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1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近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正日益成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共享、平等、普惠、去中心化等特点,是一种更加民主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比正规金融机构更加草根化、大众化,更加注重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确在不断展现出不俗的、有别于传统金融的表现。


这也说明,互联网金融对于经济金融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正向附加值。


如何在准确把握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探索有效的新金融监管范式?对互联网金融功能和风险特征的基本判断尽管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可以创造价值,但在分析研判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和发展趋势时,需要把握好三点。


第一,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是业务技术和经营模式,P2P、余额宝、阿里小贷等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交易技术、交易渠道、交易方式和服务主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但其功能仍然主要是资金融通、发现价格、支付清算、风险管理等,并未超越现有金融体系的范畴。


就此而言,互联网金融可能并不会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体系。


其发展只是又一次充分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的“金融功能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


第二,互联网与金融之间并非没有冲突。


互联网强调便捷、强调快,而金融业强调规范、强调稳;互联网强调创新、创新、再创新,而金融业强调稳健、稳健、再稳健。


互联网金融毕竟是在开展金融活动,其运营管理不能没有风险管控这一金融基因。


第三,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具有不确定性,应当避免过度乐观的预期。


有不少意见就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甚至是一个伪命题,只不过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延伸,与电报、电话、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应用相比,并没有革命性变化。


对互联网金融按照现有的法规监管即可,对应的金融产品归口于谁,就由谁监管。


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基于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长远的发展规划,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根据诺思等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决定社会和经济演化的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都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


互联网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进而沿着什么样的路径、以多快的方式影响或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还需要边走边看。


1975年,美国《商业周刊》基于当时美国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就曾经预言,电子支付方式“不久将改变货币的定义”,并将在数年后颠覆货币本身。


但38年后的今天,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货币定义和属性的巨大变化。


这正如马克?吐温所言,“对现金消亡的判断是夸大其词了”。


也许等10年、20年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判断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个可持续的业务模式还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概念;才能真正看清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个有自生能力的新兴业态还是必须依附传统金融才能生存;抑或是二者最终相互融合,实现了基因重组。


届时,我们才能真正评估它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改变究竟是演进式的(evolutionary)还是革命式的(revolutionary)。


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把握好创新和稳健的平衡。


其发展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需要自我约束,也应当接受必要的监管。


由于业务的复杂性,余额宝、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时混集了多种业务属性,难以清晰界定其监管归属。


随着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我国首次发布文件规范、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划分了各个互联网金融形态的监管职能部门,也对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消费金融公司等制定了基本业务规则,同时还提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的相关要求。


如何一方面精心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大众的普惠秉性;另一方面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及时惩治违法犯罪,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选择面临的一大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595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3
下一篇 2022-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