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修饰的方式

组蛋白修饰的方式,第1张

⒈甲基化

蛋白甲基化是由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histonemethyl transferase,HMT)完成的。甲基化可发生在组蛋白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上,而且赖氨酸残基能够发生单、双、三甲基化,而精氨酸残基能够单、双甲基化,这些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极大地增加了组蛋白修饰和调节基因表达的复杂性。甲基化的作用位点在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的侧链N原子上。组蛋白H3的第4、9、27和36位,H4的第20位Lys,H3的第2、l7、26位及H4的第3位Arg都是甲基化的常见位点。研究表明·,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是一种相对动态的标记,精氨酸甲基化与基因激活相关,而H3和H4精氨酸的甲基化丢失与基因沉默相关。相反,赖氨酸甲基化似乎是基因表达调控中一种较为稳定的标记。例如,H3第4位的赖氨酸残基甲基化与基因激活相关,而第9位和第27位赖氨酸甲基化与基因沉默相关。此外,H4—K20的甲基化与基因沉默相关,H3—K36和H3—K79的甲基化与基因激活有关。但应当注意的是,甲基化个数与基因沉默和激活的程度相关。

乙酰

组蛋白乙酰化主要发生在H3、H4的N端比较保守的赖氨酸位置上,是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协调进行。组蛋白乙酰化呈多样性,核小体上有多个位点可提供乙酰化位点,但特定基因部位的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以一种非随机的、位置特异的方式进行。乙酰化可能通过对组蛋白电荷以及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来调节基因转录。早期对染色质及其特征性组分进行归类划分时就有人总结指出:异染色质结构域组蛋白呈低乙酰化,常染色质结构域组蛋白呈高乙酰化。最近有研究发现,某些HAT复合物含有一些常见的转录因子,某些HDAC复合物含有已被证实的阻遏蛋白。这些发现支持了高乙酰化与激活基因表达、低乙酰化与抑制基因表达有关的看法。

⒊组蛋白的其他修饰方式

相对而言,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方式是最稳定的,所以最适合作为稳定的表观遗传信息。而乙酰化修饰具有较高的动态,另外还有其他不稳定的修饰方式,如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等。这些修饰更为灵活的影响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多种修饰方式的组合发挥其调控功能。所以有人称这些能被专识别的修饰信息为组蛋白密码。这些组蛋白密码组合变化非常多,因此组蛋白共价修饰可能是更为精细的基因表达方式。

另外,研究发现H2B的泛素化可以影响H3K4和H3K79的甲基化,这也提示了各种修饰间也存在着相互的关联。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zǔ dàn bái

2 英文参考

histone

3 注解

组蛋白(histone)指与有核细胞核内DNA结合的堿性蛋白,以与DNA结合成核酸组蛋白的形态,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核中。在 核中,由于生物不同,有时以鱼精蛋白取代组蛋白。从氨基酸组成来看,多数是赖氨酸和精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较少。缔合作用强。一般认为由以下5种分子构成(因细胞核的种类不同,有时可更多些):F1或Ⅰ(高赖氨酸,丙氨酸型),F2b或Ⅱb2(高赖氨酸,丝氨酸型),F2a2或Ⅱb1(高丙氨酸,亮氨酸型,高精氨酸、赖氨酸型),F2a1或Ⅳ(高精氨酸甘氨酸型)F3或Ⅲ(高精氨酸,丙氨酸型)。小牛胸腺的组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21,000,13,775,14,002,11,282,15,324。其中除F1以外,其它4种分子的化学结构已经确定,发现相同的堿性氨基酸残基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在分子内分布相当靠近。即使生物的种类不同,但组蛋白的各分子种类的化学结构似乎是十分相似的。在染色质内,组蛋白和DNA的重量比约为1∶1,具有彼此相反的电荷,进行离子结合。组蛋白维持DNA的结构,起著稳定的所谓超螺旋型配置的作用。同时有的学说认为在细胞核中的组蛋白起著抑制DNA的遗传信息表达的作用。组蛋白分子中,特定的氨基酸残基部分地受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酯化等作用,这种组蛋白的分子修饰似乎与调节细胞周期内遗传因子机能的表达有关。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是一类小分子堿性蛋白质, 有五种类型:H1 、H2A 、H2B 、H3 、H4,它们富含带正电荷的堿性氨基酸, 能够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

