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系统架构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第1张

10战略与管理   

IT管理者首先要战略视野和战略思维,要能够理解企业的战略,并使得IT的战略与企业战略匹配。在新技术深刻改变业务的时代,IT管理者需要有对未来的洞察能力,并深刻理解新技术如何影响并改变企业战略。为了支撑好企业战略,IT管理者需要管理好IT组织,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能力。作为一个变革的领导者,IT管理者还需要一些软性的领导能力,包括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思维和沟通技能等。

11 IT战略   

能够深刻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理解新的数字化转型方向,识别IT给企业带来的创新机会,能够制定务实有效的IT战略规划。

111信息化内涵与作用    

理解信息化或数字化的本质内涵及发展历史,理解国家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战略,理解信息化在宏观经济社会层面及微观企业层面的作用,了解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趋势。

112 数字化转型

理解新的数字化技术带来的转型机会,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化转型机会。能够识别转型中的主要风险,把握转型的正确方向。能够制定正确的转型策略与方法,包括敏捷及迭代方法。

113 基于IT的企业创新 

能够识别IT,特别是新一代IT给企业带来的创新机会,包括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

114 IT战略规划

能够理解企业的战略,包括企业未来发展愿景和规划。能够识别企业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机会。能够根据企业和业务的战略制定IT战略规划,包括IT愿景、主要目标、主要工程、实施路径及治理模式等。

115 打造敏捷组织   

在VUCA时代,企业越来越需要敏捷地应对环境地变化。信息化和数字化需要快速敏捷地应对环境和业务的变化,从而打造一个敏捷的组织。SAFe和VeriSM等框架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学习内容。

12 IT管理   

既要掌握一些通用的管理方法,也要掌握一些与IT技术相关的专业管理方法。IT管理领域,包括IT项目管理、IT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和IT治理等,都已形成一些标准的框架与方法。

121 IT项目管理

在项目管理领域,国际上已形成PMBOK、PRINCE2两大体系。对于IT项目管理,可以采用其中某个体系,或者综合裁剪采用两个体系中的部分内容。

122 DevOps与服务管理

ITIL是IT服务管理领域的标准框架,目前已经发展到第4版,即ITIL v4。由于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的需要,打破开发与运营的分割,促使开发和运营紧密结合的DevOps(开发运营组合)逐渐在改变传统的IT服务管理模式。

123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ISO27001是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框架。随着业务数字化的发展,隐私与数据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EXIN根据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制定的相关认证培训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124 IT治理

IT治理的核心是要在IT相关决策和行动上控制风险,提交价值。合规性也是IT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COBIT作为IT治理领域的一个流程框架得到了广泛采用。MIT关于IT决策的治理内容也得到了广泛采用。

125 数据治理与数据资产管理

区分数据管理、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管理、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DAMA数据管理知识框架、主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框架、数据资产管理方法等。

13 领导力   

作为一个IT管理者,不仅需要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硬技能,还需要人际沟通和带领团队方面的软技能。对人的充分理解、好的管理思维、良好的人际沟通等等都是软技能的重要内容。

131 IT管理者领导力

IT管理者领导力是IT管理者带领团队的能力。谦虚、博学、诚信等都是IT管理者应具备的个人素质。IT管理者需要在战略视野和横向视野,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修炼自己的领导力。

132 中西思维与管理哲学

在大量接受西方标准管理框架的同时,IT管理者还需要理解东西方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不同思维特征与思维模式,如西方文化更重视结构和流程,东方文化更重视整体和结果;西方文化更偏重逻辑思维,东方文化更偏重形象思维。

133 高效沟通   

作为一个IT管理者,尤其是技术出身的IT管理者,如何更高效和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金字塔原理中的“打桩子”和“先结论再论据”等表达技巧值得IT管理者好好修炼。好的沟通心态和好的沟通技能,是高效沟通的前提。

20业务与流程   

懂业务是IT管理者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对于所在的企业,IT管理者需要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还要了解相应的行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优秀的IT管理者应该比某些具体的业务人员更懂他的业务,因为IT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视角从一个更高角度去看清业务;优秀的IT管理者不仅知道他们业务现在是怎么做的,而且知道他们的业务未来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做。

