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想转行金融业,该如何一步步做需要考什么证和学历

IT想转行金融业,该如何一步步做需要考什么证和学历,第1张

如果立志作一名互联网金融的产品经理,我认为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是“互联网”,但基础是“金融”。同时银行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管理风险的行业,其内部结构设计之所以复杂,就是为了制衡和把控风险,但这也为创新带来了阻力。因此作为产品经理,如果对传统金融业务没有深刻的领悟,很难谈到什么创新与革命。例如,POS收单业务,看起来简单无比的东西,其实涉及的参与方和利益的纠葛十分复杂,监管层面也有各种博弈,期望银行本身作为利益获得者去主动创新是难上加难。再例如P2P贷款,貌似简单的交易撮合,但是在银行体系内要做出这个东西来,单是说服50后和60后的中高层接受“服务应当是面向客户而不是银行的”这种基础的观点已经无比艰难。正如80后的二级市场分析师难以用周期股的盈利预测模型来给出互联网企业的投资逻辑,银行内部的决策和行动体系同样并不会给“互联网”基因带来发酵的可能。因此,我只能说身处一个稳定的管理结构中,银行的产品经理只能无时无刻从不放松自己对于各类金融业务的充实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考,时刻准备面对机会的到来。这种学习的过程是很枯燥的,因为可能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管理办法、 *** 作规程、设计文档。但是相信随着各家银行在被迫中进行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一个同时具有良好IT技术素质和精通基础金融业务,并且具备广阔视野的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补充一点:doknow回答的关于银行产品经理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大实话。毕竟银行总行更像一个行政机关,各种繁文缛节、扯淡推诿、拆台互掐的事是绝不少的。这就要求银行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尤其是特别能做PPT,特别会写各种自我表扬的内部营销材料,特别好的演讲口才。没有这些,怎么打动那些身居几百米高空办公的叔叔伯伯阿姨大娘们呢?

金融IT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呢

一、 定义

1、金融和金融行业的定义

广义角度来看,金融指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因此,金融业者,有关政府的财政,行业企业的行为、以及个人的理财都是金融的一部分。金融行业是指金融商品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等。

2、IT及IT行业定义

IT: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IT一般可以分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个部分。

3、金融IT行业定义

金融IT行业:一般指应用IT技术到金融行业中,是中国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包含了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全部的IT应用。

金融IT人才:指那些具备IT专业背景,又有在金融领域工作经历的人士,是具有IT和金融领域互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二、 金融IT行业常见职位

1、软件开发工程师

金融IT方向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是从事金融类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人员的统称。这个岗位一般包括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等一系列的'岗位。众所周知,软件开发工程师是IT行业需求量最大的职位。当然对于金融IT行业,也是如此。金融IT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的,除了基础的编程语言(C语言、C++、JAVA等)、数据库(SQL、ORACLE、DB2等)等技术,还要掌握金融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2、软件测试工程师

金融IT软件测试工程师指理解金融软件产品的功能,并且对产品进行测试,来检查其有没有错误,决定软件稳定性如何,写出相应的测试规范的专门工作人员。简而言之,金融IT软件测试工程师主要作用是及时纠错及时更正软件,确保金融IT软件的正常运作。

3、系统集成工程师

金融IT系统集成工程师主要是指进行数据库的安装和维护、数据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各种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的人员。

4、金融分析工程师

金融分析工程师主要负责收集宏观、微观面的数据,建立数理模型、使用统计工具来处理所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金融分析工程师主要是协助金融类公司进行产品和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要方向有投资组合归因分析、绩效评价、风险模型的设计、管理,资产配置模型的设计等。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以确保相关公司能及时准确的控制组合风险。除此之外,金融分析工程师还会向客户提供资金系统业务方案设计工作和咨询服务等。

5、管理

虽然金融行业IT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经验在这两个行业都很重要,很多金融分析师也都是大器晚成。但现实是两个行业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造成了大多数从业者最终会转向管理方向。因此,管理方向也属于金融IT行业常见的职位之一。

