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十五”地质大调查成果综述及“十一五”展望

华东地区“十五”地质大调查成果综述及“十一五”展望,第1张

郭坤一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1 概况

1999年7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承担、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地质大调查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下,围绕着一项计划和四项工程(基础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和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进行科学部署、精心组织,采用新机制、新思路,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截至2005年,地质大调查实施7年间,华东地区共安排地质大调查工作项目156项,共获资金41291万元。其中,基础地质调查32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73项,地质环境调查评价23项,物探、化探、遥感28项。共有17个工作单位承担。

2 主要进展及成果

21 基础地质调查

投入经费4367万元,已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22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22幅,1: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4幅。正在进行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9幅。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211 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华东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发育在大别—苏鲁、扬子和华夏3个地层区。

华夏地层区:通过邵武、龙岩、三明、瑞金等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打通了闽西地区近南北向的地质走廊,提高了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肯定了武夷地区总体以加里东期变质褶皱隆起,在寒武系之下,存在着震旦系—南华系浅变质硅质岩(石英岩)以及与扬子区相似的地层序列;对古元古代麻源岩群和新元古代马面山岩群的岩性组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元古代存在双峰式火山岩;对以古元古代桃溪岩组为核部的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特点及运动学机制进行了解剖,确定其形成时代以印支期为主。

扬子地层区:通过南昌、上饶、景德镇、金华等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对该地区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岩石地层和构造—地层系统,解决了各省之间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以双溪坞岩群为代表的中元古代岛弧火山岩得到进一步确认,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侵入岩、基性岩墙群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别苏鲁地层区:将大别山区的变质表壳岩组合划分为古元古代大别山岩群和中-新元古代宿松岩群,将前陆带中的深变质表壳岩组合归为中元古代董岭岩群。提出了大部分变质变形侵入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少数形成于中元古代,大别山岩群为古元古代、宿松岩群为中-新元古代的新认识。

212 金钉子剖面

我国现有的两个金钉子剖面均位于华东地区:在奥陶纪达瑞威尔阶层型剖面的常山县黄泥潭剖面1:5万区调工作中,新发现了厘米级厚度的沉凝灰岩,并从中分选出单颗粒锆石,进行了精确的定年,从年代学上对界限进行准确定位。在对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分布区进行了高精度大比例尺填图,对界线层中的关键层(如PTB界线粘土层、PTB界线层内的国际牙形石带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鉴定识别出两个重要牙形石带:Clarkina subcarinata带;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大大提高了该区生物地层对比精度。

213 第四纪厚覆盖区填图方法

在1:25万杭州、南京、南通和上海等幅区调工作中,注重了厚覆盖区第四纪地质研究,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到第四纪地质研究中,采用“基准面旋回”的概念,结合岩石地层、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方法,建立了区内等时地层格架和对比依据。并从标准孔的研究入手,通过古土壤、古暴露面及其所对比的剥蚀面和沉积界面的识别研究,解决了标准孔与一般钻孔的气候旋回等时对比问题,对新发现的浙江跨湖桥文化与古环境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厚覆盖区第四纪地质图的表现形式上增加了较多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丰富了图面内容。

214 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

近几年来,沿海诸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火山活动期次和火山活动规律,并通过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进行了火山地层的划分与对比,证实了磨石山群火山岩年龄主体为早白垩世(1377~113Ma)而非以往长期沿用的晚侏罗世,这对重新认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时空展布与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的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

215 陆相红盆区调方法研究总结

在1:5万金田、澧田等幅区调工作中,针对中生代陆相红盆,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从划分构造界面入手,采用岩性、岩相调查相结合,对各类构造界面性质和沉积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环境、时空展布及相互叠置关系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建立了陆相岩石地层层序,划分了岩石地层单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图,地质图内容十分丰富。

216 计算机填图方法试点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计算机填图试点,福建省地质调查院率先采用计算机辅助填图方法完成了1:5万东山县、宫前幅区域地质调查。完善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空间与属性的数据模型及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并实现了多源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的形成、组织、集中、保存、检索与分析,在不同G1S平台上建立了面向多源信息管理与分析的G1S区域性区域地质调查空间综合地学信息系统。

22 区域物、化、遥工作

7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华东地区共部署区域物探、化探和遥感调查项目28项,共获资金17547万元,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资金819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350万元。

221 区域物探工作

部署完成了福建省西部区域重力调查,完成重力测点3870个,调查面积229165km2。至此,华东地区的区域重力调查已经全面完成。

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物探方法应用示范,完成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调查面积30340km2,补充了重、磁、电测深数据,并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编图。

222 农业地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该项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江西南昌地区、江苏南京地区及福建厦门—漳州地区分别开展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实验和调查实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有机污染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效态分析方法的研究。从2002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和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省(市)、部级合作开展农业地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协议。总计完成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237万km2,获得了海量的测试数据。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对226440km2土壤进行分析,圈出Ⅲ类、超Ⅲ类土壤21483km2,发现了沿长江存在着区域性的Cd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污染。发现了一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区和优质区,其中,适宜于发展绿色农业基地的面积140586km2,富硒土壤资源18294km2。调查成果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编制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开展了长江流域生态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并就广州、武汉、成都三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进行了预警,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223 遥感地质调查

开展了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和上海市的省级遥感综合调查,完成遥感调查面积62万km2。同时,在东部重要经济区带、长江流域开展了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监测和解译。

23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7年间,在华东地区共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73项,总计投入经费12078万元(表1)。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3760m,坑探4674m,1:5万化探13270km2。累计新发现物、化探异常283处,提交小型矿床19个、小型矿产地15处、中型矿床22个、大型矿床17个、超大型矿床7个。

表1 华东地区矿产项目分类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出华东地区的黑色金属(金红石)、贵金属(银、金)、稀有金属(钽、铌、锂)、有色金属(钨、锡、铅、锌)和重要非金属(膨润土、高岭土、萤石、玻璃用石英砂)矿产均出现了良好的前景,钨、锡等优势矿产地位得到了显著增强。

表2 华东地区主要矿种资源量

黑色金属-金红石矿产:集中分布于苏北超高压变质带中,属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

稀有金属矿产:主要与发育在江西和长江下游地区的燕山晚期碱性花岗岩建造有关,资源潜力巨大。已提交的矿产勘查成果报告主要为由江苏地调院承担的《江苏苏州善安浜钽矿评价报告》,提交超大型钽矿1处,伴生锂、铷、铯、铪资源量达中-超大型规模。

