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篇,我们继续讨论业务流,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有篇比较著名的文章《谈业务、流程、IT、质量、运营的关系》;
为了实现流程化组织建设这个目标,公司全员需要对业务、流程、IT、质量、运营的关系,有统一的认知,才能确保有统一的行动。
尽管名词定义非常重要,但我们先不要纠结名词定义本身,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名词背后代表的原理、场景和价值。
什么是业务流呢?
徐直军先生认为,企业为实现价值创造,从输入客户要求开始,到交付产品和服务给客户,获得客户满意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E2E(端到端)业务过程就是业务流。
业务流是客观存在的,所有和客户相关的业务流,天然是从客户到客户的。
识别业务流非常关键,是一切工作的原点和基础;流程描述的是业务流,IT承载和使能的是业务流,数据是业务流中流动的信息,质量要求依附于业务流,质量管理基于业务流,运营也是基于业务流开展的。
那么,什么是流程(或称业务流程),流程是对业务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优秀作业实践的总结和固化,目的是为了不同的团队执行流程时获得成功的可复制性,越符合业务流的流程就超顺畅。
如果流程恰好符合业务流,就不应该再去简化流程,业务流客观存在5个环节,一定要缩减到3个环节,或增加7个环节,那它就一定回到5个环节。
所以,流程要真实地表现客观存在的业务流,它跟客观存在的业务流越接近,流程就越畅通,越精简,越真实。
如果流程与客观业务流背道而驰,不搞流程反而好,要搞全是多余的;另外,流程不要与部门捆死,不是要弄成部门的流程,流程中只要定义角色(岗位ID),部门(组织)来承载流程中的角色。
以上观点,在梳理寻源→淘汰的流程中,特别感触,深以为然,是流程变革中非常著名的论断,需反复理解、并予以应用。
后续的文章,将以寻源→淘汰进行深入讨论。
我们有条流程改善的路径:暴露问题→锁定业务流→设定目标→问题深挖→业务流要素(报表、分权等)梳理→梳理项目推进→IT承载及固化,简述如下:
问题是行动的重要起点,什么是问题,我们以前也有描述过,预期与现状的差距便是问题,所以,目标未达是问题,业务效率低也是问题等;
问题要解决,离不开业务流的识别和锁定;最后梳理项目推动流程建设,通过IT承载并固化。
在这条改善的路径中,有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识别和锁定需要改善的业务流;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有意无意被经验化了。
要想识别业务流,完全依赖经验是有一定问题的,还要一定科学的方法,其实背后就是流程规划的路径。
简单地说,通过流程规划路径识别出业务流清单;通过流程改善的路径,围绕问题,设定目标,落地流程变革;这两条路径之间的中转站(枢纽站)就是业务流清单(待续)
1 战略入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以战略为出发点的业务流程变革都是耍流氓”,PDC必须从战略入手,在理解和厘清战略的基础上,找到业务流程变革的核心价值所在与变革的切入点,对战略的理解和支撑对于成功导入流程变革尤为关键。以战略为起点意味着需要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并通过业务流程变革建立或加强这些能力。在流程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通过标准流程的梳理体现出行业共性的开展业务的方式,更要通过关键流程的设计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最核心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不变”的部分。
2 规划先行:业务驱动的变革通常涉及面较广,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组织与人员、流程、IT系统等各方面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周密的变革规划与计划是良好的开端。由于不同的企业引入PDC的需求不同、业务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变革的驾驭能力也不同,所以说必须在变革开始之前有清晰明确的变革思路,并且能制订步步为营的变革推进计划。通过周密的规划与计划,能提前识别变革过程可能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提升业务流程变革成功的可能性。
3 稳扎稳打:很多企业在开展变革过程中,容易贪大求全,期待变革能一下解决业务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痛点。但正是由于PDC以战略为起点,涉及组织、流程、人员和IT等方面,变革复杂度高、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推进业务流程变革中不宜贪大求全,而是要根据变革计划,按模块分步实施,推进变革工作逐步到位。每个模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尤其在方案设计和落地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而是成熟一块、落地一块,逐步完成业务流程变革。
4 试点推行:大家通常会认为流程不通过系统实施难以落地,但其实流程完全可以通过试点和试运行真正实现落地。这意味在业务流程设计完成后,不只是输出一叠厚厚的纸面报告,而是需要通过小范围的试点或试运行,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让流程“跑起来”。通过试运行来验证并改进流程设计中的不足、促进流程中不同角色的人员的磨合、改变以往根深蒂固的业务习惯,逐步形成“肌肉记忆”。这部分的工作是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q”的过程,是业务流程真正驱动变革,也是让改变真正发生的重要环节。
5 明暗结合:在进行业务流程变革的同时,对“人”的关注和改变必不可少。相对于业务流程改变的“明线”,我们往往将组织与人员的改变称为“暗线”,这是变革中“看不见的手”,如果没有明暗结合,忽略与人相关的因素,往
