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

浅谈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第1张

金 妮1刘小娥1刘 虹2

(1.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数据库成果地质资料的定义、分类及存放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管理的难点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保证数据库类资料完整、准确、有效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借数据库类资料抛砖引玉,希望与其他同仁进一步交流。

关键词 数据库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等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1],这些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高新技术的渗透,地质资料管理已从传统的纯手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2],大量地质工作成果也已经以数据库形式出现。

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

1.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定义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是指成果地质资料中以数据库建设为主体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各类数据库[3]。其将地质工作成果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以利于实现地质类成果数据共享,并对成果信息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分类

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包括最简单的存储各种数据的表格,以及能够运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目前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馆藏机构已验收的数据库有: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和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是在 DmGis 平台上开发的单机版软件;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包括 Access MDB 数据格式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 MapGis 格式的图形数据;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是指数字填图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数据,由 DBF、MDB、MapGis 等多种格式组织形成。

1.3 数据库存放

数据库类文件置于“源电子文件”目录下“数据库和软件”文件夹内,同其他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一起存储于光盘和移动硬盘中进行汇交。

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自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也已越来越清晰,地勘单位为了在地质勘查工作立项、项目投标、争取资金等方面谋得优势地位[1],同时担心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纷纷加强了对地质资料的封锁,使得近些年,地质资料欠交、拒交现象十分严重。数据库是成果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大量的成果信息,地勘单位汇交人在汇交时就更加谨慎。

2.2 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数据库类资料汇交内容的齐全、完成、准确是保证其二次开发及利用的基础,《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对数据库类电子文件的汇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数据库汇交,应包括项目工作最终评审通过的整个库文件、管理或浏览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及其使用说明,以及使用数据库所必需的系统库、字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通过对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实践,数据库电子文件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汇交人应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汇交完整的数据库资料,一般数据库内所存储的地质工作成果比较齐全,但汇交人很容易忽视与数据库相关的其他文件,如数据库验收意见、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和说明性文件(如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等;带图件的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相关的字库和系统库,部分图形数据库中缺失图名、比例尺等信息;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区调类空间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元数据。

(2)数据库内容与验收意见不一致,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对应数据库审查意见验收时,各地质灾害类型和数量对应不上,各市、县数据库一起汇交,有张冠李戴现象。建库报告、技术文档纸质或电子文件有时会出现缺页多页或页码颠倒等问题;数字地质填图类数据库野外路线数据与成果地质图反映内容不一致。

(3)数据库类资料未按 210 号文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存放于相应位置,而是单独存放于一个自建的文件夹中。

在检查对应的纸质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双面打印时,页码应居中或放外侧,但常出现放内侧的情况。

(2)当数据库类的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单独装订时,汇交人容易忽视加盖编制单位公章。

(3)图纸类折叠不规范,大小、长短不规则;当图纸过大、需要接图时,有用双面胶接图的情况。

3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对管理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的影响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做好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必须要有地质专业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要有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由于数据库种类较多,内容繁琐,数据库验收人员应加强学习,掌握各类数据库的验收技巧,并积极与地勘单位项目组成员或汇交人沟通,确保数据库类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数据库是地质信息中最重要的,随着数据库以成果形式的大量出现,为了避免在地质工作中重复投入、减少社会浪费,其提供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从而也使服务形式往多元化发展,服务产品多样化。而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社会化服务,离不开服务机制的完善,离不开硬件的建设。

4 几点建议

4.1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应着力解决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问题,要严格履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赋予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职责,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地质资料的汇交应严格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同时,应加强汇交人汇交数据库的意识,并消除各汇交单位对权益保护存在的顾虑;加强法制观点的宣传,依法汇交资料是汇交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国家也保障汇交人的权益,保障资料的安全及合理提供利用。

