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指南

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指南,第1张

⒈办理一卡通借书

新进教职工和博士后:凭工作z及校园一卡通到各分馆办证处开通。

附属医院医生:由院长统一担保,并凭医生本人胸卡和一寸照片一张到医科馆借阅厅办证。

教育部计划内招收的各类学生:图书馆根据学校提供信息统一开通校园一卡通的进馆和借书功能。(新生临时卡进馆阅览,但不能借书)

教育部非计划内招收的学生:院系自主招生的在职研究生(含MBA、MPA 、MPH、工程硕士、法律硕士等)、进修生、留学生、网络学院本科全日制学生,由校内相关单位提供学生电子版名单及相关院系主管领导签署的担保书,统一由各院系相关负责人来文科馆或医科馆办证处办理开通进馆和借、阅功能。

退休教职工:凭校园一卡通自行到文科馆或医科馆办证处办理开通。

科研助理:持校园一卡通,且使用R字序列工号的科研助理,需开通借阅功能,由本人提出申请,相关院系提供电子版名单及院系主管领导签署的担保书,到文科馆或医科馆办证处办理。

2 办理阅览证

与该校有协作关系的校外读者(无校园一卡通):由校内相关单位提供主管领导签署的担保书及电子版名单,经图书馆领导审批后,统一由各院系相关负责人来文科馆或医科馆办证处办理有效期半年或一年的有照片和条形码的临时阅览证。(交一张一寸照片及院系的转账经费,半年30元,一年50元)。

3 办理临时阅览牌

校外读者(限本科以上在校生或高校教师)需要利用我馆文献资源,可持本人身份z和学生证或工作z,到图书馆咨询台免费换取“临时阅览牌”入馆阅览。

文科图书馆每天限临时读者30名(含光华楼古籍部5名)。理科、医科、江湾、张江各馆每天限20名。

复习迎考阶段,持“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和“临时阅览证”的读者限制进馆。

校园卡、阅览证挂失

读者丢失一卡通应及时至学校信息办或网上挂失。挂失前已被借出的所有图书由本人负责归还或赔偿。

读者遗失临时阅览证,赔偿工本费10元。连续遗失两次,将取消入馆资格。 文科图书馆

部门 ;开放时间 ;馆藏 资源  与读者服务

咨询台(103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现场咨询 参考咨询部(105-1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提供咨询、培训、爱心书屋赠书还书。

电子阅览室(105-2室) 周一至周五8:00-22:00 周六9:00-17:00

配置28台微机,可免费检索200余种网上数据库与光盘数据库、29万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00余万种电子图书等图书馆提供的所有电子资源。

文科外文图书引进中心书库(118室)周一至周五8:00-11:30 12:30-17:00 18:00-22:00

收藏人文、社会科学外文原版图书48万册,包括由“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资助的英文图书700余册和4种报刊,只提供阅览,不外借。有阅览座位36席。配置自助复印机1台。服务对象: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实行限额入室阅览(同一时间限额5名)。面对华东及全国高校研究生开放。

文科密集书库 ;周一至周五8:00-17:00周日 9:00-16:00

位于文科图书馆一楼的闭架书库。收藏从文科书库和阅览室转移来的利用频率很低的图书。如果读者有书需要借出,可将书名、索书号和自己的****告知二楼书库的工作人员(或投入“找书专家”服务箱),书找出后会及时通知读者来取。

文科流通台、办证处(210室) 周一至周五8:00-17:00周日 9:00-16:00

办理借还书、办证、馆际互借、办离校手续。周日只借还书,不办证,不办理离校手续。

文科书库(210室)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 9:00-16:00

收藏文科类图书48万册(中文44万册、外文4万册),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凭校园一卡通入库选书借阅。文科阅览室(211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文文科图书15万册,阅览座位308席。配置自助复印机1台。

复印室(210室) 周一至周五 8:00-11:30 13:30-16:30

对不便自助复印的读者提供复印帮助。

报刊阅览室(311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文现刊2,300多种、中文报纸180种、外文期刊1,100种(含交换外刊300种),期刊合订本2,000余种和20余种常用报纸合订本,阅览座位264席。配置自助复印机1台。

文科过刊库(349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收藏文科中文期刊合订本6,000余种,外文期刊合订本5,600余种,中文报纸合订本300余种。读者凭证阅览,阅览座位30席。

文献传递处(308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面向校内外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读者亦可上网自行 *** 作。

解放前报刊阅览室(304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收藏1889年至1949年中文期刊5,000余种,中文报纸800多种。读者对象为教师、文科研究生。阅览座位18席。

港台报刊阅览室(304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收藏港台报刊约12种,期刊100余种。另有期刊合订本400余种、1万余册。读者对象为教师、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实行限额入室阅览(同一时间限额10名),阅览座位18席。

教师研究生阅览室(411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人文、社科类及港台图书11万册,其中中文工具书与“四库”系列丛书收藏较完整。阅览座位244席。服务对象为本科四年级以上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教师,其他年级本科生实行限额入室阅览(同一时间限额20名)。配置自助复印机2台。

文科图书保留书库(411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文科图书馆的闭架书库,藏书40万册。主要为教学科研提供特殊服务,服务对象为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教师。如有需要,请前往文科图书馆四楼教师研究生阅览室。

古籍书库及阅览室(光华楼西主楼5层)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馆藏古籍分为善本及普通古籍两部分。善本古籍备有分类目录(书本式),普通古籍有书名目录和分类两种目录(卡片式)。服务对象为本科四年级以上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教师。校外读者前来查找馆藏古籍,须携带身份z明及介绍信。

