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资云”或带来新一轮IT建设,一文梳理受益的三大方向!
近期多地国资委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国资云建设,统筹所辖国企的业务云化。如天津市要求国企不再使用第三方云服务,2022年9月30日前全部迁移至国资云平台;四川省国资委4月28日发布四川国资云,面向省内国企提供专属云平台,一期平台采购金额1649万元;重庆8月24日公布国资云二期平台中标金额为1425万元。
1)各地国资委开展“国资云”建设的影响
各地国资委开展国资云建设的驱动力包括两块:
①IT集约化: 过去数年,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强调IT的集约化建设;
②数据安全: 根据第一 财经 ,阿里云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泄露相关数据。
基于以上,天风证券认为影响在于三点:
①直接影响:国资云预计规模约百亿,乐观展望或不止于laaS
目前各地国资云均有所动作(浙江、天津、四川、重庆、深圳、苏州和黑龙江等),值得强调的是多个国资云平台采用完全国产化的信创服务器,打造全国产化行业云平台,有望加速信创市场放量。
乐观来看建设范围不仅是laas,亦有望包括部分Saas和云迁移,如天津市。根据测算,预计国资云IaaS层面新增采购规模约74亿元,进一步考虑SaaS层面办公软件的潜在需求,带来的市场机会可达百亿。
②间接影响之一:大厂份额溢出,部分厂商有望受益私有云大盘和份额双升
国资云立足于服务国资系统内部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整合现有的数据中心资源,本质是混合云平台,且以私有云为主。
从数据安全角度,互联网大厂现阶段存在一定不足,如上述提到的阿里云泄露数据事件。故而以安全的名义:
a、私有云大盘提升: 预计IT市场结构有望变化,私有云份额有望呈现更快的提升;
b、私有云份额变化: 部分忏背景厂商如深信服、青云有望享受大厂在私有云份额的溢出。
③间接影响之二:国资云建设大背景在于数据安全,产业密集落地
在国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背景下,国资云是自上而下保障数据安全的一记重拳。未来围绕国资云,将延伸出数据安全保障和数据要素市场化两大中心战略,数据安全厂商有望从数据安全技术支持、数据安全服务、数据交易三方面深度参与。
3)三大方向有望受益
第一、数据安全重要性再次提升,安全厂商有望受益
《数据安全法》将在9月实施,数据安全重要性不断提升。此次国资云的推出,就属于数据安全的具体保障措施。未来数据安全的具体措施有望不断出台,给安全厂商带来增量。
第二、云厂商格局可能迎来变动,安全性、私有云成为关键词
国资云地方统一采购代替分别采购,预计带来云厂商新的变动和竞争;同时,采购预计将更看重安全、过往信用记录等,而目预计大多数或全部都将是私有云,利好安全性高的私有云厂商。
第三、新一轮信创建设
过去信创的主要内容是IT基础设施,包括芯片、 *** 作系统、中间件等,此次国资云建设的提出说明政府已经将云的重要性进行提升,云以及相关产品的采购将带来新的增量。
此外,国泰君安证券也分析指出,具备国资背景的IDC厂商也潜在受益。
二、异质结电池领域或将大幅拉动铟需求,铟价进入上行周期!
铟属于稀散金属,熔点15661 C,沸点2080 C,具有质软、延展性好、强光投性和导电性等特点。铟的可塑性强,有延展性,可压成极薄的金属片。铟可以与许多金属形成合金,制成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对应下游是半导体、焊料、整流器、热电偶。
1)铟储量:全球铟资源量估计至少356万吨
截止2017年,根据全球已知的1512处含铟矿床估计,全球铟资源量至少356万吨,其中已经公布资源量数据的101处矿床铟金属资源量合计约76万吨。中国、玻利维亚和俄罗斯是全球铟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以上三国铟矿资源量合计约占全球总量的60%,其中中国占比26%。
2)铟产量:2019年全球原生铟产量760吨,主要分布在中国和韩国
铟的供给包括原生铟和再生铟2部分。
从产能来看: 根据USGS2017年的数据,可统计的企业产能为1400吨,目前中国总产能为887吨(全球占比63%)。
从产量来看: 根据USGS数据全球原生铟产量基本维持在700吨以上,根据SMM数据再生铟产量在1000吨左右。2019年全球原生铟产量为760吨,其中中国产量300吨(全球占比39%);韩国产量为240吨(全球占比31%)。再生铟产量预计与过去相比变化不大,预计2018-2021年再生铟产量分别是1000、1000、900、945吨。
3)铟需求:异质结电池或拉动铟需求快速增长
异质结电池成本不断逼近PERC电池,未来潜力巨大。目前采用MBB技术的异质结电池成本预计在179元/瓦,采用SWCT技术的异质结电池成本预计在169元/瓦,接近PERC电池的166元/瓦。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预计异质结电池的成本不断降低,未来或将实现大规模应用。
4)铟价格:铟价或进入上行周期
从需求来看,如果异质结电池技术一旦成熟,铟的需求大幅提升,预计2020-2021年异质结电池铟需求量为18和45吨,预计2020年-2021年铟总需求量是1540和1709吨;从供给来看,铟主要伴生于锌矿,供给相对刚性,预计2020年-2021年供给分别是1599、1679吨,2021年或出现铟出现供给缺口,短缺30吨,铟价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三、通达系全部上调派费,快递行业价格回暖确定!