4.2 加强对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培训工作

由于汇交人经常有变动,汇交要求为顺应新形势也在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是必要的。汇交单位也应积极响应。有些单位地质资料不经过资料室直接由项目组成员汇交,建议各汇交单位派资料室专人进行汇交,项目组成员给予配合、督促汇交工作的完成。

4.3 积极推进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首先应完善服务机制,加强硬件的建设,加强对数据库类资料的服务意识。在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中,应包含资料中是否有数据库的信息,提供社会查询,服务人员也应提供简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展现良好风貌。

5 结语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承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工作成果信息,积极做好其汇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继续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检查和验收工作,要更好地掌握各类数据库验收的新方法、新要求,以保证其完整、准确、有效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

参 考 文 献

[1] 卫伟,王天文 . 地质资料汇交的重要性及管理中的难点和对策 [J]. 山东煤炭科技,2003,(2):41

[2] 程琳 .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2):207 ~ 209

[3] 全国地质资料馆 . 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规范与标准 [M]

[4] 李桂芳 .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4):476 ~ 478

发布时间 : 2023/2/9 15:00:06 星期四 文章不动产数据整合技术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0%检查,由数据整理单位作业人员承担;二级检查为最终检查,检查比例为30%,由数据整理单位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承担;一级验收为甲方验收,并对成果进行抽查,并出具检查报告及验收意见。

1.7主要成果

(1)数据库成果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主要包括不动产单元数据、权利数据、权利人数据、登记业务数据、登记档案数据等。

(2)文档成果

①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背景、目的、任务、基础资料情况、相关依据、组织实施(任务分工,实施计划)、工作程序、技术方法、预期成果、质量控制、保障措施、经费预算等。

②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技术方案(细则)

技术方案(细则)主要内容包括背景、目的、任务、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技术依据、技术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方法、预期成果、质量控制、组织实施(组织架构、人员投入、仪器设备投入、实施计划)、合理化建议等。

③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背景、目的、任务、工作依据、工作原则、工作步骤、主要成果、时间安排、经验与体会、问题及建议、工作打算(下一步计划)等。

④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背景、目的、任务、完成工作情况,技术依据、技术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方法、主要成果、质量控制(或检查验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相关建议等。

⑤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分析报告

成果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概况、成果总体情况、成果质量情况、成果存在问题及分析、相关建议等。

⑥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质量检查报告

质量检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受检成果情况、质检开展情况;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质检问题情况、质量评价、附录等。

⑦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质量检查记录

质量检查记录应包括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自查、互查、专查等各级检查详细记录以及成果检查记录等。

⑧其他相关文档。 (3)过程成果

①整理后的各类登记数据原始数据库,包括土地登记数据库、房产登记数据库、林权登记数据库、海域使用权登记数据库等。

②整合后的各类登记数据中间数据库,包括房地匹配数据、落宗数据、规范化后的各类登记数据等。

2. 成果检查

2.1检查方法 2.1.1随机抽样检查

从被检查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成果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5%的单位产品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检查,评价数据的总体质量。随机抽样检测采用人工目视检测方法,通过屏幕显示或输出,与原始数据进行核对,以确定数据的质量状况。

2.1.2计算机软件检查

使用预先定义和设计好的规则、方法,利用软件进行全面检查。

2.2质量控制要素

2.2.1空间数据的质量评价要素

(1)图层名称规范性。

图层命名应保持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一致。 (2)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

在数据库属性结构表中,属性项的定义应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保持一致,必选属性项的描述应采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的描述,

可以适当扩展,但不得冲突。

(3)代码一致性。

有明确命名规则、编码规则和数据字典的属性项,应严格执行编码方法,保持编码语义一致。

(4)数值范围符合性

属性项的值域应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中相关值域的要求。 (5)点层内拓扑关系 点层内无拓扑错误。 (6)线层内拓扑关系 线层内无拓扑错误。 (7)面层内拓扑关系 面层内无拓扑错误。 (8)点线层拓扑关系 点线层无拓扑错误。 (9)点面层拓扑关系 点面层无拓扑错误。 (10)线面拓扑关系 线面层无拓扑错误。 (11)碎片多边形、碎线检查 不存在超限的碎片、碎线。 (12)空间要素一致性

