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模型简介
er模型又被称为实体联系模型,是美籍华人陈品山在1976年提出的,它提供不受任何DBMS约束的面向用户的表达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ER模型常用于信息系统设计中,用来描述信息需求和/或要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类型。
结构分类
E-R模型的构成成分是实体集、属性和联系集其表示方法如下:
(1)实体集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内写上实体名。
(2)实体的属性用椭圆框表示,框内写上属性名,并用无向边与其实体集相连。
(3)
实体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联系以适当的含义命名,名字写在菱形框中,用无向连线将参加联系的实体矩形框分别与菱形框相连,并在连线上标明联系的类型,即1—1、1—N或M—N。
关系模型。
ER模型常用于信息系统设计中;比如它们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用来描述信息需求和/或要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类型。
但是数据建模技术可以用来描述特定论域(就是感兴趣的区域)的任何本体(就是对使用的术语和它们的联系的概述和分类)。
在基于数据库的信息系统设计的情况下,在后面的阶段(通常叫做逻辑设计),概念模型要映射到逻辑模型如关系模型上;它依次要在物理设计期间映射到物理模型上。注意,有时这两个阶段被一起称为“物理设计”。
实体联系模式图(ERD)有一些约定。本文的余下部分描述经典概念,并且主要与概念建模有关。有一些概念更加典型的在逻辑和物理数据库设计中采用,包括信息工程、IDEF1X和空间建模。
成分
在ER图中有如下四个成分:
1、矩形框:表示实体,在框中记入实体名。
2、菱形框:表示联系,在框中记入联系名。
3、椭圆形框:表示实体或联系的属性,将属性名记入框中。对于主属性名,则在其名称下划一下划线。
4、连线:实体与属性之间;实体与联系之间;联系与属性之间用直线相连,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类型。(对于一对一联系,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1; 对于一对多联系,要在一的一方写1,多的一方写N;对于多对多关系,则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M。)
1、ER实体-联系图(Entity-Relation Diagram)用来建立数据模型,在数据库系统概论中属于概念设计阶段,形成一个独立于机器,独立于DBMS的ER图模型。通常将它简称为ER图,相应地可把用ER图描绘的数据模型称为ER模型。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即数据对象)、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2、ER模型最早由Peter Chen于1976年提出,它在数据库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很少用作实际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即使对SXL-92数据库来说,设计好的数据库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它们可以在许多关于数据库设计的文献中找到,比如Toby Teorsey 的著作(1994 )。 大部分数据库设计产品使用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帮助用户进行数据库设计。ER数据库设计工具提供了一个“方框与箭头”的绘图工具,帮助用户建立ER图来描绘数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