21 业务流程      

对于业务,IT管理者首先要能识别并理解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其核心业务流程主要是“进销存”和“产供销”等。有关核心业务流程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等。

211 业务流程管理   

IT管理者需要理解的业务流程管理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的概念,流程与工作流,BPM的概念及价值,BPM的实施,流程性组织,业务流程架构与IT。

212 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新零售时代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采购、库存、物流、渠道等管理)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运营模式。

213 客户关系管理   

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客户进行细分和有效管理,特别是在社交网络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消费者数据更好地经营客户。社交性CRM是这个时代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

214 O2O与电子商务     

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与新零售,电子商务模式正在朝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微信吸粉、数字导购、智能体验、智能推荐等正在打造全新的消费体验。

215 商业模式创新   

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哪些范式?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22 管理流程      

除了核心业务流程,企业还有一些管理流程用于管理者的决策与控制,如财务管理、商业智能与决策支持等。

221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会计信息的作用,企业全面预算与财务资源配置,企业资金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财务报表分析等。

222 商业智能与决策支持

何为商业智能(BI)?大数据与商业智能,商业智能对管理决策的支持,商业智能项目的实施,大数据与商业智能案例分析。

23 行业与企业业务知识   

虽然做IT管理者工作具有跨行业的通用性优势,但是了解其所在行业和企业的业务知识,是真正做好一个IT管理者的重要基础。

231 行业业务洞察能力   

对行业业务知识要有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行业的主要业务模式、核心业务流程、市场竞争格局等的了解。

232 企业业务洞察能力   

对企业业务知识要有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本企业的业务模式、核心业务流程、市场地位、核心竞争能力、主要问题及发展战略等的了解。

233 业务创新能力   

对新技术如何改变本行业和企业有深入理解,如制造业需要深入理解的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政府部门需要深入理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金融行业需要深入理解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等。

30技术与架构   

理解技术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趋势是IT管理者的基本功之一。IT管理者对横向技术面的了解(如有哪些主要的技术?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架构层级是什么样?)比他对某个纵向技术点的精通要重要得多。

31 架构能力      

IT管理者要了解技术的组成结构及匹配关系,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识别出主要的解决方案架构和技术架构。架构思维和架构设计能力是作为一个IT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能力。

311 信息化总体架构

信息化总体架构或企业架构(EA)主要描述了企业战略、业务和IT之间的匹配关系。TOGAF、FEA等架构框架中关于企业架构开发方法、架构参考模型等是IT管理者学习信息化总体架构的重要内容。

312 IT架构规划

IT架构规划主要是指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基础架构)等的规划设计。云架构、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等新的技术架构模式是IT架构规划的主要方向。

32 新兴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IT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企业IT结构和IT应用模式。

321 容器云与微服务架构

Docker容器技术和Kubernetes分布式系统管理技术等的结合为原生云应用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原生云应用开发已成为应用开发的新模式和新趋势。

322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存储、计算和分析等不同层面的技术组件及特征。大数据参考架构及技术图谱,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等。

323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主要技术,物联网参考架构,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发展趋势,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

324 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算法,主要实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应用。

325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   

比特币与区块链,区块链主要技术组合,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326 5G+AR/VR技术及应用 

5G+AR/VR的技术组合、技术特点,AR/VR的主要应用场景、AR/VR应用的策略等。

40实践与绩效   

IT管理者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IT管理者的价值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去体现。IT管理者需要特别重视每一笔IT投资给企业带来的真实绩效,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41 信息化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CI0需要学习和借鉴其它企业案例进行学习。

411 信息化案例研讨

信息化案例有技术专题相关的,也有行业相关的,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等值得学习和借鉴。

412 沙盘模拟演练   

除了真实案例学习,IT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好的沙盘模拟演练,体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更深刻理解信息化在其中的作用。

42 信息化绩效   

信息化绩效体现在投资以及投资之后的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中。

421 IT投资管理

选择比执行更重要。IT投资决策的风险是整个IT生命周期中最大的风险。IT管理者需要有效的IT投资管理,包括投资决策的机制、投资决策的依据(业务案例分析、ROI分析等)。

