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红柿有一种奇怪味道怎么样

为什么西红柿有一种奇怪味道怎么样,第1张

野生西红柿顶部有青色,味道却比人工栽培的好

张田勘

1

破译西红柿基因密码

西红柿,又称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蔬之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中国每年的西红柿产量约为45万吨,美国每年的产量超过1500万吨,英国每年西红柿的市场价值是625亿英镑。

西红柿的老家在秘鲁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很早很早以前当地人把西红柿当作有毒的果子,称为“狼桃”,以为狼桃有毒,吃了狼桃会起疙瘩长瘤子。16世纪,英国一名贵族到南美洲旅游,带回了这种植物,并在欧洲流传开来,但是,也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用。

17世纪,一位法国的画家描摹西红柿时又饥又渴,却又没有水和食物,就大胆地拿起一个西红柿咬了一口,结果发觉这是一种又甜又酸还味道鲜美的果子。静等了一会儿,画家并没有出现中毒现象,他就连吃了好几个,发现西红柿不仅比一般水果别有风味,而且果汁又比一般水果要多,能生津解渴。由此,西红柿作为一种果蔬流传开来。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破译了西红柿的基因组,通过对基因组的分析,希望能解开这种果蔬的产量、味道、颜色和形状的奥秘。

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以及阿根廷、比利时、法国、德国、印度、以色列、意大利等14个国家的300多名科学家通过多年的努力,首次对普通栽培西红柿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西红柿的基因组,此次测序的西红柿品种为Heinz 1706。与此同时,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完成了对野生型西红柿的基因组测序。

对西红柿的基因组测序发现,西红柿共有约35000个基因,12条染色体。美国研究团队是由美国农业部的詹姆斯·乔万诺尼领队,他认为这次研究几乎捕获了有关西红柿各种特性,包括味道、天然抗虫性以及营养成分等的所有基因。对西红柿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有助于农业研究人员和生产者在今后培育人们喜爱的有更好口味和营养的西红柿。另一方面,西红柿基因组信息也有助于在西红柿栽培中降低成本、抗御病虫害、抗干旱和抗瘟疫等,从而提高西红柿的产量。

现在,研究人员对西红柿基因组的初步分析发现,西红柿基因组在大约60万年前突然扩大,但大多数随后消失。其中一些参与扩展过程的基因也参与了控制西红柿生长和成熟的过程。这种基因组的扩大与消失也有助于研究者们更深入研究为什么有些作物可以被改良,但另外一些作物不可以改良,从而在未来帮助人们扩展可以被改良的作物种类。

今天,研究人员已经对水稻、大麦、玉米、高粱、马铃薯、大豆、草莓、黄瓜、西瓜、葡萄和棉花等都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未来也可以确定这些作物是否可以改良和可以作多大程度的改良。

由于西红柿是茄科家族的成员之一,因此,英国研究人员所完成的西红柿4号染色体序列也将对确认西红柿茄科亲属,如土豆、辣椒、茄子和矮牵牛等提供标准参考。从经济价值和产量来看,茄科家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家族。

2

人工种植的西红柿味道变差是因为一个基因失活

现在,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消费者都觉得,现在的西红柿味道不如以前鲜美和酸甜了,也就是西红柿味少了。有的人把原因归咎于转基因西红柿,因为早在1994年,美国就研究出了皮厚保鲜的转基因西红柿,后来陆续又有抗盐转基因西红柿、抗干旱转基因西红柿和抗霜冻转基因西红柿等产品问世。

