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想设置自增长需要用到序列。
用hibernate去做的话。
比如想让id自增长。
第一,建表的时候id设置成主键;
第二,映射的时候选择Id Generator选择sequence;
第三,修改hbmxml文件id的相应位置为:
<id name="ID" type="javalangLong">
<column name="ID" precision="10"
<generator class="sequence">
<param name="sequence">ID</param>
</generator>
</id>
数据千万级别之多,占用的存储空间也比较大,可想而知它不会存储在一块连续的物理空间上,而是链式存储在多个碎片的物理空间上。可能对于长字符串的比较,就用更多的时间查找与比较,这就导致用更多的时间。
可以做表拆分,减少单表字段数量,优化表结构。
在保证主键有效的情况下,检查主键索引的字段顺序,使得查询语句中条件的字段顺序和主键索引的字段顺序保持一致。
主要两种拆分 垂直拆分,水平拆分。
垂直分表
也就是“大表拆小表”,基于列字段进行的。一般是表中的字段较多,将不常用的, 数据较大,长度较长(比如text类型字段)的拆分到“扩展表“。 一般是针对 那种 几百列的大表,也避免查询时,数据量太大造成的“跨页”问题。
垂直分库针对的是一个系统中的不同业务进行拆分,比如用户User一个库,商品Product一个库,订单Order一个库。 切分后,要放在多个服务器上,而不是一个服务器上。为什么?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购物网站对外提供服务,会有用户,商品,订单等的CRUD。没拆分之前, 全部都是落到单一的库上的,这会让数据库的单库处理能力成为瓶颈。按垂直分库后,如果还是放在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上, 随着用户量增大,这会让单个数据库的处理能力成为瓶颈,还有单个服务器的磁盘空间,内存,tps等非常吃紧。 所以我们要拆分到多个服务器上,这样上面的问题都解决了,以后也不会面对单机资源问题。
数据库业务层面的拆分,和服务的“治理”,“降级”机制类似,也能对不同业务的数据分别的进行管理,维护,监控,扩展等。 数据库往往最容易成为应用系统的瓶颈,而数据库本身属于“有状态”的,相对于Web和应用服务器来讲,是比较难实现“横向扩展”的。 数据库的连接资源比较宝贵且单机处理能力也有限,在高并发场景下,垂直分库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IO、连接数及单机硬件资源的瓶颈。
水平分表
针对数据量巨大的单张表(比如订单表),按照某种规则(RANGE,HASH取模等),切分到多张表里面去。 但是这些表还是在同一个库中,所以库级别的数据库 *** 作还是有IO瓶颈。不建议采用。
水平分库分表
将单张表的数据切分到多个服务器上去,每个服务器具有相应的库与表,只是表中数据集合不同。 水平分库分表能够有效的缓解单机和单库的性能瓶颈和压力,突破IO、连接数、硬件资源等的瓶颈。
水平分库分表切分规则
1 RANGE
从0到10000一个表,10001到20000一个表;
2 HASH取模
一个商场系统,一般都是将用户,订单作为主表,然后将和它们相关的作为附表,这样不会造成跨库事务之类的问题。 取用户id,然后hash取模,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库上。
3 地理区域
比如按照华东,华南,华北这样来区分业务,七牛云应该就是如此。
4 时间
按照时间切分,就是将6个月前,甚至一年前的数据切出去放到另外的一张表,因为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表的数据 被查询的概率变小,所以没必要和“热数据”放在一起,这个也是“冷热数据分离”。
分库分表后面临的问题
事务支持
分库分表后,就成了分布式事务了。如果依赖数据库本身的分布式事务管理功能去执行事务,将付出高昂的性能代价; 如果由应用程序去协助控制,形成程序逻辑上的事务,又会造成编程方面的负担。
跨库join
只要是进行切分,跨节点Join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良好的设计和切分却可以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普遍做法是分两次查询实现。在第一次查询的结果集中找出关联数据的id,根据这些id发起第二次请求得到关联数据。
跨节点的count,order by,group by以及聚合函数问题
这些是一类问题,因为它们都需要基于全部数据集合进行计算。多数的代理都不会自动处理合并工作。解决方案:与解决跨节点join问题的类似,分别在各个节点上得到结果后在应用程序端进行合并。和join不同的是每个结点的查询可以并行执行,因此很多时候它的速度要比单一大表快很多。但如果结果集很大,对应用程序内存的消耗是一个问题。
数据迁移,容量规划,扩容等问题
来自淘宝综合业务平台团队,它利用对2的倍数取余具有向前兼容的特性(如对4取余得1的数对2取余也是1)来分配数据,避免了行级别的数据迁移,但是依然需要进行表级别的迁移,同时对扩容规模和分表数量都有限制。总得来说,这些方案都不是十分的理想,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缺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Sharding扩容的难度。