有色金属:钨、锡矿产是我国的优势矿种,华东地区主要产于赣南地区。已提交《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及周边地区锡-铜多金属矿评价报告》,提交大型锡矿1处。正在实施的“江西诸广山—万洋山钨多金属矿评价”项目新发现3处具大-超大型远景的潜力矿区;“江西于都—全南地区钨矿评价”项目,已确定具中、大型找矿潜力的矿区(点)5处,具进一步工作意义的找矿靶区5处。此外,在扬子地台南缘的九岭—鄣公山—皖南隆起带,钨、锡矿产也显示巨大的资源潜力。

铅-锌矿产的找矿突破主要在于,认识了以往不被重视的元古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产出层位,提出了在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更大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圈定的综合化探异常基础上,寻找该层位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有效找矿方法,取得了福建尤溪峰岩、福建建瓯八外洋两处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找矿突破。该类型矿产的找寻,目前正方兴未艾,在北武夷地区、闽中地区和浙西南地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贵金属矿产(银、金)的找矿突破地区,主要分布于江西北部九岭地区赣东北地区和皖南地区,前两者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后者主要为石英脉型。

矿产资源综合研究:完成了武夷山、皖浙赣相邻区2个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建立了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编制了一批综合性基础图件。

华东地区新一轮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实现了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服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基础信息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保护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服务的目的。同时,为后续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转入资源补偿费及其他资金勘查奠定了基础,带动了商业性地勘投入,推动了地方矿业市场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4 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伴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的自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之初,即在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和淮河流域等环境地质和水资源问题突出的地区,部署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其目的是查明工作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利用GIS技术,建立工作区的环境地质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实现调查与勘查成果全部数字化、评价预测的计算机化,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地学技术支撑。同时,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的对策和建议。

7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华东暨东南沿海地区(含广西、海南、广东)共部署水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23项,工作性质包括基础调查、灾害预警和综合研究。共获资金7756万元。

241 主要进展及成果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将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作为统一的地质单元,建立了区域基岩构造模型和第四纪沉积结构模型,查明了第四纪以来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和长江古河道的迁移演化特征,为建立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依据。

运用GMS(31)地下水资源评价软件,在该地区建立了孔隙承压水三维地下水流模型,实现了整个地下水资源评价过程的可视化。

查明了区域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现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模型,评价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初步建立了全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的建设规划,并进行了初步实施,为满足政府和社会需求,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GIS平台上,建立了以基岩构造模型、第四纪沉积结构模型、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模型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相关信息的查询、分析、编辑和管理。

242 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

初步查明了淮河流域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污染组分及其分布,评价了地下水质量。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以Ⅴ类水和Ⅳ类水为主,尤其是埋深小于20m的浅层地下水,Ⅴ类水和Ⅳ类水的分布面积达54260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916%;相比之下深层地下水(埋深大于50m)水质较好,Ⅰ、Ⅱ、Ⅲ类水分布面积达18955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32%。

评价了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地下水污染程度分区。浅层地下水重度污染区分布面积16215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273%;中度污染区分布面积32221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5449%;轻度污染区分布面积10829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183%。

探讨了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污染具有带状污染特征,沿污水河(沟)两侧附近浅层地下水受污染最为严重,居民患偏瘫、癌症患者较多。

初步查明了阜阳市的地面沉降现状、形成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

243 东南沿海及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

在全面分析和调查研究了东南沿海地区海岸变迁、海水入侵、水土污染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东南沿海地区缓变型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和危害。

初步查明了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环境、近现代海岸变迁及古海岸变迁特征。

根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微咸水、半咸水的思路与建议。

初步查明了海南岛东北部和西南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福建沿海地区、广西北部湾和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和成因。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地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有扩大化趋势,常州等城市郊区有机污染物检出率较高。

应用地下水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地下水流场变化,探讨了地下水污染源类型,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调查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如侵类型、方式和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岛西部和广西北海地区海水入侵主要由不合理的开采地下水引起,同时出现了因高位养虾所致的海水入侵。

针对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防治对策,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

更新和新编了一批地质环境图件。

244 杭嘉湖平原1: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

全面查明了区内的地层、第四纪古地理环境、土地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生态地质旅游资源等。

成功应用磁化率测试技术大面积开展了区域土壤环境评价研究工作,磁化率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能够反映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同种土壤化学元素的差异等,采用“统一方法、分区评价”和“因子赋值、定量评价”的原则提出了一套新的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编制了一套由70余张图件组成的生态环境地质图系。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

应用MapInfo *** 作平台设计并开发出了“杭嘉湖平原1: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地理信息系统。

245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在地面沉降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按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总体规划,制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技术标准和监测技术要求,建设统一的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为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有效监测、综合研究以及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平台的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的建设正在进行中。

246 沿海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

本着分片研究、整体综合的研究思路,重点分析研究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的区域地质构造和近代地壳活动性、区域气候与水文特征、区域地形、地貌、区域岩性结构特点、水资源条件、其他地质资源;系统梳理和归纳出东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总体效应的6类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地面变形加剧、水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沿海城市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地震威胁、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及有关城市的影响。

在深入分析评价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形成的地质背景因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因素,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城市建设和发展造成的危害及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地质环境良性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立足本地区水资源,走节水型发展道路的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方略”、“地面沉降与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协调共存”、“城市规划和建设对地质环境中某些不稳定因子的防范与协调”、“固体垃圾处填埋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协调”、“城市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滨海城市的规划、建设要适应防御海平面上升危害的需要”等对策和建议。为了确保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实现对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报告提出了“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环境地质专题研究和评价的力度”、“进一步拓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投资渠道”等措施。

3 展望

“十一五”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最后5年,2006年又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国土资源部总体工作部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了地质大调查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主要任务是:通过“十一五”地质大调查,更新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体系;完成主要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发现一批新的矿产资源勘查后备基地;完成我国主要盆地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掌握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科学评价地质环境,建立一套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系统;发展重大地学理论,使我国地质调查相关科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1 基础地质调查

继续开展1:25万区调修测(7幅),开展海岸带及环境脆弱区1:25万区与环境地质调查(5幅),开展武夷山、浙、皖、赣相邻区重要成矿区(带),东部重要城市及人口密集区1:5万区与地质调查和1:5万航空物探调查,以及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长江流域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

完成长江流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开展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建设和区域性综合研究。

继续推进并全面完成上海、杭州、南京城市立体地质调查的试点工作,建立并推广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体系。