6、销售

所有行业几乎都需要销售,金融IT行业也不例外。金融IT公司需要软件开发的订单,开发出的软件需要找到买家等等,因此销售也是金融IT行业一个重要的职业发展方向。

7、其他

除了以上六种常见从业方向外,例如客服等等。如果一个金融IT从业人员具有一定基础知识但是又不适合做研发、测试或者销售,那么可以选择客服或其他的金融IT相关工作。

三、 金融IT行业特点

金融IT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对相关人才的高需求,对科技技术的高度使用,从业人员薪水较高,就业者就业前景良好。

2、 核心技术更新慢,更新优化的比较多。比如Oracle,Java,C语言,中间件, *** 作系统等等。以Oracle为例,甲骨文公司2003年推出10g版本,2007年推出11g版本,2013年推出12c版本,更新比较慢,各个版本之间确实有些差别,不过对于一般开发各个版本并无太大不同。

3、 涉及金融和IT两大领域。因为金融IT一般指应用IT技术到金融行业中,包含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全部企业的IT应用。所以金融IT自然涉及金融和IT两大领域。

4、 职业发展比较广。金融IT行业从业者既可以走金融分析的方向,也可以走计算机软件开发、测试的方向,当然也可以做销售、管理等工作,职业空间较大。

5、 免不了出差。因为金融IT行业的特点,出差的时间会比较多。例如一个金融分析师想要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司,那么这个分析师需要去考察整个宏观面的情况,考察分析公司所属行业的情况,最后再分析这个公司具体的情况。这当中自然免不了出差。除此之外,软件开发工程师在开发之前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和客户进行沟通,出差仍是常有的事情。

四、 金融IT行业就业前景

在这样一个金融信息化的时代,复合型科技人才是比较短缺的。金融IT作为金融和IT的复合学科,就业形势一片大好。除此之外,金融企业也越来越重视IT部门,这也给金融IT人才更好的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管是金融分析师,还是金融程序开发,对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也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开展了金融IT方向的专业或者课程。

例如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都开设了金融计算机交叉专业的硕士,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本科更是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通过学习金融相关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和服务管理科学来培养具备相应的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技能,可以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软件开发、维护和更新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五、 如何进入金融IT行业

若要进入金融行业,首先需要IT或相关专业毕业或者学习经历,还需要熟悉大型 *** 作系统和数据库(Oracle,db2等)、C语言编程等,并且具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系统管理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来说,学习过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具有良好英语水平,拥有金融机构实习经历,将是进入金融IT行业的敲门砖。

其中,学会编程语言(C、C++、JAVA),懂得数据库知识,会使用数据库编程,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都是必须的技能。

 

你的问题太多太大了,显得给的分数太少,简单说好了:

1现在想读成大找一个对金融业有帮助的专业----金融,会计均可

2我该如何发展,进入金融业基层上班需要什么样的学历和证书

----证券从业资格证

3想了解这个行业具体是干什么的,广义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发展方向,

----看些书就知道了,书目参见如下。

有什么金融业入门书籍介绍下

----答案同3,货币银行学,金融基础理论,经济学(宏观,微观),财政学,证券分析,投资银行学,商业银行学。

工商银行通过实施“1031”工程、信息化银行建设等工作,打造了同业领先的第四代核心银行系统,确立了信息 科技 领先优势。随着银行进入40时代,金融 科技 推动银行从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方面打破传统、变更生产经营模式,顺势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时代特征,银行不断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提升服务体验和效率,同时对企业级架构建设和信息系统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为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满足业务创新转型发展要求,工商银行于2015年启动IT架构转型工作。充分利用分布式、云计算等新技术,基于开放平台与主机有机结合的基础架构,构建面向未来业务发展,以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便捷研发为特征的全新技术体系。在技术变革的外部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互相作用下,工商银行于2017年启动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工程,围绕“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运营共享联动、创新研发高效灵活、业务 科技 融合共建”的智慧银行建设目标,通过整合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强化产品创新顶层设计与跨产品线整合,将业务架构由内部企业级延展至跨界生态,在业务架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IT架构转型,持续优化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建立金融与 科技 高度融合的全新生态体系。