一:ITIL就是旨在解决并纠正这些可能出现的弊端,它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保留组织现有IT管理方法中的合理部分,同时增加必要的技术,并且方便了各种IT职能间的沟通和协调。但它并不是一套理论模式,而是以全球最佳实际经验为依据,基于高质量、合理定义、可重复流程等运作为基础,确立的可持续改进的计划。对于企业实ITIL可以有助于最终进行完善的服务管理。在ITIL的各个流程管理中,可以直接与各个业务部门相互作用,实现对业务功能及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降低成本、缩短周转时间、提高质量和增进客户满意度。
二:步骤
1,首先要阅读ITIL资料,了解ITIL准则,培养ITIL专家。ITIL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套流程和准则,必须对它有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成功实施。对国内企业来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中文ITIL资料严重匮乏,有关ITIL的所有书籍都是英文的,暂时还没有中译本Malcolm
Fry建议国内相关部门可以参照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做法,组织大学生翻译ITIL书籍。还必须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了解ITIL的技术专家。ITIL认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主要考察学员对ITIL流程和ITIL词汇的了解程度,考试时间是一个小时;第二层是考察学员的实际 *** 作能力;第三层是专家级考试,要求学员针对一家企业的IT管理情况进行点评,并完成一篇论文。国外一些企业已经培养了大批ITIL人才,例如,微软公司有3000多人通过了考试,宝洁公司有1000多人通过,BMC也有400多人通过。国内的情况则不容乐观,有关ITIL的培训认证还没有开展起来,虽然很多企业关注ITIL,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
2,其次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Malcolm Fry认为,在ITIL的实践过程中,流程是最重要的,因为流程是IT管理的基础:在IT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同一问题的具体实施步骤可能不同,但流程是不会改变的。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早上上班,你发现你的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了,你会怎么办?你可能会做以下事情:检查电缆、请系统管理员来得到了解决如果我们不按流程办事,而是随意而为,那么查找一个小故障就可能用掉一整天的时间。
3,是要选择适当的软件产品。企业对IT系统的管理是通过IT管理软件实现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软件对成功实现ITIL的目标至关重要。一些主流厂商的软件产品都符合ITIL的求,包括BMC REMEDYl、IBM Tivoli、CA Unicenter、HP Openview、等。
工作流程执行不落地的原因,有什么建议
工作流程执行不落地的原因,有什么建议,工作流程是指工作事项的活动流向顺序。 划工作流程,则需要工作流程组织来完成。 执行工作流程很重要,那么工作流程执行不落地的原因,有什么建议呢
工作流程执行不落地的原因,有什么建议1企业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
1、战略不清,目标不明
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或者是战略目标制定的不合理而缺乏可 *** 作性,或者是受到外部环境和管理者个人决策影响而经常左右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缺乏有效的战略指引和方向指导,大家远的看不见,只能短视做好眼前的事,最后员工为了做事而做事,而不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愿景目标而去做事。
企业中层甚至部分高层和员工不理解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不知道如何去做正确的事?如何才能把事做正确?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员工们感到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公司内部就会出现员工等、靠、要等各种被动工作行为,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组织架构不合理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晰,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授权不合理,汇报指挥交叉重叠、责权利不对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组织执行力发挥,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梳理清楚的话,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自设部门墙,出现相互推诿扯皮、避重就轻、管理内耗和执行力低下等诸多问题,也很容易影响到团队士气和挫伤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a、 部门之间权力结构失衡,应该提供服务的部门却在监管,应该履行监管职责的部门却在巴结服务部门,前线浴血奋战的指战员要提防、讨好后方本该提供支持服务的部门,导致政治气氛浓厚以及企业内控、舞弊风险;b、职责重复或职责不清、权责错位、成天扯皮、内耗严重;c、流程漫长,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
