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线程池?
总归为:池化技术 ---》数据库连接池 缓存架构 缓存池 线程池 内存池,连接池,这种思想演变成缓存架构技术--->JDK设计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我们从最核心的ThreadPoolExecutor类中的方法讲起,然后再讲述它的实现原理,接着给出了它的使用示例,最后讨论了一下如何合理配置线程池的大小。
Java 中的 ThreadPoolExecutor 类
java.uit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 类是线程池中最核心的一个类,因此如果要透彻地了解Java 中的线程池,必须先了解这个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ThreadPoolExecutor 类的具体实现源码。
在 ThreadPoolExecutor 类中提供了四个构造方法: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得知,ThreadPoolExecutor 继承了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类,并提供了四个构造器,事实上,通过观察每个构造器的源码具体实现,发现前面三个构造器都是调用的第四个构造器进行的初始化工作。
下面解释下一下构造器中各个参数的含义:
corePoolSize:核心池的大小,这个参数跟后面讲述的线程池的实现原理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创建了线程池后,默认情况下,线程池中并没有任何线程,而是等待有任务到来才创建线程去执行任务,除非调用了prestartAllCoreThreads() 或者 prestartCoreThread()方法,从这 2 个方法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是预创建线程的意思,即在没有任务到来之前就创建 corePoolSize 个线程或者一个线程。默认情况下,在创建了线程池后,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为0,当有任务来之后,就会创建一个线程去执行任务,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达到 corePoolSize 后,就会把到达的任务放到缓存队列当中;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最大线程数,这个参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表示在线程池中最多能创建多少个线程;
keepAliveTime:表示线程没有任务执行时最多保持多久时间会终止。默认情况下,只有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大于 corePoolSize 时,keepAliveTime 才会起作用,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不大于 corePoolSize,即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大于 corePoolSize 时,如果一个线程空闲的时间达到 keepAliveTime,则会终止,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不超过 corePoolSize。但是如果调用了 allowCoreThreadTimeOut(boolean) 方法,在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不大于 corePoolSize 时,keepAliveTime 参数也会起作用,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为0;
unit:参数 keepAliveTime 的时间单位,有 7 种取值,在 TimeUnit 类中有 7 种静态属性:
workQueue:一个阻塞队列,用来存储等待执行的任务,这个参数的选择也很重要,会对线程池的运行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这里的阻塞队列有以下几种选择:
ArrayBlockingQueue 和 PriorityBlockingQueue 使用较少,一般使用 LinkedBlockingQueue 和 Synchronous。线程池的排队策略与 BlockingQueue 有关。
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主要用来创建线程;
handler:表示当拒绝处理任务时的策略,有以下四种取值:
具体参数的配置与线程池的关系将在下一节讲述。
从上面给出的 ThreadPoolExecutor 类的代码可以知道,ThreadPoolExecutor 继承了AbstractExecutorService,我们来看一下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的实现: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是一个抽象类,它实现了 ExecutorService 接口。
我们接着看 ExecutorService 接口的实现:
而 ExecutorService 又是继承了 Executor 接口,我们看一下 Executor 接口的实现:
一般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这几种:1. 可能连接超过mysql设置的上限(你的应该没超)
2. 程序问题,建立了连接不关闭(这个有可能,看看你的session)
3. 在没有使用连接池的情况下,每次都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到数据库(即使每次 *** 作完毕都及时准确的close了),但是由于可能建立到数据库连接的频率很高(比如在for循环里),那么会迅速建立大量的tcp连接到mysql的指定端口,OS在关闭tcp连接是有一定的延迟的,也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所以就会出现无法连接的情况(connection refused)。
-------------------------------------
我个人感觉设置最大连接数可能用处不大,因为默认的是100,你说刚10个就出问题~所以我觉得可能还是和系统有关系,因为你说刷新的不频繁就不会报错~
不过你到可以先试试看~万一能行更好不是~
还有啊,你可以找别的机器试验下,在别人的电脑上做下测试~
只要您遵循几条简单的准则,线程池可以成为构建服务器应用程序的极其有效的方法:不要对那些同步等待其它任务结果的任务排队。这可能会导致上面所描述的那种形式的死锁,在那种死锁中,所有线程都被一些任务所占用,这些任务依次等待排队任务的结果,而这些任务又无法执行,因为所有的线程都很忙。
在为时间可能很长的 *** 作使用合用的线程时要小心。如果程序必须等待诸如 I/O 完成这样的某个资源,那么请指定最长的等待时间,以及随后是失效还是将任务重新排队以便稍后执行。这样做保证了:通过将某个线程释放给某个可能成功完成的任务,从而将最终取得某些进展。
理解任务
要有效地调整线程池大小,您需要理解正在排队的任务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它们是 CPU 限制的(CPU-bound)吗?它们是 I/O 限制的(I/O-bound)吗?您的答案将影响您如何调整应用程序。如果您有不同的任务类,这些类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那么为不同任务类设置多个工作队列可能会有意义,这样可以相应地调整每个池。
调整池的大小
调整线程池的大小基本上就是避免两类错误:线程太少或线程太多。幸运的是,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来说,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余地相当宽。
请回忆: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线程有两个主要优点,尽管在等待诸如 I/O 的慢 *** 作,但允许继续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利用多处理器。在运行于具有 N 个处理器机器上的计算限制的应用程序中,在线程数目接近 N 时添加额外的线程可能会改善总处理能力,而在线程数目超过 N 时添加额外的线程将不起作用。事实上,太多的线程甚至会降低性能,因为它会导致额外的环境切换开销。
线程池的最佳大小取决于可用处理器的数目以及工作队列中的任务的性质。若在一个具有 N 个处理器的系统上只有一个工作队列,其中全部是计算性质的任务,在线程池具有 N 或 N+1 个线程时一般会获得最大的 CPU 利用率。
对于那些可能需要等待 I/O 完成的任务(例如,从套接字读取 HTTP 请求的任务),需要让池的大小超过可用处理器的数目,因为并不是所有线程都一直在工作。通过使用概要分析,您可以估计某个典型请求的等待时间(WT)与服务时间(ST)之间的比例。如果我们将这一比例称之为 WT/ST,那么对于一个具有 N 个处理器的系统,需要设置大约 N*(1+WT/ST) 个线程来保持处理器得到充分利用。
处理器利用率不是调整线程池大小过程中的唯一考虑事项。随着线程池的增长,您可能会碰到调度程序、可用内存方面的限制,或者其它系统资源方面的限制,例如套接字、打开的文件句柄或数据库连接等的数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