1构建服务化、松耦合应用架构。 同步ECOS工程建设,工商银行引入了业界领先的持续价值提升方法论,通过分析全行发展战略、业务发展前瞻性规划和业务现状问题,体系化地开展业务领域顶层设计,从流程、产品、实体等三个维度开展业务建模,整合构建覆盖63个业务领域、100多个业务组件、近4000个任务组件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并指导推动IT系统建设。通过从业务领域、业务组件、业务对象到IT应用、IT服务、数据对象的对接落地,围绕业务对象,以数据为中心聚合服务,形成了覆盖业务产品服务、业务和数据基础服务、技术基础服务的企业级服务体系,打造了分层解耦的应用架构。建立组件化研发机制,实现业务模型的高效传导,促进统一架构语境下从业务到IT的一致性承接。在支付结算、xyk等热点领域完成组件化落地, 提炼 了19000余个IT服务,日交易量逾40亿笔,提升了产品研发的市场响应速度。

2打造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系统。 依托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开放平台技术,逐步从传统的以主机为核心的应用布局向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布局转型,初步建成具备承接主机业务下移能力的开放平台核心银行系统。在国内大型银行中,率先实现银行核心业务的完整闭环处理,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有超过90%的应用部署在开放平台。在中资银行中,率先使用自主研发的开放平台境外核心业务系统,已在欧洲、亚太区域新设机构实际投产运营。随着双核心建设不断深化,工商银行在业务量快速增长态势下,整体保持主机资源零增长,2015~2020年累计实现主机资源压降65000MIPS以上。

3形成双轮驱动的开放金融生态。 工商银行建设以“嵌入场景、输出金融”为特征的API开放平台,与以“绿色部署、敏捷上线”为特征的金融生态云,组合形成全行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双轮驱动”的体系化品牌。目前已对外开放9大类1800多项API服务,为8800多家合作方提供服务,成为银行同业中“合作伙伴最多、服务最全面”的开放平台。已推出教育云、物业云等17款金融生态云产品,累计推广G/B端客户超过3万个,C端客户929万。

1打造多模式、高性能数据交换体系。 工商银行综合运用流数据处理、数据复制、文件共享等技术,打造了多模式、高性能的企业级数据交换平台,面向全行提供实时、准实时、分钟级、小时级等多种时效的企业级数据交换服务,并在余额变动实时提醒、实时交易反欺诈、准实时存贷款偏离度计算等应用场景取得良好成效。

2率先建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服务云。 同业率先完成传统封闭式架构(TD、Extradata)向开放分布式架构(Hadoop、MPPDB)转型,建成金融行业集群规模最大、技术生态最全、供给能力最强的大数据服务云体系,软硬件投入仅为原有产品投入的30%。全数据整合后容量超过93PB,为171个总行应用、22个业务部门和52家境内外分行及子公司提供了高效、便捷、丰富的高质量数据服务。

3着力打造企业级数据中台。 按照ECOS工程总体布局,以共享、复用、创新为目标,通过数据资产沉淀、数据服务化、数据资产运营、数据产品输出等措施,打造高效、智慧、开放、共享的标准化数据服务。面向全行1万余名数据分析师提供一站式、全链路线上BI分析能力,支撑全面风险管理、xyk风控、智慧大脑等重点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客服、运营、产品和风控等领域的智慧赋能,提升各专业数据应用创新能力。

1打造一系列企业级新技术应用平台。 工商银行依托金融 科技 研究院体系化布局新技术,建成了云计算、分布式、API平台、大数据、流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移动互联网十大技术平台,是工商银行技术领先优势的集中体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集成业界主流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便捷高效、全流程建模、自学习的AI全栈平台,赋能数据智能化应用,构建工行智慧大脑。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感知万物,获取海量物联数据,扩展银行金融服务边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平台在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七大业务领域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块链应用生态,机构用户超千家,个人用户超100万,拥有近百项专利,荣获多项业界大奖。生物识别平台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管理、安全管控、服务调度等功能,具备多生物特征统一管控、统一服务的能力。