理科图书馆

服务台还书处 (一楼门厅两侧)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周日 9:00-16:00

还书、各类咨询。

理科基础学科借阅室(101室) 阅览:周一至周日 8:00-22:00 ;外借:周一至周五 8:00-17:00周日 9:00-16:00

收藏数理化等基础学科(O类)中文图书约5万册。采用“借阅合一”的服务模式,读者既可阅览又可外借。阅览座位120席。

理科应用学科借阅室(102室) 阅览:周一至周日 8:00-22:00 ;外借:周一至周五 8:00-17:00 ;周日 9:00-16:00

收藏生物科学、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类(Q、TM、TN、TP类)中文图书约5万册。采用既可阅览又可外借的“借阅合一”服务模式。阅览座位120席。理科书库(204室) 周一至周五8:00-17:00

藏有一楼借阅室收藏以外的其它类理科中文图书、理科各类西文图书、日文图书与俄文图书约30万册。二楼书库的中、西文图书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凭校园一卡通入库选书借阅。

理科报刊阅览室及期刊库(201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文理科现刊1,400余种,中文报纸80种,外文期刊600余种(含交换刊100种)。另有7300余种外文期刊合订本。提供阅览,不外借。阅览座位120席。配置自助复印机1台。需要使用库内过刊,请与工作人员联系。

外国教材中心阅览室(202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外文原版图书(包括哈佛教材和MIT教材)28万多种。本中心藏书向全国高校师生开放,提供阅览和文献传递服务,阅览座位120席,7台电脑供检索所有数据库。配置自助复印机2台。教师凭已到图书馆开通服务的校园一卡通可外借原版外文图书一册,借期14天,到期前若无人预约,可续借一次,续借期仍为14天(从续借之日起计算);其他读者不可外借,只能阅览。

复旦人著作陈列室(204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陈列复旦员工和校友的著作、译作8,000余册,提供阅览,不外借,阅览座位6席。

学位论文阅览室(西辅楼229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收藏1996年以来的硕士生、博士生(后)的学位论文1万余册,提供阅览,不提供复印和外借等服务。阅览座位7席。科技查新工作站(西辅楼224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提供科技查新,包括科研立项查新、科技成果鉴定查新、成果申报奖励查新等;以及用户发表的文章被SCI、SSCI、EI、ISTP等数据库收录和被引用情况的检索和出具证明服务。

自修室(203室) 周一至周日7:00-23:00 供读者自修,座位73席。

医科图书馆

图书借阅厅(中楼一楼)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9:00-16:00

读者借还图书、办证、办离校手续、各类咨询和音带翻录。爱心书屋赠书还书点。音带翻录服务时间:每周二、四。中文书刊阅览室(南楼一楼) 周一至周五8:00-22:00 周六至周日9:00-16:00

收藏中文科技现刊800余种、1998年以来的过刊1,200余种中文新书。该室还藏有2002年以来枫林校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读者可押证登记后阅览。室内有6台计算机供检索所有数据库,并可到二搂阅览室打印。配备自助复印机1台。阅览座位77席。

外文科技书刊阅览室(南楼二楼) 周一至周五8:00-22:00 周六至周日9:00-16:00

收藏外文现刊近500种、1998年以来的过刊1,000余种及生物医学专业哈佛教材。室内有6台计算机供检索所有数据库,提供打印。配置自助复印机1台。阅览座位99席。

综合阅览室(南楼三楼) 周一至周五8:00-22:00 周六至周日9:00-16:00

收藏中文图书16万余册、中文综合类现刊200余种、中外文报纸40余种。阅览座位155席。

电子阅览室(南楼四楼) 周一、三8:00-22:00 周二、周四、周五8:00-17:00

配置183台微机,可检索利用校园网内的信息资源,可浏览因特网(收费)。也为各院系提供计算机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上机实习。

参考咨询部(中楼四楼)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7:00

提供文献查收查引、咨询、培训服务

中文社科书库(北楼三楼)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9:00-16:00

收藏中外文社科图书375万册,供阅览和外借。

中文科技书库(北楼四、五楼) 周一至周五8:00-17:00周日9:00-16:00

收藏中文科技图书148万册,供阅览和外借。 ;外文书库(北楼六、七楼)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9:00-16:00

收藏西文科技图书652万册,日、俄文旧书4500册,供阅览和外借。

中、日、俄过刊库(北楼八楼)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9:00-16:00

收藏1998年以前中文期刊合订本1,500余种、1996年以前的日、俄文期刊合订本近千种。提供阅览,不外借。

西文过刊库(北楼9-11楼)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9:00-16:00

收藏1998年以前的西文合订本期刊2,500余种。提供阅览,不外借。9楼配备自助复印机。

中西文期刊检索工具库(北楼11楼)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 9:00-16:00

收藏部分西文过刊及中西文检索工具书65种。提供阅览,不外借。

自修室(北楼一楼) 周一至周日7:00-23:00 ;供读者自修,座位143席。

张江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一楼南) 周一至周日8:00-22:00

配置72台微机,提供检索所有数据库,可上因特网,收发E-mail等。图书借阅室(一楼中) 周一至周日 8:00-22:00(其中借还书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8:00-17:00 周日 9:00-16:00)

收藏计算机类、微电子类、医药类及相关学科中外文图书8万册。提供阅览、外借、书目查询和咨询服务。阅览座位 30 席。

自修室(一楼北) ;周一至周日8:00-22:00

供读者自修,座位156席。

休闲区(一楼东)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提供休闲,允许进食。

报刊阅览室(二楼南)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收藏中外文现刊600余种,报纸80种。提供报刊阅览和检索咨询服务。阅览座位64席。

