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公司裁员,都是裁那些看起来很勤快的员工?

为什么很多公司裁员,都是裁那些看起来很勤快的员工?,第1张

对于最近10年互联网一定是一个最好的赛道和职业发展路径,年薪百万也是常事。但是最近一系列的事件,类似国家的互联网反垄断,共同富裕,45岁的大龄Java程序员求助总理找不到工作,类似阿里,拼多多等中概互联网股票都屡创新低。最近又爆出了类似爱奇艺,携程,去哪儿等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裁员和人员优化。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互联网行业和就职是否还是一个好的赛道?

在去年我给一个同学的小孩高考填报志愿咨询的时候,小孩就问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IT行业是否都是加班严重,第二个是35岁后就业困难是否普遍现象。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就是IT行业整体工作负荷确实会比其它行业大些,但是不是所有公司都一定加班。而且刚参加工作有适当的加班和工作负荷,反而是以时间换空间,快速提升个人技能,为下个阶段职业发展储备经验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就是35岁现象确实存在,IT行业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需要的就是不断学习而不是吃老本。但是只要你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不要脱离一线实践,在35岁后反而更有价值。也就是35岁后精力急速下降,那么你刚参加工作刚好相反,是需要用空间换时间,这个空间就是你的经验模式库。

如何证明你的经验和学习能力?

最近半年时间,我经常接到别人推荐的简历,当然我也会受朋友托付帮忙寻找一些类似总体架构师等关键岗位人才。

但是发现一些共性现象。

其一就是年龄,不说35岁,如果超过了40岁一定会慎重又慎重。原因就是担心这个人的精力和学习能力跟不上。也就是说如果你40岁后再找工作,有时候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多年前公司也招聘过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员工,实际这个员工技术底蕴很不错,在慢节奏下做事情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遇到一些紧急的项目,紧急的线上故障要处理,自己就反应不过来,响应也明显慢半拍。

但是IT行业怎么又可能都是慢条细理的工作?

其二就是大部分的大龄程序员实际是脱离了技术,更是脱离了编码,都想转行做管理,或者做下专家参加下评审。但是哪里有那么多的管理工作需要做,而且你自己脱离一线实践,靠吃原来的经验老本指点江山,最终发现很多经验已经过时,自己的建议反而是帮倒忙。

就IT行业来说, 逆水行舟,不进就退

你原来工作多年的很多实践经验不会变成终身有用的经验,有些 历史 经验反而是错误的。而不能像类似老中医看病一样,所有过往经验都会有用;也不会像类似酱香型白酒一样,越放越香,越值钱。

所以要克服年龄问题,唯一的就是证明你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如果你35岁年龄,你的简历呈现上还能够参与一些项目架构设计,还在写关键技术组件的核心代码,那么一样能吃香。

你需要证明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而不是管理能力。

公司不是养老院,你得到的回报都来源于你的价值创造。工作多年,在自己年纪大后被优化,被裁员,有时候得反过来想想自己是否在自废武功。

批评他人,指点江山总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让你自己上阵去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仓促地败下阵来。企业本想请一个技术高手,最终却来了一个一线大厂退下来的PPT架构师,而且还想在你这养老。

这个典型矛盾不解决,那么大龄程序员找工作难的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互联网行业的职业赛道是否进入一个平稳期?

在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类似进了BAT这些大公司,感觉年薪百万都是常事。

但是不要被这些所蒙蔽。IT行业整体的薪资水平确实高于其他行业,但是真正要年薪百万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很多985年的研究生毕业,刚毕业就能够开到40K的高工资。

但是你要思考下2020年高校毕业生800万人,真正985毕业的本科生也就是20到30万人,而研究生可能只有2到3万人的水平。即使所有的人都在互联网就业,整个比例也就是五百分之一的比例。要进入到985研究生毕业你想下需要付出多大的投入,战胜多少的竞争对手。拿到这个工资一点都不奇怪。

真正奇怪的反而是很多IT职业培训机构出来的,本身还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参加一个培训出来就20-30K的工资,这个才是不正常现象。对于IT行业这个职业赛道,当前情况已经是中低端临时转行人员开始过剩。哪些随便参加一个培训出来就拿高薪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人员能力两级分化自然也带来薪酬的两级分化。