2建成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云计算、分布式技术体系。 云计算平台具有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智能运维等特点,从传统手工为主的虚拟化架构,转变为快速供给、稳定可靠、资源集约、运维智能的新型云计算体系架构。截至2020年8月,工商银行已实现60000+节点、34000+容器的入云规模,具备万级容器集群自动供给能力,同等业务量下服务器虚拟资源利用率平均提升2~3倍,业务高峰期系统扩容时间由几十分钟缩至秒级,2019年荣获人民银行 科技 发展奖一等奖。分布式技术平台涵盖9大类分布式技术组件,在快捷支付、纪念币预约等150余个应用广泛运用,为IT架构从单体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服务化架构转型提供了技术基础。截至2020年8月,日均交易量超过50亿笔,并发支撑能力超过10万笔/秒,重点交易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0ms,有效应对“双十一”秒杀等高频、大并发交易对IT架构稳定性、业务连续性的冲击。

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领域的安全防护,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金融 科技 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研究完善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方法论和保护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融e行”第一批完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认证备案。围绕ECOS工程建设,建立多因子身份认证体系,发展手机盾、云证书、指纹、人脸、声纹、指静脉、虹膜等多种认证及生物识别技术。建设企业级反欺诈平台,通过终端、账户、行为等多维度展开智能风控,有效拦截欺诈交易,提升开放银行防御和风险处置能力。

在新一轮 科技 革命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 历史 交汇期,工商银行将 科技 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积极创新和引入金融 科技 前沿技术,在全行战略、企业架构的指引下,强化IT与业务的融合。通过金融 科技 赋能经营转型,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新生态,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和灵活性,为广大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动能源泉。

不是那么好转的

哪怕你现在去学个本科金融类的学位或者考个什么证书之类的,都不是你转行可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拿证券公司来说,你想寻求一个正式岗位,你就是金融本科毕业,有证券从业资格,也不代表有那个岗位等着你,因为正式岗位的编制是很少的,通常不缺人,如果是去做销售类,也就是客户经理类的,那么收入这些全看你开发客户的能力了,是有业绩任务的,达不到的话,要么是你自己走人,要么是证券公司让你走人

现在股市不好,做客户开发类的工作,除非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否则是做不了的

我不认为你现在转行,能有更好的机会

本人也是个刚入行的金融小白,刚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来和大家分享下: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下的机遇与挑战

01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诞生之后,依托于个人电脑和单机软件的大规模应用,第一波数字化转型显露了雏形,这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第二次信息化浪潮孕育了第二波数字化转型。

当前,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第三次数字化转型浪潮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被运用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超过20%的银行已在新兴技术领域布局,开展谋划大规模数字化转型,85%的银行将推进数字化作为重点工作。为参与下一阶段的业务竞争,绝大多数银行都在积极筹备数字化转型。

那么,数字化转型要如何推进,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靠加大科技投入,仅仅是将传统业务搬到线上,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了。

在未来,银行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金融的穿透性服务,使金融功能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02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①认知不足,定位失误

不可否认,许多银行对数字化银行已经具备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能够结合行内业务规划、信息化基础等现状,全方面搭建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但除此之外,仍有大部分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只知道大致概念,尚未真正理解。

此类银行出于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通常过分追求数字化转型的短期效益,缺乏对长期数字化能力的规划。

②系统老化,支撑不力

当前,既有的银行系统老化而孤立,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银行系统的支撑是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前提,而当今的银行业系统却呈现不容乐观的分化现象。

首先是各国有大行,以及领先股份制银行,此类银行的IT建设起步早,IT人才储备充足,基本上已构筑起符合自身需求的IT系统架构。此类银行以对当前现有系统的梳理、建设与优化为导向,并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平台、云平台、数据中台等先进理念。

而另一方面,因为资金、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中小银行的系统建设则基本以零散的业务需求为方向。

