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意义

课程设计的意义,第1张

                        课程设计的意义

一、课堂与课程

        课程比课堂更重要,这还是魏智渊老师在《高手教师》一书中所倡导的理论,他认为课堂只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只是一个点而已。过度的最求课堂就会把“怎么教”作为重点。但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与教学的形式,而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教给他们什么,要达到怎样效果。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怎么教只是教学的形式、方法,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所以在课堂与课程中的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课堂我们常常只是解决某一个问题或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其成果是短暂的,课堂的效率也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言,一节课堂的失败影响并不大,可以从新再来。因为课堂是可以随时改变增减的。对于学习的整体影响不是特别严重。

      课程则是针对整个学习而言,在设计课程是我们考虑的要全面一些,而且还要有预设的准备。对于课程的开设是要结合整个学校活着说是社会方向来确定的。比如说小学的诗歌鉴赏课,首先我们可以看看这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没有必要去开设这门课,而这种诗歌赏析对于学生来说有没有促进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知识认知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接触的阶段,说到赏析还是言之尚早。对于诗歌来说不仅要理解其含义和意境。而对于诗人情感来说则必须要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而这个就涉及到历史。对于小学上来说其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赏析一词对于他们而言是完全跟不上的。这种方面来看小学生的诗歌鉴赏是没有用的。

      课程意义上来看,小学生正处于接收新知识的阶段,自己都还没消化。又谈欣赏是完全不科学的。小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认知,并不包含创造。鉴赏则更多的指向的是从事这方面的专家。对于学生来说就完全没必要。

      以上面的分析来看,课程的设计是不同于课堂的,应该是课堂要围绕课程去进行。课堂只是方法,课程才是体系。

二、  教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书中提到了教学目标和知识清单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在教学时都会去注重教学的目标。而知识清单一般则是在课堂上体现,可是我觉得这两则的关系不是很大,其实知识清单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目标,这也是需要在课堂中完成的。只不过知识清单更加的细致一些而已。所以我认为教学目标也可以进行分级,分为次要和主要目标。而对于教育目标也应该只能是作为次要的教学依据,主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班级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  资源库的整理

      资源库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形式,特别是最近的媒体资源对于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来源。可是不是所以的资源都能为自己所用,这个就需要自己根据需求去收集整理。

      建立一个合理的资源库就成了关键,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时间比较慢长,且途径比较多。这里并不反对拿来主义,我们也时常为资源发愁。可是在前几个月通过钟杰老师说到资源的最好生成就是源自于生活。而生成资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反思。魏老师也提到过,所谓的专业就是你的思考用到形式的结构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教学的素材生成。对于教育也是如此,多反思自然就会生成合理的资源库。以便于自己把握教学的节奏。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

一、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发展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二)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样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

(一)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校本课程立足于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资源优势,将每一位教师视为具有研究潜力的创新人员,充分信任教师,实现学校自我构建。教师在不断的从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大量阅读书籍、文献、报刊杂志等,更新了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

(二)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教师们在传统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的开展教学,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对学校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创建学校特色。学校具有特色,也就意味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课程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容易忽略个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时间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严重地滞后于社会的变革,尤其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学科专家处于课程开发的中心位置,导致狭隘的专家课程目标和决策渠道,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课程体制与能力。课程开发的专家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之间缺乏联系,闲置了广大教师的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了课程改革的实际影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下降。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自身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具有灵活性和差异性,通过资源的调整和优化配置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通过教育内部权利的重新分配提高教育的适应变革的能力

课程的意义就在于汇集对人学习有好处的各种问题。

课程就蕴含在生活的课本里,和人们的日常经历交织在一起,等待着从刚刚被指认出的特定行为(正是那些不良行为让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景)中现出原形。

什么是课程,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但是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课程的来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设计课程,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问题。

人们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半是因为态度而不是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1467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