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灵光一闪]
泄密到不存在,一般国内银行用Oracle的同时都会购买Oracle的维护服务,除非甲骨文不想做中国的生意了。当然因为中美关系的问题,一些行已经开始从周边系统逐渐开始改造使用国产数据库,比如华为的高斯200,同时国内的国有软件企业也在部署研发国产的数据库,公司名就不说了,反正确实有这个安排。
真的是个好问题,国家核心系统从什么开始决心抛弃windows。银行系统数据太过庞大复杂,上了贼船,下船太难太难了。
我是金融行业的码农,也算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吧。
在数据库方面,金融领域用到的有Oracle和SQLServer等商业软件,也有Mysql、Redis等开源软件。这些软件有个令人沮丧的共同点, 很少有国产自主研发数据库 。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各个行业。效率的大幅提升,彻底颠覆了既有的工作模式。率先拥抱变革的企业收获了巨大收益,让后来者羡慕嫉妒恨。
信息技术不管发展如何,都绕不开数据存储,数据存储以关系型数据库最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翘楚无疑是Oracle数据库。
再回到题主的泄密问题,即Oracle数据库安全么?我的答案是 即安全又不安全 。之所以安全因为它是最好关系型数据库,常见的指标如易用性、稳定性、可用性、可恢复性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它是国外的闭源软件,是否有安全隐患,国人不得而知。
技术上不可控,我们怎么才能避免呢?答案是从管理上从严控制。
不怕。
物理上是对外隔离的, 架构上也有大量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
但是自主可控的趋势不可阻挡。
内网,物理隔离。外网用啥都没用,想搞你不过是时间问题。
国内银行系统用的数据库很多, 核心系统一般都用老牌的商业数据库DB2、Oracle 。其他系统也有用Mysql、MongoDB等其他数据库。至于数据泄露吗?银行当然也怕。但是,就综合考虑来看,目前Oracle等商业数据库依然是最佳选择,将来可能会一步一步提高安全等级。
1、稳定是首要选项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金融系统的重要机构。它们的系统不能够随便出问题,一出问题影响整个 社会 。所以, 对银行来说,稳定是摆在首要位置的 。任何创新都必须以此为前提。而DB2、Oracle这些商业数据库软件,首先能够满足银行的稳定性要求。
而在中国,银行是比较早有信息化的单位。但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只能是跟欧美国家学习模仿。外企银行基本都是采用oracle、DB2来做核心系统。中国自然是采用国外相同的方案。大部分银行也就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整套IBM大型机、小型机硬件,配套DB2、Oracle数据库来做。
2、安全实现手段①、厂家信誉
一直用DB2、Oracle作为核心数据库。对银行来说,已经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过去,国产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数据库可以使用。银行自然也只能用业界最好的数据库,而且Oracle、DB2这类大品牌的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应用都很广。厂家自然也要注意保障安全,否则出了问题,全世界都受影响。
②、技术控制
除了厂家的信誉保障外,银行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安全措施。首先, 内外网是物理隔离的 。这样,实时连接数据库的攻击是很难实现的了。其次,在防止数据泄露这一块,银行当然也是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控制的。至少,外网需要的数据是从内网的网闸摆渡过去的。能摆渡什么数据出去,也是银行严格控制的。最后, 数据库里的敏感数据,也是加密存储的 。同时,网络上还 部署了一系列网络安全设备来 保障系统的安全。
3、银行安全需升级
银行现在虽然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但是,DB2、Oracle始终是国外闭源商业数据库软件。如果软件存在漏洞或者后门,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大风险。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所以,银行也还是会有担心泄密问题,这就意味着银行的安全体系还需要升级。
