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不知道人工重力是什么原理

我还是不知道人工重力是什么原理,第1张

牛顿早给出了原因,即重力质量和加速质量是一样的。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更好理解的解释你所说的人工重力系统产生的重量和地球产生的重量是由两种不同的力提供的. 人工重力系统是用离心力,而地球是用万有引力.离心力是由于旋转产生的,而万有引力是有质量的物体间普遍存在的吸引力产生的.是虽然力产生方式不同,但其作为力的基本属性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可以用离心力模拟万有引力来产生重量. 之所以人工重力系统要用离心力来模拟万有引力原因有二: 1.虽然有质量的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但是由万有引力公式可以看出,普通质量的物体间产生的万有引力是非常小的,人工条件不可能得到重力那么大的万有引力,因为找不到质量那么大的物体. 2.向心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显示,两种力都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力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

人造重力是通过太空船整体或局部的旋转,使得太空船的乘员感受到离心力,从而模拟重力的效果。

重力实质上就是惯性力,“人工重力”对超长时间的航天飞行也许是必要的,但一般中短时间的航天飞行不会采用,代价太大而且实用意义不大。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旋转,一个巨大的轮形结构旋转时轮周上就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也就是类似重力的惯性力。但是这对飞船结构有特殊要求,不一定符合飞船的任务要求。而且这样的飞船极大,至少在目前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简单的措施有:为了工作方便在舱内加脚箍带和扶手、“万能粘”等,为了视觉区分,人为地染上“天、地”色等。

为了保健而穿着局部加压服、健身机等。但目前效果都有限,飞行数月下来的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正常站立。人工失重的实现则比较简单,在改装过的飞机上,高速飞抛物线时,就会产生约一分钟的“失重”,能让飞行员稍微体会一下失重状态。

扩展资料

如果人类前往火星、木星、土星的卫星或者更遥远的天体,我们显然需要寻找更为极端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复活美国宇航局上世纪70年代放弃的计划,打造拥有自身人造重力的航天器。早期的空间站设计均设想过人造重力(由巨大的旋转轮产生)。未来,这种空间站将越发普遍。

在1949年发表于《英国行星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H.E。罗斯设想了一个“燃料补给站”,用于执行月球探索任务。这一设计由3部分构成,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碗、小圆面包和手臂。“碗”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在设计上用于聚集阳光,加热水以产生蒸汽动力。

就是打造一座蒸汽动力的空间站。“小圆面包”这部分的外形更像是一张百吉饼,位于镜子后面。“手臂”从“小圆面包”一侧伸出,连接对接端口。

借助于太空中的旋转轮,人造重力或者罗斯的更准确描述“假重力效应”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推进器让“碗”和“小圆面包”沿着它们的轴旋转,产生向心力,进而产生重力。

在中空轮内的任何人都会感受到与重力类似的效应,就好像被拖向外部的曲壳,实际上是外壳的地板将他们往上推。具体产生多少人造重力取决于旋转轮的尺寸和旋转速度,尺寸越大,速度越快,产生的人造重力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重力

你所说的人工重力系统产生的重量和地球产生的重量是由两种不同的力提供的.

人工重力系统是用离心力,而地球是用万有引力.离心力是由于旋转产生的,而万有引力是有质量的物体间普遍存在的吸引力产生的.是虽然力产生方式不同,但其作为力的基本属性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可以用离心力模拟万有引力来产生重量.

之所以人工重力系统要用离心力来模拟万有引力原因有二:

1.虽然有质量的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但是由万有引力公式可以看出,普通质量的物体间产生的万有引力是非常小的,人工条件不可能得到重力那么大的万有引力,因为找不到质量那么大的物体.

2.向心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显示,两种力都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力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

所以,首先楼主不能把离心力和万有引力混为一谈.地球重量的实质是:万有引力-离心力=重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046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