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管理当前面临了哪些问题?

IT运维管理当前面临了哪些问题?,第1张

根据我10几年的经验,做好高效IT运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转变思想观念,培养业务意识

业务意识是一个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的事情,网络上流传的一个经典的不同薪水秘书的工作描述,就是业务意识的一个具体体现。培养业务意识的一个基本方法是经常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对业务产生帮助,下图是一个标准的IT运维工程师每天面对的事情,不同的意识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

IT工程师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基础设施故障和性能问题,工作强度大,技术更新快,经常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工程师们需要从业务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工作,也需要从业务的角度来展现自己的工作。

如上图所示,IT工程师通过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看到的不是简单的CPU、内存和磁盘的使用率,而是IT对业务的影响,看到的是产品开发进度、订单流程、供应商的效率等等,IT工程师就获得了成长,完成了思想的转变,建立了业务的意识,具备了职业更上一层的条件。

2 时间优先,兼顾成本

时间和成本是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的两个基本因素,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比如要不要上新东方的英文培训班,要不要上达内的IT培训班等等,都会涉及到时间和成本的分配问题。

很多人认为“成本”是其中需要第一考虑的要素,然而过多考虑成本的结果就是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如此。所以IT工程师在考虑日常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参与企业的IT决策,更多的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比如在考虑IT管理类产品的时候,就会面临开源产品和商业产品的考虑,开源的产品初始成本低,后续成本高,出了问题全靠自己摸索;商业产品初始成本高,后续成本固定,有原厂商的支持,可靠性好。引入开源产品,短期内看起来好像帮助企业省了钱,长期来看,企业付出的成本更高。另外,当工程师沉溺于开源产品的学习和使用的时候,个人失去了培养业务意识的大量时间,即使把开源产品用的非常好,也不会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业务价值。

3 多看行业报告,培养前瞻性思想

行业内的一些公司,比如Gartner、IDC、Forrester等经常性的会发布对于行业前瞻性的预测报告,工作之余,多看看这些报告,就会保持对行业未来和新鲜知识的敏感性,敏感性又会培养对行业和工作的洞察力,而洞察力是领导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特征,有了洞察力,就距离职业晋升又进了一步。

4 多学习,多培训,多考证

现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在快速变化的IT领域,不主动学习就会落伍,所以要多多参加培训和学习,在年轻的时候攒钱不是第一位的,培养个人能力,获得职业提升是更重要的。IT工程师们在向金字塔顶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如:项目管理、ITIL管理实践、ITOM/APM/NPM/ITOA/DevOps/BSM/ITSM、各种层出不群的新技术等,各个细分领域存在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掌握。

5 提升职业贡献

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个人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经常想办法来提升个人的职业贡献,获得职业晋升和薪水翻倍的最重要一点还是要看职业贡献。职业贡献和岗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转变了工作意识,提升了职业技能,一方面在同样的岗位上可以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也会获得新的重要岗位工作的机会,为公司做出贡献的机会大大增加。

我个人认为:

c 相对开发,运维的经验学习成本是比较高的,就是说你不在一定的实用环境下是没法学会真本事的,而开发你坐在家里就可以摸索一个大概出来;而运维的知识更新 的速度相对慢,10年前的DBA知识更新可能只有50%,而他本人会非常值钱,而2年前java的一些内容可能都没有发明出来;除非你在开发做到管理职 位,否则纯技术开发学习更新的代价会非常高;反过来说:技术开发适合比较喜欢新鲜、喜欢创新的人,而运维适合循规蹈矩比较踏实的人;

– 所谓IT运维工程师发展空间是要结合你个人的性格,资深DBA之类的人在地球上还是很稀缺的,我知道ebay china operating center的DBA有开宝马上班的,而且运维不是吃青春饭,越老越吃香,可以说是个平滑的上升直线,而开发如果你只是一个执行者和coder,恐怕就是 一个开始猛涨后面猛跌的曲线,毕竟开发知识代谢成本太高,过了30就走下坡路;

现在的企业几乎都是互联网办公,网络一旦出现问题,会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损失。而很多公司主业也不是IT,对网络问题不大懂,对于公司的网络问题往往都是请一个运维工程师处理。这些工程师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管理人员的“不懂行”却让运维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这五点:

1、缺乏有效的知识积累和共享,造成 *** 作维护效率低下,类似的故障和问题仍然在不断发生,不断解决着,同时一旦某些掌握关键信息和技能的人发生意外状况(如生病,离职等),整个日常维护可能面临严峻的考验。

2、工程师的维护职责不是很清楚,每个人都大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某个具体事情到底该谁负责,却没有明细定位。

3、IT网络运维人员大多没有养成记录习惯,每个月汇总报告时,对自己的工作量、所维护系统的整体情况还是一头雾水。而且纸质的故障处理报告信息要素不全,统计和查询都是头痛的问题。

4、运维人员几乎很少能准时下班,处理突发技术故障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运维人员往往像“救火队员”一样去处理故障。 在“救火式”的IT管理维护模式下,很难有效地进行服务管理,无法保证IT服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IT管理往往处于无序状态。

5、对于运维工程师的工作绩效缺乏客观考核依据。他们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还没有做工作完成的时效性怎么样解决问题的质量怎么样这些问题,只能凭印象得出一个个模糊的答案。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如何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是目前许多企业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首要关注的问题应是如何建立专业化分工的IT运维体系。

1、细化用户角色,力求提高运维效率

运维人力分工管理包含人员、岗位、角色等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没有统一规划,就无法进行统一配置。网络管理中的角色是根据ITIL标准进行划分的,是把IT运维各种事情(包括人员、资源、突发事故)分成不同级别和不同运维 *** 作,以便有效的配置运维人力资源。因此,对于企业而言,IT运维的专业化分工本质上是对IT运维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例如,明确运维事件分级处理流程,明确运维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和绩效考核标准。事实上许多实践也证明,明确每种运维事件的专业化分工处理流程,可以大大减少IT运维 *** 作的随意性和混乱性,并能大大提高运维中的人力资源效率。

2、设立IT运维服务台,规范IT流程

在网管软件中,一般提供自助服务和运维服务台,自助服务台的作用是,给用户报故障,评价IT人员解决问题是否负责等。运维服务台是为了确定运维等级和引入优先处理原则。运维服务台主要承担:运行值班、故障监控、接受请求、工单派发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监测等工作内容。服务台就像是传统产业生产车间的调度分配员,它会不断的根据事件的等级进行匹配分工和调度。例如发生任何一个突发运维事件时,服务台会先检查并进行分类流转处理。运维人员可分为一线普通维护、二线技术专家和三线厂商专家。一线人员作为第一级问题处理人员,主要解决常规的运维问题;在一线人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二线技术专家将迅速介入问题解决过程;三线技术专家来自产品供应商,由二线技术专家申请三线厂商专家的介入,使问题解决时间能够大大缩短。

3、FAQ和知识库,最大限度节省人力成本

提供FAQ和知识库两种方式,知识库是指对网络运维中的典型故障事件和常见问题解答的自助式处理流程。当出现故障时,用户先在自助式知识库寻找解决方法。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则用户利用服务台申请维护,用户申请将会移交给相应的负责人,负责人第一时间建立服务档案并一直实时监控,直到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因此,自助式知识库能帮助运维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节省人力成本支出。

最后,专业的事情要用专门的人员来做,还要配合专业的方法。运维工程师是以技术为主的群体,他们往往关注于IT问题本身,主要通过提升自身技术实力来解决问题,不太关注技术之外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来解决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做好高效IT运维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做好高效IT运维、IT运维工程师发展前景如何、IT运维管理当前面临了哪些问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50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