3、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并不缺乏制度和流程,但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制度和流程执行不力,尤其是缺乏制度和流程产生与执行的保障机制,如同士兵在前线打仗,后勤给养供应不上,请求支援指挥部又没有反应,负伤后得不到快速的救护,那士兵的斗志显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公司亦然,销售人员在市场一线打仗,技术支持人员配合不力或技术(设计)方案达不到客户要求,请求公司领导协调又得不到积极响应,慢慢的工作热情被消耗,慢慢的不再相信工作流程而求助于个人推动。
4、人员不匹配
人是影响企业组织执行力和个体执行力最为重要的能动性因素,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队伍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等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计划和工作执行的不同理解与表现,企业帅、将、兵的角色搭配失衡或者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组织执行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会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有的家族企业中,血缘宗亲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导致组织执行力下降的重要因素,有的企业经常看到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的现象,外行人根本无法服众,这也是导致组织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因素。
5、人才培养机制缺失
管理比较规范的公司在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很多中小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 *** 性,要么只是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只给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没有交给他们工作的方法。
比较普遍的深层次原因,是中高层领导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干,就没办法对下面的人说清楚,总监说不清,经理也说不清,最后是真正执行的最底层不会干,有苦说不出。
对员工的培养,不仅仅是指集中的培训,更多的是日常工作实践中的指导、锻炼、内部竞争与末位淘汰,把秀才打造成士兵,打造成“召之即战,战则必胜”的铁血战士。
6、监督检查不到位
人从本性上来讲不喜欢被他人监督,很多企业管理者也不愿意去指导和监督下属,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更乐意坐镇发号施令、安排布置工作和等待下属汇报,而却很少去关注和监督下属工作执行的动态过程。
如果没有工作过程的监督、指导、矫正和结果的评估考核,很多管理工作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员工惰性很强,还有很多聪明的员工喜欢走捷径和找借口,也有个别员工上班就是在琢磨怎么和公司挑毛病或者如何迎合上级应对着干。
7、缺少正面积极的执行力文化,功归于内、责归于外,推诿扯皮拖拉。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为了赶时髦或者为了应景,也就随便写个企业文化口号,在公司的介绍手册、官网、办公场所张贴着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标语口号,但并不会真正去当回事。这种观念下的企业自然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赚钱,员工的唯一工作追求自然是薪水奖金。
人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如果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一种精神和文化上的追求,员工最终会职业倦怠,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没有精神的归属感,何谈执行力?归纳起来,企业文化问题导致的后果是:
a、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企业不树立正确健康的文化,各种潜规则就会占领员工,日久天长,积重难返;
b、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各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历塑造了不同员工不同的价值观,企业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使命和愿景,就难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志不同则道不同,道不同则不相与谋,企业很容易变成一盘散沙;
c、人是执着追求意义的动物。没有使命和愿景的公司,员工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没有信念,没有自豪感,这样状态的员工难以自发自为的把工作做好,做极致,其心态自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8、高层不表率
很多企业老板和高层管理认真,他们在管理中经常要求下属严格执行和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而自己却很少带头践行或者主动自觉去维护企业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有的企业老板本身就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最大破坏者。比如要求员工穿职业装和佩戴胸卡上班,而高层管理人员自己却从来不穿和不佩戴,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认为企业制度是给员工制定的,对老板无效。
中国有两句成语叫做率先垂范和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对于老板和高管成员的言行举止,组织成员都会去无意识地效仿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影响到组织执行力。有这么一句话:企业执行力低下的根源其实都在上面,这句话充分揭示了企业管理层对组织执行力的影响。
