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名人和成功企业的传奇故事

it名人和成功企业的传奇故事,第1张

1 John Chambers,Cisco总裁兼CEO

对于一个连续4年被读者选为最有影响力CEO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更多的可说呢?由于他拥有经久不衰的商业睿智,他一直是网络业界以及商业世界最受关注的偶像级人物。

2 Bill Gates,微软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去年11月,Gates发表了他在Comdex上的第20次主题讲演,尽管每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这一展会的影响力正开始逐年地减退,但Gates的影响力却并没有减退。虽然有争议,但他依然是软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依然是微软这家拥有320亿美元资产和68亿美元研发预算的公司的掌舵人。为了分享他关于“无缝计算”的理念,Gates宣称:“在21世纪最初10年中,我们将能获得的生产力的提高要比工业界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所有生产力的提高还要大。”

3Sam Palmisano,IBM主席兼CEO

当Palmisano说IBM今年将在诸如服务、中间件、Linux和基于开放标准的软硬件业务上还要招聘1万名新员工的时候,他让网络业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了希望。这是他在去年10月中旬宣布IBM第3季度收入达到215亿美元(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9%强)的时候说的。自从于2003年3月升任IBM最高长官以来,Palmisano已经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技术远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而有效地调动起了IBM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服务部门的资源。

4Carly Fiorina,惠普主席兼CEO

Fiorina作为一位能干的CEO的声望是她艰难赢得的,这样的声望她似乎也没有打算失去。Fiorina已经很灵巧地从昨天的并购成功转向了明天的商业计划,这一强有力的计划包括如何确保在构建“新的数据中心”时的领导作用。惠普对“动成长企业”的25亿美元投资表明,她对确保惠普始终能够站在前沿地位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除此之外,Fiorina对于怎样与Cisco面对面竞争的态度看来也是严肃认真的。这是一些业界观察家从她去年11月辞去Cisco公司董事一事中体味出来的,这与她2001年加入该公司董事会有着同样的意义。

5Linda Dillman,沃尔马CIO

Dillman决定专门从事领导沃尔马的技术发展方向不只是为了这家庞大无朋的零售商,而且也是为了其数千家供货商--其所产生的涟漪效应会波及整个网络行业。就拿Dillman去年6月宣布将采用无线频率认证(RFID)标志的例子来说吧。在一次零售交易展会上,Dillman对参展的观众表示,沃尔马将会要求其顶级供货商在2004年必须在其物品上植入RFID芯片,而到2006年其他所有的供货商也都必须如此。分析家们认为仅此一项就可能创造一个20亿美元的RFID市场。

6 Ivan Seidenberg,Verizon主席兼CEO

作为全美最大的地区贝尔公司的***,Seidenberg在去年11月正式获得Verizon主席一职的时候已经巩固了他的地位,这比他8个月前被指定完成大西洋贝尔/GTE两家公司在2000年签订的合并合同时的地位要稳固多了。Seidenberg将会继续做他的巡回演说明星,而且其谈话内容也绝不会少了他那句已经成了标志性的话语:政府管制正在抑制创新,从而抑制了电信业的复苏。

7Michael Dell,戴尔主席兼CEO

Dell已经进入网络业顶级人物之列,但显然他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巅峰。他在我们的年度读者力量指数排名中是上升最快的影响力人物,而且他不只是对于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而且对于全世界的***来说,都已经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商业和技术顾问。

8John Thompson,赛门铁克主席兼CEO

Thompson领导赛门铁克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已经使该公司连续第二次荣登我们的“10大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公司”排行榜。毫不奇怪。Thompson很好地实现了完美的财务状况、几份客户大单以及赛门铁克在安全领域收入第一的市场地位。他还完成了两次全现金的收购,外加其他一些收购合同。作为好几家政府顾问委员会的成员,Thompson还就职于UPS、NiSource、Seagate和Crystal Decisions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会。2003年,他在商业世界的声望上升得很快,是无数展会以及商业媒体关注的明星,同时也是秋季Comdex的主题演讲人之一。

9Joseph Tucci,EMC总裁兼CEO

去年,Tucci带领EMC进行了一次并购的狂欢,最后一次是12月中旬以635亿美元现金对软件厂商VMware的收购。这次收购距离7月份以13亿美元买进备份与恢复软件制造商Legato系统的行动并不遥远,除此之外,他还在10月份完成了对内容管理软件专业公司Documentum(17亿美元)以及对存储资源管理厂商Astrum(合同金额未公布)的收购。这些收购将会帮助Tucci拓宽EMC的技术进入高端存储平台领域,最终实现所谓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ILM是一种能够将存储技术与内容创建以及数据恢复能力整合在一起的策略。