1)通达系快递企业上调派费,落实快递员权益保障,同时行业揽件价格有望同步回暖
三通一达及百世均宣布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01元,安信证券认为本次派费上涨利好行业发展,其影响有三:
②由于通达系的加盟制架构和结算政策,派费由总部代收代付和调节支付,则派费的上涨有望传导至终端揽件价格,同时行业旺季将至,提价压力较小;
3)快递派费上涨利好行业终端价格,估值回调具备吸引力,继续看好快递龙头。
短期看: 各快递企业上调派费利好行业价格改善,考虑到快递企业在规模效应带动下单票成本仍有改善空间,我们预计2021H2快递企业盈利有望明显改善,而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快递板块估值已基本反映前期市场对价格战的悲观预期;
中长期看: 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背景下,快递行业需求增长确定性较强,新兴电商平台崛起后,快递企业客户更加多元化;供给端新入局的加入,我们认为将加速头部企业的分化,同时,在强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下,快递行业进入门槛大幅提升,格局稳定后,行业龙头将充分受益份额与盈利提升。
1)悄然上涨的小金属
锰、锆、锑、钼四种小金属年初至今涨幅超过60%;镁、钴涨幅超过30%;钨、钒、锗涨幅超过20%;钛和铟分别上涨19%和12%。
2)锆、锦、钼、镁相关公司股价可能滞涨
有色金属的生产加工成本相对固定,在涨价中,拥有资源的企业可以充分享受涨价带来的利润上升,加工类公司也可以通过存货收益获得超额利润。
按此推断,有色金属利润的增幅应高于产品价格的涨幅,假设市场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股价涨幅理应高于产品价格涨幅。小金属品种中,锆、钼、锑、镁几种小金属的相关公司涨幅等于或低于产品价格涨幅,因此股价或存在滞涨可能。
3)国产锆英砂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锆主要用于陶瓷具有较强的房地产后周期属性,21年有望成为国内房地产的竣工高峰,在需求带动下,国产锆英砂年初至今上涨9133%,氧化锆上涨7419%。锆的潜力应用在于核电锆管,国内核电再次重启可能再次带来海绵锆的需求增长。锆相关公司:东方锆业(年初至8月23日涨幅5789%,下同),三祥新材(35%)。
4)锑价有望继续维持高位
锑的主要下游为阻燃剂,广泛用于塑料制品中,随着全球经济恢复,锑的需求有望继续回升;锑的供应则主要集中于国内,近年来没有新的锑矿出产。供需格局逆转带来锑精矿价格年初至今上涨6984%。锑相关企业:ST华钰(12,7%)。
5)钼价有望继续上涨
钼主要用于普钢添加剂和不锈钢中,国内普钢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不锈钢产量有望继续增加;钼精矿价格年初至今上涨6258%。钼靶材广泛应用于屏幕制造中,可能带来高端钼材料的放量。相关企业:金钼股份(324%)。
6)镁价不断上涨
镁主要下游为合金,广泛应用于 汽车 、航空航天、电子制品等领域;年初至今镁价上涨4419%。 汽车 用镁合金正处于放量期,有望成为镁合金未来最重要的需求增长领域。镁相关企业:云海金属(91%)。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说一说对互联网系统和传统企业IT系统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现在被炒的很火热的互联网,云计算架构,其相对于传统的大型企业系统架构,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分布式的架构去替代原先的集中式系统架构。
打个比方,原先的大型企业系统架构,就好像一架大型的民航客机。作为出行来讲,飞机无疑是最舒适最快的交通工具,同时安全性也很好。但飞机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坐的。首先:做飞机要经过换领登机牌,安检等若干道手续,乘客必须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机场办理各种手续,而坐火车大巴则随到随买随上车,方便的多;其次:坐飞机很多东西不能随身携带甚至不能托运,火车大巴则相对宽松;还有:机票很贵坐飞机花销很大而且飞机运载能力也不如火车。当你有数万数千人要一次性到达某地时,一两架飞机的运载能力根本不够,要调动成批飞机的话整体成本又太高。最后:虽然飞机很少出事故,飞机一旦出现事故的话危险级别往往都会很高。
但是,以前除了飞机之外,就只有火车,大巴这种交通方式选择了。相比之下,这些方式虽然收费低廉,乘车,携带物品都比较方便,但是速度实在太慢而且受外界因素诸如雨雪等等的影响太大,乘坐也不是很舒适。只能满足那些相对时间宽裕,或者囊中羞涩人群的出行需求。
于是,为了满足更多人,更便利更高速的交通运输需求,新的交通运输模式—动车/高铁就出现了。它和火车最大的区别是:火车只有一节车头有动力,后面能拖几节车厢跑多快基本就是看一个车头有多强劲。但个体的力量终究有限,一个车头再强劲也有个极限,发展空间也就那点了,实在难以有太大作为。动车则不同,它每节列车都独立有自己的动力系统,连在一起各节车厢动力系统就是一个叠加递增的关系。所以理论上越多节车厢接在一起就可以拉更多人跑的更快,是一个无限扩展的系统!而且因为动车可以搭载的乘客很多,所以均摊到每个乘客头上,坐动车的速度可以某种程度上接近坐飞机,但成本要低很多。
现在互联网,云计算的系统架构其实和动车的理念相类似,就是分布式系统的架构 – 将任务分解交由每个小计算单元进行分布式的并行处理,充分利用每个单元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理论上性能可以无限线性扩展,任何一个节点的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整个系统没有单点故障。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简单把大型企业核心架构,或者说就是大型机,RISC系统比作飞机;而把互联网,云计算的系统架构比作动车。现在,就可以做些很有意思的讨论了。
