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打开 Revit 时,将显示主页。最近使用的模型列在上部,而最近使用的族列在下部。标记指示模型存储在 BIM 360 项目中。
使用左侧的控件打开其他模型和族,或使用模板创建新的模型和族。登录 Autodesk 帐户后,左侧面板中会显示一个附加节点,可提供对 BIM 360 上托管的模型进行访问。
使用下拉列表选择帐户和项目文件夹。然后浏览到项目文件夹,以查找所需的模型。单击以打开云模型,或者使用省略号 (?) 以指定要打开的工作集或审核模型。
刷新 Revit 主页左下角 BIM 360 文件夹。单击“最近使用的文件”以返回到最近使用的文件列表。在处理模型或族时,通过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上的“主页”返回到 Revit 主页。再单击一次或单击“后退”按钮,可返回到您的工作。
使用 Revit 主页可轻松查找并打开本地资源或 BIM 360 项目中的所有文件。
revit基本概念介绍:
Revit主要用于进行建筑信息建模,Revit平台是一个设计和记录系统,它支持建筑项目所需的设计、图纸和明细表。建筑信息模型(BIM)可提供您需要使用的有关项目设计、范围、数量和阶段等信息。
在Revit模型中,所有的图纸、二维视图和三维视图以及明细表都是同一个基本建筑模型数据库的信息表现形式。在图纸视图和明细表视图中 *** 作时,Revit将收集有关建筑项目的信息,并在项目的其他所有表现形式中协调该信息。Revit参数化修改引擎可自动协调在任何位置(模型视图、图纸、明细表、剖面和平面中)进行的修改。
用于标识Revit中的对象的大多数术语都是常见的行业标准术语。但是,一些术语对Revit来讲是唯一的。了解下列术语对于了解本软件非常重要。
这款软件是Autodesk公司家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平台”。
目前大家用的是Revit2018版,不管是学习还是考试,之前的版本太旧,后面的版本还不稳定以及使用率不高。
这款软件的核心作用在于参数化建模,可不要小看这五个字,因为参数化这个功能实在太强大了,它是可以与信息数据强结合的。而信息——information是未来建筑行业转型的关键。
其次,我们说一说Revit与BIM的关系
Revit是BIM的核心与基础,很多其它BIM软件是基于Revit创建的模型,比如Navisworks就是基于Revit创建的模型进行碰撞检测,Fuzor与lumion就是基于Revit创建的模型进行渲染漫游......
也就是说学会Revit了,才能算BIM入门。想学BIM,就得先学Revit。
再次,BIM的好处就可以理解为学Revit的好处
1、减少纠纷
传统上,建筑师和业主讨论建筑设计方案,都是在设计图上讨论,可能会造成沟通了解上面的盲点,至于BIM所产生的三维信息模型,将所有的设计条件参数化,可以从不同的参数内容形成另一个替代方案,建筑师与业主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选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将双方的立场由对立转为协同,沟通变得更为清楚透明化,减少设计方案在中期修改或再度翻案的机会。
2、工作区域的跨越
以往的工作内容总是划分的很清楚,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之间的工作内容划分清楚,总是一个阶段后再进行讨论,无法进行随时随地的变更讨论,且互相衔接的接口不容易分清楚,导致可能建筑师的图和结构工程师的图都是对的,但放在一起之后,便合不起来了,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修改。但如果利用BIM的概念,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便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用相同的模型,用共通的语言,进行双向式的探讨,这样的工作就像个团队,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专业间的界面重叠处衔接清楚,减少设计内容相互抵触的现象。
3、建筑信息整合一致
以往数据含量大,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都处于不同档案,要修改总是分别将档案修改,而且修改过后可能还是会有些微误差,要经过多次校正检核,才可以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但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所有信息都处于同一个模型当中,如有变更设计,所有的信息都会跟着更动而自动更动,陆续的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也都会一起变动,这样就不用一一的去校正,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校正时间,当然也减少错误及遗漏的可能性。
4、讯息实时更新
有了这接口对于信息的更新更为便利,监理单位可以直接利用ipad或手机,来比对工程是否有按图施工,如果有彼此不兼容的地方,便马上做记号标记,整个讯息便会传到BIM的整合接口中,结构工程师再进行检核是否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考虑是否要更改设计,缩减了沟通的时间,传统上,查核出错,便要带着施工图去找结构工程师询问,并且在图纸上做记号,还要讨论是否要修改设计,若必要的话可能还要找上建筑师,过程相当琐碎,可见其平台重要性。
5、化解交代不清楚的死角
以往利用二维图形去描述设计图,有些视觉死角会比较难沟通甚至造成误会,导致施工后工地现场和图纸不一,如果建筑设计过程上应用了BIM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三维的空间可以清楚的交代设计图,减少沟通上面的误解,并且在设计时间上轻易地察觉到冲突断面,如管线冲突、钢筋冲突等,加以改善,不至于到了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可以厘清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