印度模式之外,国内始终没有出现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的“IT工程师”T型人才“培训计划”意在填补这一空白。据介绍,这一培养计划将IT人才标准锁定在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精深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培训力量的参与也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软件人才供应和人才结构。

职业通用派的典型代表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教育与清华IT工程师认证培训,北大青鸟直接引用印度的培训模式,发展迅速,但其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而诸如M icrosoft认证、Cisco认证、Oracle认证这样的厂商派培训,由于随着其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发展,情况可以说是不愠不火。受利益的驱使,目前这类培训认证不时暴露出一些考试“黑幕”。

事实上三大流派的培训分别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因此在招生上也形不成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职业通用派培训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括高中毕业生,可以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系统的计算机“入门”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根据学员实际需要,部分培训机构还能给有基础的学员提供高端的IT培训。

对于厂商派培训认证,则是对厂商的技术使用者的能力认证,培养某个厂商产品的技术专家,更多的是面向厂商产品的应用。微软认证是最具代表性的厂商派认证,这类培训对培训对象的起点有较高要求,需要对该厂商的产品和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这使得一些初入门者觉得高不可攀。以目前参加认证人数最多的M C SE认证来说,参加者一般都是微软产品技术的使用者或准备使用者。而要考一个MCSE证书,如果参加专业辅导班,大约需要5天时间的课堂培训日,每课堂日的培训费一般在300-500元之间,另外还需要大约500元的考试费。当然正如前文是所提到的考证黑幕,目前市场上也可以找许多低于这个价格的培训,但消费者在选择时就不能不考虑培训商所能提供的培训质量了。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说,时下IT培训认证机构铺天盖地地扩大授权中心,这种盲目的“圈地”,将袭扰目前IT培训认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不具备培训资质的“黑”机构有机可乘。IT培训认证市场不顾质量、只重数量的苗头值得重视。授权点越铺越大,多了就难管,培训认证质量就会因此而下降。教育虽然也是产业,但它与其他行业不同,更应强调社会效益。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联想TruScale核心要义是XaaS“一切皆服务”,联想将打造完整的新IT解决方案与服务,客户在ICT架构各个层面的需求,能够随时随地予以响应和满足,让一切变得简单。

本届联想创新 科技 大会大咖云集,微软CEO 萨提亚·纳德拉、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SAP全球CEO柯睿安、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等重磅嘉宾先后亮相,与联想高管团共话新IT时代发展机遇,展望 科技 美好未来。

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将长期持续 信息服务业有望成为第四产业

百年未遇的疫情加速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杨元庆在2021联想创新 科技 大会上表示,这一转型趋势将长期持续。

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要求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由此带来的机遇有望创造新的产业。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2021联想创新 科技 大会发表主旨演讲称,世界正在出现第四产业——信息服务业,未来规模将达到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的10%左右,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重新升级。李稻葵预测,该领域将会涌现一批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让全球经济从中受益。联想在信息服务的道路上正确并有前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意义。

对于 科技 企业来说,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杨元庆给出了联想对未来的三重预判。办公室办公、居家办公和随时随地办公的混合办公模式的常态化,将驱动更加多样的设备、IoT终端和在线服务;端上的流畅体验,边缘计算、云计算与传统数据中心并存的趋势将驱动越来越丰富的基础设施;在智能终端和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背后,是看不见但至为关键的要素—AI人工智能。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前景广阔。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与杨元庆视频对话时也提出,当前正处在“混合办公模式”变革的早期阶段,企业在未来需重新思考业务流程和结构,为灵活办公创造更现代化的工作场所,将混合办公的业务流程数字化。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

在三重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对IT服务支持将有更高级的要求,这也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据Gartner预测,2021年全球IT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而这一规模在明年还将持续扩大。

联想TruScale服务品牌重磅发布 联想大脑展示核心能力

基于对巨大市场机遇的把握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联想发布了完整的“新IT解决方案与服务”品牌:联想TruScale。

未来,商业将数字化,产品将服务化。在继续加强传统支持服务的基础上,联想将通过“一切皆服务”来实现运维服务在不同客户中的横向拓展,也将通过场景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服务实现向垂直行业的纵向延伸。