百万年薪的高手你可能很难找到,而不到10K的很多程序员又找不到工作。

低端的一些开发或编码工作将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不是所有的应用都有复杂的业务规则要实现,大部分建议应用还真是CRUD *** 作挂个流程,这种功能完全可能被类似低代码平台所取代。

一个IT行业的程序员同样也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就是 你每天的工作是否明显是可重复的事情,你越是感觉你的工作简单和可重复,那么你将来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互联网行业在国家反垄断的政策下一定会告别原来的暴利阶段,其次就是经济不景气下各种烧钱的创投也会减少。这些都会逐步地变成互联网公司的人员缩编,待遇增长的停滞等。因此,即使互联网本身还是好赛道,那么作为职业选手来说也可能不再是最好的赛道。

互联网发展了黄金10年到20年。

各种技术,各种高并发高可用架构搭建已经相当成熟,哪里还需要那么多的具备开创能力的架构师。 对于大部分架构师来说也仅仅是能够做到能用当前主流架构,而很难谈得上去做开创新的突破。

而真正要做底层开创性工作的人本身就不需要太多。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IT行业随便一个工资待遇就很高的情况一定会逐步回归,包括有些没什么基础技术能力储备临时转行的人员开始失业,找不到工作也是常事。

IT行业的职业两级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大龄程序员的出路?

就通常的说法来看,大龄程序员出路一般都在转为了技术管理者,或者转为了业务类顾问,尽量做到以空间换时间,而非体力消耗。

如果真正是失业或被裁员。找工作也可以考虑下传统的国企或传统企业内部的IT部门,进去做下项目管理,做下日常的生产系统运维支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你也可以变成一个自由职业者,类似当前主流的自媒体,做些培训,网课,分享下自己的技术经验。

但是为何很多人无法做到这点?

个人理解就是一开始在自己的职业上升期就没有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的写作,演讲,沟通,PPT呈现等各种软技能。并且时刻保持着自己的学习力。

精力下降虽然学习效率和速度会变慢,但是并不是你不学习的理由。

最后总结一个点就是要不断延长自己的职场保鲜期。

而这个 保鲜期=你通过实践经验的输入>你的经验输出。

如果你非真正热爱IT这个行业,最好的方式还是脱离IT行业,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是送外卖,开下专车也是自力更生,不是什么坏事。

被裁员真的是非常不爽的一件事情,对一个人来说也非常地难受,自己就曾经经历过一次裁员,而且是在自己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

记得当时自己曾经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家互联网公司在我们当地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整个公司团队大约有300多人,自己在这家公司里面从事的是产品售后服务岗位。这个岗位每天要处理很多客户的事情,而且还要解决很多客户上的问题,可以说整个工作比较繁忙,但是这家公司的福利待遇还算可以维持自己,对这份工作还算比较满意,一直在这家公司干了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时间。

记得自己被裁员的事其实是在4月份,自己在公司群里突然收到一份声明,在声明里说公司因经营不善,所以把产品售后岗位给全部裁掉,由于自己所在的岗位就是产品售后岗,因此自己也很不幸地成为了被裁掉的一员。

当时自己刚刚买完房子,手中也没有任何的积蓄,恰逢自己又遭遇了裁员这个大难题,让自己当时的处境非常被动,以至于后来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自己,在恍惚了几天之后终于回过神来,自己出去找工作,没几天自己就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虽然工资待遇没有原来高了,但工作也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由于自己从小到大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在经历了上次事情之后,自己便在工作之余努力地学习了一项技能用来储备,防止自己被公司裁员之后不至于找到工作。

虽然自己的这项技能也一直没有用上,但是自己内心总比原来有了一定的自信和底气,而且自己也在业余时间,随时更新自己的技能,不让自己太过落后

自己有时候也和原来之前的同事们聚会聊天,把自己的这些经历说出来,当看到每一个人面对裁员时总是无动于衷,有些人甘愿就地躺平,说被裁员之后再出去找工作就好了,反正工作都一样干。自己听完同事的这番话以后,内心特别不是滋味儿,因为自己明明有机会是可以改变命运,却不愿意这样做,到最后自己只能被挤在社会的边缘角落。

