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国内外焊接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试分析国内外焊接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第1张

现有的焊接数据库系统涉及到焊接领域的各个方面,可分为焊接基础数据库和焊接CAPP两部分。焊接基础数据库包括材料(母材)、设备和工装、焊接性试验和焊接材料及成熟焊接工艺等。建立基于WEB的焊接基础共享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焊接领域的基础数据、成熟工艺、标准和规范在行业共享,为焊接数字化工程奠定基础。而焊接CAPP系统,内容涉及焊前工艺文件准备、焊接材料和工时定额、焊接生产过程记录检测和管理、焊后检验记录及焊工培训和考试记录等。其中以焊前工艺文件准备的数据库最为常用,主要包括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流程等,可以企业范围内共享,实现焊接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焊接专家系统可以集中各种焊接工艺设计知识及常用材料的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可以完成焊接工艺自动设计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组织预测,使焊接工艺设计过程模型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项目前景)

焊接工程数据库及专家系统软件以往主要应用在锅炉、压力容器、造船、重型机械。近几年来,随着航天、航空数字化工程的陆续启动,焊接基础数据库及知识库的建设,受到更广泛关注,特别是受到国家科技部和国防科工委的高度重视,陆续启动了一些计划。南航焊接工程数据库及专家系统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行业中享有盛名。如果进一步努力,将有望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取得成效。

以钢铁材料为例,60%的钢铁都需要经过焊接以后才能投入使用,没有焊接,就没有现代制造业;所有涉及利用钢铁材料制造产品的企业都需要焊接技术:武器装备、飞机、航天器、造船、锅炉制造、压力容器、汽车、桥梁、石油管道、电机、汽轮机、铁路车辆……,需要焊接技术的企业就需要进行焊接工艺设计,焊接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就有用武之地。此外,有色金属如钛合金、铝合金等也应用广泛,焊接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不可缺少的技术。

索引分为好多种类型,它的存在意义就是快速定位数据位置,因为一张很大的表百万条及以上的数据量才有必要建索引,首先你要先弄懂索引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是怎么工作的;它的结构就是一条数据对应一个rowid,通过rowid信息直接访问相关数据块里的数据,这就大大减小了磁盘扫描的 *** 作时间,因为大量从磁盘读取数据然后再筛选符合条件的数据需要很长的时间,也影响了其他数据库 *** 作效率(抢占不必要的cpu和内存资源);就是说从一张大表里只查询一条或者是几条数据是最有必要创建索引的,否则意义不大

一、数据

1、数据(data)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

2、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值,比如声音、图像,称为模拟数据;也可以是离散的,如符号、文字,称为数字数据。

3、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以二进制信息单元0、1的形式表示。

二、数据库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它的存储空间很大,可以存放百万条、千万条、上亿条数据。但是数据库并不是随意地将数据进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否则查询的效率会很低。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数据的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即这个互联网世界就是数据世界。数据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记录、消费记录、浏览的网页、发送的消息等等。除了文本类型的数据,图像、音乐、声音都是数据。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 *** 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2、它可以支持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大部分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和数据 *** 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 *** 作。

四、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BS(Data Base System,简称DBS)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 *** 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员负责创建、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使数据能被任何有权使用的人有效使用。数据库管理员一般是由业务水平较高、资历较深的人员担任。

五、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者之间的关系

1、首先数据库系统(baiDBS)包括数据库(DB)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数据。

2、数据库是用来存放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 纵和管理数据库的系统。

扩展资料:

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1、在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上,数据库先后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等各个阶段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快速的发展。

2、特别是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目前数据库产品中最重要的一员,80年代以来, 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厂商新出的数据库产品都支持关系型数据库,即使一些非关系数据库产品也几乎都有支持关系数据库的接口。这主要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管理和存储关系型数据的问题。

3、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关系型数据库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这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半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需要用数据库进行存储管理。

4、以此同时,分布式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对数据库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就开始出现,这类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设计和数据结构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们更强调数据库数据的高并发读写和存储大数据,这类数据库一般被称为NoSQL(Not only SQL)数据库。 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一些传统领域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刘向东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钻孔资料是地质勘查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全国钻孔数据库是向社会提供钻孔数据共享和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基础信息平台。本文分析了我国钻孔资料保管和利用现状,介绍了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以往工作程度,进行了现状评估,总结了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开展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钻孔;数据库;建设;现状;建议

一、引言

钻孔资料是地质勘查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地质钻孔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和利用,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地质钻孔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广泛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国土资源大调查和数字国土工程项目开展以来,我国陆续开始建设钻孔数据库等一系列全国范围的基础地质数据库。2010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3号),明确提出了开展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的工作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构建公益性地质工作社会服务的新机制。

在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中,把建立国家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作为地质和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建立地质钻孔数据库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任务,旨在有效保护地质勘查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内在价值,为地质基础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提供可靠依据,实现地质基础信息的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