以大区为单元开展新一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制及系列综合编图试点。

在重要成矿区带开展新引进的航空重力、航空瞬变电磁等航空物探新参数(或综合参数)的试生产工作。建立区域物探数据库,编制1:25万(或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航空物探测量系列图件,并对重要成矿区带进行编图和综合研究。

继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开展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在重要成矿区带,利用高精度航空相机、数字相机和POS系统,开展1:5万等航空遥感调查工作。

完成覆盖区和重要农业经济区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开展重要经济区带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推动开展不同级次的土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估,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全面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应用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调查试验,启动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调查。

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技术等研究,在重要成矿带开展地球化学深部找矿试点工作。

3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坚持以铜、铁、富铅锌、优质锰、铝土矿、铬、钾盐、锡、钨、镍等为主攻矿种,开展在长江中下游、南岭东段成矿区(带)、武夷山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逐步缩小靶区,对重点矿产资源远景区开展评价,力争获得找矿重大突破。

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开展中浅-深部隐伏找矿方法研究、试验和试点工作,为开展东部重要成矿区(带)中浅部-深部(500~1000m)隐伏矿床找矿工作,打好基础,做好试点。

南岭地区东段:以锡、钨多金属为主攻矿种。锡矿重点围绕诸广山—万洋山岩体开展调查评价;钨矿重点在江西崇余犹、“三南”地区、赣县—于都地区开展调查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重要矿产地评价工作,力争取得锡、钨找矿新的突破。对区域锡、钨多金属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预期提交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勘查基地。

武夷山地区:主攻铜、铅锌。重点开展闽中—浙西南地区铅锌矿远景区、福建上杭—云宵和江西寻乌—铅山铜矿远景区的资源调查评价。通过开展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优选一批找矿靶区,开展预查-普查,提交一批大中型勘查基地,力争取得铜矿找矿突破。

同时与中国东南大陆周边国家(地区)合作开展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和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提出一批境外找矿远景区(带),为开展境外矿产资源潜力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33 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淮河流域平原区,以区域地下水系统为单元,以浅层地下水及其环境系统为对象,系统开展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调查,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建立地下水水质与污染预警系统。

完成1:2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66000km2,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15000km2。在已建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基础上,继续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检测与网络管理。

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主要城市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调查评价,查明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The Summarization in“the 10th Five-year Plan”and Prospect in“the 11th’s” of GeologicalSurvey in the Eastern Areas of China

Guo Kunyi

(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jing 210016)

Abstract: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formally founded on July 16th in 1999, its primary goal is: assuming, organizing and actualizing national basal and public welfare geological survey and strategically prospect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Also supply geological basic data for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welfare service In the past six years, under the leading of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through scientific arrangement and choiceness organizing, this item gains remarkable success and social economic profits on basic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ppraisal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and investig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y applying new theory, technique or method

一、数据

1、数据(data)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

2、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值,比如声音、图像,称为模拟数据;也可以是离散的,如符号、文字,称为数字数据。

3、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以二进制信息单元0、1的形式表示。

二、数据库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它的存储空间很大,可以存放百万条、千万条、上亿条数据。但是数据库并不是随意地将数据进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否则查询的效率会很低。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数据的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即这个互联网世界就是数据世界。数据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记录、消费记录、浏览的网页、发送的消息等等。除了文本类型的数据,图像、音乐、声音都是数据。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 *** 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2、它可以支持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大部分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和数据 *** 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 *** 作。

四、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BS(Data Base System,简称DBS)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 *** 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员负责创建、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使数据能被任何有权使用的人有效使用。数据库管理员一般是由业务水平较高、资历较深的人员担任。

五、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者之间的关系

1、首先数据库系统(baiDBS)包括数据库(DB)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数据。

2、数据库是用来存放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 纵和管理数据库的系统。

扩展资料:

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1、在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上,数据库先后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等各个阶段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快速的发展。

2、特别是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目前数据库产品中最重要的一员,80年代以来, 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厂商新出的数据库产品都支持关系型数据库,即使一些非关系数据库产品也几乎都有支持关系数据库的接口。这主要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管理和存储关系型数据的问题。

3、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关系型数据库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这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半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需要用数据库进行存储管理。

4、以此同时,分布式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对数据库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就开始出现,这类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设计和数据结构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们更强调数据库数据的高并发读写和存储大数据,这类数据库一般被称为NoSQL(Not only SQL)数据库。 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一些传统领域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要结论的保障科学和准确,方案必须科学。应该如以下做

猪饲料的对比饲养试验方案

因为饲料费用占规模化养猪生产成本的60%~70%,占流动资金的80%,以便我们更好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效益,计划在2012年2月和8月进行饲料对比试验,确定饲料选型依据。

饲养试验的原则性依据:

1.随机原则:运用统计学来设计本次饲喂试验,减少外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猪饲料的对比饲养试验,采用“S”型分组,平等初重情况下的随机化。

2.对照原则:空白对照组的设立,通过对照的设立我们清楚地看出试验因素在当中所起的作用。多种饲料相互比较同时饲养试验,多个处理组互为对照。

3.重复原则:所谓重复原则,就是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做多次独立重复试验。一般认为重复5次以上的试验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据本次试验分组,一个处理需要3个重复。

4 d性原则:所谓d性,指的是在时间分配图上留有空缺。适当的空缺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富有d性的实施试验计划,并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调整好试验进度。

5.最经济原则:不论什么试验,都有它的最优选择方案,这包括在资金的使用上,也包括人力时间的损耗上,目的不同,饲养试验时间的长短自然不同,本实验分为预试期、正式期、后试期,三个阶段完成。

饲养试验欲得可靠的结论:

1仅比较饲料的差异性时,将所有其它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变数尽可能的排除。包括品种(性别、杂交模式)、疾病、饲养方法、饲养环境等等。

2 试验分组:其目的为了确保受测动物能公平、合理的分配在各处理组中。在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之上进行随机化处理。

21 公母:猪只饲养试验中,如果既有公猪又有母猪,那么在每一个处理组,每一个重复中公猪、母猪的比例应为1:1。如果还有公猪和阉公猪之分,公猪、阉公猪的比例也应为1:1。因为小母猪与阉公猪相比,生长慢于阉公猪,但是饲料转化率高于阉公猪。而公猪与阉公猪之分也是这个原因,公猪的饲料转化率较阉公猪好。