图书书库(二楼中) ;周一至周五8:00-17:00周日9:00-16:00

收藏9万册文科类、理科老分类中文图书供借阅。办理借还书手续在一楼图书借阅室。

江湾图书馆

1F文科阅览室 ;阅览时段:周一至周五 8:00—22:00 ;周日 8:00-19:30

借书时段: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日 9:00-16:00

收藏以政法类为主的中外文文理科图书3万册,提供检索、阅览、外借和自助复印、打印服务。阅览座位112席。内设借、还书台。 1F专题阅览室 (位于文科阅览室内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收藏联合国赠予国际法资料、瑞典隆德大学瓦伦堡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研究所赠予国际法图书、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赠予知识产权图书等专架图书。只提供阅览,阅览座位8席。

1F网络学习区 ;周一至周五9:00-17:00 18:00-22:00 ;周日 9:00-19:30

配置45台电脑,可上网。另提供空位和网络接口供读者自带笔记本接入。可自助打印、扫描和复印。区内还提供计算机图书、工具书和休闲报刊阅览。

1F培训教室 ;周一至周五8:00—21:00

提供图书馆组织的各类知识培训和讲座。读者也可预约场地自行组织教学活动。

报刊/学位论文阅览室 ;周一至周五9:00-17:00 18:00-22:00 周日 9:00-19:30 收藏中文大陆及港澳台期刊近300种,外文期刊20种,报纸59种。收藏2000年以后的法学院硕博士学位论文提供查阅。阅览座位60席。室内报刊和学位论文只能阅览,不可外借。室内有自助复印机。

协作学习室 ;由读者预约 ;提供集体学习和研讨场所,读者可提前预约。

1F中庭休闲区 ;周一至周五8:00—22:00 周日 8:00-19:30

读者自习、休息、聊天的场所,爱心书屋设在此区域。

复旦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考研择校选择复旦大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同样获得A-的211只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此可见复旦大学的计算机实力还是很强的。第二,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招生人数较多,这也意味着更大的上岸机率。第三,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市的二环与三环中间,交通便利,同时上海具有较多的互联网公司,研二时实习较为方便。第四点是复旦大学2021年录取分数较高,计算机学硕录取平均分高达383分,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录取平均分也达到了382分,我认为如此高的分数可能会劝退一部分人,因此我选择了复旦大学作为我的目标大学。

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复试线为345分,录取人数40人,报录比为1:80,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复试线为351分,录取人数为41人,报录比为1:168,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复试线为351分,录取人数40人,报录比大致为1:130。2021年一月份计算机学院官网发布了《关于调整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自命题科目的公告 》其中提到:自2022研究生招生年度起,原自命题业务课科目923“ *** 作系统原理”、925“数据结构”合并为“计算机专业基础”。

新科目“计算机专业基础”适用于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500软件工程、083900网络空间安全、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085400电子信息等专业。905“信号与系统”科目保留,不做调整。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改考《906计算机专业基础》,毫无疑问两门专业课的合并增加了难度,这也导致今年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课分数很多都低于100分,最高分仅有130分,这与往年专业课平均分140+有很大差距,加上扩招,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复试线仅为322分。

二、初试经验

1、政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政治复习应该是最轻松的了,而且大家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来获得不低的分数。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上海地区公共课存在压分现象,但是通过和上岸的朋友交流,大家普遍觉得今年似乎没有压分。而且查看复试名单我们也能发现大家的分数都不在65以上。政治的复习不用开始的太早,9月开始都是可以的。

推荐的政治考研资料:徐涛老师的强化课,腿姐的技巧班以及冲刺背诵手册,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徐涛老师的视频直接看强化课就可以了,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只看难以理解的马原和毛中特部分。具体的安排是对照着《精讲精练》看相应的视频课,然后完成1000题里面对应的习题,可以看一章的视频完成一章习题。这些在国庆节之前完成就可以了。

10月、11月上旬可以完成1000题的二刷,同时看腿姐的技巧班。11月份到考前应该可以多看腿姐的背诵手册然后使用小程序反复刷各种模拟卷的选择题,多刷一些模拟卷的选择题还是有必要的。政治的大题应该以肖爷爷的肖四为主,尽量把这些大题背诵熟练,即使考不到原题也能够作为答题材料。

2、英语:

英语并不是一门很难的科目,但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毫无疑问单词十分重要,背单词这件事需要从准备考研开始一直到英语考试之前。在打好语法知识以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需要一遍一遍的反复刷,反复刷真题能够帮助你理解出题人的命题思路,第一遍刷真题建议严格按照20分钟一篇的速度来做题,做完题以后对着答案一句一句看文章和题目,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划分一下长难句,然后将不认识的单词抄下来,进行背诵记忆。

一刷完以后可以进行二刷、三刷。做完这些暑假可能已经结束了。这时候就可以进入新题型、翻译、作文、完形填空的复习阶段了。翻译可以看一看唐静老师的视频课,之前阅读阶段的长难句划分对于翻译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前期认真做了,翻译阶段就是收获的时候了。完形填空都说较难,随便做做即可,但是如果掌握了技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得到较高的分数。新题型的话需要自己多练习然后掌握技巧,这部分难度不大。考前一个月左右可以多看看范文,注意自己积累一些好用的句子和套话,拿一个平均分问题还是不大的。