还是来说说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说2012年吧,飞机也好,动车也好,新闻里面都有报道过出现严重事故,可见没有一种系统是完全稳定可靠不会出现任何宕机风险的,但是其概率都是非常非常小的。从整体来讲,都是很稳定很可靠很安全的选择。只不过各自对于如何防灾冗余的策略还是有些不一样。先说飞机,因为飞在空中,万一出了事情没有后备可用,所以能采取的方式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飞机自身个部件的冗余度,设计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各种小概率事件。哪怕发生某故障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甚至亿万分之一,只要有可能,也要把应对措施设计进去。这也是飞机造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对携带物的要求会那么多的原因。而动车则相对简单:反正多拖几节车厢又不影响我速度,那我就尽量多拖些备用车厢跑着呗。万一某节车厢出事了,就把里面乘客挪到备用车厢里,车照样跑得欢。然后等到了站再去更换检查有问题车厢也不迟。
回到IT世界也是一样。分布式系统基本都是基于x86的PC服务器。单就一台服务器而言,虽然性能可靠性在不断加强,但肯定还是不如RISC系统的。但是没关系,咱可以用数量来弥补单机冗余度的不足啊。设计没你好冗余度没你考虑的多我就多拉几台呗。坏了几台没事,应用任务再分配到别的空闲机器上就好了。坏了的机器也不用马上修,反正没坏的机器加起来也够用。等到故障机器到了一定数量我再一次性批量检修更换部件效率更高。对于用户来讲,即使我坏了100来台服务器只要剩下的服务器还能正常工作,应用就不会受任何影响。谷歌,Facebook那些超大型数据中心现在的工作思路大致如此。这么做看起来是个很简单有效,很聪明的方法,但其实也有不少问题存在。
首先我觉得这个架构好处是实现原理简单,而且扩展性d性比起RISC架构来好处不言而喻。但其实这个架构里面也存在着无谓的资源浪费可能性。例如拿存储而言,目前Hadoop类的多副本分布式存储很火。一份数据存三份,发现有数据损坏立即找空闲空间恢复。听上去很简单很容易实现很高效,但如果你真的坐下来仔细算算账,你就会发现:
1 当你数据量不大(小于PB)的情况下这种一份数据存三份方式的成本其实比现有任何商业存储方案的成本都要高。
2 这种方式下每台服务器的CPU利用率都很低,而现在市面上的大存储容量服务器,CPU配置都很高。所以这种方式,基本上是对于CPU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或许对于数据量适中的企业来说,用EC CODE这种以计算能力换存储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会比多副本方案更经济实惠。
3 这种方式很容易让IT运维人员产生一种习惯性思维 – 即要提高系统在线时间就多买些服务器就好了。因为服务器多了分布性好了自然冗余度就高了。于是不必要的服务器采购就这么产生了,每个数据中心也就又多了很大一笔不是很必要的电费开销。
其次,我觉得分布式架构的某些故障很可能会产生连锁效应,导致更严重全局瘫痪。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的故事。里面有个很著名的桥段就是庞统献连环计,铁锁连舟。起始时使曹 *** 万余战船连成一体稳如平地进可攻退可守前后都可照应看似完美,但唯有一个命门就是怕火攻。而诸葛亮周瑜正是利用这个命门,解东风火烧赤壁把曹 *** 百万大军杀的丢盔卸甲。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其实我觉得也有类似“命门”。大型机或者RISC系统之所以那么贵,其实很多时候用户在为千万分之一甚至亿万分之一的“万一”买单。而互联网,现在的公有云架构,在设计之初,基本的考虑思路是大用户,大并发,然后尽量减少TCO。所以很多时候,设计架构时会先把那些“千万分之一”排除在外,暂时不予考虑。而系统上线之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用户量暴涨,精力往往又会去专注扩容方面了。搞不好就会把一些“命门”漏掉,于是乎万一正好遇上“东风”吹到了命门上,后果估计会比曹阿瞒更惨。因为IT世界里还没有那么仁义的关云长会在华容道上放曹 *** 一马。
其实从最近Facebook,Amazon、谷歌的几次宕机事件来看,已经有些那个苗头了。好在那些互联网领头羊们应该是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已经在积极修补“命门”了。
最后,我想说互联网,云计算的业务类型其实和传统企业的业务类型不一样,所以大型机,RISC系统处理的任务,运行的计算并不一定都适合移植到分布式系统架构上来。还是以交通运输举例:我要去美国,目前还是只有飞机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当然你可以说我坐动车也可以,无非是多转几趟跨国列车。但那毕竟很勉强,速度不快,费时费力还不省钱,毫无意义。人家直接飞过去就行了,你却要绕着太平洋海岸线跑一个大圈来兜,何必呢
那么以上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其实我觉得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就是两个字:运维。分布式系统,要保障其安全可靠的运行,合理有效的扩容,关键不在系统的软硬件,而是在系统搭建之后的运维和持续的对系统的改进修正!现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在热衷于各种开源架构如openstack,Hadoop的开发,应用场景探讨。但个人以为这些开源系统的特点是搭建简单,维护艰难!要想把这些架构和技术真正投入企业成熟应用,在运维管理上投入的成本可能要比RISC大得多。因为这些系统架构更分散,出现的不可预估性更多,同时也更需要有人来理清何时用分布式架构,何种场景还是需要传统架构。那么可能有人要问,既然如此,我们还有必要走分布式系统这条路吗当然有!原因也很简单:分布式架构给了我们处理海量请求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d性;同时分布式架构也使系统具备了更好的扩展能力和更多业务创新的可能性。