10David Dorman,AT&T主席兼CEO

Dorman始终在努力制止AT&T财务状况的下滑态势,他于去年12月初所做的令人吃惊的人事更迭通告,即用他的老友和一度担任过SBC高管的William Hannigan替换掉了AT&T的总裁Betsy Bernard,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如果说Bernard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成本削减专家,那么Hannigan则被人认为是一个收入增长能手。这一任命是Dorman去年一系列人事更迭的最后一次,这一系列人事更迭包括任命了销售、网络运营以及其他位置上的新的人选。49岁的Dorman还是商业世界的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成员,他还是弗吉尼亚州阿历山德拉Episcopal高中的董事会成员。

11 Ed Whitacre,SBC主席兼CEO

和以往一样,Whitacre总是给业界带来震撼。去年7月,在大肆的宣扬中他宣布了与卫星电视提供商Echostar的联合市场营销协议,这使得SBC成了第一家与卫星和有线公司的主要业务电视服务捆绑在一起的地区贝尔公司。该协议创建了计划于2004年初提供的所谓“四重奏”捆绑服务,SBC的客户可以付费享受由单一提供商提供的多频道电视节目、本地和长途语音通信、无线通信以及宽带服务。他因为对Echostar投资5亿美元而使这一协议正式生效。如果他不能完成这一与电视业务捆绑的协议,那么他就不得不往来穿梭于各大城市进行游说,以终止管制者允许其竞争对手如AT&T等廉价使用其网络的规定。

12Steve Ballmer,微软CEO

Ballmer喜欢开玩笑说他怎么也记不住那令他烦恼的开放源码竞争对手,即Linux的名字。然而实际上,对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司的这位CEO来说,这个玩笑一点儿都不可笑。由于在他身后有这一大堆的反垄断官司的困扰,所以至少在美国,与开放源码运动作战将是Ballmer下一个重大战役之一。相比而言,微软产品的安全性倒在其次了。

13Tony Scott,通用汽车CTO

Scott在通用汽车的地位使他不得不与34万名员工每天遇到的技术问题打交道,还要负责全球最复杂的供应链之一,并管理庞大的独立代理商分销网络。这些日子以来最吸引他注意力的一个题目就是认证管理。Scott还是通用汽车在自由权利联盟项目管理董事会中的代表,去年Scott在通用汽车开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采用遵从自由权的软件,包括将认证管理软件与通用汽车全公司范围的LDAP目录以及雇员门户体系相集成。

14 Doug Elix,IBM全球服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集团执行总裁

从其本土澳大利亚来到美国,Elix已经在IBM以及整个网络业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领导着IBM全球服务集团(IGS)在160个国家中的17万名专家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大企业的合同。IGS 2002年的年度收入为360亿美元,2003年上半年即已达到210亿美元。Elix知道怎样发挥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知道怎样让富有挑战精神的IT管理者们接受各种开放的标准以便让他们所在的组织更具有影响力。

15麻省民主党参议员Paul Sarbanes与俄亥俄州共和党人Michael Oxley(无照片)

这一对立法官员就是2002年Sarbanes-Oxley法案的制定者,该法案规定了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开上市公司需定时地公布准确详细的财务报告。起源于美国公司大规模财务丑闻的这项法案,目的就是为了改革财务制度并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该法案还将推动企业财务公告系统的现代化,促使企业投资业务流程、公司治理以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一般认为,要遵守该法案其成本是高昂的:总体而言,《财富》1000强企业2003年可能得花费25亿美元才能符合该法案要求。Sarbanes-Oxley法案是几个强迫企业进行IT投资的立法管制条例中的代表作。

16 Rhonda MacLean,美国银行高级副总裁兼企业信息安全经理

MacLean是企业信息安全流程的一位长期***物。在1996年加盟美国银行之前,她就在波音公司负责把守安全堡垒长达14年。2002年5月,美国财政部任命MacLean为负责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国土安全程序的金融行业代表。她的崇高声望还有: 领导美国银行创建了一个金融业的安全测试中心,担任着好几家安全组织的董事; 她还是华盛顿特区各类政策制定者的顾问。