3、数学

参考书:武忠祥老师的《高数辅导讲义》、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讲》,李正元老师的数学《复习全书》,真题用的是李永乐团队的《数学历年真题全精解析》,模拟卷用的是李林老师的六套卷、四套卷。

我的数学复习是从6月开始的,我先听了武忠祥老师的强化课,然后完成了对应章节的复习全书和辅导讲义配套的习题。完成了高数的复习以后我就先听了一遍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强化课,听完仍然感觉不太理解,我就自己去啃复习全书了,不得不说复习全书的线代部分真的很不错,在我把全书上的例题全部做了一遍以后,线代部分也就差不多会了。完成这些后我去听了宇哥的概率论,并且做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讲》上的例题。做完这些已经九月份了,这一阶段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复习全书上面,反复做全书上的例题。

不得不说复习全书上的例题十分经典,而且题目的多种解法也能够帮我们扩展思路。我的真题是国庆节开始刷的,《数学历年真题全精解析》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基础篇我是分章节做的,这一部分做的较快,大概10天左右就做完了,然后我就开始刷提高篇的真题了,提高篇的真题是严格按考试的时间进行模拟的,与此同时全书也一直没有丢下。在二刷完真题以后,我就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刷模拟卷了,模拟卷除了李林老师的,合工大的超越和共创也十分推荐。复习数学时一定要保持谨慎细心,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对于错题一定要多刷,不要一味追求量,更应该保证数学复习的质,力争做到做一套题就有相应的收获。

4、专业课

专业课参考书:教材(严蔚敏老师的《数据结构》,汤小丹老师的《 *** 作系统》第四版),王道辅导书,真题,《新祥旭辅导班专业课讲义》。

2022年改考的906计算机基础中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代码填空题,证明题,算法题,计算题。其中算法题数据结构和 *** 作系统各有一题, *** 作系统的算法题是PV *** 作,难度适中,如果对王道辅导书的PV *** 作题都理解了的话,这个题目还是很简单的。数据结构的算法题以及算法填空题都是教材上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上的代码足够熟练。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总体来看,906的难度并不大,但是需要认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特别是 *** 作系统的计算题。但是可能是第一年改考的原因,考完试大家都认为题量较大,答题时间较为紧张。

我的专业课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也就是7月左右开始的。由于我的数据结构基础不错,所以我没有看视频,直接看的王道辅导书,然后做王道后面的选择题(注意:复旦大学的代码题多为教材上的算法代码,与王道上的408统考题差距较大)。第一遍做选择题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后面的知识,如果不能理解就直接丢掉,后面第二轮再看。看完数据结构部分的知识大概已经到了7月20日左右了。然后我就开始了 *** 作系统的复习。由于我的 *** 作系统基础不好,我开始的时候找了B站上面的网课视频,此处推荐电子科技大学的蒲小蓉老师。一边看网课,一边看教材。由于 *** 作系统的知识点较为琐碎,所以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

我是看了一轮教材以后才开始做王道习题的,第一遍刷王道同样也只需要做选择题。作为这些已经到了8月下旬了。这时候我们可以花半个月的时间二刷一遍王道,这时候相比一刷的时候会轻松很多。二刷王道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真题阶段了,真题是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通过刷真题我们能够掌握复旦大学命题老师的命题重点,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真题也需要反复刷,从9月到11月底,这一阶段可以一直刷真题,与此同时可以把王道上的错题再刷2遍。如果想拿高分,11月初就需要看教材上的数据结构代码以及王道上的PV *** 作题了。我们需要尽量掌握教材上的算法实现,因为这些都会考原题。12月开始我们可以针对真题和王道错题进行针对性复习,与此同时也需要再看一看教材。

三、复试经验

1、复试情况

2022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线是322分,招生计划人数为52人,进入复试68人,复录比大致为1:13。

2、复试内容

2022年复试方式为线上复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四轮考核,总分220分。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考核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测试(60分)、专业及综合能力测试两部分(160分)。1)外语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及口语水平。考生须准备1分钟英文自我介绍。2)专业及综合能力测试 有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考核程序设计知识(包括但不限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算法等),满分60分;第二环节:考核计算机专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 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核心专业知识),满分60分;第三环节:综合考核(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竞赛、科研、社会实践、逻辑思维、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满分40分。

复旦大学的复试较为简单,老师对于学生是否为双非学校,是否具有科研经历并不十分看重。老师更加关心的是学生的基础,比如程序设计知识环节更加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其实是想要看你是否写过代码,专业知识环节的问题也较为基础,都为一些基础概念等。只要认真准备,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四、总结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是看书,最好是看得细一点。

结语:两天的时间,终于写完了,也许还有很多没写到的地方,但是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全部了,希望能让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少一点迷茫吧!也希望后面考上研的你们能够将考上分享经验的传统传承下去,让考研这条路稍微变得好走一些。祝大家考研顺利!

