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官方文件是用行书或草书来写的吗?

在古代的时候,官方文件是用行书或草书来写的吗?,第1张

明确的说,在中国古代,官方文件的书写方式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瑰宝书法的发展史。在官方文件中,既有行书,也有草书。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赵国时期,华夏文明的文字其实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统一,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书写方式,每个汉字在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书写方式,虽然大家都是用的象形文字。作为官方的书写应该追溯到甲骨文,祭祀完毕将上天的旨意以及祈求的信息刻到龟甲或者兽骨上面,甲骨文、金文、篆书等都是周以前的官方书写形式。

到了战国时期,第一次将官方书写形式标准化的是秦国,这与他们大力推行法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以法治国,全国各个地区有大量的公文往来,最后基本都要集中到咸阳,大量的文件使用以前的篆书将无法满足需求,效率非常的低下。于是,各个衙门的文吏们使用了一种称为“隶书”的文字替代了篆书。隶书的出现其实不是官方的强制行为,这是底层文吏们的发明创造。隶者,小吏及杂役也。

隶书的发展经过了很长时间,这种文字书写形式相对篆书要容易得多,却并是那么好看,从审美角度来说,它不能让观者更愉悦。于是,到了东汉末年,晋朝初期,这些底层文吏们又将隶书改良,演变出了楷书。其实楷书与隶书都具备同一个特点:中规中矩、易于识别。非常的规范,这两种文字给人感觉就是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会读懂,这非常符合官方的要求。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书、画文化繁荣的朝代,文士风流,很多文人都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于是很多高素质的文人又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入了更个性化的书写形式:行书和草书。这两种文字书写方式其实已经是艺术的范畴。当这种观赏性极强的书法方式出现后,小众的官方其实也采用了行书作为官方书写标准。比如,天下第一行书就是晋朝的王羲之留下的书法第一墨宝,在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能够书写一笔漂亮的行书、草书,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到了唐代,中国书法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行书、楷书、草书出现了各种流派,唐代的书法家已经将中华的书法文化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特别是贵族高层和朝廷中枢权贵阶层都必有一手好字,比如柳公权、褚遂良等人,他们的书法流派和技法直到现在都还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而此时的官方书写基本是采用行书。

到了元、宋时期,官方书法的要求进入了标准化、广泛化发展,特别是宋时期,众多书法大家将楷书和行书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新的官方使用的楷书形式,而这种楷书一直被官方沿用到清朝。

红皮书是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

红皮书用于官方文件,有的用于非官方文件。使用红皮书的国家主要有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美国、土耳其、苏联等。西班牙于1965年、1968年先后发表《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红皮书》(英文版)。英国早在13世纪就有用财政方面的红皮书。

学校官方文件不可以添加水印。

为规范学校文件编写格式,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制定本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格式标准。凡学校内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报告、通知、通告等文件编写应严格遵循格式标准。其中可使用必要的文字和微标,但不宜用花边和图案,文面要足够严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1878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