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上市交易,最多融资1012亿港元(约130亿美元),是2019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也是2011年以来香港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开发行。
今天刷屏的,是一张2014年阿里巴巴纽交所敲钟和2019年阿里巴巴港交所敲锣的对比图。
这张对比图中敲锣(钟)客户面孔的变化,正好揭秘了阿里巴巴重要的战略蓝图:全球化。
从一群中国人到纽交所敲钟,到一群“世界人”到港交所敲锣2014年美国纽交所上市时,阿里巴巴开创了请客户代表敲钟的先例,后被不少公司效仿。
这次港交所两地上市,阿里一脉相承,同样邀请了客户来敲锣。
对比图中一眼可看出的变化是,时隔5年,客户代表从一群东方面孔变成了“世界面孔”:2014年,8位敲钟人7位来自中国;2019年,10位客户来自四大洲8个国家。
这背后,正是阿里巴巴全球化的硕果。
事实上,阿里巴巴从创立伊始就有着全球化视角,香港特别行政区正是起点。
早在1999 年,阿里巴巴就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办公室。
2014年美股上市后,阿里巴巴的全球化进入快车道,香港更成为其重要的一环。
比如,2014年上线的天猫国际注册地就在中国香港,首批在天猫国际开设旗舰店的不少是来自香港的品牌。
这5年多来,已有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22000多个海外品牌入驻天猫国际,覆盖了4300多个商品品类,其中8成以上品牌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阿里云同样如此,2014年阿里云在中国香港设立数据中心,迈出全球化第一步。
现在,作为全球第三大云服务商,阿里云已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这次的敲锣代表马来西亚物联网专家Tan Hanwei便是在阿里云上,研发了一套智能农业系统,让农场化肥使用量减少三成,农户收入增加两成。
敲锣人Heng Mok Joo是新加坡唐人街榴莲店“一畝甜”的店主,自从店里接入支付宝,每天都要说上百遍“你好谢谢支付宝”,让中国游客宾至如归,店里的生意也节节高升。
支付宝出海,和世界各地的商家共同迎接中国游客,并和9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当地人打造本地电子钱包,而“首发站”正是中国香港。
他们的故事就是阿里巴巴全球化的故事:从中国香港迈出第一步开始,逐渐走向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正在从阿里巴巴搭建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中参与和获益。
从电商出海到经济体出海,让更多普通人登上全球化“快车”这张对比照里还藏着一处变化:敲锣人的职业。
在纽约,8位敲钟人都是来自电商行业;而这次在香港,10位敲锣人中,既有电商创业者、消费者,也有设计师、码商、智能农业工程师、物流分拣师、全球游线路规划师……这旁证了阿里巴巴能力的变化:从一家电商公司蜕变成横跨数字商业、数字金融、云计算、智慧物流等在内的数字经济体。
在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阿里巴巴不止让客户在网上买卖,更能创造丰富的数字化新市场、新职业、新机遇。
之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或是工具出海,如移动浏览器、手机应用等等;或是内容出海,如短视频等。
而阿里的全球化走了另外一条路。
通过阿里巴巴商业 *** 作系统,它向世界各地的客户开放了成系统的数字化能力,帮助其在全球性的数字经济浪潮中更好地把握增长机遇。
敲锣人中的泰国设计师Salisa,在Lazada上开原创女装店,还直播卖货。
基于阿里数字商业基础设施的支持,Lazada已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平台、商城、跨境等多种模式的生态平台。
截至9月,Lazada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5000万,连续四个季度的订单增长超过100%。
马来西亚榴莲种植商茹保顺也是敲锣人之一。
他每天早上5点巡山,把自然脱落的“猫山王”榴莲搬上天猫,卖进盒区房。
让榴莲快速送达中国市场的物流动脉是菜鸟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
它连接着300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服务着75万进出口商家、1亿多海淘消费者。
阿里巴巴积极参与全球化,源于创立之初的梦想。
帮助中小企业、使商业更普惠和可持续,贯穿在阿里巴巴的发展逻辑里。
2016年,马云倡议建立的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便是希望设置一套为中小企业和更多像Salisa这样的年轻人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他们通过数字经济的快车道更便捷、公平地参与全球贸易。
现场为阿里巴巴敲锣的10个客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阿里巴巴的愿景:不追求大,不追求强,追求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到2036年,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
在招股书的致股东信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重申:全球化是未来。
他说:“数字技术在商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提升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之间的贸易效率,让全‘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而这,正是这家公司自1999年创立之时起,从未改变的使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