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怎么样

北华大学怎么样,第1张

重点大学,一本。

北华大学(Beihua University),简称北华,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

综合性重点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改革试点高校。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师范学院(1906年清政府创办,省立院校,中国第一批师范院

校)、吉林医学院(1928年孙宗尧创办,省立院校)、吉林林学院(1952年吉林省创建,省立

院校)、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1920年创建,中国冶金部直属院校)合并组建成北华大

学。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9万平方米(含实验实习基地),

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7亿元,馆藏图书3078万册。学校有各类全日

制在校生25296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16814人。学校设有80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科研建设:

从2011年到2013年,学校共承担世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研究项

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 师生风采6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近597项,市(厅局)级科

研项目250项,企事业委托项目26项。已通过国家、省、市(厅局)鉴定的科研成果458项,获得

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累计获得纵向、

横向科研经费近1亿元,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近20亿元。教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900

余篇,995篇学术论文被收入SCI、EI、ISTP、CSSCI等检索,《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

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术资源:

据2015年1月27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图书3078万册,涵盖林、医、师、工、管、文等多

学科,其中纸质图书2042万册,电子图书103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999种,电子期刊7000

种;馆藏古籍图书、港台文献、建国前精装报刊和地方文献等3万余册。各类专业数据库25

个,其中自建数据库3个。

学术交流: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200余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

与管理骨干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访学、科研合

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40余人次。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

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

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

1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403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220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7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3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5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613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30%,21-30岁占119%,31-40岁占254%,41-50岁占274%,51岁以上占32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516%,初中占344%,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516%。农业技术人员9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399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162%;21-30岁占414%;31-40岁占263%;41-50岁占115%;50岁以上占47%。文盲占10%;小学文化程度占205%;初中文化程度占661%;高中文化程度占10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3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36218万户,占856%。

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2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

2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2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2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

2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2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祥明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7-19

[2]郑诚乐林义章林碧英吴少华郝志龙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91-93

[3]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科技特派员创业助农富——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巡礼中国农村科技-2009(2)-56-57

[4]孔祥智李圣军科技特派员: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和对策建议——福建省南平市案例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8(5)-16-21

[5]福建:科技特派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农村科技-2008(8)-74-77

[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课题组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17-121

[7]桂秀梅河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专家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11)-18-19

华南农业大学面积共计8199余亩。其中天河校本部4395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余亩。建筑总面积139万平方米;设有25个学院(部),99个本科专业;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学校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111计划”,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由原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1984年,更名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

截至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387人,其中专任教师2363人(正高级487人,副高级868人);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55人,省级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博士生导师320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95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314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院士团队1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1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7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25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25个,综合试点改革专业13个,重点专业3个,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12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双语)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学科建设

学校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二级学科60个(其中目录内二级学科44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6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硕士二级学科117个(其中目录内二级学科9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8个),另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共119个,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原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动物医学、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林学

教学成果

2016学年,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约467项,省级约905项。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各级规划教材15种。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7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原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4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广东省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木材及木制品检验站均设在学校。

研究成果

2017年,学校主持的3项科技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8项科技成果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5项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7项,参与8项,在学校主持的获奖项目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020年1月,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纸本图书2605321册,电子资源折合馆藏5674208册,纸质报刊2388种,各类数据库179个,生均纸质图书达到5348册/生,生均年进书量263册。文献资源覆盖了学校办学的全部学科,初步形成多学科、多载体,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生物科学文献为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保障体系。

合作交流

2016-2017年,学校共派出352名学生赴海外校参加交流学习项目,新增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环境科学“2+2”国际班、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科“2+2”国际班,成功举办模拟亚太经合组织华南区决赛,获评ModelAPEC优秀指导高校奖(2017)、ModelAPECModelAPEC优秀社团奖(2017)。

学校先后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82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并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学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以上就是关于北华大学怎么样全部的内容,包括:北华大学怎么样、现代农业管理自考论文题目,请高手赐教一个方向,采纳再追加一百、华南农业大学面积是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321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