ID问题
一旦数据库被切分到多个物理结点上,我们将不能再依赖数据库自身的主键生成机制。一方面,某个分区数据库自生成的ID无法保证在全局上是唯一的;另一方面,应用程序在插入数据之前需要先获得ID,以便进行SQL路由
一些常见的主键生成策略
UUID
使用UUID作主键是最简单的方案,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UUID非常的长,除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索引上,在建立索引和基于索引进行查询时都存在性能问题。
Twitter的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
在分布式系统中,需要生成全局UID的场合还是比较多的,twitter的snowflake解决了这种需求,实现也还是很简单的,除去配置信息,核心代码就是毫秒级时间41位 机器ID 10位 毫秒内序列12位。
跨分片的排序分页
一般来讲,分页时需要按照指定字段进行排序。当排序字段就是分片字段的时候,我们通过分片规则可以比较容易定位到指定的分片,而当排序字段非分片字段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比较复杂了。为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分片节点中将数据进行排序并返回,并将不同分片返回的结果集进行汇总和再次排序,最后再返回给用户。
在hibernate中,通常配置对象关系映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基于xml的方式,另一种是基于annotation的注解方式,熟话说,萝卜青菜,可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配置方式,我在试了这两种方式以后,发现使用annotation的方式可以更简介,所以这里就简单记录下通过annotation来配置各种映射关系,在hibernate4以后已经将annotation的jar包集成进来了,如果使用hibernate3的版本就需要引入annotation的jar包。
一、单对象 *** 作
@Entity--->如果我们当前这个bean要设置成实体对象,就需要加上Entity这个注解
@Table(name="t_user")---->设置数据库的表名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private Date born;
private Date registerDate;
@Column(name="register_date")--->Column中的name属性对应了数据库的该字段名字,里面还有其他属性,例如length,nullable等等
public Date getRegisterDate()
{
return registerDate;
}
public void setRegisterDate(Date registerDate)
{
thisregisterDate = registerDate;
}
@Id--->定义为数据库的主键ID(建议不要在属性上引入注解,因为属性是private的,如果引入注解会破坏其封装特性,所以建议在getter方法上加入注解)
@GeneratedValue---->ID的生成策略为自动生成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
最后只需要在hibernatecfgxml文件里面将该实体类加进去即可:
<!-- 基于annotation的配置 -->
<mapping class="comxiaoluobeanUser"/>
<!-- 基于hbmxml配置文件 -->
<mapping resource="com/xiaoluo/bean/Userhbmxml"/>
这样我们就可以写测试类来进行我们的CRUD *** 作了。
二、一对多的映射(one-to-many)
这里我们定义了两个实体类,一个是ClassRoom,一个是Student,这两者是一对多的关联关系。
ClassRoom类:
@Entity
@Table(name="t_classroom")
public class ClassRoom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className;
private Set<Student> students;
public ClassRoom()
{
students = new HashSet<Student>();
}
public void addStudent(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add(student);
}
@Id
@GeneratedValue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ClassName()
{
return className;
}
public void setClassName(String className)