22 品种:因为猪的遗传性质不均一,所以最好选杂交模式相同的猪,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求将不同遗传性质的子代均匀分配在各处理组中。

23 重量:各处理组、各重复组的试验平均初重应相等。因为猪只在体重上相差,那么饲料转换率,猪的增重等方面亦会相差。使试验结果偏差,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24 环境:各试验处理组所处的环境应相同,不同环境下猪的生长,饲料转化率等方面差异有时很大,容易导出错误结论。这几个因素应重点注意:

241 温度:临界温度以下,每降低一度便使饲料转换率随着下降003,使每日增重减少10克。猪的下限临界温度,初生仔猪32℃,4~10kg仔猪24℃,育肥猪15℃,成年猪12℃。

242 贼风:风速要适宜,避免贼风。“贼风”会减低008的饲料转换率以及30克的每日增重(育肥猪)。舍内风速应低于025米/秒为宜。

243 底料:猪只没有吃完的垫底的料,作为遗留料在隔天以后也会影响002的饲料转换率和10克的每日增重(育肥猪)。这种情况在长期超量饲喂的时候出现。

244 饲槽:数目、型式、饲槽深度和位置均会影响饲料摄食量及猪只的生长性。245 饮水器:高度、数目、型式和水质会影响猪只生长性能。

245 密度:当猪栏密度过大时,也会影响部分猪只的生长,使猪只生长处于非试验因素的不均匀状态,影响试验的正确性。

试验前的调适期:

在试验开始前14天,首先喂饲动物正常饲料,目的是消除试验处理前的各种差异(例如维生素含量、生长促进剂等),以免这些因素影响试验开始前期的试验数据。如果本来饲喂的就是正常饲料,则需要7天的预饲期过度,换料的方法,第一天,饲喂6/7的原饲料,1/7的试验料;第二天,饲喂5/7的原饲料,2/7的试验料;以此类推,直到全部换为试验料为止,正式期28天,实验后期14天转料。

饲喂方法

专人负责整个试验。另外,专人饲喂、人工投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各组均给予相同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

疾病

这是影响试验的重要因素,就连症状不明显的疾病都会显著影响猪只生长和饲料转换率。试验期间各畜栏或各畜群间的疾病型式可能不同,一组的健康不佳,另一组也许挺好的,这样就必然带来了生长的差异。若动物的疾病,不是因饲料所引起的(例如跛)就必须进行下列处理步骤:

1 治疗生病的动物。

2 若治疗2天仍无效果,便必须将生病的动物自试验处理组中移除。

3 记录病畜的体重,而于试验结束时将数值加入畜群(栏)的总重中。

称重

饲料必须称重,而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时,动物亦须称重,中间如果试验需要的话,当然也要称重。逐头称量体重,计算每头增重及标准差。称量方法:当天零时停食,于8:00至10:00将所有试验猪称完,称时先将猪只哄起活动10分钟,待其排出粪尿后进行个体称重、记录。

实验结束说明

对于试验结果的说明必须正确,以免下错误的结论。为了做正确的结论,便需同时考虑动物的生长性能以及饲养的经济效益。说明中也需要提及一些重要方面,如分组、重复、处理方法、初重、末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每千克增重成本、成活率、腹泻率等

实验制表

数据库系统由4个部分组成:

1、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存储所需的外部设备。硬件的配置应满足整个数据库系统的需要。

3、软件:包括 *** 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 *** 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4、人员:主要有4类。第一类为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第二类为应用程序员,负责编写使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第三类为最终用户,他们利用系统的接口或查询语言访问数据库。第四类用户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负责数据库的总体信息控制。

扩展资料

数据库系统特点:

1、能够保证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和程序相互独立有利于加快软件开发速度,节省开发费用。

2、冗余数据少,数据共享程度高。

3、系统的用户接口简单,用户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4、能够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排除;能够保护数据不受非受权者访问或破坏;能够防止错误数据的产生,一旦产生也能及时发现。

5、有重新组织数据的能力,能改变数据的存储结构或数据存储位置,以适应用户 *** 作特性的变化,改善由于频繁插入、删除 *** 作造成的数据组织零乱和时空性能变坏的状况。

6、具有可修改性和可扩充性。

7、能够充分描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b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系统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第一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搜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11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的有效率、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所有报告了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中药穴位注射能改善DPN的症状和体征;能改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穴位注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调查研究显示,DPN的发病率高达49%~92%,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或有异常感觉,肌肉无力甚至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由于目前DPN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能起到温经通痹、通经活络、调整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注射有药物和针刺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国内有较多关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报道。

本研究收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纳入标准

(1)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观察(RCT),不受样本大小、语种或随访时间的限制。

(2)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伴有以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等常规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不联合使用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甲钴胺、B族维生素、甲钴胺联合B族维生素)、中药其他给药途径治疗、针刺治疗。

(4)主要结局指标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腱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肌电图检查提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

次要结局指标指安全性指标,主要为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

12排除标准

(1)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3)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西药穴位注射的文献;

(4)重复检出或发表的文献;

(5)不能提供有效数据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13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以中文检索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感觉障碍/穴位注射/水针法等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所有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15年12月。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同时补充检索所得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

14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

利用自制的资料提取表,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有争议时通过讨论解决。

提取的主要资料包括:作者、发表年份、样本例数、治疗与对照措施、 *** 作方法、治疗组注射的中药和穴位、对照组的给药途径、疗程、疗效、结局指标、退出或失访例数、不良反应等。

参考Cochrane协作网偏倚评价工具[5],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任何疑问经讨论后决定,有分歧时,则咨询第3位研究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计算效应量时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CI,计量资料若文献所报道测量工具相同,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析;对文献测量工具不同,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分析。

所有分析均计算95%可信区间(95%CI)。

通过2检验确定各研究间的异质性。

当P>01,I2≤50%时,认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进行Meta分析;如果P≤01,I2≥50%,首先应分析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如设计方案、测量方法、用药方法、对照选择等因素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进行亚组分析。

若经这些方法分析处理后,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仍然有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Model)合并计算统计量。

若P≤01时且无法判断异质来源,则不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研究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文献4134篇,其中数据库初步检出文献4123篇,其他资源获得文献11篇。

使用EndNoteX7软件去重后获得相关文献3853篇,经阅读文题、摘要初筛后初步纳入971篇文献,其中英文91篇,中文880篇。

剔除系统评价、综述、随机方法错误、非随机对照观察及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894篇。

