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模型的三个要素

er模型的三个要素,第1张

er模型的三个要素:实体属性和联系。实体是一个数据的使用者,实体中的所有特性称为属性,实体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实体和其他的实体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er模型简介

er模型又被称为实体联系模型,是美籍华人陈品山在1976年提出的,它提供不受任何DBMS约束的面向用户的表达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ER模型常用于信息系统设计中,用来描述信息需求和/或要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类型。

结构分类

E-R模型的构成成分是实体集、属性和联系集其表示方法如下:

(1)实体集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内写上实体名。

(2)实体的属性用椭圆框表示,框内写上属性名,并用无向边与其实体集相连。

(3)

实体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联系以适当的含义命名,名字写在菱形框中,用无向连线将参加联系的实体矩形框分别与菱形框相连,并在连线上标明联系的类型,即1—1、1—N或M—N。

 关系数据库或者ER图,这其实是以实体(个体,类)为基础的物理语言,因为关系是实体之间的关系,是由实体来(联合)定义的,所以是实体在先,关系在后的.

当然,也有所谓的纯关系项,比如学生成绩(数学分数),既不属于学生,也不属于课程,而是它们的关系存在.

这个模型,对于实体自身的表达,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共相(属性)的交集合来描述,表现在数据库中就是主键是组合码,另一种方式是个体指称方式,就是通过对个体命名,比如编一个流水号作为主键.它基本上就是现在关系数据库的表达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属性,它其实是一个抽象概念(共相),具有排中律的性质,比如人的属性中,善良应该是最基本的一个属性,但却无法在数据库中使用,因为许多人我们无法断定他是否善良,不满足排中律就不能用.

所以又可以说,ER模型又是以属性(共相)为基础的模型,每个属性的可测量性可赋值是它的一个重要要求.满足排中律只是上述一个最简单的形式.这个要求限制了实体的表达.

这个实体有属性,而无行为,它只是一个被加工的对象.这个实体对象就是我们企业模型中的数据模型所要表达的,或者是最终表达的,这个ER模型好像更适合一种静态的模型表达.我感到,每个关系都是实体的一次聚集,它正是发生动作和表达动作的时候.所以,这个ER模型与微分方程的表达思想非常接近,核心是数据状态决定功能,决定活动和控制,所以它是太机械的决定论问题,难以容纳随机因素的世界模型表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7594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7
下一篇 2023-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