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和邮编有什么区别

行政区划代码和邮编有什么区别,第1张

一、性质不同

1、行政区划代码,也称行政代码,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一般执行两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

2、邮政编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位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邮递区号制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

二、组成个数不同

1、行政区划代码由9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2、我国的邮政编码采用四级6位数编码结构。

三、代码含义不同

1、行政区划代码代码从左至右的含义是: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第三、四位表示市(地区、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旗)、第七至九位表示乡、镇(街道办事处)。

2、邮政编码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行政区划代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邮政编码

(一)系统数据库类型

数据库是整个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系统开发设计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在数据形式上,系统数据库包括两大块:一是空间数据库,二是属性数据库。目前的空间数据技术已从以MapInfo为代表的混合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到以ArcInfo的Coverage为代表的拓展型数据库。鉴于农用地分等属性数据量庞大,为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检索的速度,本研究采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管理的模式,依据关键字段进行绑定,进行科学索引,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动态链接和高效整合。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全省13个省辖市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以2000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现行的土地分类标准按八大类分类进行信息提取并分层存储,系统分别存储为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等图层。

(2)全省土壤类型图层:以土属为分类单位,比例尺为1:20万。

(3)1996年和2000年全省行政区划图层:在行政区划中精确到乡镇级别,分别提取存储了市名图层、县(区)名图层、乡(镇)名图层、全省行政界线图层、市级行政界线图层、县(区)级行政界线图层、乡(镇)级行政界线图层。

(4)评价单元图层:通过GIS空间叠加功能,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和土壤类型图叠加产生的评价单元图层,建立分等评价单元数据库。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属性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属性数据: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基础,结合全省土壤监测样点数据,建立土壤质量状况数据库,最小单位为土种,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水土侵蚀程度、盐渍化程度数据。

(2)农田水利环境数据:建立了1996~2000年间各乡镇农田水利环境基础数据库,包括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数据。

(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立了全省13个省辖市的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的以2000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区分耕地中的详细用地类型差异,标示水田、旱地、荒草地等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用地内容。

(4)全省地形地貌数据库。

(5)农业区划数据:输入了江苏省农业区划数据,把江苏全省划分为6大区划,以乡镇为最小级别,建立全省乡镇的区划归属数据库。

(6)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乡镇的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库,包括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播种空间分布状况数据库。

(7)光温生产潜力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数据库。

(8)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00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库。

(9)作物产量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00年的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数据库。

(10)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库。

从数据格式上分,数据库又可分为:①图件数据库:指空间数据以及绑定在空间数据上的相关属性数据,本次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建立了以分等单元为记录的属性数据库,并通过关键字段与空间数据关联;②分类统计数据库:包括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1996~2000年指定作物产量统计数据和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统计数据。

(二)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式

为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同时提高索引速度,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采用普遍的目录树形式进行管理,按省-市-县行政体系分别存储相关数据。全省建立13个省辖市分目录,分目录下按照各自所含的县(区)建立子目录。根据目前行政管理体系现状,基础资料大多来源于县级行政单位,因此采用县(区)为基本行政单位较为合理,在保证资料来源的同时,也利于资料的分类归档存储。其相对应的空间图件数据也按精度要求分割到县级行政单位,既能减少系统调用数据的吞吐量,同时也满足了系统的精度需求。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本数据按照各自所属的行政级别归类存储,同时设立数据文件管理器进行目录文件的索引管理,见图3-86。

图3-86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管理模式图

(三)系统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决定了数据之间的调用及接口关系,清晰的逻辑调用关系和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有利于数据的组织、管理、调用。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以矢量图件的形式存在,以分图层的方式管理,包括了全省行政界线、土壤类型、按八大类分别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等单元等图层。其中,分等单元图层作为农用地分等的基础,考虑到图层本身信息量大,可能影响到系统运行效率,因此所在图层的属性表中只保留了ID字段,通过ID字段与外部属性库绑定,实现分等单元与外部属性库一一对应关系。ID字段是本图层的特征代码,表征了单元的唯一性,能体现出单元的图上位置和行政归属。《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1999)为本研究分等单元代码的编码依据;本研究有1996年和2000年两套行政区划工作底图,为此分等单元特征代码共设14位,依次为江苏省代码(2位)-市代码(2位)-2000年县或区代码(2位)-2000年乡镇代码(2位)-1996年县或区代码(2位)-1996年乡镇代码(2位)-分等单元号(2位)。其中,省、市、县(区)的行政代码按国家统一代码,乡镇级代码在县(区)范围内根据划分分等单元的需要依次编码;分等单元编号的原则是不破乡镇界,即单元号是在同一乡镇内部自行编码。示例:32011501210101,指1996年江苏(32)南京(01)市江宁县(21)由于2000年行政调整变更为南京(01)的江宁区(15)。按行政体系分级编码的优点是有利于空间查询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求按行政级别分类汇总统计数据。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优点是结构清晰明了,数据的更新维护方便,通过索引能优化数据库,建立快速的查询浏览(表3-26~表3-30)。

