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论文 急求!!追加1000分

数据库论文 急求!!追加1000分,第1张

简介

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需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数学基础与理论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正是培养信息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

的基地。

信息学院发展简史

中国人民大学在1978年创立了经济信息管理系,它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将数学与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为特色的系科。 1986年,在原系计算站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校计算中心。 1994年,经济信息管理系与校信息中心合并,组建了现在的信息学院。

老一辈****

萨师煊教授是信息学院的奠基者之一,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系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后裔。1978年,他与江昭、陈余年、魏睛宇、赵书媛等老一辈****一起创立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曾担任系主任,名誉系主任。他是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奠基者和学术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为数据库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出版国内第一本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最早发表数据库技术的研究论文。

六个第一

第一个将“信息”一词用作我国高校的专业名称:“经济信息管理”。 第一个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为特色的系科:经济信息管理系(1978年), 发展为信息学院。 第一批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授予单位。 第一批我国高校数量经济学硕士点授予单位。 第一个教育部数据库与商务智能工程研究中心。 第一个北京市软件产业化中心:数据库产业化基地。

信息学院现状概述

信息学院按照一级学科设立三个系,负责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经济信息管理系 系主任 左美云 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系主任 孟小峰 教授(兼) 数学系 系主任 龙永红 教授 信息学院目前拥有三个全国知名的研究所/实验室。按照在2级学科设立研究所的思路,学院将创造条件逐步新建若干研究所: 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所长 王珊 教授) 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 陈禹 教授) 信息学院拥有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网络条件,建有2个现代化的面向本科教学的实验室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面向本院) 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室(面向全校) 信息学院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拥有完整的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培养体系。信息学院的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经济学。目前的博士、硕士和本科专业包括: 博士后流动站: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系统结构、 系统理论、 运筹学与控制论、 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 计算数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个专业学位授予点:软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 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工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师资

学院现有教师86人,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3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导师45名、2位兼职教授、还有4位国际顶级学者受聘为我院客座教授。信息学院的教授在国内相关专业学会中担任领导职务。 王珊教授是我国数据库届的****,我院的数据库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也自然而然成了我院的一个品牌。《数据库系统概论》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4个版本共计一百万册以上,这在专业教材中是非常少见的。该教材获得了国家级奖励。王珊教授于2008年荣获第四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 陈禹教授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我国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方面最杰出的专家之一。在我国第一个成立了经济科学实验室,开展实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学院一批年轻的教授已经开始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学院教师连续2年,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位列全校第一。 学院教师SCI/EI发文总数也连续数年位列全校第一。

学生及毕业生情况

学院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生共800余人。1978年至今,学院共有毕业生3400余人。主要在政府机关的信息管理部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部门,国内外著名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等工作。历届毕业生有多人已成长为省、部和司局级领导干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教学与研究

在学科及教材建设方面,出版了几十种教材。其中《高等数学》(丛书)、《数据库系统概论》、《运筹学通论》、《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社会上各种形式的人才培训,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重大科研项目

学院教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各种科技计划的经费支持。 学院先后承担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计划项目、“973”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学院直接参加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关的决策咨询、管理咨询等信息服务工作。在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数量经济、运筹学、金融数学、证券分析,保险精算、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30余项奖励。 国际交流和合作

学院非常重视和国际同行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合作研究、人员互访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各学科的发展。 学院平均每周都有海外学者来访,举办学术讲座、合作研究、开设短期课程等。 学生有各种机会可以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者短期合作研究。 和澳大利亚、新加坡、欧洲、香港、美国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有合作协议。 VLDB2004国际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王珊教授参加会议。 2005年我院主办中法系统科学研讨会 罗切斯特工业大学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信息学院院徽

2008年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公布院徽设计方案。 院徽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关注下,历时四年、几易其稿。经研究,学院最终决定选用由北京知行堂广告有限公司提出的方案。标识以“信息”中的“信”字为创意点进行图形创作,左侧的篆体“人”取材于人大校徽,右侧以英文info竖排并巧妙变形为“言”字与左侧篆体“人”字自然的结合成为一个“信”,在视觉上既表达了人民大学的整体又反应出信息学院的特点。标志信息感强烈而又有独特内涵,info在表现篆体“言”的同时还有目的图形变化,使之具有集成电路的抽象形式和信息流通传递和互通的抽象概念。

Oracle提供了分区技术以支持VLDB(Very Large DataBase)。分区表通过对分区列的判断,把分区列不同的记录,放到不同的分区中。分区完全对应用透明。

Oracle的分区表可以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是一个独立的段(SEGMENT),可以存放到不同的表空间中。查询时可以通过查询表来访问各个分区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在查询时直接指定分区的方法来进行查询。

分区提供以下优点:

由于将数据分散到各个分区中,减少了数据损坏的可能性;

可以对单独的分区进行备份和恢复;

可以将分区映射到不同的物理磁盘上,来分散IO;

提高可管理性、可用性和性能。

Oracle提供了以下几种分区类型:

范围分区(range);

哈希分区(hash);

列表分区(list);

范围-哈希复合分区(range-hash);