17 Charlie Giancarlo,Cisco交换、语音和存储部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Cisco-Linksys总裁

Giancarlo是Cisco公司里搜寻有待征服的新技术领域的骑兵侦察员之一。在他负责下的语音和存储领域,他获得了几个使他前途无量的巨大机会。Giancarlo作为Cisco收购了Linksys后成立的Cisco-Linksys的总裁,他还负责着Cisco进入消费者和家庭办公市场计划的实施。

18George Samenuk,Network Associates主席兼CEO

当Network Associates在财务钢丝上颤颤巍巍地行走时,去年3月Samenuk终于宣布在历经3个财年之后终于重新实现了赢利,年底他还为该公司打出了一手漂亮的牌。他领导Network Associates在年中便实现了健康的财务状况,这足以让他在去年10月可以放心大胆地连续收购了3家公司,包括用1亿美元收购入侵防御厂商IntruVert Networks。Samenuk 还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顾问委员会委员。

19Fred Wettling,网络应用协会主席;Bechtel基础设施体系经理

以其在网络应用协会(NAC)中的身份,Wettling领导着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权势者小组,这些小组的成员来自像波音、雪佛兰、沃尔特·迪斯尼、耐克和GlaxoSmithKline这样的巨头。NAC的成员企业--其总的营业收入加起来超过7500亿美元--如果以一种权威的声音讲话,足以让IT厂商们辗转不宁。

20Larry Ellison,Oracle主席兼CEO

无论你怎样看待Ellison,但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他2003年的古怪行为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恶意收购策略,这种策略业界已经久违多年了。虽然他对PeopleSoft的“恶意”出价未必能成功,但却显然让Oracle以及IT基础设施留在了美国企业的心目中和商业媒体的关注中。由于他大胆放肆的举动,Ellison的影响力看来还会持续强大下去。

21Craig Conway,PeopleSoft总裁兼CEO

2003年,Conway将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这位PeopleSoft的***在去年6月与JDEdwards的合并中赢得了一场攻势,而后便开始了与Oracle的反复抗衡,使后者高达73亿美元的敌意收购陷入了困境。他的防御策略包括草拟了一份颇有争议的计划,该计划向其客户承诺,一旦PeopleSoft被他人收购导致其产品计划无法实施,那么该公司将给于客户所付许可费用2到5倍的赔偿。

22Brian Roberts,Comcast总裁兼CEO

这位美国壁球队的前队员(曾在以色列举行的多次马加比竞赛中获得过银牌)如今站在了网络业的指挥台上,在宽带市场同样获得了辉煌的胜利。Comcast在2003财年中新增了170万高速互联网接入用户,总用户数已达530万。他的成功正在迫使地区贝尔公司比如SBC等不得不认真对待。

23Eric Rudder,微软服务与工具部门高级副总裁

Rudder在微软的地位和声望一直在稳步地提升,今天他控制着该公司的服务器业务并协调着该业务与开发者社区的关系--其拥护者们正期待着他能够接手微软的Net“掌门人”事务。这些日子以来,Rudder所负责的项目还有微软即将面世的Longhorn客户机 *** 作系统;名为Yukon的下一代SQL服务器;和名为Whidbey的下一代Visual Studio。

24Greg Papadopoulos,Sun公司CTO

Orion、Kevlar、Mad Hatter,作为Sun公司技术研发的负责人,以上这些都是Papadopoulos推出的新项目。2003年初发表的Orion,是Sun为其简化的价格体系以及发布周期所制定的代码名称。Kevlar是Sun即将发表的服务器分区软件的代码名称,而Mad Hatter则是其Linux桌面软件包研发计划的名称。而居于所有这些项目之上的则是新一代UltraSparc刀片服务器,它利用多核心技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了多个处理器单元。

25Scott Griffin,波音CIO (无照片)

波音作为用户的历史就是各种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培育者和成型者的历史。在Griffin的指导下,波音最近已全部采用了认证管理和协同计算技术。除了作为一个技术的远见卓识者之外,Griffin还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巡回演说家,其个人的经历也丰富多彩,他甚至还当过消防队员。他在西雅图地区很多慈善基金会里都是积极捐助者,而且还担任华盛顿大学的顾问。

26Irving Wladawsky-Berger,IBM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总经理

当IBM于2000年计划投资10亿美元支持那时羽毛尚未丰满的Linux企业级产品时,Wladawsky-Berger就是这笔投资的负责人。如今,他负责的投资更大了:Wladawsky-Berger现在领导着IBM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理念,大约在15个月前发布了投资100亿美元的计划,目的是要让IBM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拥有更多的智能。这位在IBM已服务了33年的Wladawsky-Berger现在还负责布道和推广像网格计算以及虚拟化这样的技术,并设法让企业能够以最佳的灵活性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保值增值。

