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拖拉不按时完成要开什么主题班会

做事情拖拉不按时完成要开什么主题班会,第1张

做事情拖拉不按时完成要开拖延症主题班会。

做事拖拉就是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做事情拖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怎么说呢,这个世界上太多人觉得自己拖延,包括我也是。当我意识到已经有点拖延的时候,我通常会提醒我自己,赶紧做。只有即刻行动,你的焦虑才会减少,而不是其他。

心理学上有一个蔡戈尼效应,是说未完成的工作或任务,会始终停留在人的记忆当中,甚至造成相当大的认知负荷。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些明明分分钟就可以解决的小事情,我们也会拿出各种 借口拖延下去。比如说去把垃圾带到楼下,每次总想着上班路上顺路带一下,可总是忘了,回家以后又想着明天顺路带,以至于家里囤垃圾到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干脆亲自跑一趟,虽然与顺路扔垃圾相比,我多花了一点时间,多耗费了一点体力,但我因为不用再记挂着要丢垃圾这件事了,我的工作记忆被彻底清空了,还是非常爽的。(别让扔垃圾这件事烦死你)

另一方面,产品迭代的理念也让我感觉好很多,我需要做的不是一次做到位,而是逐次迭代。先完成再完美,很多时候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最后,如果只是提醒自己即可行动,先完成再完美的话,其实也是不够的。毕竟有些任务太过庞大,不可能一次就完成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进行任务分解。将你的任务或目标分拆成一个个具体而细节的小目标,完成小目标即可。比如如果我要写毕业论文,那我分解的任务可能包括确定主题,查相关文献,确定实验设计,修改实验设计方案等等,只要在任意节点的当下,完成你既定的小目标,其实你那么焦虑的。事实上,分解小目标的完成往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能让我们更容易成功或完成我们的任务。

所以,想想什么没做完的,赶紧去,不要让这件事太过消耗自己哦。 (文/艾萌atanqing,一个略懂数据分析的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自在如风的叶老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1362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