因此,体系化的技术架构难以形成,整体先进性不足,再加上技术平台的成本压力,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差距很大。

03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①客户中心,服务导向

无论怎样转型,客户都首先是第一位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依然以客户为中心。

数字化转型的在于利用数字化的技术,重构服务模式,以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方式服务客户。

各大领先银行在手机银行中增设生活服务功能,并将银行服务开放给各类互联网应用,在重构银行的客户服务模式的同时,重塑客户关系了。

②战略布局,落地思路

银行决策者需要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刻认识,要重视数据投入和长远布局,不能将眼光囿于业务发展和短期效益。

因此,因此银行管理者要放眼未来,以战略眼光看待数字化转型,掌握未来核心竞争力。同时,银行管理者也需要以落地的思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现,构建保障机制,确保转型规划的稳步实施。

04结语

当前,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外部金融企业也纷纷入场。面对如此白热化的局面,银行业未来培育新动能,必须尽快谋划并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银行也应该坚守其作为核心金融中介的身份,确保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相匹配。

第一部分

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如何理解金融科技?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波士顿咨询《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2017的定义:科技与金融融合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更多人群、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科技如何分类?

金融科技分类尚无一致的标准,依据监管政策文件分类,中国金融科技的分类包括: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智能投顾。

1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金融科技首先是以美国和英国为起点在海外兴起的,兴起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金融机构遭遇信任危机。

(2)“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

(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自2009年初,国际媒体对”金融科技“的报道累计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至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为宽口径投资形式,投资规模增长59倍。

可见, 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大热的发展趋势。

2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中国现已成为金融科技的第二大市场。 2013年至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增长159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水平。尤其在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两个领域,中国已是全球金融科技中的佼佼者。

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驱动因素:

(1)金融需求。根据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人口占比和xyk持卡人数占比的数据分析可知,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技术发展。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

(3)监管政策。政府对金融科技持开放和鼓励的政策,在支持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创新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管

3 中美金融科技早期发展的不同模式

第二部分

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银行业的“破坏性创新力量”

目前,一些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和业务领域都从C端和B端进行切入,开始深耕金融服务的新场景。

1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为例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三大关键能力

2018年,蚂蚁金服融资140亿美元,市场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约有87亿名活跃用户,国内活跃用户数量552亿名。管理资产规模达22万亿元,余额宝资产15亿元。

蚂蚁金服的产品之一“花呗”的业务和传统银行xyk的业务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能力。

首先,是获客来源方面。“花呗”通过支付宝和淘宝进行流量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获客的成本,提高了吸引客户的效率。

其次,是用户体验方面。“花呗”通过在支付宝中链接多个场景,比如淘宝购物,电商平台消费,线下支付等,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

最后,是风控方面。“花呗”基于各类大数据建立了风控模型,具体到个人即为蚂蚁金服建立的“芝麻信用”。

“花呗”就是在这三个关键能力的驱动下,运用科技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数据积累和运用,并通过流量导入和数据分析来实现对长尾客户的覆盖和黏着。

2以成都“新网银行”为例简析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模式

新网银行自称为一家“ 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 ”,公司员工70%为IT人员,无线下网点,全为线上服务的形式。该公司只提供一款小额的消费贷款产品,该产品7天24小时全时段在线,且90%借款人无信贷记录,同时也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的风控模型。以这种模式在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后,新网银行的业绩稳步提升,不良贷款的比率仅占048%,是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1/4;营业成本也十分低廉,每笔贷款小于20元。

3 以消费金融为例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基于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知,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不仅是提供了新型的产品,更是创新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身份识别等底层技术,可以形成精准的客户画像。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结合消费的场景,保证更高的用户体验,甚至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可以归纳出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有如下不同。

4 对传统金融业的威胁

金融科技提供的服务拥有更低的成本、更快的交易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金融科技可以带来新的用户、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

麦肯锡2017年关于全球数字化银行战略实践和启示的分析报告中统计了1700家银行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客户定位和产品,调查数据显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涉足了客户分类和产品业务分类的各个领域,基本上所有银行业务都涵盖。