杨元庆表示,在“同一个联想”的加持下,既有小到手机、电脑,大到数据中心的多元产品组合,又有遍布全球的集中高效的客户支持平台,联想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优势让客户随时随地都能享用到联想TruScale。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总裁黄建恒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介绍,联想将围绕以设备为核心的支持服务、以运维服务为核心的即服务、以垂直行业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服务这三大类服务发力,实现“一切皆服务”目标。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博士

智能化的转型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本次创新 科技 大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博士展示了联想自研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联想大脑。

作为联想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联想大脑基于联想30多年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刻理解,并融合了业界领先的分布式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云边端协同学习推理两大核心能力,将为行业用户提供云-边-端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AI方案构建、部署和运行支持。

目前,联想大脑除了内生外化赋能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外,也在推动包括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持续助力 社会 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依托联想大脑打造的人工智能虚拟助教,能够为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带去名校的优质教学方法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 健康 发展。

“端-边-云-网-智”新IT要素全覆盖 联想展示一系列创新实践

作为全球少有的“端-边-云-网-智”全要素覆盖的行业领导厂商,联想为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新IT全要素技术、服务和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在本届大会上,联想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

在“端-边”领域,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介绍了联想在边缘智能领域的创新行业实践。联想致力于打造商用IoT生态,联合行业方案合作伙伴,利用联想硬件定制化优势、Edge AI平台算法能力和强大的服务体系,以更快、更好、更低成本的模式,加速各行各业边缘智能方案的开发进程。同时,联想可以通过品牌赋能、营销支持和发挥一万多家大联想客户服务合作伙伴的覆盖优势,加速解决方案的落地。

在“云-网”领域,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中国区总裁童夫尧介绍了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联想创新总结的以双态IT为核心的企业新IT转型框架。这一框架以业务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采用“稳态+敏态”双态结合的方式面向不同形态的业务交付IT能力,具体包括应用现代化、架构敏捷化、数据智能化、能耗低碳化以及云边协同化五个方面。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中国区总裁童夫尧

尤为一提的是联想在能耗低碳化上的努力。近十年,联想已实现减少92%温室气体排放。今年,联想又设立了新十年目标,力争2050年达成零排放。据童夫尧介绍,联想不仅是“双碳工作”的先行者,同时更是技术赋能者。联想通过独创温水水冷等新技术,可实现超过42%的电费节约和排放降低。

在“智”的领域,Ken Wong指出了联想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与众不同之处:“对‘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充分的应用和对客户最关心的服务,用一体化、灵活d性的模式进行交付。”

“联想在其中的价值体现,正在全面地从‘端-边-云-网-智’每一个技术方向进行创新和发展,很少有公司像联想一样,能够提供所有技术上所需要的模块,而这些模块就像建造一个智能化大厦一样,将通过一个端到端完整的解决方案交付到客户手上。” 他说。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

在中国,新IT正在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助力。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介绍了联想智能IT的引擎——“擎天-Optimus”。该引擎是基于联想丰富的智能化实践,在新IT架构之下打造,被视为联想中国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发动机。

据介绍,擎天包含技术中台和通用业务中台的GPaaS层以及面向不同行业领域的VPaaS层,拥有支撑智能化转型需求的三大特征:云原生、中台化、AI智能,可以让复杂多样的场景应用得以快速开发、敏捷交付和规模化复制,实现设备和应用的低成本部署、快速接入和灵活迭代。

拥抱新IT生态 发动增长新引擎

当下,为了推动技术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实现 社会 公平和进步, 科技 企业将如何肩负时代使命,为未来构建新的引擎?

杨元庆给出的答案是: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的“新IT”,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赋能;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 社会 责任,用 科技 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拥抱新IT,得到了多位重磅CEO的共鸣。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技术变革,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影响着各行各业。微软将与联想在三个领域紧密合作,包括PC领域、云和边缘计算领域,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等领域。

英特尔全球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

英特尔全球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在大会上对“联想TruScale”支撑传统的商业模式表示赞赏:“英特尔和联想之间合作关系使得更多人获得关键技术,使企业能够动态扩展其关键业务服务,前瞻性地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SAP全球CEO柯睿安

