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啄木鸟和树蚁。
一般来说,啄木鸟和树蚁大多不时候共戴天,但是南方红褐色的啄木鸟和黑树蚁却能够暂时休战,当啄木鸟把蛋下在了蚂蚁的穴里的时候,他们就达成了协议,蚂蚁保护鸟蛋不被破坏,鸟保证不让其他鸟类毁坏蚁巢。
二、鸵鸟和斑马。
这两种动物都完全有理由关注临近的危险.不幸的是,鸵鸟的嗅觉和听觉都很差,斑马的视觉不怎么样.幸运的是,斑马嗅觉不错,也能听到一些危险,鸵鸟则能看到,一旦它们发现危险就会及时通知对方,这样,它们各自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逃避或是不逃。
三、肉蚂蚁和叶蝉。
其他种类的蚂蚁,包括肉类蚂蚁,也会和其他动物搭档,包括蝴蝶和叶蝉。通常情况下,肉蚂蚁是一种凶猛的领地性很强的动物,它们以死了的动物为食,还会驱赶其他种类的蚂蚁,在夜里展开搜查。然而,树的一些分泌物质他们也能吃,它们不仅能让伙伴们存活,还能保护它们不被掠食者伤害。
四、白鹭和各种大型哺乳动物。
白鹭超级一视同仁,他们会落在大型哺乳动物的身上,挑它们皮毛、皮肤里的寄生虫来喂饱自己,同时也减轻这些动物驱赶蚊虫,拍打后背所消耗的体力,而且,白鹭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也比它们的伙伴更为警惕,这样,在有侵入者或有危险的时候,它们就能提早预告。
五、蜜獾和响蜜鴷。
响蜜鴷想进入蜂窝多汁的莲雾内侧,食用蜂蜜和蜜蜂幼虫,自己却进不去,蜜獾也喜食蜂蜜,但是蜂巢不易发现,于是和响蜜鴷形成了伴生关系,响蜜鴷发现蜂巢后会迅速通知蜜獾,等蜜獾把蜂巢破坏食用完以后,响蜜鴷也能饱餐一顿!
1、海葵和小丑鱼
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可以使海葵免于被其他鱼类食用,而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
2、虾虎鱼和q虾
q虾挖洞后,虾虎鱼会过来同住,共同居住在这个洞穴里面。虾虎鱼会保护q虾的安全甚至是提供食物给q虾,虾则负责清理洞穴。在危急的情况下虾虎鱼用尾巴碰触虾,以警告它们身处危险之中,随后两种生物都会迅速退回洞穴中保护自己。
3、白蚁和披发虫
白蚁肠道内寄生着披发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白蚁的肠道不分泌纤维素酶,不能消化木质纤维素,而披发虫可以分泌一种消化纤维素酶,把木质纤维素分解为可吸收的葡萄糖,为白蚁提供养分。另一方面,鞭毛虫也在白蚁的肠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
扩展资料
生物种间关系按性质可归并为两类。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所有这些关系,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既非偶然相遇,也非临时凑合,而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是生物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例如菌根这种复合体,在裸子植物的化石中就已经出现,古已有之。
同时,这些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界线也不是十分严格的。就以原始合作、共栖、共生三者而言,互助的性质相似,结合的程度有异,其界线很难准确划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转化的。
再说共生与寄生,也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众所周知的共生关系,但在根瘤菌形成过程中的某段时期,却又是典型的寄生关系。又如鲫鱼与鲨鱼,一般都认为是寄生或附生关系,但鲫鱼有时也为宿主作些清洁工作,这时即为共栖了。至于寄生和捕食,其性质更为相似,前者是以小食大,后者是以大食小。
生物种间的共生关系,从广义上讲,既包括着原始合作、共栖、共生这样的互助性共生关系,也包括着寄生、捕食这样的对抗性共生关系。整个生物圈,各个生态系,生物与生物间,就是在这种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息息相关、生生不止、共存共荣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种间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