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以下一些参数:
pr0.01 控制模式设定;
pr0.03 刚性设定;
pr0.07 指令脉冲输入模式设定;
pr0.08 每旋转一圈的指令脉冲数 或者pr0.09和pr0.10电子齿轮比;
伺服电机(servo motor )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松下A5伺服内部速度控制模式X4怎么接,参数如何设置,想要电机持续转动。 松下A5伺服电机驱动器调试步骤: A:对于没有使用X5的调试步骤:(驱动器开环模式) 应用中松下A5驱动器处于位置控制模式,需要调整的参数: 各参数设置后需要保存,除Pr0.03外,其他的参数修改需要重新上电才有效; 调试步骤:(默认的不用修改) 1.更改驱动器的输入模式为脉冲+方向模式: P0.07改为3; 2.根据螺距(设计值)和光栅尺分辨率比值更改马达分辨率: 螺距不用很精确,使用设计的值即可,一般为5/10/12/16等; 假设螺距为10mm,光栅尺分辨率为0.5um, 则螺距除以光栅尺分辨率为 (10/0.5)x1000 = 20000 假设螺距为10mm,光栅尺分辨率为1um, 则螺距除以光栅尺分辨率为 (10/1)x1000 = 10000 计算结果就是要填入的马达分辨率,计算结果写入Pr0.08; 3.根据马达分辨率,螺距,光栅尺分辨率可计算不同的脉冲输入方式(光电或长线)下机台运行的最高速度: 假设马达分辨率为20000,螺距为 10mm: 光电接口下,最高500K输入,也就是 500 000,则马达最高转速为 500 000/20 000 = 25转每秒; 转换成机台速度就是转速x螺距 = 25 x 10mm = 250mm/S 长线模式下,最高4M输入,也就是 4 000 000,则马达最高转速为 4000 000/20 000 = 200转每秒; 转换成机台速度就是 200 x 10 = 2000mm/S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脉冲输入方式,并写入驱动器 Pr0.05中。 不同脉冲输入方式信号线X4接法不一样: 光电模式(Pr0.05 = 0,默认,一般使用该模式即可) 4.设置好脉冲输入方式和马达分辨率后,就可使用DEMO软件调试机台了。 5.机台运动正常后,如果机台响应慢,则可增加机台的设定刚性,也就是加大Pr0.03的值。注意刚性过大时,机台会振动,需要减小刚性值。 6.可根据需要在DEMO的参数配置中选择各轴的全闭环,然后调整控制器的PID; 7.让机台运行半个小时以上,将Pr0.02的值改为0,关闭自动调整; B.对于使用X5的调试步骤:(驱动器闭环模式) (称为光栅尺全闭环模式,此模式下控制器需设为开环,即在DEMO中不选择全闭环) 接线方法: 光电模式(Pr0.05 = 0,默认,一般使用该模式即可) 长线模式(Pr0.05=1) 需要调整的参数: 各参数设置后需要保存,除Pr0.03外,其他的参数修改需要重新上电才有效; 调试步骤: 1.先按照A驱动器开环模式使机台运行正常,注意控制器中不用选择轴的全闭环; 2.设定电机转一圈时光栅尺的计数值; 计算方法:马达转一圈相当于机台跑一个螺距的距离,所以用螺距除以光栅尺分辨率可计算出Pr3.25的值; 螺距不用很精确,使用设计的值即可,一般为5/10/12/16等; 例如螺距为10mm,光栅尺为1um,Pr3.25的值为 (10/1) X 1000 = 10000 将计算出的值设进Pr3.25中,保存并重新上电。 3.设定驱动器全闭环: 将Pr0.01设为 6,Pr3.27设为 0;保存并重新上电; 4.在调试DEMO中以慢速运行机台,由于光栅尺输入方向有可能是错误的,电机会出现飞车报警现象,调试时必须注意安全。 如果光栅尺输入方向正确,电机会运行正常; 如果光栅尺输入方向错误,驱动器会报警,需要将Pr3.26从0改为1,保存并重新上电; 5.全闭环模式正常后,也需要调整机台刚性Pr0.03的值,再让机台自动运行半小时以上,然后将Pr0.02的值改为0; 6.如果机台自动运行半小时后定位效果不理想,将Pr0.02的值改为0后可以手工修改位置环增益Pr1.00的值。定位慢则增大Pr1.00,过冲则减小Pr1.00;调试好后保存参数。 关于连接器X5引脚排列: 如下图,定义有凸出一个小端子的为凸面,另一面为凹面; 由上图凹面,上排从左到右为 10 8 6 4 2 下派从左到右为 9 7 5 3 1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