9、思想不统一,目标不一致、行动不协调。
如果团队人人各怀其心,各行其是;各部门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不能用同一个声音去面对市场,都以为自己是老大,各自为政,本位主义,以自己的方式去处理来自市场的问题,就将形不成合力,弱化整个营销团队的力量。
建议:
我从管理实践角度建议,首先大道致简,一定不要把流程搞的很多文本,文本越少越好,第二流程是不是相关岗位自己参与制定的,而不是第三方或人事部制定的,另外,不执行流程说明可能你的流程不合理,或者他们的坏习惯养成了一下子改不了,那我们就一个流程一个流程落,不要一把抓,一个月做一个流程,给你10年也顺了,但同时抓100个流程,20年你也理不顺,这里所说并不考虑其它问题,如薪酬、绩效、目标等不合理的情况
工作流程执行不落地的原因,有什么建议21、流程与企业战略脱钩。
流程是战略落地的轨道,很多企业设计流程都是从下往上设计的,而不是从上往下设计的。企业战略决定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决定岗位设置,部门职能决定管理流程,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梳理,管理流程才能与企业战略挂钩,反之,就可能与企业战略脱钩。
2、没有将流程活动责任到岗位。
管理流程有四个要素:活动、活动的实现形式、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很多企业画的流程图只将流程活动责任到了部门,没有责任到岗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只将流程活动责任到部门,如果这个部门有三个人,由谁去执行呢?“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3、没有流程定性目标。
流程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呈现形式,很多企业画流程都是一个椭圆号符号开始,一个椭圆形符号结束,缺乏了流程的定性目标。流程的定性目标是这个流程的思维方向,是设计这个流程的目的。流程没有定性目标,设计流程就是盲人摸象。
4、流程设计的太复杂。
华罗庚说:“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合格流程新手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很多企业画的流程图太复杂,员工看都看不懂,是不可能执行到位的。
5、流程与流程之间不衔接。
有些企业也实施了流程管理,但都是以部门为中心设计的,是一段一段的,没有打通“部门墙”,出了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一个流程只能捕到一条鱼,只有将流程与流程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网,才能捕到很多鱼。
6、流程没有达成上下一致的认同。
流程设计完成以后,一定要征求流程所涉及岗位的意见,达成上下一致的认同,才有利于流程的执行。关着门设计出来的流程,大多都是想当然,很多与企业实际都是脱钩的。
7、流程没有与考核挂钩。
企业既然实施了流程管理,就要与绩效考核挂钩,对于违反流程的做法要予以处罚,为流程运行保驾护航。流程管理一定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否则员工就不当回事,照样我行我素。
8、流程没有定期优化。
流程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每年要优化一次,并且坚持不懈,“行百里者半九十”。一般来说,流程管理坚持三年,就会形成很好的习惯。
9、干部破坏流程。
流程大过总经理,流程大过董事会,实施流程管理的企业,全体成员必须按流程办事,如果干部带头破坏流程,流程等于形同虚设。企业最高管理者带头破坏流程,等于宣布流程管理失败。
工作流程执行不落地的原因,有什么建议3一、不知道:即不知道有流程或者不知道流程如何执行
很多企业流程编制人埋头苦写,经过领导审批后,就在内部OA系统上一挂,或者发一个公文通知:“XX流程自x月x日开始执行”就以为万事大吉,可过了一阵一调查,发现这些公文或者被忽略了,或者大家看了新的流程文件,不明所以就搁置了事,结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要解决不知道,有两项关键举措:
举措一,对流程优化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共识。
举措二,加强流程推广中的培训宣导。
具体每个举措怎么 *** 作呢?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本节课程详情~
二、是流程不合理:也就是流程与实际业务脱离,使得执行十分困难
流程的标准化和合理性是是否有效执行的前提,在制定流程过程中,很多公司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导致流程本身不合理,或者在业务发生变化后,没有及时对流程进行调整,导致流程和业务实际脱离,无法有效指导业务执行。
要解决不合理,关键要保障流程优化与业务调整的“与时俱进”,有两项关键举措:
举措一:落实流程责任人及职责。
举措二:定期的流程KPI评价和回顾会议。
流程KPI如何设置,如何通过KPI测评发现问题和改进流程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详细展开。
针对第三方面原因:
不执行:即主观意识上,不愿受流程的约束,天生反骨叛逆,不愿按照流程开展工作,那么可以有以下四项举措应对:
举措一:流程的IT固化。
举措二:实施流程上的会议管理。
举措三:流程审计监控以及建立违规责任追究机制。
举措四:打造流程文化。
你是从业多年的程序员吗,想过35岁以后还会从事这个职业吗?
你是实施工程师吗,干了多年基础工作之后,思考过奋斗的目标吗?
你是需求分析师吗,多年来与客户的接触让你的经验丰富,却一直没有勇气承担起项目的责任,渴望过让需求真正在你手里落地吗?
你是测试工程师吗,是否厌倦了不断找别人的错误,现在只想让别人找自己的错误?
你是前端吗,是否在不断地寻找合适框架中迷失了你的初心,曾经那个让你激动无比的效果,为什么没有再去使用它?
你是设计吗?是不是觉得自己再用心的设计
最终做出来都会变成不想要的样子,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IT职业的苦恼和忧愁,在IT行业有哪些职业能够解决上面的问题?答案可能有多个,但是最合适的选项就是IT项目经理。