说了这么多,基本要讲的也就讲得差不多了。怕前面说的有些散稍微总结下我想说的观点:无论传统RISC架构还是现在流行的分布式架构,虽然实现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靠性的系统。但没有一个系统是绝对稳定不会宕机的,要保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运维管理很重要。分布式系统相比传统RISC架构有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的巨大优势,但也存在资源浪费和故障隐患危险。在这一方面,分布式系统架构还需要多向传统架构的运维管理学习借鉴,提升自身的忧患意识和故障预警处理能力。
易飞机械制造行业的解决方案
机械行业由于其工艺复杂的生产特点,工艺及在制品管理困难。单纯的靠手工记账处理,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只有借助ERP这样的管理工具,通过信息化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1 严谨的在制品控制
针对在制品的管理,易飞提供功能强大的工艺管理子系统。零部件的加工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艺,还可能有外协或临时变更生产线的情况。使用易飞工艺管理子系统,可以完善控制掌握生产线的各种信息。将原物料、半成品、成品、机器、工时、成本等信息搜集、纪录、汇总整理并追踪与控制正在进行中的各项制造作业:包括实时监控与追踪在制品(WIP);提供部分移转,部分委外的功能,可准确的记录工艺投入、完成、返修、返修完成、盘盈损、报废等制程加工中的数量;生产现场的库存;机器稼动率;人员效率等信息。并进行各种工艺统计分析,生成相关管理控制报表,以回馈给生产规划人员及现场控制人员,藉以充分掌握生产进度并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 提供一产品多工艺路线的功能
对于同一种产品,易飞ERP提供了多工艺路线编号功能,可以使用户将标准工艺路线及辅助路线统一录入系统中,方便生产部门实际生产时选用。
3 环环相扣的作业流程,伴随完整的单据流
易飞ERP系统可通过MRP/LRP系统,自动的依据BOM展算生产、采购计划,产生工单、采购单,并可根据工单的资料复制产生领料单,进货时也可根据采购单复制产生进货单,以及生产所需的工艺单、移转单、生产入库单等单据,极大的简化了作业人员录入单据的工作量。
4 完善的委外管理
易飞ERP除了提供委外工单进行产品委外加工管理外,还提供工艺委外功能,对于不需作库存管理的委外产品工艺,可直接入到生产线,既避免了库存管理的困扰,又可正确的处理账款。
5 工艺移转检验
易飞ERP的质量管理系统除了包含传统的收料、完工入库、委外进货时的品管检验外,还提供了工艺间移转检验功能,可依据事先设置的检验项目等资料打印出检验单,作为检验依据,并可记录检验结果,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6 产品结构及设计变更的管理
易飞ERP系统提供选配件功能,供接单时由业务员确定和选择某些选配零件,并提供了多达800余字的备注说明栏位,供输入特殊要求。并为研发部门提供了E-BOM(工程BOM)的功能,即方便研发部门进行工程BOM的管理,又可与正式BOM进行数据共享和相互转化。
易飞的产品结构管理子系统提供单阶、多阶、尾阶展开的材料用量清单 (正展) 及单阶、多阶、尾阶展开的材料用途清单 (逆展),多层查询或列表作业,便于在BOM变更前事先了解可能影响的产品,避免一些无谓的错误。并提供替代料功能,解决生产过程中一些材料替代的问题,有效利用库存,更好解决材料短缺问题。
针对工程变更频繁的特点,易飞提供工程变更作业 (ECN) 。通过工程变更作业,可以追溯历史版本变更记录,打印变更凭证及清单,方便了对工程变更的管理。并提供「BOM 预期呆滞分析表」协助研发单位预防因工程变更而造成的物料呆滞,做到事前控制。
7 提供与PDM的接口
易飞ERP提供了标准PDM接口功能,与用户的PDM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8 库存账物的管理
在手工处理库存账务阶段,由于交易频繁,一般只能做到记录库存的交易,很难进一步分析存货的周转率、呆滞状况等。使用易飞库存管理系统,由于库存的交易单据都已经由其他子系统根据前置单据产生,故仓库保管员仅需作审核和捡货的工作。库存子系统可提供实时的单据处理,账务查询,全盘/抽盘/循环盘点,呆滞料管理,月底成本计价并可打印完整的存货报表等,迅速帮助客户建立一套完整实时的电子库存账务系统,协助企业内部间实现存货信息共享,降低人为、信息不及时造成的失误。库存多计量单位和相互转换的功能解决了机械行业对于物料管理的又一困扰。
9 制订合理的采购、生产计划
易飞ERP除了提供传统的MRP子系统外,还提供了LRP(批次需求计划)子系统,以便来更好地按订单编制产品及各阶半成品的生产计划与材料的采购计划。通过MRP和LRP的完美结合,可更好的适用于计划型生产与接单式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10 强大的成本控制
易飞成本系统将成本细分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及加工费用。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分批兼分步法,即可针对每一工单计算其生产成本,同时亦可对一最终成品逐阶计算其各阶半成品的生产成本。 对于人工和费用的分摊,提供灵活的设置,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状况。而基础数据的来源大部分都是由各部门作业人员在日常业务中录入系统,期末由系统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汇总。真正的使财务人员,从资料的收集及成本分摊等繁杂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更快、更准确的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提升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
11 材料采购数量超收、价格的管理
易飞ERP系统提供灵活的设置功能,可对材料的采购价格,以及进货数量设定是否进行管控,以及管控的严谨度,真正的做到了完善的管理。
12 机器设备及工装夹具、量具的管理
易飞ERP系统提供设备资产管理子系统,可全面管理设备资产的取得、改良、重估等情况。对于工装夹具等,可设置自动编码便于增加新品号,还可纳入BOM中(在BOM的发料属性中设为不发料)作为生产时的参考。