那该如何升级安全呢?除了系统过等级保护外,也一直在倡导用安全可靠的软件。这就意味着需要逐步从Oracle、DB2等商业软件走向开源、或者国产等数据库软件。不过,银行的稳定性还是不能忽略的,所以, 银行也就只能逐步 探索 ,逐步提升安全。同时,国产数据库发展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总结总之,早些年银行从稳定和安全出发,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是最佳选择。这些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银行也在逐步提升安全等级。将来也会逐步替换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软件。
这是个系统的问题。
有些朋友说物理隔离,目前看应该做不到100%隔离。银行数据中心就是提供服务的,隔离了怎么提供服务?各个分行,网点,ATM都是要联网的,都是要访问数据库的,只是权限不同。
归结起来就是数据安全和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工作人员都是相关的,必须全方位防护。
数据库系统,国产化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国产数据库系统就没有漏洞吗?不故意窃取数据,难保不因失误而失窃。这个要加强测试。
计算机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同样道理。
网络方面,银行应该是租用运营商的线路(虚拟专网,VPN)实现网点互联。出点和入点之间加密传输。如果加密算法没有被破解,秘钥没有暴露,一般没问题。但毕竟还是有”如果”的。
人的问题更大一些,买通一个人不太难吧?这个要通过层层审核,相互制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来防范。
所以说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是全方位的。
要使用SWIFT ,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就必须与国际接轨,所以必须用Oracl。
林郑太太被制裁,xyk不能用,工资都发现金,使用也是现金,那么多的国行,没有一家敢接盘。
有别的选择吗。
Oracle数据库本身的安全性建设从总体上而言,Oracle数据库是业界安全性方面最完备的数据库产品。在数据库安全性的国际标准中,Oracle通过了14项标准的测试,是所有数据库产品中通过安全性标准最多、最全面的产品。Oracle在C2级的 *** 作系统上(如商用UNIX,VMS *** 作系统),不仅满足NCSC C2级安全标准,而且已经正式通过了NCSC C2标准的测试。在B1级的 *** 作系统上不仅满足NCSC B1级安全标准,而且已经通过了NCSC B1级标准的测试。
Oracle提供的主要安全性措施如下:
?? 身份认证功能(Authentication):识别访问个体的身份
?? 数据访问的机密性(Confidentialty):保证敏感数据访问的机密性。
?? 数据完整性(Integrity):保证数据不被篡改。
?? 授权能力(Authorization):保证被授权用户对数据的查询和修改能力。
??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确定对指定数据的访问能力。
?? 审计能力(Auditing):提供监测用户行为的能力。
?? 私有性(Privacy):提供对敏感数据访问的私密性。
?? 高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证数据和系统提供不间断服务的能力。
?? 代理管理能力(Delegated Administration):提供对用户帐号的集中管理功能。
下面将就应用系统本身对于Oracle提供的安全性措施作更深入的探讨。
$PageTitle= Oracle的安全性领域}
三、 Oracle的安全性领域
?? Profile控制
Oracle利用profile机制来管理会话资源占用,同时也管理用户密码的安全策略。
通过profile我们可以实现:
某个特定用户最多只能占用系统百分之几的CPU时间?
某个特定用户连接到数据库之后能存活多长时间?
某个特定用户连接到数据库之后多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就将被系统中断连接?
用户登录密码输入错误多少次之后就将自动锁定用户?
用户密码的长度和包含的字符必须符合什么样的规则?
用户密码在多少天后将自动失效并要求设定新密码?