422 IT绩效管理

IT绩效管理主要指IT项目建设中的项目绩效管理以及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运营绩效(如平衡积分卡、关联绩效卡、KPI等)

423 IT业务协同

敏捷化时代,IT对业务需求的响应能力和响应速度同样重要,IT业务协同绩效管理即是考核IT对业务目标的贡献能力,IT项目建设、IT运维和业务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是保证业务和企业成功的关键。

惠普是x86服务器领域的老大,而AMD与英特尔则是x86处理器领域的两大竞争对手。惠普在与英特尔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又与AMD合作推出了8款全系列服务器新品,这既满足了惠普为用户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提供系统设备的发展策略,又可以利用英特尔、AMD双方的优势,巩固自己在x86服务器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5年,AMD在x86服务器领域率先推出了双核皓龙处理器,惠普、IBM、Sun、Dell等相继推出了基于其上的服务器产品。而惠普的胆子则更大,推出了基于其上的全系列x86服务器产品,并因此成为了基于双核皓龙处理器的最大服务器供应商。

不过,在2007年9月,当AMD推出四核皓龙“巴赛罗拉”时,惠普却没有像上次一样立刻拥抱四核皓龙,而是近距离地观察了半年,这让很多人疑惑不已。直到四核皓龙经过了两次更新、技术逐步成熟、产量也上来了之后,惠普迅速出动,在2008年5月22日推出了8款基于AMD四核皓龙处理器平台的ProLiant服务器新品。

惠普工业服务器市场经理刘宏程在与记者的私下沟通中表示:“惠普不仅仅是推出了8款四核皓龙服务器新品,更是推出了最新工业标准服务器ProLiant的产品策略,我们更大的目标是引领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并将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愿景变为现实。”

意在

“下一代数据中心”

惠普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亚太及日本区副总裁Tony Parkinson专程来到北京参加了5月22日的发布会,同时兼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的他介绍了惠普针对新一代数据中心、基于惠普适应性基础架构(Adaptive Infrastructure,AI)工业标准服务器ProLiant的产品策略。

新的HP ProLiant产品策略的核心是:在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时,为用户提供一个提升效率、洞察和控制并全面集成的工具,简化用户的IT系统部署,使系统管理更轻松。

这一策略说得虽然有些拗口,但却明确了惠普工业服务器产品的发展方向。Parkinson认为,当今的数据中心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IT环境的管理和维护费用升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因而不断攀升;数据中心的软硬件系统面临安全隐患的威胁;IT需要最大化的灵活性和全面控制。

作为中国用户的老朋友,Tony Parkinson多次介绍过惠普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为了解决数据中心建设中的问题,惠普提出了适应性基础架构战略,其是一种基于标准构建模块、借助模块化软件,实现自动化并通过全面的服务进行交付的环境。该架构所追求的目标是:帮助客户从高成本的IT孤岛迁移到较低成本的IT资产,实现低成本运营;为业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降低风险,加快IT变更的速度,实现更出色的业务灵活性。

惠普适应性架构包括6大关键技术:IT系统与服务、电源与散热、管理、安全性、虚拟化以及自动化。作为IT基础架构的核心,HP ProLiant以其在工程设计和集成方面的前瞻性,带给了用户效率的提升、对系统的洞察和全面的控制,简化了IT系统的部署并使系统管理更轻松。

Tony Parkinson认为,基于惠普适应性基础架构的最新ProLiant产品策略可以带给用户三大好处:一是加速了业务的增长,惠普提供的各种工具支持部署预先配置的、“即购即用”的基础设施,借助HP Insight Control产品,可以实现5倍于之前的投资回报;二是降低成本,能源管理工具可以实现25%的成本节约,利用HP Server Migration Pack,仅用几分钟便可完成之前需要数小时才能实现的硬件迁移;三是降低了风险,选择以坚固耐用为设计宗旨的服务器技术,利用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深入的工程技术知识,实现了最佳的性能和投资回报。

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通过观察,人们会发现,惠普构建x86服务器平台以及基于其上的大量管理工具,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确立x86服务器在构建下一代数据方面的核心地位,在这方面,惠普还是很有优势的。