通过阅读77篇全文,排除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重复发表文献62篇,最终纳入文献15篇。

2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15篇文献中,对照组的干预措施有西药口服、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疗程15~60d不等;评价指标有临床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指标。

23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Meta分析结果

241临床总有效率

有15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比较。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OR=427,95%CI(312,584),P<000001]。

242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MD=341,95%CI(242,440),P<000001]。

243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456,95%CI(208,703),P=00003]。

244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对DPN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518,95%CI(329,706),P<000001]。

25安全性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

其他文献未提及不良反应。

3讨论

31疗效分析

本系统评价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症状和体征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注射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注射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中医学“血痹”“痿证”等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消渴病久病入络引起的内热伤阴耗气、血瘀、痰热、经络痹组,导致患者气血难以濡养四肢。

中药穴位注射既有针刺效应,又有药理作用,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促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调理局部组织代谢,激发经络穴位。

中药穴位注射对DPN疗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中药和选穴两方面,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研究的中药注射液都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丹参,可活血化瘀,养血止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嗪,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当归、麝香均可行气活血、通筋活络,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聚集、增强局部组织灌流等作用;灯盏细辛可活血舒筋、祛瘀止痛,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

从而改善微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状态;红花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消除由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导致的血管收缩作用;三七可舒经活络、散瘀定痛,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可补气温阳、益卫固表,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功效。

而所注射的穴位多有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通络止痛的作用,达到强筋、壮骨、起痿的目的。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阴阳、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筋会,有舒筋通络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气;丰隆为足阳明络穴,可调理脾经经气,

既可健脾活血,又可化痰祛浊;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外关为三焦经络穴,联络气血,补益阳气;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调和气血;悬钟为足少阳经经穴、髓会,具有益精填髓、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穴,滋肾阴、强腰膝,

可治疗下肢冷痛、足跟疼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之一,可理气止痛;阿是穴为疾病外在反应点。

针刺这些穴位,能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对DPN患者实施中药穴位注射,在腧穴的刺激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注射液,既能延长腧穴的治疗作用,又能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32安全性分析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但未进行详细描述。

其他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所有纳入文献均未描述随访情况,不能判断远期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因而尚不能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的安全性做出判断。

33研究质量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献随机对照观察,共1114例患者。

天津商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

(2008年修订)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锻炼的集中体现,是其初步进行专业研究的综合成果,也是实践教学重要的档案资料。

科学研究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规范,我国也制订了国家标准,如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等。针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实际需要,现制订本写作规范。

1 内容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他文字外)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内封;3、目录;4、内容摘要与外文摘要(Abstract);5、正文;6、参考文献;7、附录;8、致谢。

2 格式要求

21 封面与内封

学号:填写学生本人学号。

题名:毕业设计(论文)的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论文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4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副题名另起一行,用波折号与主题名隔开。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在内封中应同时填写中英文题名。

学院与教学系:填写所属专业学院与教学系的全名。

指导教师:封面中填写指导教师姓名;内封中填写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

日期:填写论文完成打印日期。

部分专业需以外文书写毕业设计(论文)时,须有中文内封。

22 目录

目录应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目录应包括毕业论文的内容摘要、外文摘要、正文的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的页码。

目录应另起一页。

23 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要着重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作者的创新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文中内容摘要的标志为“内容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摘要的字数为300字左右。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应有英文内容摘要,英文内容摘要的标志为“Abstract:”。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最主要内容、为了便于做文献检索而选取的术语,GB/T7713-1987规定,一般每篇论文可选用3~8个关键词,文中关键词的标志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论文一般应同时给出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的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的标志为“Key Words:”,关键词之间用空格或“;”分隔。

如毕业设计(论文)用外文写成,应有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24 正文

正文应从一页的正面开始。

目录与文章中均不出现“正文”二字,直接书写标题或文字内容。

241 导言

导言应简要说明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目的、范围、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说明选题来源与类型。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242 具体内容

是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243 结论

是毕业设计(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以及主要观点,还应当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与建议。

25 参考文献与注释

参考文献与注释是对毕业设计(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注释是对毕业设计(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内部资料、书稿和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等类文献的引用著录。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毕业设计(论文)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或有明确收藏地点的善本、档案,并以直接引用方式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标注。毕业设计(论文)均应有相应数量的参考文献,其篇数由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参考文献中要有一定比重的学术期刊论文(主要是核心期刊);要有外文参考文献。除经典著作外,参考文献应以近3年本领域成果为主;网络文献必须出自官方或专业学术网站,BBS等公众论坛网站的资料不应作为学术论文的资料来源。

注释序号采用数字加圆圈在右上角标注(如①、②…),以脚注形式标注。注释按页排列顺序或全文统一排序,出处列于页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在右上角标注(如[1]、[2]…)。参考文献全文统一排序,出处集中列表于文末。

26 附录

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开题报告的,要将数据报告、编写程序、开题报告(除参考文献清单外)等作为附录收入毕业论文打印装订的文本中。

毕业设计的附录中要包括设计图纸,其中要有0号图纸一张,1号图纸两张。

27 致谢

另起一页发表声明并对下列各方致谢:

提供研究写作的经费资助或奖学金资助的单位;论文指导教师或其他给予帮助的教师;论文写作中的合同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致谢中应说明毕业论文在天津商业大学何专业学院完成。

3 书写要求

31 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用汉字书写(外语类专业除外)。汉字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数字用法应该以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与书写要以《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GB3100-1993~GB3102-1993为准。

32 层次标题与页码

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多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点号,如“312”;多层次的序号左顶格起排,与标题间隔1个字符。例如:

1 XXXX(一级标题)

1.1 XXXX(二级标题)

1.1.1 XXXX(三级标题)

(一般不再设四级标题)

页码编排为,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Abstract与Key words等按照“I、II、III”序列编排;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按照“1、2、3”序列编排。

33 数学公式

公式的书写要另起一行,而且公式上下要空一行。公式的标注数字要有连续性,并且要靠右边书写。如:

34 图

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的图可以分成线形图、条形图、饼图、散点图、结构图和照片图等。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的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当居中排列。每一个图以“图X(空格)图名”形式标注在图下方,并居中。其中“X”是图的排列序号,全文统一排序。图的资料来源应在图名下另起一行注明。

其具体格式如下:

图1 组织结构图

资料来源: 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34

35 表格

表格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表应编排序号,全文统一排序。表格采用三线图格式,只保留横线,不留竖线的形式,最上与最下横线为粗线,中间一条横线为细线。表格内的段落为单倍行距。