在这里只是想用自己被裁员的经历告诉大家,裁员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要知道在裁员之前,一定要去做好应对的准备措施。

死海效应: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工作;

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就变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叫做死海效应:

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那就是在公司裁员的时候,往往都是先裁那些看起来很勤快的员工,

因为这些员工可能只是“看起来很勤快。”

类似于白兔式员工,也被称为庸人,这些人愿意跟随公司,但是能力平庸,业绩平庸,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

一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需要不能解决问题的人

企业招收员工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盈利。招收员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当一个员工只做表面文章,而不能务实工作,不能解决问题。既无益于企业,也无益于自己,

所以,只做表面文章的员工,只会白白耗费工作机会和企业成本,而不能提供有效的劳动,毫无疑问就会被裁。

二假勤快,人前人后两个样

勤快是装出来的,做给领导看的,其实能当领导的哪个都不是傻子,对这样的小伎俩,只是看破不说破,找到机会就开掉。

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或者单位,都少不了这种人,领导在,就拼命表现还拍领导马屁,领导不在,就什么都不干懒散怠工。

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说,还假勤快让同事都排斥。领导只是没有借口和没有机会说,一旦有机会,就会毫不留情对于这种人。

三勤快,但是不出成效

其实这类人非常多,大家在工作中也会常有看到,每天都是最早到公司,而且坐下来就开始工作,下班最晚走,看起来很勤奋,加班到很晚,但是效率却是很低。

比如:一个小时的工作会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当天的事物要拖到第二天来做,但是你也看不到他坐着玩。

这种是属于勤快的但是没有效率的员工,不能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而且还有可能起比较差的示范效果。他们占据着位置,又创造不出公司满意的价值,不仅浪费了公司资源还浪费自己时间。

四勤快,但是能力差

也有这么一种人态度很好,待人热情,团队意识也不错,但是能力很差,做不出业绩,往往绩效考核都是垫底。

就拿一个销售来说:说话不是很行,语言组织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把产品优点特点向客户介绍,不善于沟通导致客户没有购买,照样也是没有用的。

即使再努力,不把这一块能力提升。最终还是会被公司淘汰。公司不养闲人,毕竟你为公司创造不出价值。

五企业管理不善裁员

企业需要裁员,最大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善。这种管理不善的企业,更加不会公平公正,在裁员的时候,也不是从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只为裁员而裁员,毫无疑问勤快的老实人就是目标。

因为看起来勤快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的关系、背景的人,没有惹不起的,裁掉就裁掉了。

而且看起来勤快的人,往往是还没有多少硬实力作为资本的人,没有多少不可替代性,所以,裁掉也影响不大。

这个时候裁员肯定也是专捏软柿子,这种人不会闹事,能省不少事。不会去碰刺头和啃硬骨头,毕竟刺头和硬骨头闹起事说不定还会让企业更麻烦。

只要完成裁员任务,这种勤快的老实人就成了刀下的冤死鬼。

职场更像战场,听不见q林d雨,但其厮杀争抢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才能在职场中更好的立足。你一定要学会职场生存法则要么出众,要么出局,避免掉坑,才能让你未来的路更加顺畅。

来源:知乎

没有。it行业指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若是美国的公司裁员比较严重,那么秋季入职的机会是很少的,有可以说是没有的。入职是求职者已经通过招聘单位的审查把关,被招聘单位通知录用,可以进入招聘单位开始试用的这一过程。

本文首发秋叶PPT公众号,约稿请通过私信联系小愈~

Holle!小叶子们好呀,我是喜欢分享干货的 90 后老阿姨愈之。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  「阿里内部会通知要裁员大概 2 万人,管理层更加扁平化管理,有的部门将彻底消失」 的截图,引起了不少小伙伴的关注和讨论。

