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种广告效果实在太好。
我在午饭时间脑中依然回荡着“想去哪拍!就去哪拍!”的声音。
气得我打开脑白金广告,循环听了两个小时“今年过节不收礼”,结果还是没能洗掉脑中的咆哮声。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广告界涌入了一股泥石流只要你站在电梯前,就会听到一个或者一群人在疯狂的重复一句广告词。
从黄渤的“X!X!车!!!!!!”到黄轩的“X蜂窝!”,还有那个“找工作,就和老板谈!老板谈!”……内容之匮乏,场面之疯狂,简直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传销现场。
洗脑广告真的厉害,虽然我只写了文字,但你们肯定可以听到语音。
2重复式广告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当年那个“鼠鼠鼠”、“虎虎虎”、“羊羊羊”魔性十二连。
传说每个听过那条广告的人都会感受到世界的魔幻。
这种广告自有其传播学上的逻辑,叫“多看效应”,概括的说就是同样的东西你只要看得次数够多,就算本来讨厌的东西也会觉得亲切。
想想一个《帝国的毁灭》为希特勒拉来多少人气,还有一些流量明星先黑红再洗白的手段,这都是“多看效应”。
互联网时代,这种恶性骚扰广告又出现了变体。
先是无所不在的d窗:“大家好我是渣渣辉”“屠龙宝刀,点击就送”…然后是侵入你内部生活领域的转发优惠、低质推销。
这样的广告开始泛滥其实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它们说明一件很糟糕的事:这些商家已经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了。
原本,宣传应该是由商家付出成本,打造更好的内容,寻找更广的渠道,最后把好内容推到用户面前。
而现在这种营销方式,是拿用户的注意力来买单,用简单粗暴的骚扰和洗脑,把本该由商家负责的,生产优质内容的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
这就和骗子发很傻的骗局来筛选容易受骗的人群一样,这种折磨用户的洗脑式营销在筛选那些对商家的恶意更加不敏感的用户。
他们更倾向于服从商家制定的不合理规则,去消耗自己的时间,参与一个又一个看起来优惠很大的活动,最后帮别人做免费宣传。
3这些暴力营销的公司,给我的感觉就是本末倒置。
从古到今,商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更高效、更简洁的。
从各种商品混杂的大篷车,到分门别类的店铺、市场,再到近现代的百货商场、商业街,最后到动手打打字就可以出来特定商品的电商。
更精准的判断用户需求,更高效的完成交易,在单位时间内卖出更多商品,这才是商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而现在一些头部电商,一直在用大量的冗杂信息,用团购、拼单、砍价这样的方式,降低电商购物的效率,把价格歧视这种开发长尾的存量经济手段当成主力。
为了买到一点质量成谜的便宜货,用户不得不透支自己的人际交往资源,去团,去拼,去转发,来换取一些微不足道的优惠。
这种做法,一点也不尊重人。
信息化的商业,应该是提供更有效更清晰的信息,让客户产生购买的欲望。
而不是把那些商品怼到人脸上,说,嘿!你需要这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领地,他的办公室、家、上班的道路、微信、微博,都是他自己的领域。
这些暴力推销、病毒营销,渗透到朋友圈、微信群的推广信息,就像是闯进别人家里大呼小叫一样,看起来是把广告做到了本来进不去的地方,却成功的激起了部分人反感,把一些本来能争取到的客户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真正的销售大师,是让人信服、信任,为客户考虑的人。
让用户觉得满足,他们才会回头。
现在这种营销等于硬灌进去一种需求,短时间可能效果不错,长期来看,却会自损信誉。
等到大家看到优惠像看到“今天是马化腾生日,转发五个群就给QB”一样,再也信不过这些平台说的鬼话,市场的反d会让他们追悔莫及。
4一些比较有前瞻性的公司,比如聚划算就已经发现了这种趋势。
刚结束的金秋超值购活动,聚划算的宣传核心就是一句话:“划算简单不用拼”。
围绕着这个核心,聚划算出了一大堆大字糊脸的反拼广告。
这些广告的路子都是一样的:简单,亲民,接地气。