但是,消费者反映的并非是转基因西红柿,而是一般的传统栽培的西红柿,这是为什么呢?由于西红柿基因组的破译,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找到了原因,这就是控制西红柿味道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现在的西红柿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鲜红和艳丽,或许这样的西红柿还不如顶部有青色的西红柿的味道更鲜美,因为后者的含糖量更多,而这就是由一种特定基因控制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安·鲍威尔研究小组发现,野生西红柿和人工栽培的西红柿在颜色上有显著不同,前者有深绿色的顶部,而后者没有。于是,他们利用刚刚公布的西红柿基因组来追踪野生西红柿与人工栽培西红柿的不同。他们把野生西红柿与人工栽培西红柿进行杂交,在西红柿的10号染色体上确定了一个基因,称为SlGLK2。这个基因是一个转录子,它能够控制其他基因在何时和何地开启或关闭。

研究人员发现,在野生西红柿中,SlGLK2能增加叶绿体的形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绿体通过自身的叶绿素来捕获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由于野生西红柿的叶绿体更多,使得野生西红柿的颜色更绿。而且,叶绿体用它们捕获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所以,野生西红柿的糖分比人工栽培的西红柿多一些。

随后,鲍威尔又分析了在美国超市中销售的12个人工栽培的西红柿品种,这些西红柿有的来自亚洲,有的来自欧洲。奇怪的是,它们当中的SlGLK2基因都发生了变化,从而让这一基因失活。通过分析基因序列,鲍威尔等人找到了原因,原来其中有一个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对一段基因的碱基序列分析,发现本应由7个腺嘌呤(A)构成的片段只剩下了6个腺嘌呤。这一单个遗传密码的出错便造成了SlGLK2基因的突变和失活。

于是,研究人员向西红柿嵌入一个完整的SlGLK2基因拷贝,结果这样的西红柿成熟后,其中的葡萄糖及果糖总量增加了40%。同时,用正常的SlGLK2基因生产出的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也显著增加,后者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种抗氧化剂。鲍威尔等人相信,西红柿中更高的糖含量会让西红柿更美味可口,根本原因就在于SlGLK2基因是否起作用。

3

提前采摘也是影响西红柿美味的重要原因

尽管美国研究人员提出SlGLK2基因的失活与否是西红柿能否保持原汁原味的关键,但是,也有其他研究人员表示怀疑,因为,即便是基因决定着西红柿的味道,也可能不只一种基因在起作用,因此,需要对西红柿的12条染色体、35000个基因作全面研究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到底是哪些基因在起作用,而目前公布的西红柿基因组只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信息。

另一方面,包括西红柿在内的很多作物的产品的味道不只是与基因有关,而且与栽培的土壤、日照、降雨、种植的时间等许多因素有关,同时与收获、采摘和贮存运输的时间和方式有关。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西红柿遗传学家大卫·弗朗西斯认为,大多数地方的西红柿采摘都有一个时间提前量,即在西红柿还是青涩的时候就采摘,然后贮存放置、运输,在这个过程中西红柿才会慢慢变红。所以,西红柿的口味与这种采摘贮存方式有关。

在少则几天多则几十天的贮存和运输的过程中,西红柿还有一个成熟过程,这会影响淀粉向糖的转化。同时,西红柿果实中的糖约80%来自叶子,是在后来才转移到果实中的。另外,栽培模式的不同也可能影响西红柿的味道。例如,在野外种植的西红柿和在温室大棚里栽种的西红柿味道就有不同。

(1)基因组文库包含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cDNA文库只包含该种生物部分基因,所以同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大于cDNA文库.

(2)PCR技术是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抗冻蛋白基因的方法,其原理是DNA分子复制.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的物质有抗冻蛋白基因、4中脱氧核苷酸、引物和Taq酶,在扩增过程中,引物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参与子代脱氧核苷酸链的合成,因此引物和脱氧核苷酸被不断消耗.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4)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体细胞,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因此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然后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高耐寒的番茄植株.

