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弘的拼音

苌弘的拼音,第1张

苌弘的拼音: [cháng hóng]。

苌弘,亦作苌宏,字叔(约公元前565年—前492年),古蜀地资州人。为中国古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其博闻强识,涉猎广泛,通晓历数、天文,且精于音律乐理,以才华闻名于诸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曾为孔子之师。

苌弘(公元前582?—前492),字叔,又改陆段称苌叔,周朝时期蜀地资州人。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悉档,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核誉死后三年,其心化为红玉,其血化为碧玉,故有“苌弘化碧”、“碧血丹心”之说,以喻忠诚正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

《庄子·外物》记载:“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东晋《华阳国志》记苌弘蜀人,唐《元和郡县志》《资州图经》。

《庄子·外物篇》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后人以“苌弘化碧”形容一个人精诚忠正。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苌弘化碧”即由此而来。

苌弘是忠君报国的典范,他坚持科学思想、忠诚周室、绝地图存、悲天悯、最终求仁得仁,用生命诠释了人间正道,是以生命实践“仁、义、礼、智、信,"核心价值的儒文化的先驱。

苌弘是孔子的老师,在苌弘故里资中,根据孔子毕生提倡“尊师重教”的学说,在孔子老师的家乡这一特殊的环境里,站而不坐,将“市中心新巷肖氏之宅”一尊现成的“老夫子站像”供入庙内。

这尊石像并不高大,但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资州古迹条记载,此像竟是“相传三国时石工为之”,在当时就是一尊罕见的珍贵文物,现今更是苌弘故里归属问题的铁证。并且,现资中境内有很多以苌弘命名的景物。

如资中发轮镇的苌弘洞,相传为苌弘读书之处,洞前有三块大石碑,其中一块书“孔子拜苌弘于此”,资中甘露镇的苌弘桥,资中两路口的“苌弘故里”牌坊,资中境内还有苌弘洞、苌弘墓、苌弘湾等。

作为“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先贤孔子,他“尊师重教”的美德为后人做出了榜样。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音乐方面的学问,既然“访弘问乐”、“问乐于苌弘”,那么老师在此,学生怎敢坐下。所以苌弘的故乡资中文庙的孔子只好“彬彬有礼,侍立以待”的站像了。

资阳人,苌弘 字 叙 ,古资中人(今四川,资阳)历耐以前资中叫磐石 资阳叫资中。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演化搭喊至今。苌弘其实是资阳人但是死在资中,资中县就认为苌弘是资中的。顺便说一句之前资中和资阳本来就是一起的共叫资州,资中不能单方面称自己是资州。——资料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资阳县肢枝春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12515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