?? 用户权限控制 (Privilage)
Oracle通过角色(Role),权限(Privilage)等的一系列授予(Grant)和回收(Revoke) *** 作可以有效的进行用户的权限控制。
通过权限控制我们可以实现:
某个特定用户只能读取而不能修改另一个用户的表数据。
某个特定用户只能运行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几个存储过程或者函数。
某个特定用户自己能够拥有修改某些数据的权力,但是却无法给其它不拥有这个权限的用户授予修改该数据的权力。
某个特定用户可以读取数据但是无法创建新的表空间。
?? 虚拟专用数据库(VPD)
虚拟专用数据库 (VPD) 也称为细粒度访问控制,它提供强大的行级安全功能。它是在 Oracle8i 中推出的,已经受到广泛的欢迎。
VPD 的工作方法是,通过透明地更改对数据的请求,基于一系列定义的标准向用户提供表的局部视图。在运行时,所有查询都附加了谓词,以便筛选出准许用户看到的行。
也就是通过VPD的设置,我们可以做到行级安全性控制,特定的用户即使对一张表有读取权限,那么也只能看到符合自身权限的记录。
注意,在Oracle10g版本中,VPD得到增强,已经可以实现字段级的安全性控制了。
实例及搭建步骤参看:利用VPD细粒度访问策略实现行级安全性 Step By Step
?? Orace Label Security
基于对由客户提交的行级安全性的严格要求,Oracle Label Security(Oracle 数据库企业版的选件之一)利用多级安全性概念解决了世界上政府和商业用户在实际中遇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OLS 通过利用数据敏感度标签(例如“敏感”和“公司机密”)与用户标签授权,提供了完善的行级安全性控制。
OLS 使用政策概念来存储标签定义和授权。该政策可直接在数据库中进行管理,或在 Oracle 身份管理中进行集中管理。
?? Oracle Database Valut
通常数据库管理员如果具有了DBA权限,那么就很难防止这样的管理员查看应用程序数据。而Oracle Database Valut则解决了必须保护涉及合作伙伴、员工和顾客的敏感业务信息或隐私数据的客户最为担心的问题。
Oracle Database Vault 可防止高权限的应用程序 DBA 访问其他的应用程序、执行其权限之外的任务。Oracle Database Vault 可在不影响应用程序功能的前提下快速而高效地保护现有程序。
Oracle Database Vault 可通过下列方法解决一些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内部威胁:
1. 限制 DBA 和其他授权用户访问应用程序数据。
2. 防止DBA *** 纵数据库和访问其他应用程序。Oracle Database Vault 提供了强大的职责划分控制功能,可防止擅自更改数据库。比如说如果一个用户具有 CREATE USER 权限,但不具备正确的用户管理权限,则 Oracle Database Vault 将阻止该 DBA 创建新用户。
3. 更好的控制何人、何时、何地可以访问应用程序。如日期时间、数据库客户端在网络上的位置之类的因素。
Oracle Database Valut是新的Oracle Database 10g企业版的选件。目前已经有Linux X86以及Solaris SPARC 64bit的版本可以下载使用了。
?? 用户访问审计
审计是Oracle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还必须小心地计划审计方案。有几种方式可在Oracle中进行审计:
1. SQL审计命令(标准审计)
通过AUDIT语句我们可以对成功或者不成功的特定对象的读取,更新 *** 作进行审计。
标准审计只会记录较少的跟踪信息,比如发出该语句的用户、时间、终端标识号等等。
该审计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对象的繁忙程度。
2. 用对象触发器进行审计(也就是DML审计)
此类审计通常由客户自行开发放置于特定数据库对象上的触发器,由于是自行开发,所以相对于标准审计则能够更自由地记录更多感兴趣的跟踪信息。比如更新 *** 作将某个字段从什么原始值更新到了什么新值。
该审计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对象的繁忙程度和触发器的编写水平。
3. 用系统级触发器进行审计(记录用户登录和退出)
当用户登录数据库或者离开数据库时,都可以通过自定义的触发器来记录用户名称, *** 作时间,终端标识号等信息。
由于触发器触发几率小,所以该审计对于系统性能影响并不大。