二、全国地质钻孔资料保管和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由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包括地矿、冶金、核工业、黄金武警、石油、煤炭、有色、建材、化工等部门上百万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数十年,开展了全面的、不同尺度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获取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地质勘查基础资料。截至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钻探总进尺超过4×108m,其中固体矿产钻探总进尺约133×108m,水文地质钻探总进尺约10×108m,约有3500×104m典型岩(矿)心得以保存。这些地质钻孔资料是我国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矿产勘查开发、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国土整治、城市规划与建设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数据源。这些重要基础信息是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认识程度的标志和进一步工作的依据,也是国家自然资源调查实力的体现,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的公共财产。它们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及相关基础地质研究有重要的重复使用价值。

但是,长期以来地质钻孔数据资料分散保存在多个单位,由于缺少共享机制和有效途径,所以资料利用率极低,造成许多单位一方面大量需要这些资料和数据,另一方面又无法得到或很难应用的尴尬局面,造成国家珍贵资料的严重浪费。另外,许多钻孔数据(图、表)分散在勘探报告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机构变动,对于资料的保存、利用、管理和服务十分不利。

数十年来,我国积累的地质钻孔资料均是以纸介质形式存放,由于地质资料所用的纸张随着保存年限的延长,会逐渐老化、褪色(过去的地质图件大部分为晒蓝图纸,此现象就更显严重),质地变脆,加之使用时来回折叠、磨损,文字和图件逐渐变得模糊不清,造成信息丢失而无法使用。1979~1987年,原地质矿产部花费大量经费组织对全国濒危地质资料进行修复工作,仅地质钻孔资料修复就投资将近1000万元人民币。此后又有相当一部分资料由于老化、磨损而处于必须抢救的状态(有的图纸已脆得用手一拿就破)。如不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后修复将越来越困难。

另外,地质钻孔资料绝大部分分散保存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地质勘查单位,互相保密,需要地质资料的单位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利用程度不高,严重影响地质矿产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这种状况很难对地质钻孔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而机构改革和人员的变动,使这些地质信息资源面临着损毁、散失的危险。目前熟悉情况的老专家,大多年事已高,一旦这些资料损毁、散失,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尽快采取措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抢救保护和统一管理这些地质钻孔资料,并进行数字化建库,显得十分迫切和特别必要。

三、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以往工作程度与现状评估

(一)以往工作程度

1软硬件资源和专业应用方面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就开始对地质钻孔资料的应用开始试验研究。1988年启动了“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项目。1991年初步研制出基于GIS平台上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10 版本),1993年升级为KPX20 版本,1997年进一步完善为KPX21版本,近年来正在向基于WINDOWS *** 作系统的30版本升级。该系统已在全国100多个重点矿区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益。KPX具有野外数据自动采集、勘查数据系统管理、勘查图件自动绘制和矿产储量自动求算的矿产勘查全过程的GIS分析功能。

1998年,在“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的基础上,国家研制了固体矿产钻孔数据采编系统(CHINAZK)。该系统是以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和工作流程为标准,以《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的勘查数据管理为基础所研制的独立矿产勘查数据采编系统。该系统与《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21原始编录子系统相比,增加了物探测井信息、钻孔标本采样等的采编管理。CHINAZK是专门针对钻孔工程按标准化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入机、建立数据库而设计的,包括钻孔地质综合编录、勘查数据管理、钻孔柱状图输出、报表生成等。这个系统实现了钻孔数据采编的“数字化”管理,具有中国特色,并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地勘项目中推广使用。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完成10 个省(区)的约350 多个矿区、120 × 104m进尺的重要钻孔岩心编录资料的数据采集及数据库建设。

2相关标准规范制订方面

为了便于全国各专业地质钻孔数据的宏观管理、数据交换、处理、共享和数据库设计,国家于1994年相继发布了地质钻孔(井)基本数据文件、石油钻井地质数据基本文件、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基本文件、煤田钻孔地质数据基本文件和固体矿产地质钻孔数据基本文件5个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这些标准适用于建设全国或地区范围宏观管理用钻孔(井)地质数据库,以及建设石油、水文、煤田和固体矿产钻孔(井)地质数据库中的基本文件。制订这些标准的目的在于从技术上确保实现各系统之间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为使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建设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地开展,并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制定了《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工作指南》,于2001年6月发布试用。该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的有关引用标准、数据采集原则、工作流程、编录表格、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词典定义标准,以及质量保证要求。

(二)现状评估

1经验总结

回顾近年来钻孔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获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可以为后续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1)资料特点与实际应用很好结合的钻孔数据库建设标准,对钻孔数据库质量和未来应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建库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的数据组织方式,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

3)领导重视、高素质和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保证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4)钻孔数据库建设周期和战线不宜过长,要集中资金,重点突破。

