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三:建模(E-R模型)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三:建模(E-R模型)的步骤是什么?,第1张

步骤如下:

1.需求分析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5.数据库实施阶段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er图的作用: E = Entity 实体 R = Relationship 关系 ER图是用来描述某一组织(单位)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构成 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特;属性指指实体所具有的每一个特性

数据建模也可以称为数据科学项目的过程,也是是我们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会经常使用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下面说下大数据建模的几个步骤:

1、数据测量

数据测量包括ECU内部数据获取,车内总线数据获取以及模拟量数据获取,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机、逆变器和整流器等设备频率高达100KHz的信号测量,ETAS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2、大数据管理与分析

目前的汽车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途径(如真实物体、仿真环境、模拟计算等)获取描述目标系统行为和表现的海量数据。

3、虚拟模型建模与校准

基于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环节对测量数据进行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相关物理变量的特性曲线。

4、测试与验证(XiL)

在测试与验证环节,通常包含模型在环验证(MiL),软件在环验证(SiL),虚拟测试系统验证(VTS)以及硬件在环验证(HiL)四个阶段,ETAS提供COSYM实现在同一软件平台上开展四个环节仿真验证工作。

关于更多数据建模的内容,推荐CDA数据分析师的相关课程,CDA 证书已得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的认可和工信部认可,考过 CDA 认证考生可以得到经管之家 CDA 数据分析师中文证书,CDA INSTITUTE 英文证书以及可额外申请工信部数据分析师证书。就业无忧。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一)确定性建模

储层建模的主要目的是将储层结构和储层参数的变化在二维或三维空间用图形显示出来。一般而言,储层地质建模有以下四个主要步骤。

1.数据准备和数据库的建立

储层建模一般需要以下四大类数据(库)。

(1)坐标数据。包括井位坐标、深度、地震测网坐标等。

(2)分层数据。各井的层组划分与对比数据、地震资料解释的层面数据等。

(3)断层数据。包括断层的位置、产状、断距等。

(4)储层数据。各井各层组砂体顶底界深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

2.建立地层格架模型

地层格架模型是由坐标数据、分层数据和断层数据建立的叠合层面模型,即将各井的相同层组按等时对比连接起来,形成层面模型,然后利用断层数据,将断层与层面模型进行组合,建立地层的空间格架,并进行网格化。

3.二维或三维空间赋值

利用井所提供的数据对地层格架的每个网格进行赋值,建立二维或三维储层数据体。

4.图形处理与显示

对所建数据体进行图形变换,并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

(二)随机建模

随机建模的步骤与确定性建模有所差别,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建立原始数据库

任何储层模型的建立都是从数据库开始的,但与确定性建模数据库不同的是,用于随机建模的数据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原始数据库(与确定性建模相同),包括坐标、分层、断层和储层数据;第二类是随机模拟需要输入的统计特征数据。

2.建立定性地质概念模型

根据原始数据库及其他基础地质资料,建立定性储层地质概念模型,如沉积相分布、砂体连续性、储层非均质性模型等,以用于选择模拟参数和指导随机模型的优选。

3.确定模拟输入的统计特征参数

统计特征参数包括变异函数(岩性指标变异系数和岩石物性变异函数)特征值、概率密度函数特征值(砂岩面积或体积密度、岩石物性概率密度函数)、砂体宽厚比、长宽比等。

4.随机模拟,建立一簇随机模型

应用合适的随机模拟方法进行随机建模,得出一簇随机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可采用两步建模法,先建立离散的储层结构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连续的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5.随机模型的优选

对于建立的一簇随机模型,应根据储层地质概念模型对其进行优选,选择一些接近实际地质情况的随机模型作为下一步油藏数值模拟的输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0704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