每一个表格以“表X(空格)表名”形式标注在表格上方,并居中。其中“X”是表的排列序号。

其具体格式如下:

表注为表格中的某些内容的注释、补充,也可能是对整个表格的整体说明。表注的类型为:一般注解;特殊注解;概率注解以及资料来源。各种类型的表注均置于表下,另起一行,与表格左列排齐或左顶格。同一类型注解之间不用另起一行。例如:

36 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是对学位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普通

图书 会议

论文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

告 标

准 专

利 汇

编 档

案 古

籍 参考

工具

文献类型标志 M C N J D R S P G B O K

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37 参考文献的格式

请注意标点符号应与本规范相同。

著作格式:序号著者著作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

译著格式:序号著者著作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译者 (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

论文格式:序号著者论文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期刊名年(期):页码

论文集格式:序号著者论文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见(in):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

网络文献: 序号著者资料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具体网页地址

外文论文:序号著者资料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期刊名年(期):页码

外文专著:序号著者著作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

4 文档排版要求

41 纸张要求与页面设置

单面打印装订。

纸型 A4复印纸, 方向:纵向

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28厘米, 下: 28厘米, 左: 28厘米, 右:28厘米

装订线:0厘米 装订线位置: 左侧

不设置页眉页脚

先设置文档网络:选“只指定行网络”,每页36行

再设置格式:段落行距为15倍行距

页码 Times New Roman 5号,右侧

42 封面与内封

封面由系统软件生成。内封格式已定型,只需填入如下内容:

学号 Times New Roman5号,加粗

论文题目 中文:宋体2号,加粗,居中;英文:Times New Roman3号,加粗;居中

二级学院与系 宋体4号,加粗

学生姓名 宋体4号,加粗

指导教师 姓名与职称间空2格,宋体4号,加粗;如为教师指导组,则每位教师占一行

日 期 宋体与Times New Roman 4号,加粗

43 目录

目录 黑体4号,居中,上下空一行

一级标题 黑体小4号

二级标题 宋体小4号,序号与文字间空一字符

44 摘要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及Key words均自占一页。

中文 英文

摘要 标题:左顶格,黑体小4号;段落文字接标题后宋体小4号, 左顶格,Times New Roman小4号,加粗;段落文字接标题后不加粗

关键词 另起一行左顶格,黑体小4号;段落文字接标题后宋体小4号,关键词之间用“;”分开 另起一行左顶格,Times New Roman小4号,加粗;段落文字接标题后Times New Roman小4号,不加粗,关键词之间空四格分开

45 正文

一级标题 1 XX 黑体4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上下空一行,自占一行

二级标题 1.1 XX 黑体小4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自占一行

三级标题 1.1.1 XX 宋体小4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自占一行

四级标题 1.1.1.1 XXX 宋体小4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自占一行。可根据内容需要确定是否设置四级标题

段落文字 宋体小4号,左空两格起段落,数字与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4号

图序、图名 图1 XXXX 图序、图名置于图下方,宋体5号居中;资料来源另起一行,宋体5号,居中,数字与英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

表序、表名 表1 XXXX 表序、表名置于表上方,宋体5号居中;资料来源在表下方,另起一行,宋体5号,与表格左列排齐或左顶格,数字与英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表格内段落为单倍行距

46 其他

注释 宋体、Times New Roman均小5号,全文统排或按页编排

参考文献 题名:另起一页,黑体4号,居中,占一行,上下空一行

段落文字:左顶格书写,宋体、Times New Roman 5号,全文统排列于文尾

附录 题名:另起一页,黑体4号,居中,占一行,上下空一行;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左顶格,占一行,上下空一行;二级标题宋体小4号,左顶格,占一行

段落文字:左空两格起段落书写,宋体、Times New Roman 5号

致谢 题名:另起一页,黑体4号,居中,占一行,上下空一行

段落文字:左空两格起段落书写,宋体、Times New Roman 小4号

有的图没复制上来,要WORD留下邮箱,发给你。

供给倾于过剩

随着城市化的逐渐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国家对对国土绿化、环境治理的重视,绿化苗木行业逐渐发展。从绿化观赏苗木产量及花卉种植面积,全国分树种分地区苗木供给,种用苗木出口供给等角度来看我国绿化苗木供给情况。

从绿化观赏苗木产量及花卉种植面积来看,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数据,2015-2018年,我国绿化观赏苗木产量整体变化不大。2018年我国绿化观赏苗木产量为117亿株,较2017年有所下降。以5%的复合增长率测算2019年我国绿化观赏苗木产量为123亿株。相对于绿化观赏苗木生产,我国花卉种植面积持续扩大,2018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为16328万公顷,同比增长1269%。以8%的复合增长率测算2019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为176万公顷。

从全国分树种苗木供给情况来看,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比较于往年,此次苗木供应严重过剩的树种较多,达30种,其中包括龙柏、枸杞等;供应严重不足的有5种,其中包括桉树、葡萄等。

从全国各地区分树种苗木供给情况来看,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供应严重过剩树种最多的地区为西北地区,达到27种,其次为华东地区,达到20种;供应基本平衡的树种最多的地区为华南地区。达到15种,供应严重不足的树种最多的地区为西南地区,达到8种。

从种用苗木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绿化苗木行业供给,近年来,我国种用苗木行业进出口总额总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19年全年种用苗木进出口总额为993487万美元,同比下降582%。我国种用苗木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但贸易逆差趋于下降。2019年贸易逆差为105843万美元。

2018-2019年,中国种用苗木行业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2019年种用苗木行业出口金额为443822万美元,同比上升100%。2020年1-3月,中国种用苗木产品出口金额为137048万美元。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2018-2020年,草本花卉植物种子出口比重加大,2019年达到39%,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2020年第一季度,草本花卉植物种子出口比重达到45%。表明我国草本花卉植物种子供给较为充足。

华东地区需求大

从苗木市场需求结构、苗木进口、全国地区苗木的实际使用量来分析我国绿化苗木需求状况与趋势。

从苗木市场需求结构来看,据爱淘苗平台统计,落叶乔木是需求频次最高的大类,占比为31%;其次是灌木,占比为30%;常绿乔木占比为16%;地被/花草类占比为15%。

从种用苗木产品进口情况来看,据海关总署,2018-2019年,中国种用苗木行业进口金额呈下降趋势,2019年种用苗木行业进口金额为549665万美元,同比下降1069%。2020年1-3月,中国种用苗木产品进口金额为437078万美元。表明我国国内生产逐渐能够满足种用苗木需求。