5)钻孔数据信息综合工作要与数据采集建库工作同步进行,保证数据综合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尽快反馈到数据采集工作中,从而有效规避一些错误陷阱,提高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

2存在的问题

纵观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历程,经过多年的努力,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与目标相比,数据库建设工作总体进展缓慢,全国性的钻孔数据库还未建成,还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对钻孔资料的巨大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国不同行业部门制订了不同的钻孔数据格式标准,开发了多个钻孔数据采集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同、数据共享困难和工作指南不一致的问题。就以固体矿产钻孔数据采编系统来说,该系统不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所有编录的数据库必须依托此软件才能打开,不能实现和其他格式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对于不同格式的数据追加还存在困难。另外,该系统是根据固体矿产钻孔编录规程来开发的,所以包含的钻孔信息面较窄,不完全适用其他类型和行业的钻孔数据库建设需求。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工作指南还需要根据建库实际需求进行修订。钻孔数据的筛选标准和原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要想建设涵盖各行业的地质钻孔数据库,就必须开发一套适合各行业钻孔数据库建设需求的软件,统一筛选标准和技术要求,指导规范全国统一开展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

四、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最新工作进展

(一)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研究

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为了有效解决以往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2009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研究。试点研究的重点任务是在研究上,解决在全国范围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中海量数据采集的工作模式、技术方案和组织方式。同时,围绕钻孔资料服务利用,试点研究从用户需求、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以及钻孔数据库建库内容和属性项设置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调研和讨论。截至目前,试点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和进展:①初步编写了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②开展了地质钻孔数据整理技术方法研究;③开展了地质钻孔数据库建库工作方法研究;④编写了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评价要求;⑤编写了地质钻孔数据汇交与验收要求;⑥提出了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工作指南修订建议;⑦编写了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库建库要求;⑧编写了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库建库要求。另外,通过试点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避免钻孔数据库重复建设和录入;由国土资源部门扩展到其他行业部门;由试点省扩展到全国;建立全国项目组和全国管理工作组。上述这些成果和认识为下一步深入开展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

为了进一步查清我国地质勘查单位保管的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基本掌握我国地质勘查单位保管的地质钻孔类型、分布及数量,初步建立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为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做好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组织,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开发了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编制了《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指南》,并于2011年7月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上发布,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单位下载使用。其中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标准化、数据管理规范化、统计报表智能化、汇总报盘便捷化等显著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今年年初,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文件要求,陆续提交了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阶段性成果总结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65个单位进行了地质钻孔基本清查工作,已查出有钻探工作量的项目数27963个,已查出的地质钻孔总数为618972个,其中信息完整的地质钻孔数496734个,仅有部分信息的地质钻孔数80649个。2012年8月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了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成果报告。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成果,为组织实施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基础。

五、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建议

2012年,在前期试点研究和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山东和浙江两省开展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确定重要地质钻孔的筛选标准和原则,明确不同类型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建库标准和建库内容,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质钻孔资料进行建库试点,开发地质钻孔数据采集软件,研究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信息共享与服务机制,通过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形成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南,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部署实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依据。为扎实推进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如下:

(一)定位

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继续开展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通过试点明确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的定位,做好总体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解决不同层次建库的技术问题,建立重要地质钻孔数据信息采集管理与服务平台。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和工作方案,分阶段向全国推广,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完成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

通过开展广泛的调研,分析已有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试点研究成果资料,征求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及地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建立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定位和方法,要使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成为一个动态的、随时更新的数据库,避免二次建库。

由于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难度大,为解决一次性建库困难大的难题,建议采取分层次、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地质钻孔资料管理服务机制,为实现地质钻孔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分层次建设

建库范围是地质勘查单位保管的除油气、放射性以外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型以上项目)、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勘查等形成的地质钻孔资料。将这些地质钻孔信息分为5个层次进行数据采集、入库,并根据钻孔资料的实际保管状况及钻孔资料所达到的数据库层次,建立各层次钻孔数据库。

(1)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

地质勘查单位以地质工作项目为单元,清查地质工作项目施工的钻孔,逐个钻孔清查。只清查钻孔的最基本信息,不清查每个钻孔的详细原始编录内容、测试数据等。对于地质项目工作中收集的钻孔资料不予清查。基本信息数据库在建库中只需要在前期钻孔基本信息清查的基础上,补充采集新产生的或漏采的钻孔基本信息,不必重复采集数据。

(2)地质钻孔重要信息数据库

采集入库的钻孔重要信息是在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库基础上,增加内容——包括钻孔小结以及钻孔柱状图、钻孔剖面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的扫描件。这一层次数据建库重点是3张纸质图件扫描,从存储格式和视觉效果上考虑,建议转化为PDF格式文件,按要求保存在数据库中。

