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了能对一个文件进行正确的存取。
内容:
1、基本信息类:包括文件名,文件物理位置,文件逻辑结构,文件的物理结构。
2、存取控制信息类:包括文件主的存取权限,核准用户的存取权限和一般用户的存取权限。
3、使用信息类:建立日期和时间、文件上次修改的日期和时间
4、当前使用信息:打开该文件的进程数、是否被进程锁住、是否已修改等。
二、索引节点
文件名、文件具体信息分开,使文件描述信息单独形成一个索引结点。
磁盘索引结点:存放在磁盘上的索引结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件主标识符、文件类型、文件存取权限、文件物理地址、文件长度、文件连接计数、文件存取时间。
内存索引结点:文件被打开后,将磁盘索引结点拷贝到内存索引结点中以便使用。比磁盘索引结点增加了以下内容:索引结点编号、状态、访问计数、文件所属文件系统的逻辑设备号、链接指针。
三、目录结构
(1)单级目录结构
整个文件系统中只建立一张目录表,每个文件一个目录项,含有文件相关信息。
优点:简单,能实现基本功能
缺点:不允许重名,不便于共享,
(2)两级目录结构
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一个单独的用户文件目录UFD,UFD由用户所有文件的文件控制块组成。
系统建立一个主文件目录MFD, MFD中每个用户目录文件都占有一个目录项,其中包括用户名和指向UFD的指针。
优点:提高了速度,不同目录可重名,可共享
缺点:不提供子目录 *** 作,还不方便;各用户之间被完全隔离的话用户访问其他用户文件时,不方便合作。
(3)多级目录结构
这一路径上的目录和数据文件名用“/”连接成路径名,称为相对路径名。从根开始的路径名称为绝对路径名
优点:便于系统和用户将文件分散管理;提供更灵活的权限管理等
四、文件共享与保护
1、共享
基本FCB法:直接在文件目录中包含文件的物理地址
文件名+索引结点指针:一个用户修改指针指向地址里的内容,指针不变,其他用户通过指针总能感知索引结点中的最新内容
符号链法:创建一个link类型的文件:“文件名+共享文件路径”。文件主人删除文件,共享者只会出现找不到文件错误。
五、文件 *** 作
创建、删除;读、写;设置读写位置;打开、关闭;修改属性 *** 作。
六、文件的逻辑结构
1、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
有结构文件(记录式):定长记录(通常为顺序文件);变长记录(通常为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无结构文件(字符流式):字节为单位,利用读写指针依次访问。系统对该类文件不需格式处理。
(1)顺序文件
两种记录排列方式:串结构(按记录形成的时间顺序串行排序);顺序结构(按关键字排序)
检索方法:从头检索;顺序结构,可用折半查找、插值查找、跳步查找等算法提高效率。
优缺点:
不方便随机存取某条记录,但适用批量存取的场合。
适合磁带等特殊介质。
单记录的查找、修改等交互性差;增减不方便
(2)索引文件
为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记录每项记录在文件的逻辑地址及记录长度;该索引表按关键字排序。索引表内容:索引号、长度、记录地址指针
优缺点
适用于变长记录,可提高检索速度,实现直接存取。
索引表增加了存储开销。
(3)索引顺序文件
将顺序文件的所有记录分组;还是建立索引表,但每个表项记录的是每组第1条记录的键值和地址;组内记录仍按顺序方式检索和使用。
七、外存分配方式
1、连续分配
为每一个文件分配一组相邻的盘块。逻辑文件中的记录顺序与存储器中文件占用盘块的顺序一致。
优点:顺序访问容易,读写速度快
缺点:会产生外存碎片;利于文件的动态增加和修改
2、链接分配
设置链接指针,将同属于一个文件的多个离散盘块链接成一个链表。这样形成的文件称为链接文件。会有链接成本。
优点:离散分配,消除外部碎片,提高利用率;同时适用于文件的动态增长;修改容易
(1)隐式链接
链接信息隐含记录在盘块数据中;每个盘块拿出若干字节,记录指向下一盘块号的指针。
问题:只能顺着盘块读取,可靠性低
(2)显式链接
记录盘块链接的指针显示地记录为一张链接表。所有已分配的盘块号都记录在其中,称文件分配表。链条的首地址作为文件地址记录在相应文件的FCB的“物理地址”字段中。
为了提高文件系统访问速度,FAT一般常驻内存
计算:
表项个数 = 盘块个数= 容量 / 盘块大小
表项大小=决定于盘块数量编号需要的位数