SAP全球CEO柯睿安则表示,面对今天的数字经济,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合作和共同创新。未来,SAP与联想将围绕“联想TruScale”深化合作。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联想是新IT全要素引领企业,为积极赋能智能制造与智能化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表率。与联想一样,比亚迪也正在加速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将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希望国内更多的企业踏上智能化变革之路,发挥新IT的力量,为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表示,未来将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升华与联想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一是互相为对方输出高品质的基础产品和服务,利用新IT新引擎创造价值;二是数据安全合作,发挥联想专业优势,为民生银行搭建领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三是深化场景服务合作,与联想在企业级IT服务、金融 科技 、5G智慧网点、金融+物联网等新型场景下加大合作力度;四是共同搭建生态合作平台,打通获客渠道,融合服务体系,实现共赢。

杨元庆表示,共克新冠疫情、战胜气候危机、弥合数字鸿沟、实现 社会 公平正义等,都是有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其中大多依然任重道远。作为 科技 的弄潮儿,联想手中至少握有一部分答案——那就是绿色创新,使命驱动的创新。联想的一切创新,都将不遗余力地服务于这个目的:让生活更美好,让 社会 更多元包容和平等,让环境更可持续。

IT行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IT服务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需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下面一起看下IT行业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

1990年前后,国内计算机市场销售每年不足10万台。从1993年起,由于金字系列工程的拉动,汉字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家庭用户对微机逐渐认知和接受等原因,内需市场开始以指数曲线迅速上升,中国IT行业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资IT企业大规模向中国珠三角地区转移,IT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合资、合作企业大量增加,中国IT行业从此进入国际化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以台资为主的IT企业向长三角地区实施了更大规模的迁移,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IT产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大国。总体来看,中国IT行业的主导产品仍然是微型计算机及周边产品,软件与IT服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外资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国际市场,内资企业发展的基础仍然是内需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以IT技术带动传统行业发展重要性的日益重视,IT行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中国越来越开放的投资环境和成本、资源优势成为全球IT产业战略转移的 热点 区域,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发展和就业机会,同时,作为国际产业链条中的必要环节,梯次转移项目的加盟也增加了中国IT行业的国际贸易份额。在这种发展态势下,中国各类存储驱动器、打印机、 显示器 等外设的生产能力迅速攀升到数千万台以上,一些计算机零配件和耗材的产量达到世界第一,软件和IT服务行业也快速发展。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

行业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

中国IT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鼓励IT行业发展方 面相 继制定了有关的 政策法规 ,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国务院2000年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于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信息产业部又宣布北京、天津、青岛、上海、苏州、杭州、深圳、福厦沿海地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和地区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和职能,引导、规范和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核心技术匮乏,企业实力不强,已成为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信息产业基地的挂牌,再一次明确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任务是实施电子强国战略,加快中国由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强国转变。

2004年1月,中国再次进行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这将对包括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进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此次退税政策的改革是中国宏观政策对IT行业进行指导的一次必然选择,这必将推动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改善其出口商品结构,无疑将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2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把计算机等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现行的13%重新提高到17%,具体产品还包括集成电路、部分分立器件、移动通信基地站等。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经济环境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土壤。虽然近年来全球间行业较为疲软,但由于中国国内计算机尤其是PC机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保有量仍相对不足,远未达到欧美市场的成熟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IT行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一片低迷的环境下,以庞大的内需市场牵引为拉动力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世界宏观经济形势走势良好,为中国计算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指标在2003年快速复苏的基础上,2004年均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IT行业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和发展机遇。

投资环境

国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行为,为政府规范、监督、引导、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改善了中国IT行业的投资环境。

2004年,中国IT企业的融资 渠道 进一步拓宽。在政府宏观调控、银行加息等政策变革的情况下,中国IT企业的上市融资、资本并购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中国IT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外资的不断进入使得中国计算机工业技术能力成长迅速,从而使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部门和劳动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外资向中国IT制造业的集中使其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制造分工体系,产品出现大规模跨国流动,成为世界贸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市场规模

从IT市场的发展采看,近年来,受中国政府积极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国内旺盛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IT市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2004年,中国IT市场继续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市场销售收入40831亿元,比2002年增长170%。其中软件和IT服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199%和26%。