文章发布几个小时后就被删除,微博上也没有了任何讨论。

据阿里内部人员透露:没有相关消息。

官方很快就出来辟谣了,但吃瓜群众的讨论热情并没有减少。

有阿里员工称,这个消息在阿里内部都没有讨论,肯定是假消息。

另有员工表示,阿里要进行改革,但不是用裁员的方式,而是 「降本增效」。

据了解,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阿里员工总数 254702 人。

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实现营收 20069 亿元,同比增长 29%,低于预期 20463 亿元。

不考虑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的并表影响,收入同比仅增长 16%。

以 16%的增速来看,这是阿里集团自 2014 年赴美上市并公开财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可见阿里的日子并不好过,身在其中的员工们也不太容易。

小愈不是互联网搬砖人,但看到这个消息,心里仍然不是什么好滋味。

最近这几年, 世界变化太快, 先是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了实体店铺,再是疫情来袭,餐饮、酒店和旅游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课外培训机构受到重创……

有人说, 时代抛弃你,不会说一声抱歉,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时代给了终身学习者机会。

时代不会抛弃每一个人,除非你止步不前,不思进取。

拥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大学时候,我班上有一位叫做陈慧的同学。

大一 就开始准备司法考试和四级考试。

大二 创立了自己的知乎账号,分享自己复习的点滴,同时发布一些成长干货。

大三 顺利通过了司考和四级,并且备战六级。

她的知乎账户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以后,逐渐接了一些 50 元、100 元的小广告,她也开始学习撰写商业文案, 渐渐的,她拥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可以让她在暑假期间去一趟长途旅行。

旅行途中,她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却没有拍出好看的照片,回来以后,一头钻进了摄影的大坑里……

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为了找工作而烦恼,而她凭借司考证书、运营的知乎账号、撰写的商业文案和摄影作品, 成功拿到了好几个公司的橄榄枝。

我问她想去哪里工作,她说还没有想好。

没想好不是因为自己胜任不了工作,而是每一个选择都不错,选择了其中之一后,会为其他没有选上的选项感到惋惜。

我问她为什么不专注一个领域,好好精进?

她说: 「时代一直在变化,不掌握多一点技能,怎么应对呢?再说了,现在斜杠青年这么多,你拥有的技能不是你主业需要的能力,你也可以用它从事副业,给自己增添收入啊。」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  VUCA 时代, 也就是「不稳定」(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

这个说法最早是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军队提出来的,后来被哈佛商业评论引入了商业环境。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不能再像父母一辈那样,过「从前慢」的生活,没有了可以一直干到底的工作,甚至有很多的岗位不知道会在哪一天销声匿迹。

以开放的心态应对变化多端的世界, 无所畏惧地前行,成为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聚焦变化,拥抱可持续的赛道

最近一次朋友聚会,俊俊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俊俊和子安都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他去了房地产公司,子安去了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公司,两人都是行政岗位。

起初,俊俊所在的房地产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但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受到了一些冲击,俊俊所在的虽然是大企业,也只是艰难维持。

倒是子安所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尽管规模小,但福利待遇都比俊俊好。进入了新能源汽车公司后, 子安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学和向身边同事请教等方式, 学习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从行政岗转到了业务岗。

俊俊有些感慨:「我们当年起薪是一样的,几年下来,差距却拉开了。」

拉开差距的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努力,很多时候,还在于行业的发展。

我一位在阿里从事行政工作的朋友,尽管和其他一些朋友都是行政岗位,岗位天花板比较低,但互联网公司发展前景好,公司总体薪酬不低,在同样的岗位上,拿到的却是差距较大的薪酬。

对于个人来说, 技能的学习也是一样——要么选择一个岗位薪酬天花板比较高的工作,要么选择一门出路广的技能, 可以让你与更多的领域产生链接,从而进入一个薪酬天花板比较高的行业。

构建学习体系,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这是一张过去的图,在未来,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或许某一天, 你会发现知识更新的周期将不会以年为单位, 而会以季度、甚至是以月为单位。