27Nora Denzel,惠普软件全球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动成长企业策略高级副总裁

在Denzel的看护下,惠普2003财年的软件收入因为年度增幅达到20%而创造了新的纪录,其中OpenView增长17%,OpenCall增长36%。与此同时,Denzel还通过并购扩张了她的软件王国,惠普的动成长企业策略也是由她正式负责的。41岁的Denzel在网络业界已经拥有了资深的经历。1984年进入IBM任存储软件工程师,很快便升任负责IBM存储软件产品的全球经理。1997年加盟Legato,以高级副总裁身份在4年内便让Legato的营收从5000万美元上涨到25亿美元。2000年进入惠普,先负责网络存储,很快便成为惠普整个软件集团的****。

28Nicolas Carr,商业撰稿人兼咨询师

Carr以其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题为“IT不再重要”的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认为IT的战略价值正由于IT的无处不在而逐渐消失。该文引发了无数的争论,也让Carr成了最繁忙的巡回演说家。这篇文章所产生的冲击波可能不会持续到他今年5月有关同一主题的著作出版之时,但是Carr显然在去年的IT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29 Darl McBride,SCO集团总裁兼CEO

McBride之所以获得本年度的影响力排名是因为他与Linux之间的法律争端。这位42岁、已有7个孩子的父亲几乎把整个2003年都押在了宣称Linux从SCO盗窃了源代码一事上,而他来SCO不过两年。随着这场争端的逐步展开,McBride除了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执着,还让我们看到了他想使SCO彻底摆脱Linux市场的努力。

30Richard Stiennon,Gartner研究部副总裁

Stiennon以其去年6月份的报告震动了安全业界,在这份报告中他说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次“市场的失败”。很少会有分析师会像他这样说到一个新兴的市场,尤其是一个挤满了等待着新的分析报告的客户的市场。他的态度强有力地影响了IDS厂商,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市场失败或者危险的市场销售状况。这份广为流传的“IDS正在死亡”的报告在其发表之后的几个月后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潜在的政府IDS采购者10月份邀请了Stiennon去和十多家IDS厂商进行当面的质询。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

百度总裁李彦宏、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

博客网董事长兼CEO方兴东、

神舟电脑董事长吴海军、

金山公司总裁兼CEO雷军、

腾迅公司总裁兼CEO马化腾、

网易CEO丁磊、

千橡科技董事长陈一舟

丁磊

1993年,22岁的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宁波,成为一名电信局的职员。对计算机痴迷的他忘不了在1995年第一次上网的情形。当时他为了找一个产品的资料,翻遍了国内的报纸、杂志也没有找到。失望之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由中科院的一台电脑联到了美国的Internet,虽然联过去的速度非常慢,但却轻松找到了资料,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简直太神奇了。虽然今天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但在当时,真是不得了,不必花国际长途电话费,就可以拿到最新的资料,想都没有想过。”丁磊对此深有感触。

在被问到1995年为何要执意辞职南下广州时,丁磊说:“当年考虑到的是广州的商业气氛更浓厚一些,从个人的角度看,也可能会学到更多的技术以及企业方面的知识。另外,自己是南方人,在广州生活从饮食到气候更容易适应,于是就决定去广州。”

丁磊曾形容初到广州的感觉是,举目无亲,前途渺茫。在广州的头几年,丁磊一直在幕后做技术工作。但在这块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上,丁磊开始感受到万维网的热力,并意识到了互联网潜在的商机。在杨致远创办雅虎大概3年后,1997年6月,丁磊在广州注册,成立了网易公司。同期投身到这一热潮中的人,还有张朝阳、王志东等,他们也许看到了一种潜在的可能,在成熟的商业规则和市场环境下,把互联网作为一项事业,这种可能是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中国提供的。丁磊说:“1997年,当我看到中国互联网刚刚有一点点机会的时候,这个市场开始成熟的时候,我自己掏钱出来创办了网易,从50万元起家,当时我的朋友、父母没有一个看好互联网,他们也不相信这个公司未来会怎么样,但是我热爱这个行业,我想尝试一下,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尤其是我觉得当年中国的经济要高速成长的时候,这是我的想法。”