(5)若要获得大量高耐寒的无病毒番茄植株,可以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故答案为:

(1)小于

(2)PCR技术 DNA分子复制 引物 Taq酶 引物 脱氧核苷酸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4)农杆菌转化法 植物组织培养

(5)茎尖组织培养

为什么在美国商店里买的西红柿这么无味?它们被培育成坚固和巨大的两种品质,这两种品质与美味番茄味道的遗传损失有关。哈里·克莱/佛罗里达大学的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多数商店买来的西红柿都这么无味?答案(惊喜,惊喜)与收入有关: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西红柿种植户关心产量,与产量相关的基因变异与美味的西红柿口味无关。

消费者抱怨现代西红柿没有什么味道。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黄三文(音译)说,这就像是一颗“水炸d”,研究的共同负责人是

,农民们如何才能抛弃这颗“水炸d”,恢复西红柿浓郁的甜味?为了找出答案,黄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哪些基因与番茄的味道有关。[为什么香蕉是浆果,而草莓不是?]

研究人员首先对398个现代、传家宝和野生番茄品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由100人组成的消费小组,根据感官质量,包括“总体喜好”和“口味强度”,对160个西红柿进行了抽样调查。

根据小组的反馈,研究人员确定了几十种可能与西红柿丰盛口感有关的化学物质。黄说,通过一个统计模型来确定西红柿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科学家们确定了33种风味化合物。

然后研究人员测量了每种西红柿中33种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并确定了大约250个控制番茄风味的基因位点(染色体上的特定点),

这一发现“揭示了番茄风味的遗传基础,”黄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Live Science。但研究人员还想确定为什么商店购买的西红柿是如此的无味,即“水d”,

结果表明,现代西红柿品种是根据大小等品质来选择的,因为消费者更喜欢大的水果和硬度,因为这一特性使西红柿更容易运输,研究人员说。同时,香精的质量也被忽略了,研究人员说,

“我们发现现代商业品种含有的这些重要的香精化学物质的含量明显低于老品种[do],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说:

无味的“水d”

当人们咬西红柿时,它的糖和酸会激活味觉感受器,而一组不同的挥发性(空气中的)化合物会激活鼻子里与嗅觉有关的感受器。

“挥发物,特别是,对味道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去除特定的类胡萝卜素挥发物(从西红柿中)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喜好,”研究人员引用2010年《食品与农业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写道。

挥发物的缺乏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商店购买的西红柿如此无味,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研究人员发现,“与传家宝品种相比,现代品种中13种与风味相关的挥发物显著减少。”此外,研究作者指出,冷藏可以改变番茄的挥发性化合物。

更重要的是,较小的番茄含糖量较高,质量也很大,科学家们发现,商店购买的西红柿往往是缺乏的。

但是未来充满了美味的、商店购买的西红柿新品种的希望,因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改善味道提供了一个路线图,”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

是由遗传学家、生物化学家合作完成的,黄说,育种家和消费者“可以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更好口味的西红柿。”这项研究今天(1月26日)在《科学》杂志的网上发表。

的原始文章

解:已知:番茄的果实红色(R)为显性,**(r)为隐性.则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熟RR或Rr,黄果番茄的基因组成是rr;又知: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杂交,后代既有红果又有黄果,则亲代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一定是Rr.如图所示:

故选:D

在家常菜中,西红柿都是大的,见到小型的番茄(圣女果)人们会诧异并且疑惑:这是不是转基因食品?那么,小番茄是转基因食品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番茄转基因食品吗

“圣女果并不是转基因食品,它只是番茄由小变大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黄三文说,他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种质的重测序分析,揭开了番茄几百年来由小变大的“进化史”,构建绘制出完整的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未来依据图谱,将可培育出美味的新番茄。

“番茄的祖先体重仅有1克,还不足现生番茄的百分之一。”黄三文说,“现有的番茄是经过人工选择来实现的,但选育者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选中了哪些基因,而我们做的事恰恰是发现了番茄几百年来是怎么变大的。”研究团队发现第5号染色体是决定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主要用于生产番茄酱)差异的主要基因组区域。