因此,搭建知识体系时候, 需要搭建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体系。

那么,在学习技能的时候,怎样搭建体系呢? 我们举一个学习 PPT 的例子。

❶  了解这项技能

了解一个新领域,并不是单纯地知道它的适用场景,还要明白它的未来发展。

比如 PPT 作为一种工具,是职场神器,在演示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与可视化的发展紧密相连。不太容易被淘汰。

❷  掌握基本技巧

每一个新领域都有 「使用说明书」, 学习之前要先弄懂基本的功能。比如 PPT 学习中,就要先弄清楚工具栏。

❸  从模仿中学习

人类很多技能最开始是从模仿中得来的,从前辈中学习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经验。

❹  刻意练习,不断创新

学习技能并不容易,重复的过程也乏味,幸好有「刻意练习」来陪伴, 每次做重复动作的时候,都给自己加一点够得着小挑战, 重复的动作也会变得有意思。

而这个学习的「套路」,不仅能用在 PPT 里,也能用到其他地方。

最近和一些网友交流时,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我们学校太卷了,不管是不是考试临近,晚上图书馆里都有自习的学生。」

「我们班太卷了,有人大二就开始创业,眼看我们要毕业了,还寻思着要不要去同学开的公司应聘呢。」

「我同事太卷了,都快 30 了,居然还在准备参加国考。」

其实这些在小愈看来都不是「卷」, 真正的「内卷」是低水平的埋头苦干,是囿于小圈子里的无效竞争。

而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边界,冲破原有圈子而做出的努力,不应该被嘲讽为「卷」。

尽管阿里裁员的消息并不属实,但时代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想要不被抛下,或许需要加快步伐。

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总数下降了吗?互联网裁员情况什么时候能好转?饱和了,包括大数据。试问中小型公司哪有那么多数据,即便是大公司这块岗位也不多有几个人就可以了。前几年是因为资本过热,吹牛太多骗融资的多,一个个项目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情,拼命加班赶节奏,导致了一堆泡沫企业。两三年下来把融资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使用完了也就裁员倒闭了。市场饱和了:公司垮得多了人员也就饱和了(实在是太饱和了感觉你去面试就知道啦)。优质的大公司会更大更优质,这几年绝大多数一般的公司只有凉凉了。

职业选择,还是医生,老师,公务员,建筑这一类的越长期越吃香。程序员,本质就像是普通农民工或者手艺好的农民工而已。计算机专业找工作应该不难,对于应届生,其实工作最好找,很多公司都愿意花精力去培养应届生的成长。IT行业的人才需求其实并没有下降,2019年可以说是互联网产业寒冬,很多企业开始节衣缩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但是从事IT行业的人才还在不断的增长,从而造成了人才过剩、市场需求下降的表层现象。

对于整个IT行业来说,计算机专业主要从事研发工作,研发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整个市场对于中高级的研发人员是有极大的需求,但是初级人员因产量过多的问题,市场消化不完全,所以对于初级研发人员来说,找工作确实有很大难度。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互联网产业的更新迭代的速率较快,技术的发展进步导致一些人员没有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所学,还处于落后的技术研发阶段,基于这种原因造成很大一部分人员离职。IT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技术,向社会热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产业靠拢。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带来很多的就业岗位,并且岗位的薪资福利是很不错的,所以程序员应该及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内部人士回应阿里腾讯大规模裁员:数量被夸大

内部人士回应阿里腾讯大规模裁员:数量被夸大,同时有媒体爆料,阿里飞猪也有裁员情况,已有多名运营、技术表示自己突然被约谈,涵盖用户增长等部门。内部人士回应阿里腾讯大规模裁员:数量被夸大。

内部人士回应阿里腾讯大规模裁员:数量被夸大1

去年到今年开始,各个大厂都在裁员。但是让人没想的是金三银四阿里腾讯也要裁员了?近日,阿里裁员、腾讯裁员的消息集体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大量的关注,目前话题阅读量分别为 13 亿和 12 亿。其实按照往年的经验每到三月、四月都是企业招聘旺季,应届生跑校招、往届生换工作被冠以 " 金三银四 " 的名号,然而今年却出现了意外