兼顾

英特尔与AMD

在x86服务器方面,惠普与英特尔的合作是紧密的。每当英特尔推出一款新的服务器用芯片或是处理器芯片进行升级时,惠普就会立即推出基于其上的新产品。在其x86服务器产品中,基于英特尔的服务器产品涉及塔式、机架和刀片三种类型,产品从1路到8路。英特尔的至强从单核升级到四核时,惠普的服务器产品也随之升级,同样也涉及到了全系列的服务器产品,不过8路服务器产品由于处理器内核的增长而被取消。

在处理好与英特尔关系的同时,惠普也没有忘记AMD。对于一个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而言,错失一个机会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不过,惠普与AMD在服务器上的合作也是一波三折。2003年4月,在AMD推出皓龙时,除了一些小厂商表示支持外,一线服务器厂商惟有IBM表示支持,而且其随后就推出了2路的服务器产品――eServer 325。Sun紧随IBM之后,推出了2路、4路、8路的皓龙服务器产品,基于皓龙的刀片服务器产品也被列入了开发计划。而惠普在皓龙推出几乎一年后,才推出了2路、4路皓龙服务器,并计划推出2路的刀片服务器。此举让许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而在2005年双核皓龙推出时,惠普推出了基于其上的全系列x86服务器产品。这一举措为惠普赢得了很多实惠,惠普因此成为了基于双核皓龙处理器的最大服务器供应商,而在基于皓龙处理器的服务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15%。

8路服务器

重出江湖

此次,最引人注意的一点是惠普8路服务器产品重出江湖。以前,惠普曾多次重申,停止对8路服务器的研发投入。当时惠普认为,4路双核服务器具有8路服务器的功效,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这次又推出了8路ProLiant服务器,令很多人感到不解。

Tony Parkinson表示,重新推出8路服务器与当时停止8路服务器的研发都是源于客户的需求,这也是惠普做出这个决定的最重要原因,现在看来,客户对8路服务器还是有需求的。在用户的实际应用中,对内存的需求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超过了128GB,而AMD的产品可以实现这一需求,这驱使惠普和AMD合作推出了8路服务器。AMD四核处理器在CPU核心能力增强的同时,高速缓存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其“动态双电源管理”特性可以改善系统的性能和电源管理。此外,借助直连体系架构实现了多核可扩展性。

在此时推出8路服务器的第二个原因是,虚拟化技术不断发展,内存相对提高,用户有机会利用虚拟化技术来提高8路服务器的利用率,也可以利用8路服务器实现应用整合。

“如果在英特尔的平台上推出8路服务器产品,我们要花更多的钱,而在AMD的平台上,我们不需要投入很多,又能发挥出这两家企业的优势。”Tony Parkinson说。相信这是惠普基于AMD皓龙处理器推出8路服务器产品的第三个原因。

主打

绿色节能与虚拟化

Parkinson还强调,8款新产品的主要优势在于绿色节能新进展、虚拟化能力的提高,以及管理工具的完善。

新款AMD四核皓龙处理器采用了多种新节能技术:AMD CoolCore技术,通过关闭处理器上非工作电路模块来降低能耗;独立动态核心技术,是对AMD PowerNow技术的增强,使每个核心可以根据其应用的特定性能需求来调整时钟频率;双动态电源管理,为CPU核心和内存控制器独立供电,支持核心和内存控制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以不同的电压工作;而低电压处理器可实现每U最高性能以及每瓦最高性能,可在降低系统发热量的同时优化系统功耗。

此外,新款的刀片服务器还采用了HP的能量智控(Thermal Logic)技术,这种智能技术时刻都在为用户节约能源,可以减轻空调系统的压力,将能耗降低30%。

这8款服务器新品在性能上大幅提升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对虚拟化的全方位支持。企业用户希望利用虚拟化提升IT基础设施的效率,打破“每台服务器一种应用”的模式,并根据工作负载安排。迁移虚拟机就是其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其将一台计算机分成多个独立的虚拟机,能够同时支持多种不同的 *** 作系统和应用。

同时,AMD最新的四核皓龙处理器从CPU底层提供了对虚拟化的良好硬件支持。如DEV(Device Exclusion Vector)技术可以在内存中创建保护域,通过拒绝未经授权的内存访问请求,使设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能访问内存页面,这就实现了在硬件中嵌入更强的安全性,并提高了虚拟机的效率。