行政区、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之间无逻辑错误。

2.2.2非空间数据的质量评价要素

(1)完整性

数据表齐全,如《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中无信息,必须保留空表,并且属性结构不得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冲突。

(2)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

在数据库属性结构表中,属性项的定义应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

保持一致,必选属性项的描述应采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的描述,可以适当扩展,但不得冲突。

(3)代码一致性

有明确命名规则、编码规则和数据字典的属性项,应严格执行编码方法,保持编码语义一致。

(4)数值范围符合性

属性项的值域应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中相关值域的要求。 (5)表内逻辑一致性检查

对数据表内相关联约束字段进行一致性检查,保证逻辑关系正确。 (6)表间逻辑一致性检查

对数据表中的关联主键进行检查,保证关联关系正确;相关联的属性项之间没有逻辑错误。

3. 成果汇交

3.1目标与任务

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最直接的目的是建立全国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将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信息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确保国家与地方的数据一致,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主要任务是各县(市、区)按照统一数据内容、结构和格式等要求,通过数据抽取、映射、转换等技术手段,形成符合国家、省数据汇交要求的数据成果并上报,省根据数据汇交要求,对各县(市、区)汇交的数据成果进行数据汇总,形成省级汇交数据成果并上报。

3.2汇交方式及程序 3.2.1汇交方式

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分为初始汇交和最终汇交,初始汇交是按照统一时间点首次一次性汇交数据成果,数据汇交采用全量数据库方式进行汇交;最终汇交是各县(市、区)在初始汇交基础上完成全部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后一次性汇交最

1

<<

5

6

7

8

9

Word文档下载:不动产数据整合技术方案.doc

搜索更多:不动产数据整合技术方案

(一)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步骤

农用地分等工作中数据资料收集整理与调查工作是整个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关系到分等成果的准确性。其基本步骤如下:

(1)农用地分等项目技术组到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统计局、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主要包括土壤普查、国土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资料,气象、水文、地质以及国民经济统计等基础资料,环境保护资料、农田水利资料、国民经济、农业统计资料以及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础图件。

(2)由各镇国土资源所负责将镇级国土资源所、农技站和各村委会调查表格下发至相关单位,并要求各单位按照调查表格的内容准备材料。在农用地分等技术组和当地国土资源所、农办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集中各行政村和相关单位的干部或技术人员,结合各镇的实际情况,现场进行调查与收集资料工作。内容包括农用地投入、产出样点资料,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及区位交通状况等资料。

(3)资料整理,即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核实、分析与整理。

(二)数据资料整理

数据资料整理主要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核实、分析与整理。

1.资料核实

严格核实资料数据,要求数据来源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剔除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数值和特殊的极值。

2.资料整理

(1)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重点是图件、数据资料整理。

(2)对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的资料应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3)四周与邻县接边的分等单元要整理出来,填写专门的表格,以备接边检核和存档。

(4)对缺乏土壤资料的补充调查点,应注意收集土壤普查土种志资料(有其生产性能的描述)或补充土壤剖面,以便准确诊断分等因素。

(5)外业调查原始记录的文字、表格、图件、剖面照片及其说明、环境照片及其说明,必须整理成册,列入基础资料汇编,存入档案。

(三)分等主要工作过程及数据库建设

1.分等主要工作过程

分等工作包括工作准备、资料收集整理、外业调查、数据处理、成果自检、成果整理及报告撰写、省级预检等工作过程。分等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如图2-1所示。

2.分等数据库处理

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处理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1)整理分析外业调查资料与数据:对收集的分等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核实、检查、分析,以保证各个分等因素因子数据的准确性。