孩纸,四大苦系欢迎你~

mathfudaneducn 我们院的网站

数学科学学院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齐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国家教委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全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教授3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5名,还有35名副教授,长江特聘教授4名。现建有国家教委数学科学开放实验室,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金融研究所、AIA友邦-复旦精算中心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并重。本科生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专业。研究生设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个专业,并均为博士点。其中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是全国重点学科,计算数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1994年成为国家理科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在科学研究方面,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四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华罗庚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科技进步奖、陈省身数学奖等诸多科技奖励。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该专业以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为主要方向。

基础数学是数学科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其它应用性数学分支的基础,而且也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提供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应用数学则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通过研究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及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和人文科学中提出的大量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借助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了较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该专业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送数学、应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毕业生可以在工农业、交通运输、天文气象、航空航天、地质矿产、财政金融、保险核算、军事等部门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工作、在高等学院校担任基础数学或应用数学的教学与科研;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设计等研究院所承担理论和实际课题;在计算中心、计算站承担数学模型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的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该专业是研究以信息产业(计算机、自动化、通讯等)为中心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并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学科,包括四个研究方向:计算数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运筹科学。

计算数学方向主要研究与各类科学计算相关的计算方法、对各种算法作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设计数值模拟方法,研制专用或通用的应用软件和数值软件;控制科学方向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研究社会、经济、金融、军事等各种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和控制问题;信息科学方向研究用计算机对信号、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进行信息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相应的软硬件系统;运筹科学方向结合数学、计算机科学,为各类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行和优化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该专业为计算、控制、信息、运筹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集团、计算中心、经济信息等部门从事科学计算和软件研制、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控制等。

主要课程设置: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程序设计、普通物理、常微分方法、数学模型、复变函数、数学模型、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概率论、抽象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基础力学、微分几何、应用几何、应用偏微分方程、拓扑学、 控制理论基础、数学金融学、生物学、动力系统、小波分析、数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原理、数字信号理论、金融经济学、数理统计、精算概论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 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2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1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含毕业论文6学分),任意选修1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 课程设置:(142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41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5学分(计算机Ⅱ组课程除外);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2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数学类基础课程中修满28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

1专业必修课(53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周学时 "开课

学期" "应修

学分" 备注

数学分析III MATH130001 5 4+2 3 5

高等代数II MATH130002 5 4+2 3 5

程序设计 MATH130003 4 4+2 3 4

常微分方程 MATH130004 3 3+1 3 3

抽象代数 MATH130005 3 3+1 4 3

复变函数 MATH130006 3 3+1 4 3

实变函数 MATH130007 3 3+1 4 3

数学模型 MATH130008 3 3 4 3

概率论 MATH130009 3 3+1 5 3

拓扑学 MATH130010 3 3+1 5 3

泛函分析 MATH130011 3 3+1 5 3

数理方程 MATH130012 3 3+1 6 3

微分几何 MATH130013 3 3+1 6 3

基础力学 MECH130084 3 3+1 6 3

毕业论文(含专题讨论) MATH130015 6 8 6

2专业选修课程(8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周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微分流形 MATH130017 3 3 春秋

小波分析 MATH130018 3 3 春秋

运筹学A MATH130019 3 3 春秋

变分法与积分方程 MATH130020 3 3 春秋

计算几何 MATH130021 3 3 春秋

应用偏微分方程 MATH130022 3 3 春秋

计算机图形学A MATH130023 3 3 春秋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MATH130024 3 3 春秋

系统模型选讲 MATH130025 3 3 春秋

生物数学 MATH130026 3 3 春秋

数学金融学 MATH130027 3 3 春秋

多媒体技术 MATH130028 3 3 春秋

应用几何 MATH130029 3 3 春秋

专题讨论 MATH130030 2 3 春秋

计算机网络原理 MATH130031 3 3 春秋

动力系统 MATH130032 3 3 春秋

利息理论 MATH130033 3 3 春秋

精算数学 MATH130034 3 3 春秋

编码理论 MATH130035 3 3 春秋

计算方法 MATH130036 3 3 5

非线性规划 MATH130037 3 3 春秋

组合优化 MATH130038 3 3 春秋

最优控制理论 MATH130039 3 3 春秋

分形几何 MATH130040 3 3 春秋

多复变函数论 MATH130041 3 3 春秋

积分方程及其应用 MATH130042 3 3 春秋

数论基础 MATH130043 3 3 春秋

随机过程 MATH130044 3 3 春秋

数学应用软件与实习 MATH130045 3 3 春秋

数理方程续论 MATH130047 3 3 春秋

人口数学 MATH130048 3 3 春秋

金融经济学 MATH130049 3 3 春秋

组合分析 MATH130050 3 3 春秋

人寿保险 MATH130051 3 3 春秋

Fourier分析 MATH130052 3 3 春秋

保险学引论 MATH130053 3 3 春秋

非寿险精算数学 MATH130055 3 3 春秋

复分析 MATH130056 3 3 春秋

控制理论基础 MATH130057 3 3 春秋

寿险精算数学 MATH130058 3 3 春秋

数据结构 MATH130059 3 3 春秋

数理统计 MATH130060 3 3 6

数字信号处理 MATH130061 3 3 春秋

线性规划 MATH130062 3 3 春秋

信息论基础 MATH130063 3 3 春秋

数据库系统基础 MATH130064 3 3 春秋

数学建模与实验(上) MATH130077 3 4 春秋

数学建模与实验(下) MATH130078 3 4 春秋

时间序列分析 MATH130067 3 3 春秋

抽象代数续论 MATH130068 3 3 春秋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MATH130069 3 3 春秋

测度论 MATH130070 3 3 春秋

应用软件开发方法 MATH130071 3 3 春秋

现代数学讲座 MATH130079 3 3 春秋

科学计算 MATH130080 3 3 春秋

数学分析原理 MATH130084 4 4 春秋

风险理论 MATH130085 3 3 春秋

生存模型 MATH130086 3 3 春秋

概率模型选讲 MATH130087 3 3 春秋

特殊函数论 MATH130088 3 3 春秋

现代分析基础I MATH130089 3 3 春秋

现代分析基础II MATH130090 3 3 春秋

生产实习 MATH130014 1 7

(四) 任意选修(12学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

"分

类"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周学时按学期分配 备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12 2 4 3 3 "I类核心课程