{
thisclassName = className;
}
@OneToMany(mappedBy="room")--->OneToMany指定了一对多的关系,mappedBy="room"指定了由多的那一方来维护关联关系,mappedBy指的是多的一方对1的这一方的依赖的属性,(注意:如果没有指定由谁来维护关联关系,则系统会给我们创建一张中间表)
@LazyCollection(LazyCollectionOptionEXTRA)--->LazyCollection属性设置成EXTRA指定了当如果查询数据的个数时候,只会发出一条 count()的语句,提高性能
public Set<Student> getStudents()
{
return students;
}
public void setStudents(Set<Student> students)
{
thisstudents = students;
}
}
Student类:
@Entity
@Table(name="t_student")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ClassRoom room;
@ManyToOne(fetch=FetchTypeLAZY)---> ManyToOne指定了多对一的关系,fetch=FetchTypeLAZY属性表示在多的那一方通过延迟加载的方式加载对象(默认不是延迟加载)
@JoinColumn(name="rid")--->通过 JoinColumn 的name属性指定了外键的名称 rid (注意:如果我们不通过JoinColum来指定外键的名称,系统会给我们声明一个名称)
public ClassRoom getRoom()
{
return room;
}
public void setRoom(ClassRoom room)
{
thisroom = room;
}
@Id
@GeneratedValue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附上出处链接:>
你想使用数据库本身的自增长,又想从指定数值开始
Hibernate
主键列设置
<generator class="identity" />
是由数据库自己生成的,但这个主键必须设置为自增长,使用identity的前提条件是底层数据库支持自动增长字段类型,如DB2、SQL Server、MySQL、Sybase和HypersonicSQL等,Oracle这类没有自增字段的则不支持。
这是Hibernate本身无法去控制从什么地方开始(如果你自己写序列,不用数据库的自增长可以)
解决方法:
只有在建表的时候,设置表自增数值:ALTER TABLE tablename AUTO_INCREMENT=1000
您好,increment:代理主键,适合于所有数据库,由hibernate维护主键自增,和底层数据库无关,但是不适合于2个或以上hibernate进程。
identity:代理主键,适合于Mysql或ms sql server等支持自增的dbms,主键值不由hibernate维护。
sequence:代理主键,适合于oracle等支持序列的dbms,主键值不由hibernate维护,由序列产生。
native:代理主键,根据底层数据库的具体特性选择适合的主键生成策略,如果是mysql或sqlserver,选择identity,如果是oracle,选择sequence。
hilo:代理主键,hibernate把特定表的字段作为hign值,生成主键值
uuidhex:代理主键,hibernate采用uuid 128位算法生成基于字符串的主键值
assign:适合于应用程序维护的自然主键。
想要实现安全的自增只能使用hibernate维护得自增属性identity,或者使用开发者自己维护id值assign。如果使用identify,经过测试发现使用无论开发者是否给对象的id赋值,hibernate在保存对象时会自动给id赋值(为mysql表中id最大值+1);如果使用assign,用户在保存对象前必须给对象的id赋值,值必须大于等于0,如果等于0时,那么数据表id记录会使用mysql数据库维护的最大id+1,如果大于0时,则表id则为用户设置的对象的id值。
经过实验得出,想要实现mysql的sql语句句式以及最终效果,需要设置hibernate配置文件的id自增属性为assign,如果知道id的话则设置对象的id为已知的id,否则设置id的值为0,。
如果id自增属性为assign,那么hibernate保存对象后,对象的id仍然为保存前设置的值;
如果id自增属性为identity,那么hibernate保存对象后,对象的id为数据库中该条记录的id的值。
如果使用assign,必须给对象的id赋值,如果等于0,那么id等于mysql数据库维护的最大id+1,大于0时,id才是你设置特定id值。
所以使用assign同时想使用特定id 就不要使用0来赋值了。
以上就是关于Hibernate怎样把一个Oracle中的表的主键设置成自增,在MyEclipse中又怎样设置自增主键的生成策略全部的内容,包括:Hibernate怎样把一个Oracle中的表的主键设置成自增,在MyEclipse中又怎样设置自增主键的生成策略、Mysql某个表有近千万数据,CRUD比较慢,如何优化、hibernate 注解 根据ID查询没有关联的实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