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还看到一个“笑话”,连续创业者就是连续创业都失败的人。
无论如何,创业失败概率这么高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我指的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是有过几万小时的专业训练,曾经优秀甚至很资深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出来创业后,成功率一样非常低。
其实,即使像YC这样顶尖的美国孵化器,真正孵化成功的项目也十分少。
诺亚财富今年开春的论坛上,一个嘉宾说,美国硅谷投资人的投资成本的比例是千分之四。
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
不正常的背后,又一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新零售的逻辑是少快好省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消费降级:繁荣周期里的反动暗流》。
这篇文章似乎是对消费升级的观点啪啪啪的打脸。
其实周末随便去一个人流涌动的购物中心看一看,就会发现除了亲子、餐饮、健身等少数板块,很多时候消费者是只看不买,以至于北京朝阳区大悦城的某个几百平米的店,一年的利润算下来只有几万元。
消费升级中出现的新业态竟然是名创优品,而名创优品其实是对海澜之家的一种拷贝。
永旺梦乐城是以一批不知名、性价比高的品牌为核心的新购物中心,这让消费者仿佛真正置身于国外,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
但这种购买欲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不能“直指人心”的零售其实仍然是换了包装的旧零售。
旧零售时间,正在暗流涌动。
比如,美国沃尔玛不再依赖利丰这样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增加了直营的比例。
沃尔玛的金牌供应商也不再有全年稳定的订单,而在走每季度招标的流程。
旧零售意味着娃哈哈走进了苦哈哈阵营,这个阵营苛刻一点看还有京东和阿里。
因为新零售的逻辑不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快好省。
少块好省会强迫企业走向更高级的修炼,或者被市场淘汰。
少快好省的第一波代表企业是ZARA。
ZARA老板阿曼西奥的个人财富2016年曾经达到795亿美元,超越比尔盖茨,成为首富。
“Zara从产品设计到成品运抵店铺,只需要12天左右。
Zara对供应链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并使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ZARA将颠覆了零售的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多快好省”改变成为了“少快好省”。
但是ZARA仅仅做到了少批量生产,每年投入到市场的款式有12000种,优衣库每年投入的款式只有1000多种。
少快好省的第二波代表企业是苹果。
苹果索性一年只推出一款手机,这在功能机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华为在犯错误,P系列、荣耀系列、Mate系列,看似清晰的划分,实际上仍然是用力太多。
苹果发展出了一种产品极简主义的逻辑,而背后是依靠乔布斯的禅修。
值得指出的是,巴菲特在买苹果的股票,但苹果已无乔布斯。
苹果失去了极简主义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是和禅修有关的,禅修在美国西点大学、很多商学院盛行不是偶然的。
少快好省将出现第三波企业,诞生出一批独角兽。
很多伪独角兽仍然是多快好省的商业逻辑,但是这种逻辑在现实中走不通了。
少快好省的少,在于一种极致体验的打造。
既然是极致体验,就注定是少而不是多,更不是长尾经济。
原因是消费者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经济周期的因素,预算也不足。
但是,消费者的品位却因为互联网而见多识广,满足消费者需求一开始就必需使用洪荒之力。
新零售是创业者的基本功新零售并不只有“少快好省”这一个逻辑。
第二个逻辑叫做“流动的商业综合体”。
“少快好省”由于要追求极致体验,实际上付出的成本并不低。
如果把成本分摊,并且做到盈利,“流动的商业综合体”是多层次的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简单,能看懂,只是投资者的外行话。
高成本时代,商业模式的设计几乎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事实上,除了技术型企业,几乎多数创业企业都需要具备零售基因,否则成本高就挡住了消费者。
解决成本高,比如需要商业模式创新。
现在创业者不仅仅要有零售基因,还要有新零售的基因。
格力、海尔、联想代表着旧零售的一代。
新零售的第三个逻辑是“关系大于流量”。
流量成本过去几年快速达到了顶点,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
80后、90后出来创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足够的关系。
而正如光线传媒负责人王长田所言,只有具有行业的核心位置,才会接触到行业的核心资源,了解到行业的核心趋势,做出半年调整一次策略的重要决定(大意)。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新零售往往是足够“老”的创业者才能做出来的。
投资人血本无归,在于投资了很多年轻的创业者。
而事实证明,网易丁磊这样的创业老兵,能够一个个孵化出新项目,让股价节节高。
价值投资是不朽的,老兵不死!前提是老兵不能与时代脱节。
无界无心,方能证得自己新零售的第四个逻辑是注重单兵作战能力。
网红经济是粉丝经济的一个升级版,网红意味着个体的单兵作战能力在大幅提升,一个papi酱就秒杀了团队作战的罗振宇。
新零售的第五个逻辑是零售进入了网络丛林战。
这个逻辑可能是雕爷手下的大将波旬发明的。
他是87年出生的,大一辍学,说过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营销就是“外无界,与时空竞争;内无心,以用户之心为心”。
无界无心,方能证得自己。
创业者已多如过江之鲫。
实际上,创业的门槛非常高。
老的企业,必需把自己从“功能机”变成“智能机”, *** 作系统、用户体验、运营效率做一次系统性的升级。
新的企业,则需要有“老”的零售基本功,再转化为新零售,更专注,也更穿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