(3)地质钻孔柱状图属性数据库

采集入库的钻孔柱状图信息是在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库基础上,增加的属性数据,以钻孔柱状图包含的信息为主,主要包括分层情况、地质描述、采样情况和分析结果等。

(4)地质钻孔基础属性信息数据库

地质钻孔基础属性数据库建库按地质工作类型分为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地质4种类型,分别建设地质钻孔属性数据库。基础属性信息建库可参考行业标准DZ/T0122 -1994、DZ/T0123-1994、DZ/T0124-1994、DZ/T0125-1994、DZ/T0126-1994、《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工作指南(试用)》以及上海市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经验。

(5)重要地质钻孔岩心数据库

采集重要钻孔岩心数据是在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库和柱状图属性数据库基础上,增加岩心属性数据,主要包括取心长度、入库岩心长度、入库时间等属性;增加岩心照片、岩心扫描图像等扫描文件。这一层次建库可与第三层次统筹考虑建库,最终建立包含钻孔岩心图像的综合柱状图属性数据库。

2分步实施

第一步,将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建好并尽快对外提供服务,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步,在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建设包括钻孔柱状图等信息的其他4个层次钻孔数据库;第三步,根据地质钻孔信息的实际和服务需求,搭建重要地质钻孔数据信息平台,向社会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三)工作任务

1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技术方案研究

为规范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建设质量,促进重要地质钻孔数据信息的管理与共享,建议在试点工作之前尽快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技术方案研究,为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做好技术准备。技术方案可从数据库建设顶层设计、准备工作、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入库、质量控制、数据库成果要求、数据库更新、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具体工作内容与技术方法。

2重要地质钻孔数据采集软件和平台系统开发

依据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技术方案及相关标准,进行重要地质钻孔数据采集软件和平台系统开发。数据采集软件和平台系统要通过全方位需求分析研究,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并与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具有良好的衔接性和相关性;采用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使成果数据正确汇交和共享;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之间的互联互通;满足国家对重要地质钻孔数据的调查统计、数据更新和维护,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地质钻孔数据采集软件应能够满足按地质勘查单位、按地质工作项目、按年度等汇交钻孔资料,实现快捷数据更新维护、汇总与统计分析。实现地质勘查单位、省级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国家的三级数据库维护。在全面整合汇总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的基础上,建设全国地质钻孔数据信息网,使钻孔资料更好地发挥重复利用作用,拓展地质钻孔信息公开的渠道及对外服务的窗口。网络平台是服务广大地质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的重要桥梁。根据网站建设和管理的要求,结合网站建设模式,按照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网页建设的思路,搭建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地质钻孔数据信息服务。

3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办法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在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建议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与服务需求,并征求领导和专家对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管理服务办法研究。

钻孔数据库管理可采取国家、省级二级管理。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管理部门负责钻孔数据库管理、维护和服务等。二级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尤其是地质勘查单位科研人员对于钻孔数据信息的查询利用服务需求。地质勘查单位负责管理本单位的钻孔数据。钻孔数据共享服务可采取会员制。所有汇交钻孔数据的地质勘查单位即是会员,按照汇交钻孔资料的数量和详细程度进行会员分级。根据会员的等级,分为有权查询浏览钻孔数据而无权下载钻孔数据、有权查询浏览钻孔数据提出申请可少量下载钻孔数据等。没有汇交钻孔数据的地勘单位和个人如需查询钻孔数据信息需首先申请成为会员,并进行有偿使用。国家一级主要负责全国地质钻孔目录信息的服务,省级负责本省钻孔信息的服务。

六、结语

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直接影响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进程。因此,一定要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牵头,试点省全力配合,开展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省级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分阶段向全国推广,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完成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

致谢:本文基于“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平台建设与试点应用”项目展开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项目负责人张立海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及项目组成员陈新宇、杨贵生、赵晓青、王斌等同志的帮助;王保良、刘凤民、张业成等专家在审查本文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可以通过查询v$tablespace、dba_data_files、dba_tablespaces等视图监控Oracle数据库表空间状态。

Oracle数据库表状态可以通过查询user_tables视图进行监控,如select table_name,status from user_tables where table_name='T1';语句。

目前比较流行数据库:

sqlserver和oracle数据库是比较常用的,且用于管理大型数据的。主流如下:微软:sql server 和 access;瑞典MySQL:AB公司 mysql;IBM公司:db2;美国Sybase公司:Sybase;IBM公司:informix;美国oracle公司:oracle;小型数据库:access、foxbase;中型数据库:sql server 、mysql、informix;大型数据库:db2、Oracle、Sybase。

后半部分无法回答,看个人发展方向,希望对你有用。

以上就是关于试分析国内外焊接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全部的内容,包括:试分析国内外焊接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Oracle数据库索引有什么背景、现状和意义、试述数据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266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