此外,为了提升虚拟机与物理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及翻译转换,AMD新四核皓龙处理器使用了带标签的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这使得在多个虚拟机同时运行时,或是在内存地址中切换时,可以令Hypervisor知道TLB与虚拟机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提高虚拟机的性能。四核皓龙还提供了硬件层的快速虚拟化索引技术,这提升了内存访问的性能,并使虚拟化性能得到了75%的提升。

HP ProLiant服务器还拥有更多适用于不同规模用户的VMware应用,惠普为VMware ESX提供了更多被认证的平台,并且有更多VMware认证专家会帮助到用户。这不仅是让用户从技术上获得了更多回报,且可以利用HP Insight Control Environment工具进行更好的管理。无论用户采用哪种虚拟化软件――VMware、Citrix XenServer或Microsoft Hyper-V,都可以用Virtual Machine Management Pack提供的单一控制台管理所有物理和虚拟服务器。

惠普的虚拟连接技术与AMD的AMD-V虚拟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带给用户在虚拟化环境下的性能增强,以及对第三方虚拟化软件的支持。

这8款服务器新品在配置上的另一特点就是对可管理性的支持。根据定位不同,它们分别配置了价格经济、具备基本远程管理功能的Lights-Out 100管理处理器;具备全面的远程管理功能的集成的Lights-Out管理处理器。前者以标准为中心,简单控制,具备基本安全特性;后者可以继续全面控制,拥有更高级别的安全特性。可扩展、多功能、符合标准的Integrated Lights-Out 2(iLO 2)可以实现基于硬件的远程管理,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进行控制,节省了宝贵的IT人力资源。

使用快速部署软件包安装则更快捷,此外这些新品还为用户提供了可选的服务器迁移软件包和虚拟机管理软件包。借助HP SmartStart和基于ROM的安装实用程序可以简化安装。当然,HP Systems Insight Manager提供统一、先进的可扩展环境,跨多个 *** 作系统集中管理服务器、存储及其他基础设施设备。

Integrated Lights-Out Advanced Pack对iLO 2进行了升级,使之具备图形远程控制台,增强控制台共享和会话重放(session replay)、虚拟介质(软驱、CD/DVD、USB钥匙),以及虚拟文件夹和企业安全(目录服务及双重身份认证)等功能。

链接

8款全系列服务器新品

新发布的基于AMD四核皓龙处理器的8款全新ProLiant服务器产品包括:6款机架式服务器:2路1U的HP ProLiant DL165 G5、2路2U的HP ProLiant DL185 G5、2路1U的HP ProLiant DL365 G5、2路2U的HP ProLiant DL385 G5、4路4U的HP ProLiant DL585 G5、8路7U的HP ProLiant DL785 G5,以及2款刀片服务器:HP BladeSystem BL465c G5和HP BladeSystem BL685c G5。这些新款服务器可以适应不同规模用户的需求。

HP ProLiant DL165 G5不仅可以满足高性能计算、中小企业市场的需求,还能满足大型企业的横向扩展需求,如Web服务器、搜索、域/目录服务器等。

HP ProLiant DL185 G5是中小企业和部门级的理想选择,其构建在DL380 G5技术之上,保持了其在工程设计、企业级正常运行时间和可管理性等方面的优良特性,可用于进行各种机架式的部署,并运行各种应用。

HP ProLiant DL365 G5是一款基于机柜优化模式的高密度机柜服务器,可应用于数据中心和多种应用环境,其可以满足各种企业级计算的需求,适合于多层的企业级和大型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整合以及高性能计算。

HP ProLiant DL585 G5服务器提供了可扩展性和四核处理能力,同时还具有远程管理功能。作为一款可靠、高功效的平台,它将是资源密集型整合和虚拟化项目的很好选择。

HP ProLiant DL785 G5服务器具备很强的可扩展能力与性能,更适合运行虚拟化平台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是要求极为苛刻的数据密集型环境的理想选择。

HP BladeSystem BL465c G5是一款高性能的刀片服务器,其不会造成企业能源成本的增加,也不会影响部署密度。

系统架构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作为公司的互联网系统架构师承担了系统架构升级与优化的责任,很多互联网系统架构师也是随着公司架构升级与优化成长起来的。那么系统架构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呢?