从垂直市场来看,2004年,中国商业IT应用仍然占据IT市场625%的份额,其中大型企业应用增长了135%,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324%下降至292%,而中小企业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增至333%;在非商用市场,政府、 教育 和家庭应用需求继续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其中教育行业和家庭应用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成为拉动中国IT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行业应用市场,2004年,除了证券行业IT应用市场出现了2%的负增长外, 其它 各行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医疗、教育、制造等行业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75%以上,医疗行业则实现了377%的高速增长,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银行业IT应用发展相对迟缓,仅比2003年增长57%;其他如电信、交通、能源行业的增长均低于总体IT应用市场的增长率。

在区域市场,2004年,中国IT市场的区域分布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但已有所缓解。其中,中国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发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地区IT应用市场的增长。东北、华东、华南、西部地区均保持了178%以上的增长率,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增长率则低于计算机总体市场的增长,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

产品结构

近年来,中国IT市场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市场结构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2004年,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销售仍然占据715%的市场份额,但比2003年的73%有所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市场份额则有所扩大,其中IT服务的份额增长较快,由2003年的156%增长至2004年的168%。

赛迪顾问把计算机硬件市场划分为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网络设备、数码产品、应用产品与其他五大类。2004年,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增长相对缓慢,增长率均在9%以下;而数码产品和网络设备发展较快,其中数码产品实现销售额1973亿元,同比增长729%,成为拉动计算机硬件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计算机系统

2004年,中国计算机系统市场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态势,销量实现16815万台,同比增长177%;销售收入实现12263亿元,同比增长86%。随着IT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普遍低于销量的增长,这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从细分产品市场来看,RISC服务器和UNIX工作站的增长相对缓慢,而 笔记本 电脑保持了最快的增长,销量同比增长40%,销售额同比增长272%。

目前,在全球一般消费类产品中,从小工艺品到冰箱、电视等家电产品,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国商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 5000 亿美元,世界排名第 6 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468 亿美元,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升至第中国家和地区首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著名跨国零售集团近年来在中国的采购数量和金额不断上升。这么多看得绩,令一些外国新闻人士惊叹: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国内不少媒体、专家和一些政府官员也表现“激动”,随声附和地产小熊维尼玩具和乔丹气垫运动鞋,到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加工厂,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将作为高利润的先进而崛起,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的制造业格局。似乎一夜之间中国已成了“世界工厂”。面对“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喧静、理智的思考,为此不妨分析一二。 一“世界工厂”的内涵 人们对“世界工厂”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这一称谓并不陌生。 19 世纪后半期,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近代产业为机器工业的发源地,以坚船利炮开路,用廉价商品摧毁了一个又一个不发达国家的关卡,把许多国家网罗进英国的原料劳动力供应地。许多大宗制造品在英国能更为有效地生产出来,比其它任何国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具有商业、金融和政治上的国外的竞争对手。英国的产品一度主导了世界贸易格局,垄断了世界工业生产和销售市场,引领了近代工业发展的潮流。仅占世界人口 2% 左右的英国,一直把世界工业生产的 1/3-1/2 和世界贸易的 1/5-1/4 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其它国家能与英了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的称号。到了 20 世纪,大英帝国日渐衰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后来居上,取代了英国成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工业发展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感受到,所谓“世界工厂”,就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已成为世界市场基地。其主要特点是:有一批企业群和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企业和产业的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水平、市场份额已成为世界同类企业和同类产业的排头兵,注册专利数相对较多,并在世界市场结构中处于相对垄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体的出口贸成为贸易大国之一;在科技研发上始终站在世界前沿,掌握着各项制造业新技术,领导世界经济和科技走向。 “世界工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在一段时期内,该国的制造业生产相对其它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而不一定需要具有绝对优势,生产规模和进出口国家。第二,它与工业化不同,是特殊国家的特殊现象。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有工业化的过程,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成先于其他国家开始工业化的进程,这种时间上的优先使其在世界工业革命初期扮演了早期 “世界工厂”的角色。第三,它的创新产品,或者创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总之,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能够带动该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下降和国际竞争力的上升。 从历史经验看,成为“世界工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工厂离不开劳动力和资本,相对廉价而且富裕的劳动力,先进技术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需的原材料,其中充足的资本对成为“世界工厂”至关重要。二是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一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并参开放,开放带来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只有开放的原材料、工业品甚至技术市场才能保证 “世界工厂”的正常运行。三是金融撑。金融是“世界工厂”得以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有了强大的金融力量,“世界工厂”才有雄厚的基础,同时也更有可能引新的能力。“世界工厂”必须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政府有效的支持政策。鼓励生产产业扶助等政策有助于确立“世界工厂”地位。二中国制造业整体还不是“世界工厂” 不能否认,过去 20 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成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维持在四成以上;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一直维持在近 3/4 的外汇收入。无论是从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重,还是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来看,制造业的主体和支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经济还得靠制造业牵引。尽管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问题是中国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我们认为,虽然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国内也有认同的声音,但目前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 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还为时过早,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中国的 GDP 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经济总量跃进世界第 6 位,但是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仅有 3% 略多一点。了 5000 亿美元,跃居世界第 6 贸易大国,但是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有 32% 。 2001 年进入世界 500 强排名的中国企企业中没有一家是真正的制造业。