作为第一选项,许多人会选择项目经理(以下特指IT项目经理)进行职业转型,原因自然是相对其它职业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下面几条简单列举一下它的优势:
第一 入行门槛高,其实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入行门槛高是一件好事,可以形成职业壁垒,只跟小部分人才进行竞争,职场压力相对会比较小。
项目经理岗位对工作经验和情商都有一定的要求,能胜任的大多数是在行业内从业多年,对行业通用的技能和规则有着一定了解的老油条。
如果没有太多的经验就贸然从事这个职业,很容易遇到困难就无法解决,只能向领导求助,依靠领导的不断救场,推进项目的进度。直到有一天领导受不了了,对项目经理说:“这还不如我自己干呢,我来管项目吧,你当领导去!”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在一个项目的试炼之后小号完成了变成大号的终极考验,就像灰袍的甘道夫变成了白袍的甘道夫,一挥手,曾经遇到的强敌灰飞烟灭,小项目进不了他身,瞬间就能秒;又如同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练就一身深厚的内力,之后纵横项目的江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无败绩。
当然,以上存属臆想,如果有人短时间就做到了这些,那只能说是天赋异禀,这只是少数人拥有的特质。我等战五渣,还是练好武功再下山吧,还得防备辛苦练武二十年,下山被人家一刀就秒了。项目的江湖,斗争激烈,只有身兼多项武功并且没有死穴的高手才能进入。
第二 工资待遇高,由于入行门槛高,且需要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相对来说人才稀缺,工资自然会定得高一些。
项目的规则是谁干最多的活,就得最多的功劳,出问题也得背最大的锅。项目经理因为岗位责任的原因,必须得尽最大的努力推进项目,结果自然是项目完成交付的最大的功劳是项目经理的。当然,没有交付好项目,责任也全在项目经理的,该背大锅就得背大锅,不可能功劳都给你了,背锅的时候就想跑。
按照行业默认的规则,完成项目关键节点或者完成项目终验之后,会根据对项目的贡献发放奖金,以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项目经理自然会得到最多。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工作的正向激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在项目当中体现的最明显。
第三 工作时间相对自由,项目经理最主要的责任是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按计划推进项目的进度,确保正常交付。
因为项目所在地一般和公司不在同一个位置,需要经常去项目现场外办或者出差,鉴于客户现场条件限制,一般公司很难或者无法在考勤上对项目经理进行固定的管理。
这样的好处就是项目经理在每天完成项目任务之外的时间,完全可以自由地支配,想干嘛就干嘛,不用像在公司必须按时打卡上下班,工作和生活的自由度都更大一些,可以满足d性上班的就业要求。
有的能力强的项目经理,都可以不用去项目现场,几句话指导,分分钟就能完成任务,真是人在床上躺,钱从天上来,这工资挣的是真轻松。
看完上面的三个优势,是不是觉得这个职业很不错,非常心动,想赶紧尝试尝试。先别急,既然说到它有特别明显的优势,那肯定也会有地狱级别的工作内容,要不然简历肯定满天飞,都抢着去从事这个职业了,轮到咱们说不准黄花菜都凉了,不对,可能黄花菜冻得梆梆的了都轮不上。
实际上很多人对这个职业并不陌生,因为经常能与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打交道,在工作中有或多或少的交集,打交道次数多了可能会觉得从事这个职业比较容易。
但那是没有真正对这个职业了解前下的结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更何况这是个非常看重过往从业经验的工作,没真正从事过更不会了解这个职业的风险与压力,那真是在刀尖上行走,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果走得不稳,那就准备好承受刀尖的反噬痛苦吧。
说了那么多好处和难处,没有真q实d的 *** 作,还是无法感受真实的一面,下面就具体讲一下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大家可以把自己代入到这个工作里面,看看在这个地狱难度的关卡中可以进行到第几关。
第一关,组建项目团队。开局一个人,制霸新手村,就靠抢资源。
项目经理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领导晚上突然发过来一条信息:“这几天有个项目启动会,你参加一下,了解一下客户相关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好嘛,连啥项目内容都不知道,就只给了一个地址,这种情况就像只穿着一条裤衩,就把你丢进了新手村。还想出去打怪升个级,没有装备武器,新手村门口都出不来。
项目启动会是项目经理在项目中进行的第一项里程碑,确定了项目的正式启动,规定了甲方乙方以及第三方监理的责任和义务,最重要的是公司给予了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的权利,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可以要求公司抽调相关的人力资源,要求要各部门优先配合项目的进度事宜。
获取资源是项目启动会之后最重要的事情。资源包括两种,一种是人力上的资源,比如组建项目的实施团队,团队成员可以从其它项目组抽调人员,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员可抽调,就要考虑招聘新的人员;一种是行政上的资源,公司和客户需要给予项目经理场地、设备以及人员协调的支持。
项目的初期是最容易获取这些资源的,这时候公司和客户对项目的关注度最高,对项目相关的审批优先级也是最高,对项目经理的合理要求也是大开绿灯一路放行。
现在项目经理已经被扔进了新手村,他看了看四周,空无一人,就给自己起了绰号“就我一个人可干不了!”,公会(公司)领导看到了,质疑他的能力,口头批评一次,他又改成“我自己就行!”,可是又想到活太多了,这么吹牛也不是办法,又改成“人越多项目越早完事!”,领导又看见了,对他说:“你自己组建团队吧,要多少名额,自己看着办吧!”