据了解,有爆料称腾讯阿里等会在未来几周内裁员,据员工内部猜测阿里、腾讯预计裁员 10%~30%。而阿里旗下 MMC 事业群正计划裁员,本次裁员数量约 20%,目前多个业务线已经初步敲定裁员名单。

对于此消息有网友爆料称,这两个热搜其实是阿里、腾讯的苦肉计!故意放出消息说要裁员,目的是为了给年终奖打折投石问路!同时,让在职员工感到压力,老老实实 996!这一招一箭双雕,正是西方资本家过去惯用的伎俩,阿里腾讯不过是拾人牙慧。

不过该消息均为网络传言,未得到媒体证实。到目前为止,阿里、腾讯方面暂未回应裁员有关传闻。

对此,有网友表示 " 问了一下,朋友是阿里的,没有裁员,问他回我的原话是:" 阿里相对有节 *** 不主动裁人,今年政策是不招人 靠人员自然流动 降成本。我们今年年终奖比去年还多了一个月,就是股票跌得太厉害 "、" 我也觉得很奇怪,比如某企业是出名的 996 福报,哪怕真的困难了,大部分人降薪 955 也可以的渡过的,就是故意的。" 那么大家怎么看呢?

内部人士回应阿里腾讯大规模裁员:数量被夸大2

3月13日,“阿里裁员”“腾讯裁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社交平台信息,阿里巴巴(09988HK;BABANYSE)裁员包括MMC(社区电商)、飞猪等业务,腾讯控股(00700HK)裁员则涉及PCG(平台及内容业务事业群)、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分别就裁员传闻联系腾讯、阿里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正面回应。

在“阿里裁员”登上微博热搜前,已有阿里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透露“阿里即将开始新一轮裁员,旗下MMC事业群裁员20%,其他部门也有指标”。

2021年3月,戴珊宣布MMC事业群成立,聚焦社区业务,并整合零售通和盒马集市。2021年9月,MMC事业部宣布整合“盒马集市”与“淘宝买菜”,将其统一升级为新品牌“淘菜菜”。

有网友在脉脉回复有关淘菜菜的消息称“部分城市已经关仓”“估计331之后还有地方要关仓”,也有阿里员工表示“已接到裁员通知”。

同时有媒体爆料,阿里飞猪也有裁员情况,已有多名运营、技术表示自己突然被约谈,涵盖用户增长等部门。消息称裁员有N+1赔偿,HR会询问员工选择内部转岗还是N+1,如果选择内部转岗则没有补偿。被裁人员将没有2021-2022年的年终奖。

“我通过阿里的4-5个同学和前辈去打听,他们没有听说裁员这件事,后来有阿里内部人士证实,那个流传甚广的30%比例其实是部门比例,不是全员。”3月14日,一名阿里员工分析称,头部大厂年流动10%都属正常,如果遇到低潮期20%~40%也算合理,“留下骨干,启用大量外包,把基本业务保留下来,后面恢复元气再开HC(headcount,也就是名额)”。

同日,一名熟悉阿里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就其了解的阿里互动娱乐事业部来看,裁员消息不多,但内部竞争的确激烈,其他部门的内部赛马项目也多,“能者上庸者下在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是常态,而‘下’在很多时候意味着你要直接离开”。

3月13日,一名互联网行业猎头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接触的阿里员工来看,整体跳槽还是比较谨慎。

与阿里一同陷入裁员传闻的还有腾讯。

网络流传的一份聊天记录显示,腾讯此次裁员6000人,其中PCG裁员4000人,CSIG裁员2000人。被裁员工抽自多个项目组,也有项目组被整个裁掉。

3月13日,时代周报记者从一名接近腾讯的知情人士处获知,腾讯PCG确实存在裁员状况。近期,PCG的小鹅拼拼项目组被解散,应用宝项目组也裁掉部分人员,来自这两个项目组被精简的人员,有的被裁员,有的自行投递腾讯内部岗位完成“内部跳槽”,也有部分人员由公司安排至其他有招聘名额的岗位。安排裁员时,公司对应届生相对网开一面。

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小娥拼拼项目解散后,相关人员变为内部“活水”。

一名腾讯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内部“活水”,意思是员工自行投递内部其他岗位,但若岗位不合适或面试不通过,还是有可能面临离职风险。