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首先,从技术角度,服装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因此在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能否满足是判断一个信息系统是否适应服装企业的关键要素,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选择时需要重点予以关注:1.多维表的显示:服装行业的产品都具有多个属性,最典型的就是尺码与颜色,要求在单据录入和报表打印时都能够以二维表的方式呈现。由于主流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上,这种二维显示要求超出了标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所能满足的范围,也导致了一般适用于其他制造行业的系统模块在转为服装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时面临障碍。因此对于服装行业的解决方案,要求根据服装行业的特点从基础架构上进行调整以制定应用模块及行业性解决方案。2.物料编码:服装行业的原料同样具有多个属性,包含材质、颜色、规格等,而同一种原料由于采购批次的不同经常存在色差等问题,如果对这些属性定义在系统中没有规范和约束,将导致材料管理紊乱,库存不清,因此对材料进行规范的分类和编码管理是关键,系统中需要提供如色卡管理、自动生成编码等功能。3.配码管理:多数的鞋类产品都存在这一需求,即按照不同的尺码组进行混箱包装,在销售订单、成品库存和发货中需要以配码为单位,而生产过程中需要转换为单尺码的双数为单位,因此需要系统能够支持配码和单码之间的转换,以及在仓库中可按箱拆分为单码,或将零码按配码组合成箱的拆装箱管理功能。4.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清单)处理:服装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短,需要不断进行产品更新,每个流行季节都会推出几百种款式,而同一款式由于其颜色和尺码的不同,对应的产品结构及物料耗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一般ERP系统每个SKU(款色码)生成一个BOM,则BOM的维护工作量极大,因此要求系统能够提供按款式批量生成BOM的功能。5.订单处理:产销衔接是多数制造型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对于服装企业也面临着销售订单和生产订单之间的转换问题。服装企业多采用订货会销售模式,对于这种集中订货模式要求系统能够自动汇总订单,以及将大的销售订单自动拆解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单。6.性能问题:由于服装企业产品SKU数多,特别对于分销/零售系统,随着零售终端的增加,每天会产生上G的数据,从而对系统的响应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选择系统时要判断系统架构及选用的数据库是否能够支撑相应规模的数据量。其次,需要从管理方面考虑解决服装企业零售终端数据的采集问题。对于服装企业,终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产品规划、生产计划、物流和营销政策的指挥棒,缺少对零售终端信息的掌握,企业的管理决策就无法有的放矢。但是服装企业终端往往采用代理制或者加盟的形式,如何保证下游的合作伙伴能够实时地共享销售数据,是分销/零售系统推行之前要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的问题,如建立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即终端合作伙伴提供零售数据,而服装企业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向终端提供销售指导等。最后,令很多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的还是信息化人才不足。由于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信息化整体起步较晚,因此既熟悉服装行业业务模式,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系统性管理人才奇缺,从外部引进的CIO等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与服装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强大需求存在巨大矛盾。服装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视和培养,要多从本企业自身发现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引进外部咨询,通过行业最佳实践的学习以及顾问知识经验的转移来提升企业自身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IT外包的方式来弥补企业信息化资源方面的不足。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服装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掌握其建设规律。
IT行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IT服务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需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下面一起看下IT行业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
