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详细参照:
http://tech.ccidnet.com/art/11217/20070919/1217275_1.html
---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包括6个主要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设计人员运用 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1. 需求分析阶段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和最耗费时间的一步。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与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可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 物理设计阶段
物理结构设计师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式)。
5. 数据库实施阶段
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库语言及其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写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测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对其进行评估、调整与修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