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相对于其他种用苗木,草本花卉植物种子进口金额较大,2018-2020年,草本花卉植物种子进口比重加大,2019年草本花卉植物种子进口比重达到71%,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2020年第一季度,草本花卉植物种子进口比重达到89%。

从2020年全国地区苗木的实际使用量情况看,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造林工程停工或延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预计2020年全国苗木的实际使用量会有所下降,约为126亿株左右。对于全国各地区2020年度华东地区苗木需求,国家林业和草原认为,作为我国绿化苗木重点地区的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围绕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大行动,出台并稳步推进了江苏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山东森林城市创建等工程,华东地区将对珍贵树种、阔叶彩色树种、大径级树种、良壮珍贵乡土树种等有较多的需求。预计2020年华东地区苗木的实际使用量与以往基本持平,约为31亿株。西南地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对各类苗木的需求依旧很大,尤其是对中短周期树种的需求较为明显。预计2020年西南地区苗木的实际使用量会与往年基本持平,约为22亿株。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化苗木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绿化苗木行业发展综述

11 绿化苗木定义

111 绿化木苗行业的概念界定

112 本报告统计口径及研究范围说明

12 绿化苗木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行业市场监管体制

122 行业相关标准汇总

123 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124 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125 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影响

13 绿化苗木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中国GDP增长情况

(2)中国农业总产值情况

(3)中国种植业种植面积分析

(4)中国宏观经济预测

132 经济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4 绿化苗木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41 全国城镇化建设目标分析

142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投资规模

143 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诉求趋势

144 社会环境对行业发展影响

15 绿化苗木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工艺技术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1)专利申请数分析

(2)专利申请人分析

(3)热门专利类别分析

153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16 绿化苗木行业竞争特点分析

161 绿化苗木行业集中度分析

(1)绿化苗木种植环节行业集中度低

(2)苗木工程施工环节企业集中度高

162 绿化苗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绿化苗木整体区域发展情况

(2)各区域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3)企业竞争格局

第2章:中国绿化苗木产业链分析

21 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分析

211 林木种苗建设规模分析

(1)林木种子采收量

(2)育苗面积情况

212 苗圃基地建设模式分析

213 苗圃基地苗木存圃规模

214 重点苗圃产销情况分析

215 苗圃基地备苗建议

(1)不断提高产业化程度,细化分工

(2)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3)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水平

(4)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改善产品质量

22 绿化苗木种植市场分析

221 绿化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1)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

(2)绿化观赏苗木产量

222 绿化苗木种植利润分析

223 绿化苗木种植需求结构分析

224 绿化苗木产品品种分析

(1)绿化苗木畅销品种分析

(2)绿化苗木趋势品种分析

(3)绿化苗木过剩品种分析

225 绿化苗木品种种植建议

23 绿化苗木物流市场分析

231 花木物流设施建设现状

232 绿化苗木营销模式分析

(1)国外绿化苗木营销模式

(2)国内绿化苗木营销模式

233 绿化苗木销售渠道分析

(1)绿化苗木主要销售渠道

(2)绿化苗木销售渠道建立

234 绿化苗木配送问题分析

(1)绿化苗木配送存在的问题

(2)绿化苗木配送建议

24 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分析

241 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市场

(1)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

(2)城市道路绿化养护问题的对策

242 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市场

(1)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存在的问题

(2)解决对策

243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市场

(1)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

(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3)提高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244 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市场

(1)居住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

(2)解决思路

245 工厂绿化养护管理市场

第3章:中国绿化工程施工领域需求分析

31 绿化工程领域综合概述

311 绿化工程投资主体分析

312 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分析

313 绿化工程投资规模分析

314 绿化工程盈利水平分析

32 市政广场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321 市政广场建设景气度

322 市政广场绿化规模分析

323 市政广场绿化招投标项目

324 市政广场用苗状况分析

325 市政广场用苗需求预测

33 城市改造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331 重点城市改造项目分析

332 城市改造绿化规模分析

333 城市改造绿化招投标项目

334 城市改造用苗状况分析

335 城市改造用苗需求预测

34 道路及高速公路绿化需求分析

341 道路及高速公路建设景气度

342 道路及高速公路绿化里程

(1)公路及铁路绿化情况

(2)河道绿化情况

343 道路及高速公路绿化招投标项目

344 道路及高速公路用苗状况

345 道路及高速公路用苗需求预测

35 园林及景区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351 园林及景区建设景气度

352 园林及景区绿化规模分析

353 园林及景区绿化招投标项目

354 园林及景区用苗状况分析

355 园林及景区用苗需求预测

36 企事业单位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361 企事业单位绿化规模分析

362 企事业单位绿化招投标项目

363 企事业单位用苗状况分析

364 企事业单位用苗需求预测

37 房地产项目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371 房地产项目投资景气度

372 房地产项目绿化规模分析

373 房地产项目绿化招投标项目

374 房地产项目用苗状况分析

375 房地产项目用苗需求预测

第4章:中国各省市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 一线城市建设的绿化苗木需求综述

411 北京市城市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1)北京市城市绿化规模分析

(2)北京市主要细分市场绿化情况

(3)北京市城市绿化苗木需求

412 上海市城市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1)上海市城市绿化规模

(2)上海市主要细分市场绿化分析

(3)上海市绿化苗木需求

413 广州市城市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1)绿化现状

(2)绿地规划

414 深圳市城市绿化苗木需求分析

(1)绿化现状

(2)绿化规划

42 浙江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21 浙江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22 浙江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23 浙江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24 浙江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25 浙江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26 浙江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3 江苏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31 江苏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32 江苏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33 江苏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34 江苏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35 江苏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36 江苏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4 广东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41 广东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1)花卉种植面积

(2)绿化观赏木苗产量

442 广东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43 广东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44 广东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45 广东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46 广东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5 福建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51 福建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1)育苗面积