—— 中国工业产值在全球比重还不够大,工业产品产量大,但是品种少,档次低。美国排第一,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超的比重为 15% ,中国世界排名第四,也就占 5% 左右。以钢铁产量为例,中国钢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大量是低档次的建筑种比较少,钢材贸易逆差较大,进口产品主要是 IT 业用的、汽车业用的高档板材。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贸易逆差高达 100 多虽然生产出口大量的电子产品,但是它们的核心部件、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却主要依靠进口。造成工业品档次低的原因主要是中能力还较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近 20 年来,中国经济有较大发展,但真正由中国企业原创的产品相对还不够。 ——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我国已成为世界服装出口大国,但是我国服装业至今还缺少国际市场上公世界上许多名牌服装由我国企业生产,在国际市场销售时用的却是外国商标、外国品牌。这些出口产品虽然都打上了中国种、设计、销售市场甚至原材料不少是国外客户的。 —— 我国传统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正视中国的现状,从国情出发,抓住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变革的机遇,传统产业近几年在发展高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一些有市场优势的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改造却遭到冷落,而高新技术的发展面临重商而轻科研,轻自主开发、轻制造的误区。 ——2001 年中国外贸 200 强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广东省三家外贸代理公司,出口额分别达到 62 亿美元、 61 亿美元和 37 亿 60 亿美元,占出口额前 200 家企业出口总值的 1/5 强,出口值最大的生产型企业刚过 20 亿美元。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外贸 200 4% 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外贸 200 强企业的名单中,更多的还是著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了。由于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往往处于跨国公司生产链的最后一个环节,生产附加值低下的现状有待改变。按照“世界工厂”的条件来衡量,最乐观地说,目前我国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日用品等轻纺工业领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组装加工业领域,如家用电器、电脑零部件等领域,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之一,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跨前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规模和水平。三对外贸易的特征反映出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道路属于渐进式的,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具有纵向推进,增量改革,试点推广等特点。的改革及市场化进程类似,我国对外贸易部门改革的最初动机是鼓励出口,以便支持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并提高外经贸企行的减少指令性外贸计划的范围,扩大地方外贸自主权,以及企业外汇留成,给予地方从事外贸的机会等。拥有生产要素配置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在与其他地方的竞争中吸引更多的资源,根据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原则使产业结构“轻型化”。这表具有“短平快”、“两头在外”特点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中国不少制造业都以加工贸易形式进行,真正赚取的加工费很微薄。实际上在庞大的出口额中,仍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高端产品和自然资源的大进口国,并没有垄断高增值的制造业。在区域“生产链”的最后一环上,中国进口产品部件,而出口最后费者。结果中国在发达市场的份额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其实是重复统计。由于中国从其贸易伙伴那里的进口额和中国向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伙伴实现了“共赢”,消费者受益于更低的中国商品价格,而世界其他国家受益于中国市场贸易的上述特点与“世界工厂”的条件相距甚远。 尽管我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已取代初级产品,占据 80% 以上的比重,但是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依靠进口零部件和术,从事组装或进料加工的,占很大比重。我国现在几种主要的家用电器产量已世界领先,但是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部件我们还要意识到,不能仅仅着眼于中国生产了什么,而要看它对外贸易的产品是什么,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不意味着资是一个中度开放的庞大经济实体,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各约 20% ,这意味着 80% 的国内市场的需求要靠国内生产来支持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关系,但是绝大多数的汽车、机械、电脑和电子配件将仍然是国内生产的,这就体现不出“世界工厂” 中国对外贸易目前还有两个缺陷:其一是总量不足。据统计,去年进入世界 500 强的跨国零售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超过了品所占比重还不到 2% ,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占比重与曾经作过所谓“世界工厂”的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其二是技术水平不足链中多处于低端,约一半的出口值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在许多采购会上,不少跨国集团采购商是一手拿着技术图纸、单寻找生产商。