表3-26 行政代码数据结构表

表3-27 土壤属性数据结构表

表3-28 农田水利设施数据结构表

表329 指定农作物投入-产出数据结构表

表3-30 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业区划表

(四)系统模型库

系统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中的相关技术方法和计算模型为基础,在模型库中预先内置了分等计算模型。模型库是动态,它允许专家根据情况动态调整计算模型形式及其参数。系统主要模型的数学计算公式如下:

(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Clij)计算公式见式(3-11)。

(2)样点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l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Yj,max——第j种指定作物最大标准粮单产。

(3)等值区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lj——等值区内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Klj´——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4)样点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c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C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

Aj——第j种指定作物最高“产量-成本”指数。

(5)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cj——等值区内土地经济系数;

Kcj´——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6)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计算公式见式(3-12)和式(3-13)。

(7)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计算公式见式(3-14)和式(3-15)。

(8)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i)计算公式见式(3-16)和式(3-17)。

1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原则

(1)满足专题研究的特殊需求。河南省1:500000~1∶100000数字地理底图的制作,是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信息化工程总体设计书》的要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其提供数字式基础地理控制信息。基础地理控制信息用于专题信息的定位,正确表现其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分布规律,综合地反映自然地理形态和社会经济概况。同时,通过非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录入,实现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对应联结。

(2)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字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根据项目的需要,根据现时资料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补充、修编。

2地理要素选取标准

(1)水系

图上所有双线河及河心岛,单线河5级以上基本全部选取。河网密度大的在保证体现其河系基本形态的原则下,进行了删减,选取图上面积大于10 mm2的湖泊和水库。

(2)行政区划

选取县级以上行政界线。

(3)居民地

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地全部选取。地级以上政府所在地按真型居民地范围选取。镇级居民地按经差30′、纬差20′范围内3~5个居民地的标准选取。在部分人口稀疏区选取了部分村级居民地。

(4)交通

铁路及高等级公路全部选取,并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进行分类;其他公路按照与居民地相连通的原则选取。根据现势资料对近年来新建高速公路进行补充。由于数据及比例尺的不同,故补充信息的精度低于1∶250000比例尺的精度。

(5)地貌

地形等高线高差平原地区为50 m、100 m;低山区为300 m、500 m;中山区为1000 m、1500 m、2000 m。主要山峰及高程,按经差30′、纬差20′范围内选取3个山峰或高程点的标准。

3地理要素分类代码

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要素分类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为九个大类,并依次细分为小类,一级和二级。分类代码由六位数字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和二级代码分别用数字顺序排列。识别位由用户自行定义,以便于扩充。在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中没有用到识别位,故用前五位数字表示要素分类代码。

(1)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数据所用到的大类码意义

2=水系;3=居民地;4=交通;6=境界;7=地形。

(2)行政区划代码

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5)。属性表中数据项为“行政区划代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结构如下:

a采用六位数字代码。按层次分别表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

b行政区划代码从左至右的含义。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四位表示省辖市(市、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总码)其中01~20、51~70表示省辖市;21~50表示地区(州、盟);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地辖市、省直辖县级市、镇),其中01~18表示市辖区或地辖市,21~80表示县(镇),81~99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4投影、坐标系、高程系

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采用高斯-克吕格(等角横切圆柱)投影,中央经线为113°30 ′00″,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5地理要素分层

河南省基础地理数字地图图层文件分类详见表531。

表531 河南省基础地理数字地图图层文件分类表

6河南省基础地理数据层描述

(1)基本信息图层名(L2HN01J)

数据描述 表532描述30′×20 ′的经纬网线及其经纬度值。

表532 基本信息属性表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95202=经线;95203=纬线。

(2)水系信息图层名

a水系信息图层名(L2HN02S)