不少消费者还认为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黄三文表示这是误解,他说,目前国内并没有转基因番茄在销售,圣女果的学名是樱桃番茄,它并不是转基因食品,而是番茄进化的中间阶段,“大家可以放心吃”。

小番茄是不是转基因

我们吃的圣女果就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驯化的品种,DNA序列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这点。在最近的一些育种开发中,重新开始将那些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头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常规杂交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口感极佳的圣女果。

所以说,迄今为止,圣女果跟转基因技术还没有发生过关系。

小番茄有哪些功效

小番茄又叫圣女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小番茄色泽艳丽、形态优美,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番茄高。下面介绍一下小番茄有哪些功效

清热解毒

小番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内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口渴口臭,胸膈闷热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减肥

小番茄能够润肠通便,清理肠道,因此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对啤酒肚或者产后便秘引起的小肚腩有很好的减肥作用。

润肤美容

小番茄还具有润肤美容的功效,小番茄含有很高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C,能够有效改善肌肤粗糙老化,是保持青春的上好食品。

调节免疫

小番茄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完善意义重大。能使腺体修复、恢复防御功能,杀死病菌,对于防癌、抗癌,特别是前列腺癌,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

番茄驯化后形成的品种是樱桃番茄。

醋栗番茄自然中发展出自交,然后被印第安人发现并留下,第一次驯化便在此时开始。第一次驯化的代表性品种,是樱桃番茄(小番茄)。

在第二次有意驯化、育种之下,番茄的个头开始变大、心室变多,越来越接近我们现在食用的番茄。科学进步带来“第三次驯化”,自2012年番茄基因组公布以来,番茄品种改良、大小、重量、颜色,都不断有新的培育品种,在抗病、抗寒抗旱方面也一直在进步。

番茄育种改良的实质就是对高产、抗病、抗逆、高品质等优良基因进行选择,并将其聚合到同一材料的过程。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种质资源特别是野生种质中的优良基因,并提高目的基因的选择效率,是加快育种进程的关键。但是,番茄的重要园艺性状如产量、果实大小、颜色、硬度、果实中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风味等只有在番茄果实成熟时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对多种病害的抗性的评价贯穿在整个生育期中,加之番茄的产量、品质、抗寒性、耐弱光等重要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又不很明确,容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干扰,依据其表现型进行的选择常常不能真实地反映基因型。因此对这些性状的评价和筛选不仅难度大,而且周期也长。

为了提高选择效率,研究者已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一些重要的番茄质量基因如抗病基因Tm-2、I、cf2、cf4、cf5、cf9、Cf-ECP3、Mi、Asc、Fr1、Py-1、Pto、Sw-5、Ve等、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有关的基因如y,r,B,Del,dg,hp,og,MB等(表24-4)、与番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糖、脂肪、蛋白质、核酸合成和分解等途径有关的基因等均已获得了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借助于分子标记,育种家可以在苗期对含有目的基因的单株进行有效的选择,大量淘汰非目的基因的单株,从而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缩短鉴定时间,从而加速育种进程。随着Tanksley(1992)的高密度番茄RFLP分子遗传图的发表和不断完善,以及QTL分析技术的建立,育种家 *** 纵控制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数量性状位点(QTL)的愿望也在逐步得到实现。借助于QTL分析方法,未驯化和野生种质中大量有益的QTL得以鉴定和分离,AB-QTL(Advaced backcross QTL)分析方法的应用还实现了QTL分析和品种选育的有机结合。

表24-4 用分子标记定位的番茄抗病虫基因

表24-4 用分子标记定位的番茄抗病虫基因(续)-1

根据QTL研究成果,育种家可以利用与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目的QTL进行高效地选择,实现由常规育种对表现型的选择到直接地选择目的基因的巨大转变。因此QTL分析技术一经产生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人们深信该领域研究成果的运用将为作物育种带来重大的变化。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番茄上的应用:基于DNA水平的分子标记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并具有多态性高、信息量大、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分析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地用于番茄遗传和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如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目标性状基因的标记与定位(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品种纯度鉴定等。分子标记主要有以下类型:

1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Botstein(1980)等首先提出该技术,1986年Vallejos,Tanksley利用该技术获得与番茄R45s、RBCS1、RBCS2、RBCS3、CAB1,CAB2,CAB3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后来Lincoln(1987)、Pichersky(1987,1988,1989)、Scharf(1990)、Rottman(1991)等利用RFLP方法进行了番茄E4,E8A,E8B,CAB6,CAB7,CAB8,HSF8,HSF24,HSF30,ACC1,ACC2,ACC3,ACC4,ACC1等基因的标记研究,并得到了相应的RFLP标记。1989年,Young和Tanksley利用RFLP标记分析了随Tm-2或Tm-2 进入Lesculentum的野生种的染色体片段。他们选择了Tm-2位点两侧的RFLP标记,对12个不同育种来源的Tm-2 和Tm-2品系进行分析,发现渗入(introgressed)基因片段最大的几乎包括染色体9的整个短臂,图距可达51cM,最短的只有4cM左右。1992年Tanksley以普通番茄和潘那利番茄杂交后代群体为基础发展了近900个RFLP标记,并建立了高密度番茄RFLP分子遗传图谱。至今仅美国康乃尔大学公布的茄果类蔬菜作物中的RFLP标记已达2330个。

2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Williams等(1990)基于PCR原理发明了RAPD技术。在番茄中Weide(1993)等利用含潘那利番茄第6染色体的普通番茄渐参系获得了第6染色体的100个特异RAPD标记,其中13个标记定位于形态学标记yv(yellow viresent)和tl(thiaminless)之间。Vander(1992),Egashira(2000)等利用RAPD方法对普通番茄和各种野生番茄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对番茄的分类提供了较好的证据。Rom(1995),Villand(1998),李继红(1999),蒲汉丽(2000),高蓝(2001)赵凌侠(2002)等随后利用RAPD方法进行了番茄的种质资源分析或品种纯度鉴定工作。Yaghoobi(1998)等用RAPD技术对新发现的抗线虫基因Mi-3进行了标记。在520个所用的随即引物中,找到了2个连锁标记。其中的NR14与RFLP标记TG180紧密连锁,借此,把Mi-3定位于第12染色体短臂上。由比等用了288个10个或12个碱基的RAPD随机引物,对青枯病抗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发现了4个连锁标记,有两个标记是与一个高效基因连锁。此外Ohomori(1995),Motoyoshi(1996),Pillen(1996),Dax E(1998),田苗英(2000)等先后开展了抗番茄烟草花叶病毒基因Tm-2,Tm-2的RAPD标记工作,并获得相应的RAPD标记。

3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Broun(1996)用GATA和GACA的重复序列进行番茄作图,结果表明重复序列在番茄基因组中并非随机分布,在着丝粒附近分布较多,作者认为这两种重复序列可以用作检测品种的多态性。Kaemmer(1995)以(GACA)4为探针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每个品种都会产生独特而稳定的指纹,因此可广泛用于品种鉴定。栾时雨(1999)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并建立了9个番茄品种的SSR标记。目前美国康乃尔大学公布的茄果类作物中的SSR标记已达734个。

4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homas CM(1995)利用番茄与野生种Lycopersicon pennellii种间杂交F2群体得到了42000条AFLP谱带,其中3个AFLP标记(M1,M2,M3)与Cf-9基因共分离,这3个标记位于Cf-9基因的两侧04cM的区域之内。用这些标记分析含有Cf-9基因的质粒,发现M1和M2标记分别位于Cf-9基因左右155kb的位置。最近,利用AFLP或转座子标签技术,在Cf-4,Cf-9基因附近发现了一些新的抗性较弱的抗叶霉病基因(Takken et al,1999)。