今天,在寻找赢利点的过程中,丁磊不断成熟着,他对网易的意义也不只是创始人那么简单。丁磊对于互联网的理解颇有独到之处,他预言,互联网今后在国内的发展将呈现出这样几个趋势:首先,中文的互联网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语言的网站,中国有最大的人口群,因此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点;其次,互联网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宽带,另一个是无线;最后,互联网会进入千家万户,就像电视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样。

网易的成功,不仅激励了中国互联网的后继者,也使世界不得不惊叹中国互联网的实力。丁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网易打造成既有本土特色,未来又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的百年老店。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尔·盖茨闻名于世,美国商人、亿万富豪。他是微软的创始人,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盖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另外一个统计则称盖茨一个人的财富要比全世界最贫穷的50%人口的财富总额还要多

生平简介故事简历资料传记

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盖茨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且以极端个人主义闻名;根据他的一名高中同学的回忆,盖茨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在1970年代,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Altair是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个人电脑,而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 *** 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召至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 *** 作系统。IBM在与另一家公司简短谈判后找到了微软。而微软则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与IBM谈判的情况下找到了西雅图电脑公司,以据说是5万美元的价格向该公司购买他们所开发的 *** 作系统(微软的支持者称,当时微软与IBM有协议,规定微软不得向外界透露谈判事宜)。微软之后再授权IBM使用该 *** 作系统(已经更名为PC-DOS)。微软还与其他电脑生产商谈判,将经过更改后的MS-DOS系统安装到每一台新电脑上。事后西雅图电脑控告微软在未告之事实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但是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盖茨的声誉因199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而再度受损。

1980年代中期盖茨对光盘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前景感到乐观,因此积极推广CD-ROM。

盖茨也被指控商业行为不检点。盖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的很多商业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法律。

2000年,盖茨任命他长期的好友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为微软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则为“首席软件设计师”(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盖茨在1994年1月1日与琳达·法兰奇(Linda French)结婚。他们育有3个孩子:珍尼佛·凯瑟林·盖茨(1996年)、罗里·约翰·盖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尔·盖茨(2002年)。

盖茨与夫人一起创办了慈善组织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评者认为基金会的创立只是对公众负面评论微软公司垄断行为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动机为何,该基金会在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贡献。

2004年英国外交部宣布,比尔·盖茨将被英女皇册封为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国的企业发展、就业、教育和志愿事业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

技术起家的精英有微软掌门——比尔盖茨,微软开山老祖之一的保罗·艾伦;

经营起家的精英有苹果原掌舵者——乔布斯,戴尔老大迈克尔·戴尔;

管理起家的有新华都ceo——唐骏(曾被称为打工皇帝),代表中国的联想柳传志;

中国的还有腾讯ceo马化腾,阿里巴巴ceo马云,创新工场李开复,新浪创始人

王志东--------挺多的

在2021年的最后一段时日里,迎来了年度终极大瓜。王力宏作为一个优质艺人,在人们的心中被喜爱了长达20年之久,却不曾想因为一官宣离婚便坠入地狱,离婚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现如今的社会,离婚已经不再是令人津津乐道的奇怪新闻,但王力宏离婚后,前妻所发的声明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王力宏,让我们都大跌眼镜,不敢相信这曾是引领时代潮流几十年,作为优势偶像在人们心中几十年的王力宏。

可能文中描述的王力宏才是真正的他,虽然才华无以复加,音乐天赋不可否认,所有的作品也确实让人异常喜爱,但是在做人方面,他有极大的欠缺。首先便是对婚姻的不忠,婚姻本是两个人携手并进的过程,但王力宏在婚姻中频繁的出轨。李静蕾的各种隐忍也没有将王力宏这一个浪子拉回来,反而变本加厉,最终走到了离婚的这一地步。王力宏可能官宣离婚时,也许并没有想到这将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难以逾越的高山。

短短几个小时的发酵,已经让王力宏的新闻上了头版头条,与他合作的英菲尼迪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原本刚刚官宣王力宏为代言人的英菲尼迪以最快的速度宣布了与王力宏合作的终止,这似乎成为了最短暂的一次。合作官宣与合同解除,但由此也能看出大众在面对王力宏出轨等一系列问题时的反应是持反对态度的。

王力宏该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知道的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才能对公众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15个IT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行内的人自嘲是程序猿、屌丝和码农,行外的人也经常拿IT人调侃,那么究竟是IT人没有价值,还是没有仔细思考过自身的价值?

1 搞IT的是屌丝、码农、程序猿?