好的,那就看着来了,大张旗鼓的改成了“我来了,我征服,谁不服我,我就服谁,谁服我,我就欺负谁!”,改完以后,一想这不是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了,这谁还跟他干呢。最后决定来个激励点的,“跟着我,活少,有肉吃,钱随便花”,项目的激励就这么定了。
现在到了地狱级别闯关的第一关,项目经理已经有了公会(公司)的许可,需要在新手村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磨炼相关的工作技能,初步建立分工协作,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组团出去打项目的各种Boss了。
组建团队至少需要有三种类型的人员,第一种是任劳任怨的核心成员,第二种是能解决问题的技术专家,第三种是能够掌控全局,预判风险,时刻关注项目每一个细节的成败的项目负责人,也就是项目经理自己了。
用游戏的职业转换一下,一个是攻击不高,但是防御力强的肉盾,可以一直顶在前边,抵挡怪物的进攻;一个是攻击力高,关键时刻大概率会出现暴击输出的主攻选手;一个是可以给团队成员加各种状态的团队辅助,出现危险的时候,要顶住压力,保全团队,以完成任务为第一责任。
很多人以为任劳任怨的核心成员,是项目组最容易协调到的人力资源。实际上不论哪个项目团队最缺少的都是这种类型的成员。这种类型的人员与职业和从业经验关系并不大,更多的是本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恰恰是项目团队最需要的成员。
从哪能得找到这样的成员呢?这个就需要很是琢磨一番了,一般来说会从三个方面去寻找。
第一 寻找曾经的队友,以前曾经在一个项目团队共同战斗过,对其各方面比较了解,有过深入的沟通合作,确定是你想要寻找的成员。
如果这个人现在正处于项目的空闲期,那就别犹豫,分秒必争,赶紧向领导申请把这个人调过来。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是好用的员工哪个项目组都会抢着要的。
你不早下手,别人就会下手,到时候看着别的项目经理可以当甩手掌柜,动不动几天见不着人,项目却一点事都没有,你却只能悲催的当救火队员,一天不出现,大火就烧过来了。回想起那次的错过,下次一定会忘了拖延症,饭都不吃了,就去把人抢过来。
第二 领导的推荐,领导对员工的个人脾气秉性比较了解,会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安排人员。
但是有一点要知道,领导考虑的是全局,很难周到考虑到这个员工是否是符合项目需要的人,而且有些员工在领导面前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实际的并不一样。
所以切记,领导可以帮你做出选择,但是做出决定需要多考虑一下,领导认可的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有条件的话可以先多做接触,考察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再最终决定是否接纳入团队。
第三 招聘新人,在项目团队人手不齐,时间又宽裕一些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样做。但是风险始终存在,对于项目团队来说最重要的是有稳定可靠的成员,新入职的员工,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未知的,短时间内很难确定是项目需要的人,也很难确定其是否有长期入职的打算。
如果想等一等,观察观察再做打算是否让其参与到项目中,但是项目的计划不会等,客户的耐心不会等,投入的资源也不会等。新招聘的人员只能在交付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去检验工作能力了。
等到项目启动的时候再去招聘,要承担很多未知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会有储备人才的原因了。为了避开这种风险,可以考虑一种办法,推荐熟悉的人来公司应聘,这样可以绕开对新员工不熟悉的风险,属于一种抄捷径的做法。
既然是抄捷径,好处是省去了观察的时间,选择了一个相对靠谱的人员;坏处就是相信了别人,就要承受相信的代价,如果推荐过来的人是个水货,或者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项目经理想换个人,但是碍于情面,毕竟是熟悉的人推荐过来的,对他也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徐徐图之了。
按照上面的三个办法去寻找,技术专家也不是难题,只是个人要求上面会多一些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擅长的技能是否是项目需要的,考虑技术问题是否实际,理论型的人才尽量要避开,眼高手低的不要过来,无法沟通的一定远离,诸如此类种种,如果都能考虑到了,挑选出来的技术专家从理论上已经符合项目的需要了。
项目团队初具雏形,之后以这个团队架构为基础,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会从其它职能部门协调人员配合完成任务,比如从质量部门协调人员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从设计部门协调人员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美化等等。
随着项目团队成员已经就位,接下来的任务是建立项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培养相互之间的配合度,一步一步变成一个战斗力强劲的团队,但那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项目经理面临更大的一个挑战。
公会(公司)为了发展的需要,在服务器新开的区(新的项目),项目经理安排入驻开辟新的战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第一关终于通过了,项目经理在新手村招揽一群精英级别的打怪小分队成员,内心已经跃跃欲试,向小怪们磨刀霍霍了。
可是却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没有装备(客户的信任)和武器(需要交付的系统或者设备),没有基础属性点可加(业务了解程度),村口碰到个5级的小怪都打不动。
虽然小怪的攻击低(项目初期的任务都是零散的小任务,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但是防御力高(项目的建设内容需要细致的了解之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非常努力地打了一天,一滴血都没打掉。
是可忍,孰不可忍,辛辛苦苦组建的精英团队竟然对付不了最弱的小怪,说出去都让NPC笑话,怎么好意思制霸新手村,趁早散伙,大家分行李去吧。
大门口都出不去,是不是有点丢人,怎么办?记住项目经理职业的第一原则,无论对内部还是对外部,遇到事情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无论内心有多慌有多没底,一定要表现出事情在掌控中的样子。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现,对内关系到团队执行力,对外关系到客户的信任,毕竟谁也不想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没有信心能办好的人,谁都不想跟着一个看起来不靠谱的人。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项目的解决方案最好是可以在团队内部解决的,这样资源比较容易获取,而且不用等协调的时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事事都找领导,经常这样容易造成能力不足的表现,如果碰到团队真的解决不了的,再找领导解决问题也不迟。