5SCAR(Sequence Ch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Williamson V M(1994)获得了番茄抗根结线虫基因Mi的SCAR标记,Chague V(1996)获得抗斑萎病毒基因Sw-5的SCAR标记。

6共显性SCAR标记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鲜食番茄课题组利用SCAR标记的原理和多引物PCR技术,建立了一种共显性标记技术(Codominant–SCAR),即在获得与父本、母本基因型一致的显性SCAR标记的基础上,同时将父母本的特异引物加入到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得到了能同时鉴定父本、母本及其杂合体基因型的标记方法。该标记是一种十分稳定的分子标记,在应用上具有重复性好、迅速、简便、低成本的特点,适合于样品的大量分析。对于鉴定农作物杂交种子的纯度、新品种审定、保护品种的知识产权等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7STS(Sequence Tagged Site)

STS是根据单拷贝的DNA片段两端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而产生的一段长度为几百bp的特异片段。由于其采用常规的PCR引物长度,其扩增结果稳定可靠。RFLP标记经过两端测序可以转化为STS。STS在基因组中往往仅出现一次,从而能够界定基因组的特异位点(Olson et al,1989)。利用STS进行物理作图可以通过PCR或杂交的方法完成,使得物理作图方便快捷。由于STS可以作为比较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共同位点,故在基因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KMeKsem(2001)将10个AFLP标记进行了转化,获得了6个STS标记。

8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equence Tagged Sites)

CAPS同SCAR、STS等标记一样,也是一种转化RFLP、AFLP、RAPD等标记的方法,CAPS标记的特异引物经扩增后其产物的电泳谱带并不表现多态性,但用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消化后经电泳检测就能提示其多态性,CAPS标记揭示的是特异PCR扩增产物DNA序列内限制性酶切位点变异的信息,表现为共显性标记。在番茄中已获得抗线虫病基因Mi、抗TMV基因Tm2、抗叶霉病基因cf5、cf9,抗白粉病基因Fr1、抗细菌性斑点病Pto等基因的CAPS标记。目前,美国康乃尔大学公布的茄果类作物中的CAPS标记已有84个。

9Multiplex-CAPS(Multiplex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equence Tagged Sites)

RFLP、AFLP具有 *** 作复杂、时间长、需要放射性步骤和成本高等缺点,因此在构建分子图谱、分子育种及QTL分析时,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一些RFLP标记、AFLP标记和COS标记被转换为CAPS标记。在将RFLP和COS标记转为CAPS标记的过程中,发现一些CAPS标记分享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考虑到Multiplex-PCR在同一扩增反应中应用不同引物对能同时扩增相应序列的优点以及多个CAPS标记分享同一限制性内切酶的事实,利用Multiplex-PCR和CAPS原理建立了Mutiplex-CAPS技术,该技术将Multiplex-PCR和CAPS的优点结合起来,可应用于番茄快速的遗传鉴定和分子育种中(王孝宣、杜永臣等,2003)。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抗番茄叶霉病基因和抗根结线虫基因的分析中。

10SNP(Single Nucleide Polymorphism)

通过测序,然后与相关基因组中对应区域的核甘酸序列进行比较,由此可以检测核甘酸序列的差异,其中一些差异由单核甘酸的差异引起,这种遗传多态性即为单核甘酸多态性(SNP)标记。KMeksem et al(2001)成功地将番茄中的AFLP标记转变为SNP标记。SNP标记极为丰富,涵盖整个基因组,应用前景广阔。

总之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技术被开发出来。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番茄的常规育种相结合,可提高目的性状的选择准确度和选择效率,从而加速番茄育种进程。随着番茄基因组计划的实施[Tomato Genomics Project(#9872617),(>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西红柿有一种奇怪味道怎么样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西红柿有一种奇怪味道怎么样、所获得的抗冻蛋白基因直接导入番茄的体细胞、又大又红又无味:西红柿为什么失去了味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298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