FAT表大小 = 表项个数 * 表项大小
磁盘组织:以簇为单位分配回收、但不规定盘块大小;
文件组织:以卷为单位,将卷的所有文件信息、目录信息、可用未分配空间记录在主控文件表MFT中。
3、索引分配
系统运行时只涉及部分文件,FAT表无需全部调入内存。每个文件单独建索引表(物理盘块索引),记录所有分配给它的盘块号;建立文件时,便分配一定的外存空间用于存放文件盘块索引表信息;
(1)单级索引分配:适合大文件
(2)多级索引:若文件较大,存放索引表也需要多个盘块(索引盘块)。若索引盘块较多,需对索引盘块也采用索引方式管理,形成多级索引。
(3)混合组织索引
一个索引结点定义为13个地址项:
iaddr(0)~iaddr(12),总的来说分为两种:直接地址、间接地址
iaddr(0)~iaddr(9)存放直接地址,即存文件数据的盘块号;
iaddr(10)存放单级索引的索引盘块号;
剩余的用于文件较大时存放多级索引数据。
iaddr(11)存放二级索引的主索引盘块号
iaddr(12)存放三级索引的主索引盘块号
八、存储空间的管理
记住空闲存储空间使用情况;为空间设置相应的数据结构;提供对存储空间分配、回收的 *** 作手段。
1、空闲表法
(1)数据结构:系统为外存上的所有空闲区建立一张空闲表,表项包括序号、空闲区的第一个盘块号、空闲盘块数等。将所有空闲区按其起始盘块号递增的次序排列。
(2)空间的分配和回收:与内存的动态分配类似,同样可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等。回收主要解决对数据结构的数据修改。
2、空闲链表法
(1)数据结构:链(空闲盘块链、空闲盘区链)
(2)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空闲盘块链:请求分配空间时,系统从链首依次摘下适当数目的空闲盘块分配给用户。释放存储空间时,系统将回收的盘块依次插入空闲盘块链的末尾。
空闲盘区链:分配通常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回收盘区时,将回收区与相邻的空闲盘区相合并。为提高检索速度,可以采用显式方法,为空闲盘区建立一张链表放在内存中。
优缺点:
空闲盘块链:分配回收简单。链表长,大量分配时需要 *** 作的指针多
空闲盘区链:链表长度不定,分配时 *** 作的指针数量相对较少,但分配回收 *** 作相对复杂。
3、位示图法
利用二进制的一位来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值为0表示对应的盘块空闲,为1表示已分配。有的系统则相反。磁盘上的所有盘块都有一个二进制位与之对应,这样由所有盘块所对应的位构成一个集合,称为位示图。
(1)数据结构:二维数组
(2)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分配:1、顺序扫描位示图。找到为0的二进制位。2、将所找到的一个或一组二进制位,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盘块号。进行分配 *** 作。盘块号计算公式为:盘块号 = 列总数(i-1)+ j(注意下标i,j从1开始)*。3、修改位示图。
回收:
1、将回收盘块的盘块号转换成位示图中的行号和列号。转换公式为:i=(盘块号-1)div列数+1;j=(盘块号-1)mod列数+1(Div 求商,mod 取余,公式中的i、j都是从1开始的。如12号盘块转换后为1,12)
2、修改位示图。
4、成组链接法
所有盘块按规定大小划分为组;组间建立链接;组内的盘块借助一个系统栈可快速处理,且支持离散分配回收。组内的盘块借助一个系统栈可快速处理,且分配回收比较简单。支持离散分配回收。
(1)数据结构:空闲盘块号栈(用来存放当前可用的一组空闲盘块的盘块号);链接
(每一组的第一个盘块记录下一组的盘块号,形成了一条链。总将链的第一组盘块总数和所有的盘块号,记入栈,作为当前可供分配的空闲盘块号。)
(2)空闲盘块的分配与回收
分配:须调用分配过程来完成
1、检查空闲盘块号栈是否上锁,如没有,便从栈顶取出一空闲盘块号,将与之对应的盘块分配给用户,然后将栈顶指针下移一格。
2、若该盘块号已是栈底,即S.free(0),到达当前栈中最后一个可供分配的盘块号。
3、读取该盘块号所对应的盘块中的信息:即下一组可用的盘块号入栈。
4、原栈底盘块分配出去。修改栈中的空闲盘块数。
回收:
1、回收盘块号记入栈顶,空闲数N加1
2、N达到100时,若再回收一块,则将该100条信息填写入新回收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