去年全球 DVD 产量大约 3000 万台,中国生产了其中的 1400 多万台,然而 DVD 的关键技术并不在中国手中,因而就有了中和国外技术开发商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对外贸易总量不断上升,却是少数进口与出口同时有双位数增长的国家。总体的贸易顺差很小,在最近几年还持续波动。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只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1% 至 25% 。从中国对外贸易口规模的扩大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将由过于注重出口创汇逐步转向外贸进出口平衡,中国不仅仅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也同市场向全世界开放,所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反映在中国距离“世界工厂”还有很远。 四微观主体的差距反映出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互相依赖,中国经济确实在飞速发展,但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也未停据着主动地位。外资转移的只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当跨国公司将工厂乃至研发中心迁移到中国大陆的时候,跨国公司其的应对战略,那就是通过核心技术的掌握进而掌握规则的制定,再通过规则的制定牢牢掌握住竞争的主动。在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与外资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彩电来说,纯平玻璃、电子q等关键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国家电巨头并不是在一个档次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做到日本索尼的水平。加入 WTO 后,在技术、知识密集程度高、品牌价值及经营组织复杂要求高的产业、领域、环节、市场,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更大,如在高档纺织面料领域,由于对技了解不够,我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弱;在计算机和家用电器业,我国企业竞争力强的主要是组装环节及国内销售市场,在基重要的应用领域国内企业并不强。在融资方面,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融资方式少,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收购很少,而这种方式在使用已非常普遍。二是融资渠道少,国内非国有经济和私人手中的资本数量很大,但都没有进入企业的融资,市场的开放程度不金的进入,无形中使融资渠道变窄。在投资方面,现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对制造业增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加大。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全实现市场化,国内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宏观政策、经济体制都处于调整变革中,企业的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大,资金投向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研发和管理方面,我国研究和开发投入总体水平包括研究开发投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远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业的竞争力,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加大。管理是我国企业经营中最薄弱的环节,国内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留有的痕迹,这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致命的,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企业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有人把 IT 业的崛起作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基本依据,我们最后不妨再加以分析。随着国际新技术产业的升级转经蔚为大观,各种数据颇为喜人。但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甚至是真正的 IT 服务,主要的市场还是由国外厂商构成。中全是国外厂商,前 10 位只有两家国内软件商;硬件市场,英特尔、新惠普、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都已经早早跨越 10 亿美元的大业屈指可数。即使是个人电脑业,国产品牌份额很高,但是每一台国产机器的销售额与利润一大部分由国外公司分享。 业内人士一般都知道, IT 制造业先后出现了 OEM 、 ODM 、 DMS 、 EMS 等 4 种模式,它们层层递进,技术含量逐步提高。 OEM 的一种,就是依样画葫芦给品牌厂商做代工,一切设计都是别人的,制造中如果出现问题还得回到委托厂商那里去解决,心价值。 ODM (委托设计制造)进了一步,除了制造加工外,增加了设计环节,即接受品牌厂商的委托,按其技术要求承担(设计、制造、售后服务)又进了一步,它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相当于品牌厂商把基本系统要求给代工厂商,由维护。 EMS (工程、制造、服务)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品牌厂商只定义产品规格和开拓市场,余下的事做。这是真正具有自己核心价值意义的“制造中心” 的概念,与早期那种简单的 OEM 加工已是天壤之别。而我们不少制造企而真正的“世界工厂”决不是简单的代工。 另外,我们的 IT 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也没有足够的融资支持,一直没有余力去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形势变化时,国外公司早有雄厚的资金基础,而中国的 IT 企业,将如何挺过同样恶劣的形势?质优价廉是国产品牌生存的第

法实现积累、无法持续发展,那么企业过去所有的努力不就仅仅是前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提法还为时尚早。

以上就是关于it预算营收占比全部的内容,包括:it预算营收占比、为什么说传统制造业都要上云、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36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