人们提到IT人的时候,总会想到他们呆板、不解风情,专注于IT技术,就算性感的美女躺在旁边也无动于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虽说不能完全否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这是IT人普遍的特点吗?而其它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的人,那为什么人们总是拿程序员说事?下图为2013年网上曾经流传的一张屌丝分布图,程序员行业居首。

而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IT行业拥有这些固有的标签,而是行业内的人看待自己的态度。IT行业大多都很辛苦,“朝九晚五”只是听说过,很多IT人都 没有见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么,不排除某些程序员需要在苦中找乐子,好让辛苦的工作多一份乐趣,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了,生活总不能像程序一样执 行。

而正因为IT行业很辛苦,整天只能与机器打交道,慢慢地就不想跟人说话、不想出门,经常就会有程序员在社交网络吐槽。“程序猿”是用来形容IT人呆板、情商低的特征;“码农”用来形容程序员的工作跟农民一样辛苦,赚不到钱;“屌丝”就是前面两者的结合了。

因此,程序员为自己贴这几个标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找乐子,另一个就是吐槽了。那为什么行外的人也来凑热闹?记得多年前,当笔者还是个朦胧的 高中生的时候,就特别崇拜程序设计师,在我心里他们就是社会的精英。而其他的人,对IT行业也很有神秘感。当时的人要想去编程,要么有兴趣和天赋,要么毕 业于相关专业,否则是难以胜任的。而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外面的软件开发培训机构都在面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招生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软件开发,而进 入这个领域的人中,能力参差不齐,目的各不相同,有发展得很好的,也有发展得不理想的。所以,行外的人印象中的高薪行业,行内却有不少人并没有拿到高薪; 行外的人觉得这是一个精英行业,而行内不少人认为自己跟工地上的搬砖工差不多。

那为何面对行外的调侃时,很多程序员表现得如此淡定?原因就很简单了,如果程序员对自己都是这种“调侃”的态度,别人怎么调侃都无所谓了,甚至还表现出欢迎或者引起共鸣。

2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加班以及确保自身健康?

加班可以分为主动加班和被动加班。

先谈谈主动加班,主动加班也是有不同的动机,很多时候分为两类,一类是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愿意奉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事业上面;另一类是,回家后就 找不到成就感与幸福感,还不如留在公司,可以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玩一会儿游戏,一般不会有领导去干涉员工在下班时间做的事情,而且还可以节约一点空调的电 费,有些公司还会提供加班补贴,因此他们觉得多在公司呆几个小时也挺好。

而被动加班的原因就没那么简单了。有可能造成被动加班的原因很多,它可能来自公司、领导、团队、个人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在创业公司,因为业务变动频繁,公司的决策和方向,也会瞬息万变,这就需要团队成员花更多的时间去应对这些变化,因此正常的八小时工作制一般不适合 创业公司,除非创始团队足够牛,能保证非常好的工作效率、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当然在大公司一般不会出现业务频繁变动的情况,不然这家公司就是濒临倒闭 了。在国内某些互联网巨头中,加班不仅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且有时候可以以“变态”来形容。某985高校毕业生A在毕业后进入某互联网巨头(为了保护相关 人员或组织的隐私,本文尽量不出现特定人员或组织的名称)承担开发工作,在试用期三个月里兢兢业业,每天晚上24:00左右下班回家,试用期结束以后,转 正考核以优秀通过。A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时对自己项目组的业务和技术非常熟悉,已经可以提前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甚至还主动去改进项目组的程序。随着 工作效率的提高,A感觉没有必要跟其他同事一样必须呆到23:00之后才回家了,所以慢慢的他提前离开了,23:30,23:00,22:30,22:00,21:30。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提前,虽然他的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完成了,但是他在领导眼里被贴上了 “不尽职”的标签,月度考核从最初的A滑到了C。

而团队所带来的加班有些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如果经常出现团队之间的协作导致的加班,那一定是团队成员工作的耦合度太大了,就有可能是技术架构或者团队分工出现严重问题。

个人导致的加班,可能是由于自己没有较为准确地预估工作量,也有可能是自己拖延症严重,还有可能是自己对技术不够熟悉等原因,其实个人原因最好解决,因为自己可以轻松地找到这类加班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

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需求变动、硬盘永久性损坏等,都会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量。

而当前国内大多数IT技术人员都是被动加班,而且是强制性质的,只有极少数公司提供加班费。因此,很多技术人员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适应,要么走人。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很难期待当局会强烈干涉这个现象。