1990年前后,国内计算机市场销售每年不足10万台。从1993年起,由于金字系列工程的拉动,汉字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家庭用户对微机逐渐认知和接受等原因,内需市场开始以指数曲线迅速上升,中国IT行业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资IT企业大规模向中国珠三角地区转移,IT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合资、合作企业大量增加,中国IT行业从此进入国际化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以台资为主的IT企业向长三角地区实施了更大规模的迁移,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IT产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大国。总体来看,中国IT行业的主导产品仍然是微型计算机及周边产品,软件与IT服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外资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国际市场,内资企业发展的基础仍然是内需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以IT技术带动传统行业发展重要性的日益重视,IT行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中国越来越开放的投资环境和成本、资源优势成为全球IT产业战略转移的 热点 区域,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发展和就业机会,同时,作为国际产业链条中的必要环节,梯次转移项目的加盟也增加了中国IT行业的国际贸易份额。在这种发展态势下,中国各类存储驱动器、打印机、 显示器 等外设的生产能力迅速攀升到数千万台以上,一些计算机零配件和耗材的产量达到世界第一,软件和IT服务行业也快速发展。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
行业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
中国IT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鼓励IT行业发展方 面相 继制定了有关的 政策法规 ,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国务院2000年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于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信息产业部又宣布北京、天津、青岛、上海、苏州、杭州、深圳、福厦沿海地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和地区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和职能,引导、规范和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核心技术匮乏,企业实力不强,已成为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信息产业基地的挂牌,再一次明确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任务是实施电子强国战略,加快中国由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强国转变。
2004年1月,中国再次进行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这将对包括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进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此次退税政策的改革是中国宏观政策对IT行业进行指导的一次必然选择,这必将推动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改善其出口商品结构,无疑将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2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把计算机等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现行的13%重新提高到17%,具体产品还包括集成电路、部分分立器件、移动通信基地站等。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经济环境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土壤。虽然近年来全球间行业较为疲软,但由于中国国内计算机尤其是PC机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保有量仍相对不足,远未达到欧美市场的成熟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IT行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一片低迷的环境下,以庞大的内需市场牵引为拉动力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世界宏观经济形势走势良好,为中国计算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指标在2003年快速复苏的基础上,2004年均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IT行业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和发展机遇。
投资环境
国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行为,为政府规范、监督、引导、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改善了中国IT行业的投资环境。