比如说现在遇到的问题,分析一下,就是没有客户的支持寸步难行,不了解项目的需求埋头干就是白干,方案就是同客户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尽快了解项目的重点需求和真正需求(注意两个需求的区别,后续会提到)。
项目经理想起了在新手村最大的好处,通过做任务快速的升级别,不用辛辛苦苦的打怪,简单地围着村子转个圈,找几个人说说话能就完成任务得到奖励,升级换装备换武器,战力蹭蹭的往上涨,门口小怪一刀秒一群。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时刻要谨记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世上也没有好做的项目。
现在就要进入地狱级别闯关的第二关,项目经理要与客户、监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项目的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有针对的进行重点突破,不要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事情,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让陌生人把钱从兜里掏出来,并且亲手交到别人的手上,第二难的事情就是大把的花着陌生人的钱,还得让他相信这钱花的是值得的。
IT的运营过程
IT的管理者很清楚的知道,在不远的未来信息化将成为业务的运营中心,问题是信息化自身又该如何运营。
IT团队需要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然后设计并开发一个个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就像工厂里的生产线一样,将生产出真正对业务有所帮助的数据和信息。
IT的管理者就像是这个工厂的厂长,需要能够敏锐的发现业务需求,经过系统化的设计并且有效的协调人员去实施。此外,还需要高效率的运维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敏锐的发现需求;
•系统化的设计;
•有效的协调资源;
•高效率的运维;
这些要求可不少,IT管理工作看起来就像是在运营一个工厂,并且在这个信息化刚刚崭露头角的年代,每一个IT管理者都是一个创业者。
管理IT,就像管理一家企业或医院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需要面对的都是那些像幽灵一样,隐藏在各个环节中的问题。我们不太可能真的去一个一个的解决这些看起来千头万绪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环环相扣的。
但很快会发现,肯定有那么几个问题是元凶,是导致这千头万绪的根源,只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剩下的症状就会自然的全部消失。而问题的关键是,你怎么找到这些根源。
管理者就像在丛林中的勇士,即使敌人再强大,只要能够摆在你的面前,相信你总有办法。但是这些问题总是像丛林中的幽灵一样,若隐若现,躲闪在丛林之间。
这些问题似乎就在那里,又若隐若现,又投鼠忌器,所以请允许我用幽灵来形容这些管理上的问题。但是这个世界上肯定不存在幽灵,其实是我们对整体工作的认知不够系统化,所以才给了幽灵们能够躲藏,能够隐蔽的角落。为了找到这些“幽灵”,IT管理者们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方式。
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方式去认知IT管理工作,否则幽灵们就会出现。
曾经信息化技术有着一些神秘的技术色彩,甚至有一些魔法般的魅力。但是,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人们不在关心是你怎么实现的,而是关心你究竟能给我带来了什么。
之所以没有像吉普赛人的巫术一样消失,是因为信息化技术真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价值,要么是提高了效率,要么是减少了浪费。所以,IT为什么存在?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为业务创造价值。
IT的运营是一个为业务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个增值的过程是IT团队一系列的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行动集合。每个行动都对业务客户产生增值行为,从而最终为业务客户创造价值。
让我们用这样一个脉络去认知IT的运营过程,方向是:首先得了解为谁创造价值。输出是:价值是承载在输出上。过程是:输出是被怎样一个过程创造出来的。输入是:需要输入什么样的原料才能满足过程。所需要的资源是:像生产过程一样,IT的运营过程同样需要投入资源。要遵守的规则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方向: IT的运营是一个为业务创造价值的过程,重复一下,是为业务创造价值。所以,现在创造价值的方向就非常清晰了,要以业务客户为核心。有两点具体的体现:第一是增值的过程是以需求为源头,进行设计和规划。第二是对IT工作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但是最高级别测量是客户的满意度。
价值和输出: 输出指的是增值过程最终输出的产品或服务,而价值一定是被输出承载的。价值一定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就像人们认宝马的汽车 *** 控性很好的时候,宝马公司的价值是依托于该公司最终提供给你的宝马汽车之上。信息化的价值是通过为业务部门提供了一个一个的信息系统以及服务而体现的。
过程: 为客户创造最终价值的,不是一个活动,也不是一个流程或过程,而是由各个流程和过程组合在一起的整体价值链。例如、需求分析、审批、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又如、申告记录、分派、处理、满意度调查。
输入: 根据输出和价值的要求,IT团队需要外界提供什么样的输入。
资源:IT的增值过程需要投入直接的资源,包括:人、资金、软件、硬件、数据。当这些资源不足的时候,则直接体现为增值活动的产能不足。
规则: 在很多行业中都有相应的规则要求,例如、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IT管理要求、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IT管理要求。对于这些政策性的管理规则,等于是给IT管理工作圈定了一个范围,任何设计和规划不能超越这个范围。
近年来,在烟草行业内,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标准化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早在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和中烟电子商务公司就专门举办了相关的研讨会。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烟草行业内的信息系统可靠、平稳运行?与之相适应的IT运维服务管理的行业需求,特别是运维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已逐步凸显并越来越迫切。为此,有一些行业内机构,已经开始采用ISO20000系列标准的思想,并参考ITIL框架规定的方法进行IT服务支撑系统规范化运维。