24学分"

六大模块 12 2 2 2 2 2 2

体育 4 2 2 2 2 II类课程15学分

军事理论 1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8 4+1 4+1

计算机应用基础I组 计算机应用基础I组 2 2+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其他综合教育选修课程 2 2 III类课程2学分

"基

育" MATH120010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 3 3+1 "数学类

基础课程

28学分"

MATH120008 数学分析I 数学分析I 5 4+2

MATH120009 数学分析II 数学分析II 5 4+2

MATH120011 高等代数I 高等代数I 5 4+2

PHYS120001 大学物理(上) 大学物理(上) 4 4+1

PHYS120002 大学物理(下) 大学物理(下) 4 4+1

PHYS120004 普通物理实验 普通物理实验 2 3

"专

育" MATH130001 数学分析III 5 4+2 "必修课程

53学分"

MATH130002 高等代数II 高等代数II 5 4+2

MATH130003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 4 4+2

MATH130004 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 3 3+1

MATH130005 抽象代数 抽象代数 3 3+1

MATH130006 复变函数 复变函数 3 3+1

MATH130007 实变函数 实变函数 3 3+1

MATH130008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3 3

MATH130009 概率论 概率论 3 3+1

MATH130010 拓扑学 拓扑学 3 3+1

MATH130011 泛函分析 泛函分析 3 3+1

MATH130012 数理方程 数理方程 3 3+1

MATH130013 微分几何 微分几何 3 3+1

MECH130084 基础力学 基础力学 3 3+1

MATH130015 毕业论文(含专题讨论) 毕业论文(含专题讨论) 6

MATH130022 应用偏微分方程 应用偏微分方程 3 3 "读研

选修" "选修

课程

8学分"

MATH130069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3 3

MATH130077 数学建模与实验(上) 数学建模与实验(上) 3 4

MATH130014 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 1

其它专业选修课 其它专业选修课

任意选修 12 3 3 3 3 12学分

应修学分小计 142 26 24 25 20 17 18 6 6

周学时小计 32 30 32 24 20 21 5 0

不会。根据查询复旦大学相关资料显示,复旦大学毕业不会找不到硕士论文,因为论文可以在复旦大学校内数据库调。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复旦大学GMiM项目还不错。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核技术、管理科学。

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国家级):服务管理学、高级服务管理学数据库新技术、商务智能、高级Web技术、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管理。

 “上海论坛年会”将于5月召开,作为承办单位,复旦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忙碌着。 

更多忙碌已成日常——每月发布一期“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为中国经济中短期变化提供预测;每月出版三本《中国观》杂志,汇聚中外智库对中国发展的分析研判;两会热点解读、“人机大战”透视,一项项研究第一时间报送决策层或见诸报端,充分发挥咨政启民功用。 

伴随着智库建设热潮在中国逐渐兴起,起步于1993年的研究院不断开拓,屡创佳绩。 

如果说智力报国的传统、敢为人先的勇气是研究院最深厚的根基,那么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大量成果的涌现,便是它最“亮眼”之处——将全校十余个跨学科研究机构汇聚到统一平台中,协同开展战略和对策研究,“以国家需求推动学科整合,以学科整合贡献国家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智库建设之路。

敢为先成果丰 

——“为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走出新路” 

1993年2月12日,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匡迪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时任复旦校长杨福家担任院长。同年10月,研究院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为何要举全校之力成立这一机构?“主要有三方面考虑:改变高校文科研究长期以来忽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倾向;建立有别于传统模式的高效运作机制;挖掘出知识分子蕴藏着的积极性。” 复旦大学 经济系教授、时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徐桂华回忆。 

在设立基金会的启事中,有这样一段适用至今的定位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智囊团’,既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又能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也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创造经验,为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走出新路。” 

中国的问题,单q匹马地研究只能是管窥蠡测。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一批研究机构被纳入研究院架构中来。王战、姜义华、李良荣、俞吾金、沈丁立……各学科老中青学者自觉架起学术梯队,为研究院奠定坚实基础。 

价值取向一开始就被明确强调。“考虑问题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的核心观念。”复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回忆。 

在“国家利益”四个字指引下,一批批精品成果迅速涌出。 

1994年年初,在主力团队精心策划、全力奋战数月后,研究院推出了首部重要调研报告——《中国发展报告1993》。这部主题为“重新认识中国”的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各方面全面评述了过去一年中国改革和发展态势,甫一出版便被呈上相关领导案头、走进学者家中,引发各界高度关注。除了对当年形势的回顾与研判之外,《报告》中的一些观点与提法也写入国家文件,对决策作出贡献。 

此后数年,《报告》连续出版。“构建新体制”“在协调中发展”“成功调控稳健开局”,每年的主题都紧扣发展关键点,为大步前行的中国写下“成长日记”。 

新航程 

——响应时代召唤、高扬风帆远航 

2011年10月20日上午, 复旦大学 光华楼,“2011复旦发展论坛”开幕。 复旦大学 副校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发布了一份中长期研究报告:《双轮驱动: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选择》。 

报告中的观点与建议,今天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使国家发展实现国家与社会两种力量“双轮驱动”;落实法治,深化制度建设;在社会转型中维护社会秩序、创造幸福民生…… 

这是在多年发展基础之上,研究院厉行改革、创新机制的一次标志性活动。 

面对新形势,自然有新举措。一批批跨学科研究机构成立、重组、整合,集中攻关重大问题;金砖国家经贸信息共享平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网络意见领袖长期跟踪研究等大型数据库先后建立,为智库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上海论坛”等国际论坛专设机构管理运营,打造出日臻成熟、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 