(2)建立分等数据库:利用GIS工具,将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行政区划、土地变更调查等成果图件中未数字化的图件进行扫描、矢量化,建立分等空间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进行分等因素因子的属性数据的录入和检验,建立分等数据库。

(3)将农用地分等单元图与土壤分布图、土壤有机质图进行叠加套合,再根据土壤普查报告和农业区划报告等有关资料对农用地分等因素进行判读,提取各分等单元的土层厚度、土体构型、有机质含量、pH值等土壤属性,经归纳、检核后建立分等单元属性数据库。

(4)在对调查资料中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样点内不同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计算,等值区划分,等值区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并与农用地分等属性库连接。

图2-1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工作流程图

(5)计算样点及各村的平均土地利用系数及土地经济系数,划分等值区。计算各分等单元内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

(6)进行农用地等别划分:采用等间距法,以200分为区间划分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初步确定农用地等别。

(7)确定标准样地: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和《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中的有关规定,选择各镇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最高的农用地分等单元,确定县域内农用地的省级和县级标准样地。

3.分等数据库的建立

1)建立分等数据库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协调、统一、规范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的数据组织、数据内容与数据格式,为省级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奠定基础。

(2)意义:

①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是一项内容新、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涉及部门多的工作,由于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涉及的基础资料繁多,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细则才能建立起完备的数据管理系统。

②由于参与此项工作的技术单位众多,为了协调统一省级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数据,避免数据汇总、统计、数据共享和数据互 *** 作可能出现的问题,须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

③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成果数据及其管理系统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核心成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将在土地征收、农用地流转、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建立分等数据库的技术依据

建立分等数据库的技术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2)《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

(3)《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

(4)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技术简报》。

(5)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工作技术简报。

(6)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相关文件。

3)分等数据库的内容

数据库成果包括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库软件系统,对于通用软件或国家要求格式的数据库,仅要求提交数据内容;对于图形数据库的内容,应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图件的数据;对于表格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应与图形数据相关联,对于不需要图形对应的表格可以仅提交电子表格。

4)数据库要求

(1)样点调查图必须包含样点编号、单元编号、村名和各项调查因素字段。

(2)分等单元电子图的属性必须包含单元编号、地类代码、指标区名称、面积、分等因素原始属性。

(3)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各单元的自然质量等别的诊断因素及其指标。

(4)农用地利用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各利用等别单元编号、实际调查产量、二级区最高产量、利用系数。

(5)农用地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投入、产量、经济系数。

(6)农用地标准样地分布图与样地属性表相对应。

(7)综合数据库应包括单元图形库和与单元相连接的分等单元综合数据表。

5)数据格式

(1)属性数据格式。属性数据格式要求数据字段包含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和小数位数,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 属性数据格式要求表

(2)电子成果格式。本项目电子图件采用E00格式,电子表格采用DBF、Excel两种格式,文字报告采用Word格式。

(四)分等成果图件编制

1.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

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包括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和最终成果图。最终成果图应直观反映农用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质量农用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

(1)工作底图。农用地分等工作底图采用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

(2)中间成果图。中间成果图有分等单元图、指标区图、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

(3)最终成果图。最终成果图包括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农用地利用等别图、农用地经济等别图、标准样地分布图。

2.农用地分等成果图编绘要求

(1)比例尺。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的比例尺应为1∶1万~1∶10万,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精度一致。

(2)工作底图。农用地分等工作要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

(3)上图要素。各图件应突出反映主题内容,并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方位坐标、县级和乡级行政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编图单位、编图时间、邻区名称和界线等要素,各等别图还应包括面积汇总表。

(4)等别图斑。编制最终成果图时应将等别相同的相邻分等单元进行归并,形成等别图斑,图斑面积不小于6平方毫米。

(5)图件内容标注。用图示、注记等标注分等成果,具体要求如下:①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各等别(1等、2等、3等……);②用实线表示各等别界线;③各地根据需要编绘彩色等别图,等别图以冷色调为主,等别色差明显,图面色调和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689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