接触ISO20000
作为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企业,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陕西中烟)部署应用了众多的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决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档案管理系统等等,如何确保这些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如何确保这些系统的使用者对IT服务水平满意,是IT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
2009年初,北京中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为烟草行业内首家通过ISO20000国际标准的企业,这是ISO20000首次全面进入陕西中烟IT部门的视界。此后,我们对ISO20000国际标准原文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发现该标准所体现的流程与方法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为借鉴ISO20000标准以指导IT运维的日常工作,陕西中烟多次组织相关IT人员参观考察了部分企业的应用实例,并结合陕西中烟自身的业务特点,按照ISO20000的要求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的IT服务管理流程,并引入了PDCA——持续改进的方法论(P-计划,D-执行,C-检查,A-改进)。
考虑属于公司内部IT部门的自身属性,这套服务管理流程的重点是如何把握IT系统使用者的需求,并协调、管控各种资源满足需求,而且还能满足预算管理要求。
通过一番摸底和调研,陕西中烟参照ISO20000标准的要求制定了IT服务管理策略,并构建了事件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容量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供应商管理共六个流程。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制定了流程策略及 *** 作指南,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改进。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应用,系统使用者对IT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IT管理人员也感觉找到了IT管理的窍门。
对ISO20000的再认识
虽然陕西中烟没有以通过ISO20000认证为目标,但通过一些流程及策略的落地实施,IT部门对ISO20000有了新的认识。
陕西中烟为什么要实施ISO20000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借由实施ISO20000提升企业或部门的IT服务管理水平,获得一种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ISO20000方法论在日常IT管理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IT服务管理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包括流程的规范性、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最重要的是,业务活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可喜的提高。
相反的,如果在IT服务的过程中,不寻求改变、居安不思危、满足于现状,可能自身的水平还保持不变,但别人都进步了,相对而言自己还是落后了。所以停滞不前所带来的结局只能是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最终企业的业务活动受IT信息系统所制约。
“改则进,滞则废”,笔者认为这就是ISO20000国际标准的精髓。对于日常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来说,陕西中烟建立在各业务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对IT管理部门的技术支持、支持效果、质量、方式方法等的反馈,就是对IT运维人员的客观评价。业务部门提出了一些批评与改善要求,IT部门认真反思,查找原因,确定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让实施结果再接受客户的评价,如此这般持续改进,不断满足客户需要。自我批评,相当于内部审核或自评估,其实质就是寻找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不断得到提高。这也是为什么IT部门要定期进行流程回顾、不断提出改进计划的原因。
实际上,往往在运维工作中,IT人员不太喜欢听到“刺耳”的声音,但如果有问题不去正视,往往结果将更加糟糕。对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不足,不加以改进,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可能性还很大,因为流程或工作方式方法上本身就存在问题。如果流程不合理,就需要进行重新梳理,直至符合业务需要并能达到预期目的;如果流程很规范但没有落实,那就是人的问题了,那该反思的就不是流程,而是这个人本身了。
国家一直在强调“可持续发展”,但对于IT信息管理工作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工作质量,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其实,ISO20000为IT运维工作提供了答案,那就是一套科学的、良好的、能持续改进的方法,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服务。
作者简介
崔勇,1998年开始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参与过陕西中烟信息化总体规划,在ERP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安全管理、IT运维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说的过于笼统了,不知道你说的IT指的什么,
如果是一般的采购、系统资料维护的话,大概流程是这样,
业务需求人向本部门领导提交申请,部门领导批复后转交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审核资料,拿到签字后,信息部维护系统(或者给业务部门配备电脑设备等),信息维护完成后通知业务部门领导(或采购完成后)
以上就是关于破界突围之路:浅谈业务流的理解(二)全部的内容,包括:破界突围之路:浅谈业务流的理解(二)、流程变革后,分为几个领域、ITIL及其实施步骤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