1、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也称之为软件体系结构,它是一组有关如下要素的重要决策:软件系统的组织,构成系统的结构化元素,接口和它们相互协作的行为的选择,结构化元素和行为元素组合成粒度更大的子系统方式的选择,以及指导这一组织(元素及其接口、协作和组合方式)的架构风格的选择。换句话说,软件架构实际上是对系统整体结构设计的刻划,系统架构师是做全局的、整体的把握工作。架构的组成与决策是架构设计的两个基本概念。架构=>蓝图+规则+解决方案

软件架构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原型、发现、改进、再发现、再改进,这是软件开发的必由螺旋。

2、架构师成长路线图:

系统架构师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精湛的技术专家,他需要与业务团队紧密合作,并且精通市场、业务与管理。从上升趋势来说,可以有三个层面的路线图:第一个层面,要关注系统思考。在这个层面,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设计的知识点,而是更重视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广阔的思路,这方面的空间相当非常大。这是第一层面的能力基础。第二个层面,要关注总结和指导,思维空间要转向群体。如何把已有的经验总结出来,并让这种智力资产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架构师上升第二层面的能力基础。第三个层面,要提升自身的全面修养。我们必须引发自己思维方式的变革,要培养组织力、领导力、创新力以及拥有激情,这是架构师上升第三层面的能力基础。

要看到自身的弱点,思路要宽,多思考

架构师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他对设计站的角度更高,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复杂,他需要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思想、眼光和感知世界的方法,必须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突破长期束缚自己的思维瓶颈,才可能达到自己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架构师要养成每项工作都记录并分析的好习惯,以形成更扎实的工作风格。在每个项目完成都需要进行总结。

3、架构师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架构师必须关注今天的IT技术、商业模式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软件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勤于思考并迎接新的挑战。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学习能力。架构师作为技术层面资深的一群,为了保持竞争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持激情:关键是信念。激情源自于信念,有了信念才会主动挑战自我,迎接挑战才会有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会更有意思。(2)、创新思考:在工作中多尝试一些新方法,是维持自我能力的重要手段。(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指的是使用与正常思路相反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同一个问题,使思路多样化。逆向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克服惯性思维方式。从反方向考虑问题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

4、架构师要关注软件的新趋势:

目前传统软件危机暴露出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新的挑战却已摆在眼前。在人们不断思考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中,形成了一些新的趋势,包括:(1)、软件质量以服务质量形式展现,对质量的投资可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2)、软件过程扩展到用户,希望更多的`用户深入参与到软件全生命周期。(3)、功能至上远远不够,用户体验得到空前重视。(4)、系统集成模式面临变革,软件、服务、终端、IT基础设施将形成更紧密的价值体系。(5)、研发要更多关注非功能性需求,如安全性质量、性能、可靠性、可扩充性、可伸缩性、可用性等,从而不断提高软件的价值。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力量

架构并不完全是概要设计。概要设计还是停留在图纸上,而架构必须证明这个技术路线可行,并且能够证明大多数质量风险已经得到了解决。

5、所谓设计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软件设计是一种思维活动,设计的魅力在于破解难题,通过直面问题的挑战,以及对相应解决方案的仔细推敲,才可能设计出真正有灵性的产品。(1)、设计不具普遍性:软件设计很少具有普通性,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设计来支持。(2)、做出权衡:所谓软件设计,本质上就是在质量、成本、时间以及其它各种因素之间做出权衡。(3)、记录设计的理由(设计文档)。多关注各种方面的架构设计

6、质量属性决定了架构风格:

一种架构的风格,很大程度上与设计者如何满足质量要求的对策有关。需求的功能和非功能两方面都可能有质量要求。具体归纳如下:(1)、与功能性有关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A、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B、健壮性:指的是在异常情况下,软件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正确性与健壮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功能需求之内描述问题,后者是在功能需求之外描述问题。健壮性一般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容错能力,其次是恢复能力。容错指的是发生异常情况不出错误的能力,而恢复指的是软件发生错误以后能恢复到没有发生错误钱的状态的能力。C、可靠性: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属性,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的时间段,系统不出现故障的概率。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2)、与非功能性有关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A、性能:是指软件的“时间-空间”效率,而不仅仅是指软件运行速度。换句话说是速度要快而占用资源要少。性能=速度/资源。B、易用性:指的是用户使用软件的容易程度。C、清晰性:意味着工作成果易读、易理解。D、安全性:它的目的是系统应该具备防止非法入侵的能力,这既属于技术问题也属于管理问题。E、可扩展性:这反映软件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需求、设计的变化、算法的改进和变化。F、可移植性:指的是软件不经修改(或者稍加修改)就可以在不同软硬件环境中使用的能力。

7、抵制前期进行庞大设计的诱惑:

(1)、架构应该具备易演化特征;(2)、项目开发周期不要超过6个月;(3)、分而治之:抓住真正的需求、分而治之(把大项目分成小项目)、设置优先级、尽快交付;(4)、增量式开发与交付:如果前期需求比较清楚,可以把一个大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能够持续交付的部分,这样就可以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5)、迭代式开发与交付:如果前期需求不是太清楚,项目带有强烈的创新成分,可以使用具有强迭代的逐步求精的模型。

8、重构:

在不影响整体外部行为的前提下,不断地对软件进行细微的设计改进,这种渐进式的实践叫做重构。通过重构不仅能够降低维护成本,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代码质量的通用标准,并使我们能迅速添加新功能。从本质上说,重构根本上就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不全是技术问题。

在集中精力完成了代码逻辑以后,就需要集中精力做第二件事情,那就是重构。在对代码进行重构时,我们不会增加新功能,甚至也不会去修复bug。相反,我们会通过将代码变得更易于理解来提升代码的可读性。

重构要坚持不懈:(1)重构可以加快进度;(2)、重构应该是小步骤地进行;(3)、技术债务积累越多,重构的难度就越大。

9、对结构进行优化的基本原则:

在完成了功能逻辑之后,除了代码重构以外,很多情况下还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软件结构,对结构进行重构。良好的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而原则本身就是经验的总结。依据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在设计中有良好的设计指向。如需求不变则不需结构。

结构的4条设计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SRP):也被称之为内聚性原则;SRP原则的描述为: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2)、开放--封闭原则(OCP):OCP的关键是依赖于抽象。OCP原则的目的,是要求我们设计的软件实体(类、组件、函数等等)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A、对于扩展是开放的:这意味着组件的行为是可以扩展的,当应用的需求改变时,我们可以对组件进行扩展,使其具有满足那些改变的新行为。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改变组件的功能。B、对于更改是封闭的:对组件行为进行扩展时,不必改动组件的源代码,无论是动态链接库、DLL或者是Java的jar文件都无需改动。(3)、依赖倒置原则(DIP):使用传统的结构化设计所创建出来的依赖关系结构,策略是依赖于细节的,这是糟糕的,因为这样会使策略受到细节改变的影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倒置了依赖关系结构,使得细节和策略都依赖于抽象,并且常常是客户拥有服务接口。事实上,这种依赖关系的倒置正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的标志所在。DIP的原则是:A、高层组件不应该依赖于低层组件。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B、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4)、接口隔离原则(ISP):这个原则用来处理“胖(fat)”接口所具有的缺点。类的“胖”(不内聚)接口可以分解成多组方法。每一组方法都服务于一组不同的客户程序。这样,一些客户程序可以使用一组成员函数,而其它客户程序可以使用其它组的成员函数。实际中当然也存在有一些对象,它们确实不需要内聚的接口,但是ISP建议客户程序不应该看到它们作为单一的类存在。相反,客户程序看到的应该是多个具有内聚接口的抽象基类。

10、关注变化、关注特征:

拥抱着变化而设计。让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需求总是会发生变化。面向对象是个思维方式。基于接口进行设计。

软件复用(SoftwareReuse):是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花费。软件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早期的软件复用主要是代码级复用,被复用的知识专指程序,后来扩大到包括领域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定、体系结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切有关方面。

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要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通常,可重用的元素也称作软构件,可重用的软构件越大,重用的粒度越大。