5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上海论坛”年会,令研究院副院长张怡感慨不已:“五大板块,21个子论坛,9个高端圆桌会议,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嘉宾参会,比起2005年年初创时期,有了很大进展。” 

的“上海论坛”年会更值得期待。在“开门办会”理念指引下,至今已有来自12个国家的42家机构申办分论坛,国际化智库平台锋芒渐显。 

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中国大学智库论坛”,也是研究院智库战略的产物。 

2013年11月,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花落”复旦。这一首个覆盖全国高校界的智库论坛是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的产物之一,迄今已召开两届,分别聚焦“建设法治中国”和“2020: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中国发展”,引起各界关注。 

和活动一样卓见成效的,是调查研究与咨政建言。 

金融研究中心的“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成为业界重视的“风向标”;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议金砖银行落户上海的建议;上海市教委与 复旦大学 共同设立“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有效协调和服务于全市高校智库……今天,研究院为中联部、中宣部、外交部、商务部、教育部等中央和国家部委提供直接政策咨询服务,与11个国家16家智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每年的成果采用率在各高校中位居前列。 

布点海外国际发声 

——“为世界敞开一扇了解中国真正情况的窗口” 

当地时间5月18日,复旦-蒙特雷科技中国拉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墨西哥举行。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有关负责人发表致辞:“ 复旦大学 不仅是我们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也是我们在世界上的主要合作伙伴。” 

第二天,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礼堂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对话。对话双方,是在政治学界颇具名望的林尚立教授和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谢淑丽(SusanShirk)教授。这是复旦发展论坛暨110周年校庆高端论坛的海外专场,而对话所在的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则是“ 复旦大学 的海外主场”。 

时任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方主任范丽珠看着台上对话的林谢二人,感慨万千:“我看到了中心对美国学者带来的影响。比如谢淑丽,她对待中国的态度是越来越友好、越来越认可的。” 

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成为国际交流的“民间大使”,这是新型智库的另一重使命。自2012年7月起, 复旦大学 陆续在美洲、欧洲、拉丁美洲建设了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复旦-蒙特雷科技中国拉美研究中心。从2012年7月成立至今,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举行大型国际学术会议8场,学术讲演31场;起,中心开始举办学术工作坊,次年后工作坊固定为每两周一次。设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则依托于 复旦大学 北欧中心26所大学联盟、北欧亚洲研究所以及欧洲的亚洲研究联盟等各类载体,拓展对中国的比较研究。 

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在困难中一步步蹚过来的。最让范丽珠感到艰难的,是不同文化体系、不同社会制度带来的隔阂:“不管如何摆事实讲道理,某些学者都不愿正视现状,而是坚持自己误解式的观点。然而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为世界敞开一扇了解中国真正情况的窗口。” 

聚人才重情怀 

——“以在这个团队为荣,以服务专家为傲” 

从机制改革到小有收获,短短5年间,发展研究院为 复旦大学 智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智库报告》发布, 复旦大学 排名全国智库综合影响力第6位,高校智库第3位。

新的飞跃何以实现?首先要在“人才”这项核心因素上下功夫。

“我们提倡‘开门办智库’。不仅在校内打开门,也要在校外打开门;不仅向教授打开门,还要向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打开门。”研究院咨政事务办公室主任黄昊介绍。 

既有知名专家把握战略发展方向、引领跨学科建设,又有青年学者发挥聪明才智、集体协作攻关;既有“智库访问学者”和“兼职研究员”两大队伍,又有博士后这支生力军;既以建立社团、招募助管助研等方式吸纳学生,培养智库“后备军”,又面向国外招收访问学者,培养知华、亲华、友华的中国问题专家…… 

在充实研究力量的同时,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学术服务团队也特别为研究院所看重。 

“真正的一流智库,必须拥有非常专业的学术服务团队,把思想生产过程或战略生产过程管理好、服务好,把智库和社会、政府、不同学科间的关系经营好。这样学者才能专心研究,提升学术生产的速率与效益。”林尚立强调。 

今天,研究院已经拥有一支25人组成的学术服务团队,平均年龄281岁,硕士以上学历85%,海归比例46%,除中文外,还可用英语、俄语、日语、葡萄牙语、波斯语等语言进行交流。“大家都是以一种‘走心’的方式服务于专家学者,并以在这个团队为荣,以服务专家为傲。”研究院机构管理办公室主任赵信敏代表团队道出心声。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是复旦人曾用于自嘲的一句玩笑。然而,正是这样自由的灵魂,才能够坚持理想和情怀;正是对“无用”的豁达,才能够让身外之物不萦于心。(记者王斯敏杨谧)

"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2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1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4学分(含毕业论文6学分),任意选修9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5学分(计算机Ⅱ组课程除外);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2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数学类基础课程中修满28学分。

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列表:

数学分析III

高等代数II

程序设计

常微分方程

抽象代数

复变函数

实变函数

数学模型

概率论

泛函分析

数理方程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基础力学

毕业论文(含专题讨论)

2专业选修课程(14学分)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数值逼近

数值代数

积分方程数值解法

系统模型选讲

数学金融学

最优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基础

编码理论

计算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

信息论基础

计算方法

非线性规划

组合优化

线性规划

微分流形

小波分析

变分法与积分方程

计算几何

应用偏微分方程

计算机图形学A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生物数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几何