拿一些生活常用品来做引子,大字突出主题,小字戳人痛点,通过让人想起购物的麻烦来反衬自己的简洁高效。
他们的TVC也走的是同样的路子:首先是为了买到东西拖家带口拼命努力的小哥,然后是轻轻松松站在礼物堆前随意挑选的妹子。
通过对比一群人购物的麻烦和一个人购物的清爽来制造反差,突出最后的那句广告词:“划算、简单、不用拼”。
“不用拼”是这里面最大的卖点。
聚划算已经意识到,经过去年的病毒扩散,用户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怨气。
购物本来应该是一件个人的行为,现在却变得臃肿。
重复叠加、拖家带口的“拼团砍价”已经让人不堪重负,他们需要一种更干净,更简单的购物体验。
这场金秋超值购就是这种模式的尝试。
整个活动里有四大活动:抢红包、吾折卡、包月红包、大牌优惠。
每一条都突出一个原则——简单!抢红包就是抢红包,每天十点抢一次,消费的话晚上八点还能抢一次,抢到就是钱。
吾折卡也是一个套路,只要在购物车里放进五件商品就可以抽吾折卡,获得不等的折扣。
包月红包更是简单,只要用过美团、饿了么,肯定见过。
大牌优惠最简单,他就是在国庆这几天打折啊。
这折扣,打的坦坦荡荡,没有复杂的计算和需要骚扰很多人才能完成的游戏,是清纯不做作的折扣,绝对的清新脱俗。
看看他们的逻辑,从头到尾每一个格子都在写着“简单”两个字。
说到底,打折是商家的事,是邀请客人来的促销,现在的打折被办成一种完全的价格歧视,想买东西还要先过关斩将的挑战,累不累?5当然,拼团模式能火,是因为它们的价格优势。
这些商家在放弃了质量管控、售后服务节约了运营成本之后,又通过 *** 纵用户帮忙扩散的手段,节约了一笔宣传费用。
成本压下来了,才能在低价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利润。
这些低价实在太过诱人,才给了他们大打价格歧视牌的机会。
聚划算想要打入下沉市场,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如何打造这个“有竞争力的价格”方面,聚划算的手段就突出了自己阿里系出身的有钱任性。
作为中国电商界的爸爸级存在,阿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源。
因此才能第一个搭建起C2M (customer to manufacturer) 模式的平台架构。
从用户,到工厂。
C2M打破了传统商业工厂→分销→经销→用户的流程,让用户直接面对工厂,直接向工厂定制个性化商品。
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经营理念,因为它已经摸到了一个先进的社会模式:按需生产。
工厂不再需要打预判,商家不用内部调度,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化优势,可以达到低损耗,甚至无损耗的出货。
最后,M作为一个生产平台,能够在平台上开放出它的生产能力,把生产线平台化、柔性化,实现产品供应链的进一步协同。
从而可以尽可能的抹掉中间环节对资源配置的浪费,利用提高效率的方法来压低成本。
通过供给渠道的优化,聚划算得以同时解决“价格和品质”两个不相容的问题。
这些工厂直供的品质好货,从走出工厂,直接来到用户的面前,一方面价格便宜,一方面官方正品,有品质的保证。
保质又保价,堪称下沉市场界的一股清流。
6《黑镜》第一季第二集里,曾经展示过一种恐怖的未来图景:人被关在四面都是全息屏的小房间里,被逼迫随时随地不停的看广告。
现在的互联网就给我这样的感觉,我们的时间被大量突然侵入我们生活的信息所侵占了,我们失去了对信息的选择权。
他们在高喊着优惠的同时,不停地折磨着我们,就像是在告诉我们:“你不配这份优惠”“为什么我们还要给你们优惠?因为我们需要你们帮我们做宣传”。
宣传是有极限的,当宣传转化率已经不能填补这个空洞,他们会从什么地方动刀子呢?对的,韭菜永远都是韭菜,早点割晚点割的区别而已。
相信二十块能买个电饭锅的韭菜虽然割不尽,但我相信被折磨多了,再迟钝的人也能意识到一些问题不对。
等到这些依靠折磨用户来扩张的手段彻底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正常的商业模式才会回归。
我对未来还是持有乐观态度的,我相信效率才是人们前进的追求,这些妨碍效率的营销手法以后会渐渐走上死胡同。
更好的供给模式、更透明的信息会让商品溢价会越来越少。
更完善的流程会让购物体验更清晰简洁。
这才是科技应该为我们带来的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