4. 用LogMiner进行审计(也就是DML和DDL)
Oracle数据库将所有的更新 *** 作都记录在重作日志中,而Oracle提供了LogMiner工具用于挖掘重作日志中的所有 *** 作,相比起上述的各种审计方法来说,该种审计可能是信息最为完善,对于应用系统性能影响最小的方法。
此处稍微延展开来说一下,LogMiner是双刃剑,既然可以用来审计,也就能够被恶意使用作为数据窃取的工具。所以在数据本身的加密方面,Oracle同样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比如DBMS_OBFUSCATION_TOOLKIT,DBMS_CRYPTO和最新的透明数据加密,甚至在数据备份方面 Oracle也推出了Secure Backup来应对磁带数据的加密,但是要注意到数据加密不应用作访问控制的替代项,存储加密的数据并不会在存储介质本身提供额外的保护层,只是有助于在发生介质遭窃时保护诸如xyk号之类的敏感数据。本文不再作更多的介绍。
5. 细精度审计(FGA)
细粒度审计 (FGA),是在 Oracle 9i 中引入的,能够记录 SCN 号和行级的更改以重建旧的数据,但是它们只能用于 select 语句,而不能用于 DML,如 update、insert 和 delete 语句。因此,对于 Oracle 数据库 10g 之前的版本,使用触发器虽然对于以行级跟踪用户初始的更改是没有吸引力的选择,但它也是唯一可靠的方法。
而Oracle10g种FGA功能的增强使其不但能够支持select *** 作,同时也支持DML *** 作。在 Oracle 10g 中,审计已经从一个单纯的“ *** 作记录者”成长为一个“事实记录机制”,它能以一个非常详细的级别来捕获用户的行为,这可以消除您对手动的、基于触发器的审计的需要。它还结合了标准审计和 FGA 的跟踪,这使其更易于跟踪数据库访问,而不用考虑它是如何生成的。
通过细粒度审计我们可以记录:
在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之间或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对某个表进行了访问。
使用了公司网络外部的某个 IP 地址。
选定或更新了特定列。
使用了该列的特定值。
典型的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灵光一闪]
的确是这样。国内银行和金融公司已经在做替换成国产数据库的工作了。但是还要花一些时间。
顺带说明一下,oracle数据库美国本土的安全水位是非常高的。只是美国出口限制,导致出口到中国的只是低安全级别的版本。中国国产数据库在军工航天电力水利早已应用,都达到了顶级安全标准。
我是金融行业的码农,也算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吧。
在数据库方面,金融领域用到的有Oracle和SQLServer等商业软件,也有Mysql、Redis等开源软件。这些软件有个令人沮丧的共同点, 很少有国产自主研发数据库 。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各个行业。效率的大幅提升,彻底颠覆了既有的工作模式。率先拥抱变革的企业收获了巨大收益,让后来者羡慕嫉妒恨。
信息技术不管发展如何,都绕不开数据存储,数据存储以关系型数据库最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翘楚无疑是Oracle数据库。
再回到题主的泄密问题,即Oracle数据库安全么?我的答案是 即安全又不安全 。之所以安全因为它是最好关系型数据库,常见的指标如易用性、稳定性、可用性、可恢复性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它是国外的闭源软件,是否有安全隐患,国人不得而知。
技术上不可控,我们怎么才能避免呢?答案是从管理上从严控制。
首先,在IT世界,有一个叫做物理隔离,国内银行的机房网络架构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内网+DMZ的形式,在两者之间采用专业的防火墙进行连接并安全隔离。DMZ到外网也有一道防火墙。所有的数据存储和加工必须在内网。
再加上内网登陆各种限制,跳板机,访问权限,动态密钥。
想发个版本都累死,还想把数据弄出来,不太可能。
至于这几年去IOE,最后也就去了IBM的大机,Oracle数据库照样大规模使用,EMC的存储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一句话,安全使用美国佬技术!累死金融IT民工!