专题讨论 MECH130030

计算机网络原理

动力系统

精算数学

分形几何

多复变函数论

积分方程及其应用

数论基础

随机过程

数学应用软件与实习

数理方程续论

人口数学

金融经济学

组合分析

人寿保险

Fourier分析

保险学引论

非寿险精算数学

复分析

寿险精算数学

数理统计

数据库系统基础

时间序列分析

抽象代数续论

应用软件开发方法

非线性系统

随机控制基础

数学建模与实验(上)

数学建模与实验(下)

现代数学讲座

科学计算

数学分析原理

风险理论

生存模型

概率模型选讲

特殊函数论

现代分析基础I

现代分析基础II

生产实习

南都此前报道,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百余篇论文获胜诉,获赔70多万元,引发公众关注。12月10日深夜,中国知网主办单位发文向赵德馨致歉,并承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耄耋学者的坚持维权,将这个知名网络全文数据库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这个诞生时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为名、至今仍将其写在官网首页的公司,近年来不仅多次因涉嫌侵害著作权被文章作者起诉,还因大幅提高数据库服务价格、削减可查全文的电子期刊种类等,上过多家高校及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布告栏。社会期待知网革新经营理念,在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重新找到平衡。

众多文化机构的“刚需”数据库

中国知网的建立,与1999年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建设项目有关,该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2004年,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之一。而中国知网门户网站背后的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则注册于1997年;2014年,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南都教务老师查阅《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得知,2020年,同方知网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1675807万元,毛利率5393%。

高营收背后,则是极高的市占率。事实上,中国知网运行多年来,形成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等电子数据库产品,以及提供的知识资源互联网搜索、共享和网络出版服务等,早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学术读者的某种“刚需”。

上市公司同方股份2020年年报中披露的同方知网营收。报告截图

南都教务老师登录中国政府采购网查询发现,截至12月11日,已有多个地区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完成了下一年度中国知网数据服务的采购。

如山东省潍坊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22995万元的价格,订购了中国知网的“期刊”及“博硕士论文”两个数据库;辽宁省营口市图书馆投入了99万元,完成了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采购。此外,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2022年订购中国知网(CNKI)给出了25万元采购预算;江西省九江市图书馆拟用4万元采购“CNKI公众文化服务平台”,目前该采购项目已正式发出了采购征求意见公示。

与地方性公共机构相比,高等学府对中国知网的需求更大。其中,复旦大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单一来源采购成交公告》显示,该校以825万元的中标(成交)金额,向供应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购得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 ,要求知网除定期的系统维护外,需7×24小时在线提供该校已订购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经济数据等内容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服务,服务范围是复旦大学师生。

从一些高校的采购结果中,也可一窥校内师生对知网数据库的倚重。如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2022年采购了26个中文数据库,中标(成交)金额合计306708万,其中仅对“CNKI中国知网”1个包组,就向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支付了69万元,占了总采购金额的225%。

曾被控诉“涨价离谱、削减内容”

南都教务老师了解到,在学术成果查新、学位论文查重等领域可堪大用的中国知网数据库,虽然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但因享有若干独家出版协议,实际成了很多学术用户的首选。

一所高校能为师生提供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权限,实现即时性的学术文献传阅,也往往被视为一种“福利”。然而,近十年间,多所高校和机构都曾发出声明,直指其“涨价过快”、“服务内容缩减”,令知网陷入了“店大欺客”的争议。

12月11日,南都教务老师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目前可查的较早一则“停用抗议”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该校图书馆于2012年12月31日发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

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通知各院(部)、部门,表示图书馆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轮购买协议已商谈了3个月,“均因该公司涨价幅度过高和服务内容缩减而未达成一致”,但图书馆仍在努力与服务商主动沟通协商。

也有的机构毫不客气,如2016年1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一纸声明直言知网“涨价离谱”,并提供了一系列数据: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的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1898%。

该声明写道,高校图书馆与知网公司的谈判是一场博弈:“虽然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暂时暂停了,给读者带来不便,但是维护学校权益的谈判同样重要……广大师生的支持是图书馆的坚强后盾,请学校师生理解。”

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曾因知网数据库“涨价过高”,通知读者可能停用。

同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公开发布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社会影响更为巨大。该通知也点明,该校可能无法及时续订知网的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校方不愿轻易妥协,如果届时读者不能访问中国知网的系列数据库,建议选择其他同类型数据库、开放获取的数据库以及纸质资源。

广州图书馆多年来向公众提供知网数据库,但在2019年3月25日,该馆也公示过知网缩减服务内容的变动。据广州图书馆的解释,2018年知网与部分期刊出版社实施了新的出版及合作模式——纸刊、网刊统一发行,期间知网将212种期刊的网络及纸质发行合并,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剥离,至2019年增加到355种,预计2020年达到1000种。因此,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的读者,将不再能下载这些期刊的全文。这些被剥离出全文下载范围的期刊中,不乏《地理科学》《中国公共卫生》《国际新闻界》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也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报。

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上述的“停用知网”事件,大都以不久后恢复订阅结束,但新的个案仍在涌现。在一些学术机构续订知网数据库的同时,也有高校减轻了对知网数据库的倚赖。

2023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发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近期图书馆在对资源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及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2023年度,该校将续订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年鉴数据库和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新增期刊个刊、基础教育期刊、学术辑刊和精品文艺期刊,不再续订博硕士学位论文、专利和引文数据库,建议读者善用其他平台作为补充。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教务老师 侯婧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指南全部的内容,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指南、复旦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分享、有没有复旦数学系的前辈想要请教经验 我今年刚要上复旦,有没有前辈介绍些经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720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