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架构和软件分层的概念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多次了。今天,霍营java课程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软件架构中的分层都有哪些类型。希望大家通过对本文的阅读,能够对软件架构领域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经典的三层架构:
1基础层:dao,帮助类,IO读写,资源加载等一些基础设施,他们作为整个系统基础的模块可以组合成业务层和服务层
2业务层和服务层:典型的就是service,这里承载更多的是业务的实现,资源的组合调度,事务实现,等等,这里是整个系统核心的地方,下面整合底层dao以及事务,根据业务和场景灵活的把业务逻辑使用底层的基础单元拼接组合起来,上面为表现层提供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
3表现层:接受外部的请求,并把调用对应的service *** 作具体业务,把终结果反馈给调用者或是用户
四层架构,在基础层基础之上还可以在分出一层:领域层,基础层还是提供基本的数据 *** 作和IO与网络 *** 作,不过领域层对基础层再来一次封装和整合,目的也是方便整合底层资源方便service层调用,简化业务层和基础层的复杂依赖
静态业务对象:
ViewObject:VO界面展示用到的数据对象
DomainObject:DO领域层对象,一般可以简约的理解为javabean对象,从业务中抽取的基本模型类
BussinessObject:BO业务对象一般也在service业务层,如果DO不能完全表达,可以使用BO获取更多信息的表达,并且还可以封装重用DO中的实体信息
PersistantObject:PO持久存储对象,一般作用于dao层,和数据库实体对应
DataTransferObject:DTO数据传递对象,用于封装参数,数据中转会,重构过程方法列表会用到
动态处理对象:
Controller控制器,Manager管理类,Service服务类,Repository,DAO数据源,Client客户端,Dispather转发器,Handler处理器,Interceptor拦截器
Helper,Utils帮助类
动态的配置文件与属性:
一些经常用到的开关和阈值一定要写在配置文件中,或有配置中心可以下发,不要在程序中写死,而且要有对相应的刷新机制api接口,调用后强制刷新配置参数
常用的比如:
活动的开始结束日期
业务中的大值,限制值等阈值
外界的URI:文件上传地址,静态资源位置,等等
等等一切可以借鉴Ioc理念抽取出来的配置变量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
合适的架构是软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软件公司通常有专门的架构师职位(architect),只有资深程序员才可以担任。
O'Reilly 出版过一本免费的小册子《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PDF), 介绍了五种最常见的软件架构,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软件架构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架构的本质是管理复杂性。 如果你觉得架构不重要,可能是你做的事情不够复杂,或者是你没有管理好复杂性。架构模式虽多,经过抽象沉淀之后,也就那么几种:
1 分层架构(比较传统的单体架构)
2 事件驱动架构 (一般适用于应用局部场景,用来实现异步解耦)
3 微核架构(又称插件架构,开发难度较高,一般用来做工具软件开发,如Eclipse,不太适合分布式业务场景)
4 微服务架构(当前比较流行的服务化架构,解决单体架构面临的问题,适合敏捷开发,快速迭代)
5 云架构(现在的说法是云原生架构-Cloud Native,基于Docker、Kubernetes、Service Mesh 云原生架构)
在原文的基础上,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小幅调整。
分层架构( layered architecture )是最常见的软件架构,也是事实上的标准架构。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么架构,那就用它。
这种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水平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层的细节。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虽然没有明确约定,软件一定要分成多少层,但是四层的结构最常见。
有的软件在逻辑层(business)和持久层(persistence)之间,加了一个服务层(service),提供不同业务逻辑需要的一些通用接口。
用户的请求将依次通过这四层的处理,不能跳过其中任何一层。
优点
缺点
事件(event)是状态发生变化时,软件发出的通知。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就是通过事件进行通信的软件架构。它分成四个部分。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核心组件:
对于简单的项目,事件队列、分发器和事件通道,可以合为一体,整个软件就分成事件代理和事件处理器两部分。
优点
缺点
事件驱动架构在通信产品中应用得也非常广泛,典型的如状态机处理。 事件驱动架构不适于做顶层架构,但适合做局部实现,几乎遍布在通信软件的各个角落。
微核架构(microkernel architecture)又称为"插件架构"(plug-in architecture),指的是软件的内核相对较小,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通过插件实现。
内核(core)通常只包含系统运行的最小功能。插件则是互相独立的,插件之间的通信,应该减少到最低,避免出现互相依赖的问题。
优点
缺点
微核架构的设计和开发难度较高,这就注定它在企业产品中用得不多,虽然它的优点还不少。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服务导向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缩写 SOA)的升级。
每一个服务就是一个独立的部署单元(separately deployed unit)。这些单元都是分布式的,互相解耦,通过远程通信协议(比如REST、SOAP)联系。
微服务架构分成三种实现模式。
现在开源的微服务框架比较多,如常用的有Spring Cloud、Dubbo、ServiceComb等等。
优点
缺点
云架构(cloud architecture,现在的说法是云原生-Cloud Native)主要解决扩展性和并发的问题,是最容易扩展的架构。
它的高扩展性,主要原因是可以基于云上计算资源d性伸缩。然后,业务处理能力封装成一个个处理单元(prcessing unit)。访问量增加,就新建处理单元(Docker容器);访问量减少,就关闭处理单元(Docker容器)。由于没有中央数据库,所以扩展性的最大瓶颈消失了。由于每个处理单元的数据都独立分库。
这个模式主要分成两部分:处理单元(processing unit)和虚拟中间件(virtualized middleware)。
虚拟中间件又包含四个组件:
随着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述关于云架构描述有点陈旧了。当前最新的云原生架构,以Docker+Kubernetes为核心,尤其是容器编排Kubernetes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云原生架构图的主要特征:
主要目标:
1 让开发人员聚焦业务逻辑的实现,其他交给容器云平台来完成;
2 支持业务系统的快速迭代,支撑业务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3 构建以共享服务体系为核心的业务中台;
下面是我针对某新零售企业设计的云原生架构图,以云和微服务架构为基础构建云原生应用,这里云可以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等。
以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架构进行了分类。实际应用中,各种架构并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据业务环境和业务诉求,对各种架构进行综合和嫁接。每种架构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优点不必多说,缺点则几乎都是通过工具工程(比如自动化发布工具、自动化测试等等)能力的方法来规避,工具工程对软件架构非常重要。
三层架构(3-tier)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界面层(UserInterface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Layer)、数据访问层(Dataaesslayer)。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表示层:
界面层也称为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 *** 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Fowler在《PatternsofEnterpriseApplication》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
超市数据库使用SQLServer就足够,因为只有 *** 作员和入库员去使用,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并发 *** 作
超市的系统采用c/s比较方便,你看现在的一些大型超市的 *** 作员界面大多数还是黑界面,那就是c/s架构写的。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架构中的分层都有哪些类型全部的内容,包括:软件架构中的分层都有哪些类型、软件架构入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架构、关于软件体系中3层结构的疑问(软件的三层架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