11、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SOA):

面向服务的架构成功的要点是服务识别。服务识别的基本过程:(1)、了解项目的性质;(2)、业务牵头,一定不是技术牵头;(3)、明确产品的战略目标;(4)、研究企业业务流程;(5)、重用行业制品;(6)、建立契约基线;(7)、完善服务属性等级矩阵(ARMS);(8)、使用业务敏捷场景仿真(BASS)进行测试;(9)、拥抱变更。

12、架构与框架的区别:

框架是一个软件,但架构不是软件,而是关于软件如何设计的重要决策。但是在引入软件框架以后,软件架构决策往往会体现在框架设计之中。不论是架构技术还是框架技术,都是为了解决软件日益复杂所带来的困难,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结果。架构的思维是先大局后局部,这是一种问题在抽象层面地解决方案,首先考虑大局而忽略细节。框架的思维是先通用后专用,这是一种半成品,还需要通过后期的定制才能成为具体的软件。

框架和架构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1)、为了尽早验证架构设计,或者出于支持产品线开发的目的,可以把通用机制甚至整个架构以框架方式实现;(2)、企业可能存在大量可重用框架,这些框架可能已经实现了架构所需的重要机制,或者对某个子系统提供了可扩展的半成品,最终软件架构可以借助这些框架来构造。

框架设计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并不在于采用何种技术方案来实现,而是对已经存在的业务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它们的共性,探究其中的规律,建立恰当的模式,然后选择恰当的技术实现方案。

带团队关键因素:决心、手段(方法)、激情、信心,技术不是关键因素。

13、把经验归纳总结成理论:

总结是两方面的,(1)总结过程:归纳出良好设计必须遵循的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目标、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点和思考方向。(2)总结模式(设计模式):模式是一种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总结每个思考点的各种解决方案,并且和过程的节点装配在一起,形成能够指导他人的模式语言。

;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进行服务器开发组织架构上通常会采用分布式架构方法来进行设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微服务架构都有哪些特点。

InfoQ:你近的QConSanFrancisco提出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组织如果要从单体大型应用转变为基于微服务的体系结构就得要打破它们的庞大的整体流程。你能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吗

RafaelSchloming:对于转变为微服务本身,人们实际上并不怎么关心,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提升特性的完成速度。为了提升特征的完成速度就必需做出改变,而微服务只是这种改变所产生的一个附属物罢了。

对于组织来说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当他们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增加再多的人也不会提升特性的完成速度。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通常是因为组织用于产出特性的结构和/或过程成为了瓶颈,而不是人员的数量。

当一个组织遇到这种障碍,开始调查为什么这些特性似乎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资源,答案往往是,每个特性都需要太多不同团队的协调。

这会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上。你的人员可以按职能划分为团队:产品与开发、质保与运维。你的人员也可以按组件划分:例如,前端与领域模型、搜索索引和消息通知。当单个特性需要跨多个不同的团队进行协调时,交付特性的控制因素是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速度和效率。像这样组织结构的组织实际上是被一个庞大的整体过程所阻碍的,这个过程要求每个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要有许多许多的组织来理解它。

InfoQ: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Schloming:为了把很多人用在一个问题上,你需要把他们分成团队,因为人们不能在非常大的群体中有效地沟通。你这么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出一系列的权衡。你所营造的是每支团队内部具有高保真的沟通和协调,而团队之间是低保真和相对较差的协调。

为改进一个组织内的特性完成速度,您可以将你的人组织成独立的、跨职能的、自给自足的特性团队,可以从头到尾自主掌控一个完整的特性。这将以两种方式提高特性的完成速度。先,由于不同的职能(产品、开发、质保和运维)都圈定于一个特性内,你就可以自定义该特性区域的流程了,例如,IT培训分享对于一个没有人正在使用的新特性,你的流程就不需要优先考虑其稳定性了。其次,由于该特性所需的所有组件都由同一个团队拥有,因此,要想赶紧推出一个特性,就可以进行更快速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以上就是关于CIO40: IT管理者知识体系(长大以后)全部的内容,包括:CIO40: IT管理者知识体系(长大以后)、瞄准下一代数据中心|下一代数据中心、系统架构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709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