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3种

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3种,第1张

关系型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模型是一种组织数据的方式,它采用表的形式来存储数据,使用基于关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处理数据。关系型数据模型使用表格,每一行代表一个元组(实体),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网状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是一种组织数据的方式,它把数据存储在节点的集合中,这些节点通过网状的方式连接起来。网状数据模型使用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NDBMS)来处理数据,它有助于更好地描述复杂的实体之间的关系。

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数据模型是一种组织数据的方式,它把数据存储在对象的集合中,这些对象通过关系来连接起来。对象关系数据模型使用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DMS)来处理数据,它能够更好地表达复杂的实体之间的关系。

1)数据模型的分类: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①概念数据模型(信息模型):面向用户的,按照用户的观点进行建模,典型代表:E-R图

②结构数据模型:面向计算机系统的,用于DBMS的实现,典型代表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 对象模型

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是目标类型的集合。目标类型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一般可分为两类:数据类型、数据类型之间的联系。数据类型如DBTG(数据库任务组)网状模型中的记录型、数据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域等。

联系部分有DBTG网状模型中的系型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 *** 作和约束都基本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 *** 作和约束。

数据 *** 作:数据模型中数据 *** 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 *** 作类型和 *** 作方式。它是 *** 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 *** 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 *** 作。

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

约束条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数据值的约束和数据间联系的约束;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实体约束和实体间的参照约束等。

两大类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分为2类(分属2个不同的层次,在开发和使用数据库中使用不同的模型)。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用途: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但要考E-R图!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非关系模型,有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一、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模式(逻辑模式、概念模式):实际上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描述的是全局逻辑结构。一个数据库只要一个模式。模式是数据库的中心与关键,它独立与其他层次。设计数据库模式结构时应首先确定数据库的逻辑模式。DBMS提供模式描述性语言来严格定义模式。

2、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描述的是局部逻辑结构。是模式的一个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数据库内模式。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数据库中的其余数据是不可见的。

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有力措施。同一外模式也可以为用户的多个应用程序使用,但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它定义在逻辑模式之上,但独立于存储模式和存储设备。当应用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相应外模式不能满足其视图要求,该外模式就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设计外模式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应用的扩展性。DBMS提供子模式描述性语言来严格定义子模式。

3、内模式(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比如记录什么存储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库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它依赖于全局逻辑结构,但独立于数据库的用户视图和存储设备。它将全局逻辑结构中所定义的数据结构及其联系按照一定的物理存储策略进行组织,以实现达到较好的时间与空间效率的目的。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性语言来严格定义内模式。

二、二级映像:

1、外模式/模式映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当模式改变时(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也可以是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因此应用程序也不必修改,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模式/内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说明逻辑记录和字段在内部是如何表示。

该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模式描述中。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这就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扩展资料: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储。

实际上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而言一有物理级数据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进行数据库 *** 作的基础,概念级数据库中不过是物理数据库的一种逻辑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户级数据库则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它是概念级数据库的一个子集(外模式)。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 *** 作,通过外模式一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通过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数据库三级模式

百度百科_外模式/模式映象

百度百科_模式/内模式映像

数据模型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 *** 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故为C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 *** 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 *** 作的集合, *** 作及 *** 作规则。如 *** 作有检索、插入、删除、修改, *** 作规则有优先级别等。数据 *** 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也就是说,对于具体的应用娄必须遵循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例如,某单位人事乍中,要求在职的“男\"职工的年龄必须大于1

8岁小于6

O岁,工程师的基本工资不能101

5

0

0元,每个职工可担任一个工种,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建立数据的约束条件来实现。

你好,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由此构成的数据库居于非关系数据库产品,目前较少使用,关系模型构成关系数据库,是当前数据库主流产品。

关系模型是通过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来表示数据及其数据间联系的一种模型。

O(∩_∩)O~温馨提示O(∩_∩)O~

真心希望你能采纳我的回答,如有不明白,可以继续追问,若满意,记得及时采纳。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3种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3种、什么是数据模型,包含哪几种类型 (数据库)、数据库主要有哪些模型这些模型的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535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