2004年,中国IT企业的融资 渠道 进一步拓宽。在政府宏观调控、银行加息等政策变革的情况下,中国IT企业的上市融资、资本并购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中国IT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外资的不断进入使得中国计算机工业技术能力成长迅速,从而使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部门和劳动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外资向中国IT制造业的集中使其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制造分工体系,产品出现大规模跨国流动,成为世界贸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市场规模
从IT市场的发展采看,近年来,受中国政府积极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国内旺盛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IT市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2004年,中国IT市场继续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市场销售收入40831亿元,比2002年增长170%。其中软件和IT服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199%和26%。
从垂直市场来看,2004年,中国商业IT应用仍然占据IT市场625%的份额,其中大型企业应用增长了135%,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324%下降至292%,而中小企业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增至333%;在非商用市场,政府、 教育 和家庭应用需求继续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其中教育行业和家庭应用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成为拉动中国IT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行业应用市场,2004年,除了证券行业IT应用市场出现了2%的负增长外, 其它 各行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医疗、教育、制造等行业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75%以上,医疗行业则实现了377%的高速增长,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银行业IT应用发展相对迟缓,仅比2003年增长57%;其他如电信、交通、能源行业的增长均低于总体IT应用市场的增长率。
在区域市场,2004年,中国IT市场的区域分布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但已有所缓解。其中,中国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发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地区IT应用市场的增长。东北、华东、华南、西部地区均保持了178%以上的增长率,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增长率则低于计算机总体市场的增长,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
产品结构
近年来,中国IT市场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市场结构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2004年,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销售仍然占据715%的市场份额,但比2003年的73%有所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市场份额则有所扩大,其中IT服务的份额增长较快,由2003年的156%增长至2004年的168%。
赛迪顾问把计算机硬件市场划分为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网络设备、数码产品、应用产品与其他五大类。2004年,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增长相对缓慢,增长率均在9%以下;而数码产品和网络设备发展较快,其中数码产品实现销售额1973亿元,同比增长729%,成为拉动计算机硬件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计算机系统
2004年,中国计算机系统市场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态势,销量实现16815万台,同比增长177%;销售收入实现12263亿元,同比增长86%。随着IT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普遍低于销量的增长,这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从细分产品市场来看,RISC服务器和UNIX工作站的增长相对缓慢,而 笔记本 电脑保持了最快的增长,销量同比增长40%,销售额同比增长272%。
以上就是关于“国资云”或带来新一轮IT建设,一文梳理受益的三大方向全部的内容,包括:“国资云”或带来新一轮IT建设,一文梳理受益的三大方向、传统制造企业IT架构和互联网企业的IT架构,之间的区别、机械制造行业想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该怎么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