数据描述以多边形表示的水系要素,如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 22012=常年双线河;22010=运河;23000=湖泊;24010=水库;24150=水塘;25050=水中岛。

河流、湖泊、水库属性见表533。

表533 河流、湖泊、水库属性表

b水系信息图层名(★2HN022H、L2HN02CH)

数据描述 以线表示的水系要素,包括河流、湖泊、水库、运河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21011=常年单线河;21012=常年双线河岸线;21021=常年时令河;22010=运河岸线;23000=湖泊岸线;24010=水库岸线;24150=池塘岸线。

河流、海岸线属性见表534。

表534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

(3)交通信息图层名

a交通信息图层名(L2HN03T)

数据描述 表535描述主要铁路和铁路线起止点城市名。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 41000=铁路;41010=电气化铁路;41011=复线铁路;41012=单线铁路;41013=建筑中铁路;41030=窄轨铁路。

铁路图层属性见表535。

表535 铁路图层属性表

b交通信息图层名(L2HN03G、L2HN03GD、L2HN03SD)

数据描述 表536描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起止点城市名称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42010=高速公路;42011=建筑中高速公路;41020=一级公路(国道);42070=主要公路(省道);42080=一般公路;42110=大路;42130=小路。

公路图层属性见表536。

表536 公路图层属性表

(4)居民地图层名

a居民地图层名(L2HN04X)

数据描述 表537描述乡镇级以上居民地及其行政区划代码名称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31020=省政府驻地;31030=地级市政府驻地;31060=县政府驻地;31080=镇政府驻地;31090=乡政府驻地。

镇级以上居民地属性见表537。

表537 镇级以上居民地属性表

b居民地图层名(L2HN04D)

数据描述 表538描述地级以上真型居民地及其类别和名称。

地区级居民属性见表538。

表538 地区级居民地属性表

(5)政区图层名

a政区图层名(L2HN05X、L2HN05D、L2HN05X)

数据描述 表539描述省级行政界、地级行政界、县级行政界、地区界等。

表539 境界属性表

b政区图层名(L2HN05DQ、L2HN05XD)

数据描述 表5310描述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

表5310 行政区属性表

(6)地貌图层名

a地貌图层名(L2HN06D)

数据描述 表5311描述等高线及其高程值。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 71000=等高线。

表5311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

b地貌图层名(L2HN06G)

数据描述 表5312描述主要山峰的名称及高程值,主要高程点的高程值。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 72000=山峰。

表5312 山峰高程点属性表

7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包括预处理、图形数字化、图形编辑、拓扑关系建立、属性输入、投影变换、输出图形等步骤,各步骤间均经过检查修改等过程。其工艺流程见图531。

图531 河南省基础地理数字地图制作工艺流程图

使用jquery的ajax方式从服务器加载json数据至客户端即可以实现省市级联的效果。

具体如下:

1)、页面初始化时,首先加载所有的省;

2)、选择省,ajax传送编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选中的省编码,返回省下所有的市。

这样就能动态实现了省市级联的效果了。

查询全国各个村的面积,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分以下五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然后点击”统计数据“进入。(如下图)

第二步进入统计数据后,点“统计制度”下的“统计标准”进入。(如下图)

第三步进入“统计标准”后,再点“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分代码”进入。(如下图)

第四步进入后,就可以查自2009年以后到第五级行政区划及代码,想看哪一年的就可以点击年份进入查看。

第五步就是,点击年份进入以后,下方就会显示我国各省的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于1952年8月成立,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

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全国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拟定统计工作法规、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规划以及国家统计调查计划。

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

一、机构职责

(一)拟定统计工作法规、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规划以及国家统计调查计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制度;拟定国家统计标准;审定部门统计标准;组织管理全国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

(三)研究提出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统一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的社会经济调查,汇总、整理全国的基本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四)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国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

(五)建立健全和管理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国家统计数据库体系;制定各地区、各部门统计数据库网络的基本标准和运行规则。

(六)统一管理县及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事业费;协助地方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局长和副局长;组织管理全国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和职务评聘工作。

(七)领导设在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指导其他直属事业单位的工作。

(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家庭住址在某个省,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省,不能不选。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

一级省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三级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

四级乡级行政区:包括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

扩展资料

划分原则:

①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②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以上就是关于行政区划代码和邮编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代码和邮编有什么区别、系统数据库和模型库设计、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00844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