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着聊着生意就来了,甚至还会相见恨晚。
把小米磨成粉,再做成团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的创人雷军,在业内最擅长优化资源。
他说:“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会完完全全想清楚再出手。
然而,当他2010年4月成立小米公司、准备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时,外界却一片嘘声。
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虽然红火,可用户满意度一直不高。
8名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老男人”,这时候非要啃这块硬骨头,难免会让人捏把汗。
而雷军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对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提出一条要求:“能不能不花钱把MIUI做到100万(用户)?”这显然是一个难题,却把黎万强早早地逼上了一条聊天群组营销之路。
首先,他们到处泡论坛、找资深用户。
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一些知名的安卓论坛里发帖;即使账号被过,也会前赴后继地换个马甲继续发。
就这样,小米公司从拉到的1000个里面选出100名作为超级用户,直接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和反贵。
这100个人作为小米MU *** 作系统的火种,通过口口相传,第二个星期就发展到200人、第三个星期400人、第五个星期800人,星星之火终于可以燎原。
没有投入1分钱广告,真的就把市场给做了起来。
根据小米公司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的特点,他们在当年年末推出了手机实名社区“米聊”,效果出奇的好。
因为有了前面这批点点星火,半年内注册人数就超过300万人,这些注册用户被亲昵地称为“米粉”。
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社群,小米公乘胜追击,继续发扬光大过去的战果,通过论坛、微博等各种网络工具,在“米粉”的支持下,迅速成为了一个异军突起的品牌。
可以说,小米公司在聊天群组营销上不仅做得早,而且非常到位。
例如,为了凝聚“米粉”们的力量,小米公司干脆打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
意思是说,小米公司的手机产品就是为你们这些“发烧友”准备的,就任凭你们来挑剔吧!众所周知,发烧友对产品的要求是最高的,或者说是最苛刻的。
小米把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定位在这一层次,一方面是强调自己的产品技术和质量过硬,经得起任何挑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树立崇高的目标,即要做发烧友们满意的产品。
而无论如何,这口号都把自己和“米粉”们紧紧地糅合在一起,却又不显得肉麻。
因为有了这样的承诺,“米粉”们当然也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而这,又为小米公司的聊天群组营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小米公司的手机产品确实具有以下三大特质:一是用极客精神做极致产品,二是用互联网逻辑去掉所有行业中间环节,三是让全球每一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在雷军看来,哪怕小米公司不成功,都无法阻挡这种小米模式的成功。
这就好比工业革命之后,工业时代的企业对抗传统农业时代一样,只要你假以时日,最终都会赢。
在小米社区,每天有30万人次访问、提各种建议。
据此,小米公司能够做到每个星期推出一个 *** 作系统新版。
例如,有人提出,有没有一种手机只能接听通讯录中的电话,后来,小米手机就推出了这一功能。
有人反映,某些行业规定手机必须24小时开几,可是半夜电话一响后面就睡不着了,为此小米手机设置了VIP电话,只有VIP电话才能24小时打得通,其他电话就打不进来。
所有这些创意都来自“群众路线”,设计师坐在办公室里是想不出来的这种线上、线下结合,为小米手机产品的攻城略地打下良好基础。
所以能看到,虽然小米公司成立后一直处于舆论旋涡,并且有时候还互联网+营销18法很不利,但总体上看,它经历了被人“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的3个阶段——公司刚成立时,摇旗呐喊的都是那些不懂手机行业的人,懂的人都充满疑虑或不以为然,认为这些人并不具备生产手机的硬件和经验,贸然进入凶多吉少。
但最终,小米公司还是依仗聊天群组营销,很快就用400万台的手机销量、40亿美元的公司估值粉碎了这些质疑,顺利地从“看不起”进入“看不懂”阶段——通过品牌、渠道、供应链、盈利模式、资本运作5个方面的创新,突出了重围。
小米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面对传统手机技术日臻成熟,核心竞争手段已经转移到价格上的现实,巧妙地绕开了传统销售渠道,通过聊天群组营销把这部分约占40%的渠道费用节省下来,一下子就让传统手机厂商们刮目相看、猝不及防。
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销售的扁平化在降低营销成本上功不可没。
尤其是在供应链层面上,通过电子商务预订模式,小米公司能够真正做到以销定产,而这正是传统厂商梦寐以求的东西。
与此同时,小米公司还通过预收客户巨额预付款,在保持充裕现金流的同时,增强对上游产业的话语权。
再加上手机产业链的物料价格会随着时间推移大幅度下降,这种以销定产,就更能确保给小米公司带来超额的期货利润。
营销要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这里,小米公司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它通过聊天群组营销很快就锁定一大批忠实消费者;然后,在与他们的互动中一波波推开市场,让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喜欢。
与此同时,它在这种“软硬件十互联网服务”的封闭式粉丝经济模式中,始终掌控着上下游的话语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