泄密到不存在,一般国内银行用Oracle的同时都会购买Oracle的维护服务,除非甲骨文不想做中国的生意了。当然因为中美关系的问题,一些行已经开始从周边系统逐渐开始改造使用国产数据库,比如华为的高斯200,同时国内的国有软件企业也在部署研发国产的数据库,公司名就不说了,反正确实有这个安排。
真的是个好问题,国家核心系统从什么开始决心抛弃windows。银行系统数据太过庞大复杂,上了贼船,下船太难太难了。
首先需要明白,银行的风控部门是银行体系内具有极度话语权的部门,也是最核心的部门之一。资产是否实现保值增值,以及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也是风控部门重点工作之一。
所以,你能想到的这个问题,银行的相关部门早就已经想到了,而且肯定做了不少的分析工作。
从网络上来说,银行的核心主机系统,包括数据库,都是在银行内网运行的,并不会直接接入互联网,这个一般的银行设备,比如ATM等自助终端都是如此,所以安全性肯定是银行最关注的焦点。
从安全性来说,银行的IT部门会对所有出入网络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连一个最基本的新开一个网络IP或者端口,都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和把关,不是随随便便就给开通的。我曾经在某个银行短期出差,当时两台设备只给了一个IP和端口,我们找银行客户申请多开通一个,到我把工作做完,大概一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这个居然都没审批完成。
另外,如上所说的银行对流经网络的所有数据都会进行严格的监控。比如我们之前有一台设备在银行网络内运行,一般情况下都会把不必要的组件或程序全部删除。但那台机器由于设置原因,在更新程序时默认对外连接了微软的服务器,很快就被监控出来,银行IT部门还要求我们给出详细报告,就是所谓的RCA,Root cause analysis,也就是根源分析。
说了这么多,应该明白银行为什么总Oracle不怕数据泄密了吧。当然,早期的时候也没有其他数据库可以选择,基本上就是Oracle, Sybase,DB2,以及微软的SQLServer。但是银行的数据库要求存储容量大,存储速度快,且可靠性要求极高,不能出现宕机这样的情况,这对银行业务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但随着我国 科技 的发展,最近Oracle的日子不好过了,去年已经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几百名工程师被遣散,随着我国去IOE的浪潮,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考虑国产国产数据库和开源数据库,以前ORACLE独霸天下的日子已经不存在了。
不怕。
物理上是对外隔离的, 架构上也有大量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
但是自主可控的趋势不可阻挡。
内网,物理隔离。外网用啥都没用,想搞你不过是时间问题。
国内银行系统用的数据库很多, 核心系统一般都用老牌的商业数据库DB2、Oracle 。其他系统也有用Mysql、MongoDB等其他数据库。至于数据泄露吗?银行当然也怕。但是,就综合考虑来看,目前Oracle等商业数据库依然是最佳选择,将来可能会一步一步提高安全等级。
1、稳定是首要选项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金融系统的重要机构。它们的系统不能够随便出问题,一出问题影响整个 社会 。所以, 对银行来说,稳定是摆在首要位置的 。任何创新都必须以此为前提。而DB2、Oracle这些商业数据库软件,首先能够满足银行的稳定性要求。
而在中国,银行是比较早有信息化的单位。但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只能是跟欧美国家学习模仿。外企银行基本都是采用oracle、DB2来做核心系统。中国自然是采用国外相同的方案。大部分银行也就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整套IBM大型机、小型机硬件,配套DB2、Oracle数据库来做。
2、安全实现手段①、厂家信誉
一直用DB2、Oracle作为核心数据库。对银行来说,已经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过去,国产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数据库可以使用。银行自然也只能用业界最好的数据库,而且Oracle、DB2这类大品牌的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应用都很广。厂家自然也要注意保障安全,否则出了问题,全世界都受影响。
②、技术控制
除了厂家的信誉保障外,银行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安全措施。首先, 内外网是物理隔离的 。这样,实时连接数据库的攻击是很难实现的了。其次,在防止数据泄露这一块,银行当然也是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控制的。至少,外网需要的数据是从内网的网闸摆渡过去的。能摆渡什么数据出去,也是银行严格控制的。最后, 数据库里的敏感数据,也是加密存储的 。同时,网络上还 部署了一系列网络安全设备来 保障系统的安全。
3、银行安全需升级
银行现在虽然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但是,DB2、Oracle始终是国外闭源商业数据库软件。如果软件存在漏洞或者后门,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大风险。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所以,银行也还是会有担心泄密问题,这就意味着银行的安全体系还需要升级。
那该如何升级安全呢?除了系统过等级保护外,也一直在倡导用安全可靠的软件。这就意味着需要逐步从Oracle、DB2等商业软件走向开源、或者国产等数据库软件。不过,银行的稳定性还是不能忽略的,所以, 银行也就只能逐步 探索 ,逐步提升安全。同时,国产数据库发展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总结总之,早些年银行从稳定和安全出发,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是最佳选择。这些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银行也在逐步提升安全等级。将来也会逐步替换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软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