这些金融科技银行领先传统银行的成功经验,无疑都在冲击着传统机构的发展,督促着传统金融行业的进一步革新。

第三部分

传统银行如何转型与变革

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传统银行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全球多家数字化银行都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调整为推动传统业务的数字化进程。

1 中国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我国的银行体系相关。

在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

作为先锋企业的是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

而后跟进的是国有银行及小部分股份制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

最后跟进的则为余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2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举措

(1)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实施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2)与科技公司合作。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投行,与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 以招商银行为例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招商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中,走在最前列,从成立初始,便重视科技发展。

(1)战略转型目标。2017年,招商银行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转型目标,即打造金融科技银行。该目标从以下三点进行落实:

 1)科技投入。2018年,招商银行的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78%;2019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72%,在整个银行业都是首屈一指的。招商银行甚至在2018年的年报中将“科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高于35%”列入公司的章程。

2)组织架构。招商银行过去几年将零售金融这个业务部门进行重组,旨在架构灵活的创新团队。在整个架构中,尤其强调在IT开放方面,采用“传统+敏捷”的开发模式,从而使IT部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化能力支持前端部门实现快速迭代,继而提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3)组织文化。招商银行着重建立开放、扁平、包容的互联网创新文化。

(2)零售业务的大力发展。招商银行被称为“零售之王”,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打造“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款App,根据2019年招商银行年报数据显示,这两款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02亿,实现了92%的客户流量和80%的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招商银行通过这两大App实现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链接场景,加速产品的迭代。

4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及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不仅是在某一个业务、产品和渠道的变化,而是整个思想的变化,是一种整体的转型。

要做到从原有的产品思维(业务分割、渠道分割、垂直型组织、内部IT系统、考核指标面向产品、风险文化)向用户思维(场景搭建、渠道协调、敏捷性组织、数据中台、考核指标面向用户、创新文化)改变。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VUCA时代,因此传统金融行业就要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规划,因此要确定如下几点:(1)如何打造敏捷性组织;(2)如何营造创新文化;(3)转型的方向与路径;(4)创新中的风险与管理。

5金融体系面临的新风险

(1)伪科技金融风险。

(2)风控模型有效性风险。

(3)隐私侵犯、数据滥用风险。

(4)不确定性风险。

6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1)平衡创新与规范。

监管强调风险管理和规范,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要鼓励创新。因此我们要实现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从区域监管走向跨区域、跨境监管;从事后监管走向事前事中穿透式监管的转变。

(2)消费者教育与保护。

要做到加快金融科技的相关立法,保护数据的隐私权和归属权,实现大数据的使用、透明和公开。中国可以借鉴学习海外的经验,比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加强数据保护立法,提高消费者数据权益保护意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于2019年发布了《数据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四部分

疫情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1 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中国银保监会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15号文,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2)各大银行提供线上业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大而全的线上服务;中国农业银行对于线上医疗、教育等场景的接入等。

(3)产业金融数字化。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成为了行业的广阔前景。产业金融从原来传统银行的公司业务发展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延伸至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再到以企业经营性流动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数字化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云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产业数字金融。

2 威胁:银行业内分化加剧

(1)对金融业整体业绩的影响

1)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2)资产质量压力增大;

3)利润增速下行;

4)行业内分化。

(2)对中小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威胁更大

1)更大的业绩下滑压力;

2)金融科技投入不足;

3)金融科技人力不足。

第五部分

结束语

最后伊教授引用了田惠宁行长的一句话:“面对危机,积极拥抱变化,快速试错,快速学习,快速进化,才是应对危机最好的方法论。”不论是对于银行、企业、组织,还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该都适用同样的道理。

——《伊志宏教授讲座实录》

以上就是关于在银行总行做it岗位,怎么做职业规划全部的内容,包括:在银行总行做it岗位,怎么做职业规划、金融IT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IT想转行金融业,该如何一步步做.需要考什么证和学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54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