内部人士回应阿里腾讯大规模裁员:数量被夸大3

今日,有消息称腾讯阿里等会在未来几周内裁员。据内部员工猜测腾讯预计裁员10%~30%,阿里裁员30%。

本周,阿里旗下MMC事业群正计划裁员,本次裁员数量约20%,目前多个业务线已经初步敲定裁员名单。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于2021年3月宣布成立MMC事业群,聚焦社区业务,并整合了零售通和盒马集市。

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4月中旬,阿里集团MMC事业群公开发布近1500个岗位。不仅如此,据网经社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在2021年将在社区团购上或投入至少200亿元。

在此情形下,MMC事业群获得快速发展。数据显示,4月份时,盒马集市全国日单量约200万单,发展至6月份时,订单量升至约600万单。而且,在6月下旬,MMC事业群定下的2021年冲击目标为:开通20个省以上,日均件数达4000万单,日均GMV为35亿元。

但MMC事业群一直在调整。6月份,有媒体报道,原MMC事业群渠道负责人邹志俊已被调离,其职务由原B2B事业群运营财务总监李博接任。同时,在MMC事业群负责运营的汪庭祥,还承担了类似美团商业分析部门负责人的角色。此外,9月份,MMC事业部宣布,整合“盒马集市”与“淘宝买菜”,将其统一升级为新品牌“淘菜菜”。

2021年以来,互联网大厂开始裁员潮。

9月,腾讯启动小业务部门的裁员工作;12月,爱奇艺被曝裁员且比例高达20%以上。同时,快手也传出边缘业务线被优化的消息……春节过后这波“裁员潮”也变得更加猛烈。短短两个月,包括微博、小米、滴滴、知乎、拼多多等在内的一大批互联网头部企业,相继传出人员“优化”、业务线调整的消息。

互联网大厂裁员潮里,部门和职位他是不一样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去掉某个部门,裁掉某些职员的。其实不管是哪一家公司,首先裁掉的都是边缘部门或者说不盈利的部门。

互联网大潮里面裁员的部门:

一,Tech星球4月18日消息,据新熵报道,近日,某接近B站的匿名人士表示,B站直播业务部门计划裁员,名单已初步拟好,待上海地区恢复正常后进行裁员约谈,本次裁员将会波及整个直播部门。

二,京东也传来裁员的消息,网上消息:京东此次裁员横跨多个板块,比例在10-30%之间。范围覆盖零售、物流、健康等多个主流板块,其中,京喜拼拼为裁员重灾区,脉脉上多名认证为“京东员工”人士透露其部门裁员比例为10%~15%。

三,腾讯多个事业群也正在进行裁员,动作较大的主要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及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IEG(互动娱乐事业群)等减员幅度较小或无动作。其中,腾讯PCG(平台用户内容事业群)裁员30%。

四,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MEG)也传出裁员消息,游戏与直播业务是重灾区。百度的游戏部门是MEG裁员中的重灾区。百度游戏部门的300多人几乎全部被裁。

互联网大潮里裁员的职位:

一,工作能力不强,技术单一单一的人是最被容易淘汰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的行业不断的被淘汰,人也是这样,工作能力不强,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节奏,跟不上时代的进程,被裁员是首当其冲的。。

二,边缘部门,肯定是裁员的头号目标。事实上边缘部门,内容单一重复,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取代性高,盈利很少的部门。

三,刚入职不久或着刚转正人员,入职越久的员工赔钱就会越多,而在这时,刚入职不久或着刚转正人员,无论能力的高低。,因为辞退赔钱较低,也会是被裁撤的对象。

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职场拥有不可替代的才能,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裁员之时,没有任何的技能。没有学习能力。职场的残酷,要时常警惕,希望每个人都能提前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实力,这样才能在职业的道路上前行,人生的道路上才能够顺利。

以上就是关于互联网公司裁员,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大龄程序员的出路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互联网公司裁员,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大龄程序员的出路在哪里、被裁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为什么很多公司裁员,都是裁那些看起来很勤快的员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44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