前不久一则“深圳36岁IT男猝死马桶盖上”的新闻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一个清华毕业的程序员,在长期连续加班之后,终因身体透支过多,年轻的生命就 这样倒下了。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来说,事业、公司和客户都没有自己的生命重要,若事业与生死只能选择一个,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生存。而从所谓的“XX比生 命还重要”的角度而言,如果你能够承担长期过度加班所带来的后果,或者原意像革命先烈一样为自己的事业献出生命,那谁也没法阻止你。

3 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笔者曾经在参加一期沙龙的时候,一个智能硬件公司创始人对我说:程序员根本就没有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工作。他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这样说也 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说法并不一定正确。一方面,程序员需要争取到家人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程序员在事业的前进途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另一 方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生了重病,每天呆在病床旁边照顾你的人是公司领导还是家人?考虑好了这些,也许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4 信息检索一定得用Google?

在很多招聘广告中,也许你见到过很多类似这样的职位要求“必须使用Google来搜索技术资料,如果你用Baidu,那么你就不适合我们”。首先, 我们知道Google的搜索引擎比Baidu做得好,对关键词进行的资源定位更加精确,理论上来说,输入同样的关键词,Google匹配得更准确一些,也 就是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答案。那么研发团队是否需要对工具的使用强制立下规矩,必须用Google搜索,必须用Linux *** 作系统,必须用机械键盘…这又联 想到了小学的时候学到的文章《摔琴》的故事了,虽然便宜的小提琴在某些音调上表现得不是那么好,而只要演奏者水平足够高,听众根本意识不到演奏者用的是多 贵的琴了。再回到主题上来,对于一个信息检索高手来说,他可以利用世界上最糟糕的搜索引擎来查找到Google上面找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说,能否快速查找 到需要的结果,并非取决于特定的搜索引擎。况且,当你使用Google和Baidu同时搜索相同的中文关键字时,呈现的结果都是大同小异的。有人会 说,Google的英文搜索比Baidu强,那么你可以试一下,它与没有被墙的Bing、Yahoo等搜出来的英文结果,也是大同小异的。因此,检索信息 人的是一种能力,它并非决定于搜索工具。

5 技术牛人如何对待新手?

在公司里(特别是大公司),一般有很一些技术大牛,他们是公司核心的技术人员,支撑着整个公司的技术平台。那些可以称得上技术专家的员工,一般性情 随和,也表现得非常谦卑,他们对于技术新手的提问特别有耐心。但是也有少数技术还不错的人,对于职场新手各种瞧不起,特别是对于新手程序员犯下的错误,他 们会用尽可能高的音量指出错误,甚至是谩骂,以此来向周围的人表明自己的技术是多么牛。只能说,作为IT技术人员,这样的表现很不成熟。高手或专家都是从 小白起家的,今天的小白也许就是明天的专家,根本没有必要去嘲讽职场新人,那样只会让自己在同事眼里的魅力大打折扣。

6 如何看待IT鄙视链?

2014年底的时候,IT界盛传一篇名为“软件工程师的鄙视链”的文章,主要从编程语言、工具、OS、硬件和职场五个方面来介绍IT界的鄙视链。就 以编程语言鄙视链为例,静态语言鄙视动态语言,组合鄙视C,C鄙视C++,C++鄙视Java和C#,Java和C#相互鄙视,C#鄙视VB…下面来看一 下来自CSDN整理的编程语言历史排行榜:

Java、C和C++在2002年前后使用量很大,但是到了2014年之后,三者都有下降,只是C降幅比较小。在2002年前后,php刚问世就得 到大量的应用,而到了2014年就跌了很远。Python在2002年前后应用较少,而到了2014年应用也很多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编程语言日新月 异,它终归是一个工具,编程语言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直接导致了设计思想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只要你精通了一门或两门编程语言, 其它绝大部分语言学习成本很低。所以,今天你自鸣得意的编程语言,完全有可能在明天变得冷门了,甚至是消失。没有必要去鄙视使用另一门冷门语言的人,也许 他今天使用的编程语言明天会成为主流语言。很多有编程语言情节的程序员根本就不相信这句话,他们坚信自己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会长命百岁。

换到其它类型的鄙视也是一样,从事运维的技术人员,在能力上并不一定比从事开发的差,也许街上的某位快递员之前的职位就是一名比你还牛的程序员。社 会职位各有分工,各行各业的职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否则这个职位就该消失了,没有被鄙视的机会。也许你做的工作他不会做,而他做的工作你也不会做。

7 为何不自称工程师?