(2)苗木产量

452 福建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53 福建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54 福建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55 福建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56 福建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6 云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61 云南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62 云南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63 云南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64 云南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65 云南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66 云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7 四川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71 四川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72 四川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73 四川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74 四川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75 四川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76 四川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8 湖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81 湖北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82 湖北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83 湖北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84 湖北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85 湖北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86 湖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9 湖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91 湖南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92 湖南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93 湖南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94 湖南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95 湖南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96 湖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10 安徽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01 安徽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102 安徽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103 安徽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104 安徽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105 安徽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106 安徽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11 江西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11 江西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112 江西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113 江西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114 江西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115 江西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116 江西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12 贵州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21 贵州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122 贵州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123 贵州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124 贵州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125 贵州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126 贵州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13 广西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31 广西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132 广西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133 广西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134 广西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135 广西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136 广西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14 河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41 河北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142 河北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143 河北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144 河北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145 河北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146 河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15 河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51 河南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152 河南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153 河南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154 河南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155 河南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156 河南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416 山东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分析

4161 山东省苗木种植规模分析

4162 山东省绿化苗木需求情况

4163 山东省绿化工程用苗分析

4164 山东省用苗规格与品种分析

4165 山东省绿化苗木价格行情

4166 山东省绿化苗木行业发展前景

第5章:中国种用苗木进出口市场分析

51 种用苗木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

52 种用苗木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521 行业出口市场总体分析

522 行业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53 种用苗木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531 行业进口市场总体分析

532 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分析

54 种用苗木进出口前景及建议

541 行业出口前景及建议

(1)价格优势大,市场空间广阔

(2)企业需加强了解主要销售国家市场需求

(3)国际政策支持

542 行业进口前景及建议

(1)进口前景

(2)建议

第6章:中国绿化苗木企业个案经营分析

61 绿化苗木企业总体状况分析

611 绿化苗木企业发展概况

612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

62 绿化苗木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21 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5)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622 浙江森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5)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623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资质水平介绍

(4)企业苗木业务分析

(5)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6)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624 云南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5)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5 苏州枫彩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3)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6 广州花都先锋园艺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3)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4)企业产品结构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7 广州市花木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8 盛世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9 深圳市四季青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0 杭州萧山凌飞环境绿化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5)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1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资质水平介绍

(4)企业苗木业务分析

(5)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10)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11)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2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产品分析

(4)企业主要工程

(5)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6)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6213 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6214 杭州蓝天园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5 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种植基地规模

(5)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第7章:中国绿化市场投资趋势与战略规划

71 绿化苗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711 绿化苗木种植市场发展趋势

712 绿化苗木营销渠道发展趋势

713 绿化苗木区域需求转移趋势

72 绿化苗木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721 上下游产业链变化风险预警

722 新竞争者进入风险预警

723 同类产品替代风险预警

73 绿化苗木投资特性分析

731 绿化苗木行业投资周期分析

(1)高速城镇化过程对绿化苗木需求高

(2)宏观调控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投入

732 绿化苗木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1)土地障碍

(2)资金障碍

(3)技术障碍

74 绿化苗木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741 绿化苗木行业前景预测

(1)绿化苗木价格预测

(2)用苗市场容量预测

(3)苗木市场供给预测

742 绿化苗木市场格局预测

743 绿化苗木投资机会预测

(1)绿化苗木工程领域投资机会

(2)绿化苗木产业链投资机会

75 绿化苗木行业授信机会分析

751 绿化苗木融资渠道分析

752 绿化苗木行业授信风险

(1)行业经营规模风险

(2)行业经营模式风险

(3)绿化苗木市场风险

(4)绿化苗木估值风险

(5)苗木种植技术风险

(6)苗木种植人道德风险

753 绿化苗木行业授信机会

754 绿化苗木行业授信建议

(1)关注苗木销售渠道

(2)要看准品种确定生产规模

(3)关注苗木种植者的经营理念

(4)关注苗木的科技含量

(5)定期对苗木的价值进行评估

76 绿化苗木企业投资规划建议

761 绿化苗木企业经营模式建议

762 绿化苗木企业产品开发建议

763 绿化苗木企业渠道开发建议

(1)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

(2)尝试花木银行作用

(3)利用信息网络资源

764 绿化苗木企业竞争策略建议

(1)资金实力

(2)人力资源

(3)品牌培育

图表目录

图表1:绿化苗木类别

图表2:绿化苗木特点

图表3:报告的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说明

图表4:绿化苗木行业市场监管部门

图表5:绿化苗木行业标准汇总

图表6:2005-2021年中国绿化苗木政策汇总

图表7:绿化苗木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图表8:2013-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速变化情况(单位:万亿元,%)

图表9:2016-2021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走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10:2021年中国种植业种植面积分析(单位:万公顷)

图表11: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单位:%)

图表12: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2020年GDP增速)的三种可能性(单位:%)

图表13:2016-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较(单位:%)

图表14: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处阶段(单位:%)

图表15:2014-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图表16:2017-2021年绿化苗木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个)

图表17:截至2021年绿化苗木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单位:个,%)

图表18:截至2021年绿化苗木热门专利类别(单位:个,%)

图表19:2018-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营业收入排名前十名(单位:亿元)

图表20:中国花卉行业种植面积省市分布情况(单位:公顷)

图表21:中国花卉行业种植面积区域分布情况(单位:公顷)

图表22:中国绿化苗木行业四大产销中心

图表23:中国绿化观赏苗木产量省市分布情况(单位:万株)

图表24:中国绿化观赏苗木产量区域分布情况(单位:万株)

图表25:中国绿化苗木各区域苗木生产基地

图表26:中国绿化苗木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图表27:绿化苗木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28:2016-2021年中国林木种子采收量情况(单位:万吨)

图表29:2016-2021年中国育苗面积情况(单位:万亩)

图表30:2016-2021年中国在圃苗木产量(单位:亿株)

图表31:我国重点苗圃产销情况

图表32:全国十佳苗圃

图表33:2017-2021年中国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单位:万公顷)

图表34:2017-2021年中国绿化观赏苗木产量情况(单位:亿株)

图表35:2017-2021年花卉种植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

图表36:中国绿化苗木行业主要成本构成

图表37:2018-2021年上半年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绿化苗木种植效益(单位:亿元)

图表38:中国苗木市场需求结构(单位:%)

图表39:绿化苗木畅销品种分析

图表40:绿化苗木趋势品种分析

图表41:中国绿化苗木品种种植建议

图表42:现代销售链与传统销售链比较

图表43:中国绿化苗木销售渠道拓展建议

图表44:中国绿化苗木配送存在的问题

略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以上就是关于华东地区“十五”地质大调查成果综述及“十一五”展望全部的内容,包括:华东地区“十五”地质大调查成果综述及“十一五”展望、试述数据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饲料对比试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4660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