组蛋白的基因非常保守。亲缘关系较远的种属中, 四种组蛋白(H2A、H2A、H3、H4)氨基酸序列都非常相似, 如海胆组织H3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小牛胸腺的H3的氨基酸序列间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 小牛胸腺的H3的氨基酸序列与豌豆的H3也只有4个氨基酸不同。不同生物的H1序列变化较大, 在某些组织中,H1被特殊的组蛋白所取代。如成熟的鱼类和鸟类的红细胞中H1 则被H5 所取代, 精细胞中则由精蛋白代替组蛋白。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比为1:1。

这是形成组蛋白各组分微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修饰的方式有:①乙酰化。有两种,一种是H1、H2A、H4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α-乙酰丝氨酸,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发生这一修饰。二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N6-乙酰赖氨酸。②磷酸化。所有组蛋白的组分均能磷酸化,在细胞分裂期间,H1的1~3个丝氨酸可以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时期,H1有3~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发生磷酸化,其他四个核心组蛋白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氨基末端区域的丝氨酸残基上。组蛋白的磷酸化可能会改变组蛋白与DNA的结合。③甲基化。仅发现于H3的9和27位和H4的20位的赖氨酸,鸭红细胞组蛋白H1和H5的组氨酸。④ADP-核糖基化。组蛋白H1、H2A、H2B及H3和多聚ADP-核糖的共价结合,ADP-核糖基化被认为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复制过程的扳机。④其他修饰:赖氨酸的丙酰化、丁酰化、琥珀酰化、巴豆酰化、丙二酸酰等。

H3·H4的乙酰化可打开一个开放的染色质结构,增加基因的表达。转录共同激活物如CBPöP300、PCAF实质上是体内的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相反,HDAC参与组成转录共同抑制复合物,已发现的两个共同抑制复合物SIN3、Mi22NHRD(核小体重塑蛋白去乙酰基酶)都含有HDAC1、HDAC2。SIN3的组成为核心(HDAC1、HDAC2、RBAP46öRBAP48)SIN3AöSIN3B、SAP30öSAP18共同构成。SIN3复合物通过组分SIN3A与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或共同抑制物包括mael2max,核激素受体N2CORöSMRT、甲基化CPG粘附蛋白(MECP2、MBD2)相互作用。Mi22NHRD由核心(HDAC1、HDAC2、RBAP46öRBAP48)Mi2、MTA1öMTA2、MBD3组成,其中MBD3含有MBD样序列,与甲基化DNA有低亲和力,分析发现MBD3与甲基化有关的氨基酸被置换,由此推测MBD3与MBD2相互作用而使Mi22NURD与甲基化DNA结合。由此看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转录阻遏。此外,Mi22NURD还有染色质重塑活性,所以SIN3和Mi22NURD可能分别在长期和短期转录阻遏调节中起作用。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组蛋白则可以有很多修饰形式一个核小体由两个H2A,两个H2B,两个H3,两个H4组成的八聚体和147bp缠绕在外面的DNA组成组成核小体的组蛋白的核心部分状态大致是均一的,游离在外的N-端则可以受到各种各样的修饰,包括组蛋白末端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等。组蛋白被甲基化的位点是赖氨酸和精氨酸赖氨酸可以分别被一、二、三甲基化,精氨酸只能被一、二甲基化在组蛋白H3上,共有5个赖氨酸位点可以被甲基化修饰一般来说,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主要聚集在活跃转录的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K9的甲基化同基因的转录抑制及异染色质有关。EZH2可以甲基化H3K27,导致相关基因的沉默,并且与X-Chromosomeinactivation相关。H3K36的甲基化同基因转录激活相关。

以上就是关于组蛋白修饰的方式全部的内容,包括:组蛋白修饰的方式、组蛋白简介、组蛋白的合成修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383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