范围-列表复合分区(range-list)。

Oracle的普通表没有办法通过修改属性的方式直接转化为分区表,必须通过重建的方式进行转变,下面介绍三种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方法一:利用原表重建分区表。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TIM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4-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1-1', 'YYYY-MM-DD')),

4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5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6 AS SELECT ID, TIME FROM T;

表已创建。

SQL> RENAME T TO T_OLD;

表已重命名。

SQL> RENAME T_NEW TO T;

表已重命名。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1);

COUNT()

----------

0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2);

COUNT()

----------

6246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3);

COUNT()

----------

18

优点:方法简单易用,由于采用DDL语句,不会产生UNDO,且只产生少量REDO,效率相对较高,而且建表完成后数据已经在分布到各个分区中了。

不足:对于数据的一致性方面还需要额外的考虑。由于几乎没有办法通过手工锁定T表的方式保证一致性,在执行CREATE TABLE语句和RENAME T_NEW TO T语句直接的修改可能会丢失,如果要保证一致性,需要在执行完语句后对数据进行检查,而这个代价是比较大的。另外在执行两个RENAME语句之间执行的对T的访问会失败。

适用于修改不频繁的表,在闲时进行 *** 作,表的数据量不宜太大。

方法二:使用交换分区的方法。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表已创建。

SQL> ALTER TABLE T_NEW EXCHANGE PARTITION P1 WITH TABLE T;

表已更改。

SQL> RENAME T TO T_OLD;

表已重命名。

SQL> RENAME T_NEW TO T;

表已重命名。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优点:只是对数据字典中分区和表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没有数据的修改或复制,效率最高。如果对数据在分区中的分布没有进一步要求的话,实现比较简单。在执行完RENAME *** 作后,可以检查T_OLD中是否存在数据,如果存在的话,直接将这些数据插入到T中,可以保证对T插入的 *** 作不会丢失。

不足:仍然存在一致性问题,交换分区之后RENAME T_NEW TO T之前,查询、更新和删除会出现错误或访问不到数据。如果要求数据分布到多个分区中,则需要进行分区的SPLIT *** 作,会增加 *** 作的复杂度,效率也会降低。

适用于包含大数据量的表转到分区表中的一个分区的 *** 作。应尽量在闲时进行 *** 作。

方法三:Oracle9i以上版本,利用在线重定义功能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USER, 'T', DBMS_REDEFINITIONCONS_USE_PK);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4-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1-1', 'YYYY-MM-DD')),

4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5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表已创建。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USER, 'T', 'T_NEW', -

> 'ID ID, TIME TIME', DBMS_REDEFINITIONCONS_USE_PK);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YANGTK', 'T', 'T_NEW');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2);

COUNT()

----------

6246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3);

COUNT()

----------

18

优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大部分时间内,表T都可以正常进行DML *** 作。只在切换的瞬间锁表,具有很高的可用性。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各种不同的需要都能满足。而且,可以在切换前进行相应的授权并建立各种约束,可以做到切换完成后不再需要任何额外的管理 *** 作。

不足:实现上比上面两种略显复杂。

适用于各种情况。

这里只给出了在线重定义表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详细的描述和例子可以参考下面两篇文章。

Oracle的在线重定义表功能:

Oracle的在线重定义表功能(二):

索引也可以进行分区,分区索引有两种类型:global和local。对于local索引,每一个表分区对应一个索引分区,当表的分区发生变化时,索引的维护由Oracle自动进行。对于global索引,可以选择是否分区,而且索引的分区可以不与表分区相对应。当对分区进行维护 *** 作时,通常会导致全局索引的INVALDED,必须在执行完 *** 作后REBUILD。Oracle9i提供了UPDATE GLOBAL INDEXES语句,可以使在进行分区维护的同时重建全局索引。

全局索引可以包含多个分区的值 局部索引比全局索引容易管理,而全局索引比较快

注意:不能为散列分区 或者 子分区创建全局索引

Oracle的分区功能十分强大。不过用起来发现有两点不大方便:

第一是已经存在的表没有方法可以直接转化为分区表。不过Oracle提供了在线重定义表的功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普通表到分区表的转化。可以参考这个例子:

第二点是如果采用了local分区索引,那么在增加表分区的时候,索引分区的表空间是不可控制的。如果希望将表和索引的分区分开到不同的表空间且不同索引分区也分散到不同的表空间中,那么只能在增加分区后,对新增的分区索引单独rebuild。

Oracle最大允许存在多少个分区呢

我们可以从Oracle的Concepts手册上找到这个信息,对于Oracle9iR2:

Tables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up to 64,000 separate partitions

对于Oracle10gR2,Oracle增强了分区特性:

Tables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up to 1024K-1 separate partitions

关于何时应该进行分区,Oracle有如下建议:

■ Tables greater than 2GB should always be considered for partitioning

■ Tables containing historical data, in which new data is added into the newest partition A typical example is a historical table where only the current month's data is updatable and the other 11 months are read only

这些信息是在网上查到的,测试了下确实可以用。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论文 急求!!追加1000分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论文 急求!!追加1000分、如何使得数据库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展、想了解一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一些情况!就业,考研,出国,学习,前景等等!谢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458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