在中国,很少有程序员把自己自称为工程师,在这些人中,要么是担心这个标签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要么就是希望外界把自己当做 一名普通的写程序的人员;还有一种就是,希望外界不要称呼他们“程序猿”或者“码农”,他们不喜欢被这样调侃,但也不希望被高估,就喜欢低调行事。

8 薪水在选择工作中的影响力有多大?

当前很多IT行业求职者都有一个信条:“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如果公司愿意拿更多的钱,通常求职者在主观上表现出愿意做更多的事。若有两个 offer在面前,offer1钱多,但是你不是特别喜欢它的工作内容,而offer2薪资只有offer1的一半,但是它的工作内容是你擅长并且喜欢 的。经常在网上会有这样的帖子,列出几个offer,让网友提建议。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很好办的。如果你当前最需要的是钱,那么果断地选择钱多的;如果你 当前最需要的是一份你喜欢的工作,肯定选择自己喜欢的了。选择工作的时候,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这样工作起来也会更有动力。若听从那些所谓的牛人的建议(比 如应届生没必要在乎工资多少,能学到技术就好之类的,其实对于应届生来说,到哪里都能学到技术,只是学到得多与少的问题),你很难在工作岗位上认真投入 的。当前很缺钱,现在也没有兴趣去干一番事业,那么就不要接受一个创业团队的低薪+画的大饼这样的待遇,因为你加入公司之后,对于公司和你自己都没有好 处。

9 编程语言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思想?

这个是那些所谓的技术牛人给新手的建议,学校的老师也会给出这样的建议。当新手在咨询学哪门语言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专家建议新手随便学一门语言,门 门语言都想通,哪门语言精通以后都可以找到好工作。虽然这个建议没有完全错,但是也没用完全正确。不同的语言适应着不同的业务需要,比如做企业开发 Java语言更合适,Php和Python在中小型网站开发中更加快速,Objective-C主要用于开发IOS…况且不同的语言还有不同的特性,底层 的实现通常并非相同,这就需要开发者根据自己喜欢的业务领域来选择编程语言,需要对所使用的语言相当熟悉。

10 是否经常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同事?

程序员群体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而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些人喜欢表达出来,而有些是埋在心里。允许他人评判你的想法,客观去分析他们的观点,而不是粗暴地强加给他们,这是一种个人魅力。

11 IT人可以做多久的技术?

笔者在大学期间,经常听人说IT人是吃青春饭的,过了35岁就写不了代码了。如果干到了35岁还停留在写代码层面上,估计那时是干不过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了。

12 什么技术热门或赚钱,就学什么技术?

之前Hadoop技术很火,很多公司开出天价招聘Hadoop技术人员,但是如今呢?当Hadoop退烧之后,这个职位的薪资没有之前那么有吸引力了。热门或赚钱的技术很多时候比较短暂,学习自己喜欢的技术才是王道。

13 如果某一天开始计算机不需要人类编程了,你还可以做什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若未来机器可以代替程序员进行编程了,程序员还能做什么呢?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消灭了很多传统职位,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程序员这个职位也许会有一天也被消灭了。当全球的IT公司都宣布废除人工编程时,程序员应该是回家还是转行呢?

14 业务驱动型还是技术驱动型

当前o2o在中国非常火,严格来说,O2O公司不算是一个互联网公司。O2O将传统行业从线下搬一部分到线上,比如以前需要去餐馆吃饭,现在只需要 在网上下订单,餐馆就把食物送到家里来了。很明显,O2O就是一个业务驱动型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技术只是业务的一个支撑部门,一般不会用到复杂的技 术,但是需要技术人员懂得较多的线上线下业务。而百度这样的公司,就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他们在使用和研究比较高深的技术,里面很多科学家级别的人 物。所以,如果想在技术上有深入到专家级别,那么肯定在技术驱动型的公司里更容易做到。而如果想利用简单的技术来改变传统行业,业务驱动型的O2O就是你 想找的。

15 如何定义成功

毕业多年后,同学之间总会有人讨论谁混得好谁混得差。那么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赚了多少钱,有没有在北上广深买房,当了多大的官、是否在BAT 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多数是以钱来衡量他是否成功。但成功的标准就这么单一?如果一定得给成功下一个定义,那么成功应该这样来计算:

成功度(S)=(工作快乐度工作快乐权重 +工作薪资薪资权重 + … + 生活快乐度×生活快乐权重 + 家庭和睦度家庭和睦权重 + …)/n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15个IT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以上就是关于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全部的内容,包括: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求中国一些IT名人的传记、it名人和成功企业的传奇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59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