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是什么材料,聚碳酸酯pc价格走势图

聚碳酸酯是什么材料,聚碳酸酯pc价格走势图,第1张

聚碳酸酯是什么材料聚碳酸酯pc价格走势图 点击图片查看会议详情前不久,聚碳酸酯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中删除的消息引发了业界对于聚碳酸酯产能过剩隐忧的再次关注。


5月10日在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聚碳酸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中国聚碳酸酯产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家,以及来自科思创、万华化学、帝人等企业代表就如何促进聚碳酸酯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从进口5万吨到超700万吨据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会长、聚碳酸酯分会理事长郑垲回忆,20世纪80年代,我国没有聚碳酸酯生产装置,曾从日本帝人进口5万吨,是当时国内进口聚碳酸酯的最大一单。


经历了30多年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国,2018年国内总产能120.5万吨。


“未来行业该如何发展?中国社会已从工业社会逐渐走向生态社会,不再需要和时间赛跑,如何体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健康越好。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恶性竞争要不得!”郑垲呼吁。


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副秘书长、万华化学新材料事业部上海中心主任张雷指出,由于聚碳酸酯行业具有生产集中度高、生产技术壁垒高、对原料供应依赖性高、应用领域广阔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很高。


随着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内企业实力的增强,近几年,聚碳酸酯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新产能不断增加。


虽然目前国内聚碳酸酯产能的自给率还只有约50%,但行业正处于产能的集中释放期,未来几年产能年均增速将达到30%,预计3~4年内将迅速发展为供过于求的状况。


更值得警惕的是,同期全国各地还有超过市场需求数倍的拟建产能在规划中或将陆续开工建设。


未来几年内,已有、在建和拟建产能总和超700万吨。


表1 中国主要聚碳酸酯生产企业一览表数据来源: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盈利还是亏损?张雷指出,产能的爆炸式增长带来了多重严峻挑战,行业盈利能力堪忧。


当前聚碳酸酯市场应用的主流是双酚A型聚碳酸酯,其成本效益直接体现于双酚A与聚碳酸酯两种产品的价差。


虽然各家公司在工艺技术、原料来源等方面的不同,成本也不尽相同,但通常认为聚碳酸酯与双酚A的差价达到5000~6000元(吨价,下同)以上,聚碳酸酯装置才基本可以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


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的多年中,聚碳酸酯在绝大部分时期都保持着一定的利润水平,甚至在某一段时间内拥有巨大盈利空间。


但进入2018年下半年后,聚碳酸酯价格急剧下跌,聚碳酸酯与双酚A的差价迅速缩小,一度甚至达到4000元以下,行业出现普遍亏损。


不同于双酚A的价格受上游原料价格和供需关系两方面影响,聚碳酸酯的价格更多受供需关系影响。


而随着未来几年国内聚碳酸酯产能的快速释放,市场整体将出现长期供过于求的局面,装置开工率将显著下降,聚碳酸酯与双酚A的差价或将长期维持低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堪忧。


张雷同时指出,不同于通用塑料,聚碳酸酯的合成步聚多、流程长,通过产能扩张带来的综合成本下降非常有限。


新产能好消化吗?目前摆在国内生产商面前的路,只能从以下三方面扩大下游应用,但看起来都不那么容易:1、替代进口进口量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替代。


进口100多万吨不是可以简单替代的,据估计,无法替代的进口量可能高达50万吨。


2、产品出口出口去哪里?除了印度以外,不少国家新增产能都是以出口到中国为目的,只有出口到东南亚和印度存在机会。


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高品质多品种的产品相比,国内产品缺乏竞争力。


3、增量市场无论对5G,新能源汽车,高性能PC薄膜等新兴市场,或传统的汽车、家电、消费电子、包装等市场的深入分析,市场保持3%~5%的增长率已经算是比较客观。


而这样的增长率显然无法消化高达30%的产能增长率。


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国内聚碳酸酯消费结构(图片来源:《2018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蓝皮书》,2018年8月)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张丽指出,未来聚碳酸酯产业发展应从重视数量转向着眼质量,随着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原料需求量大,企业最好能实现双酚A的就近供应。


此外,聚碳酸酯是新材料类产品,企业不仅要生产出基础料,更要重视改性性和下游应用的开发,实现系列化、高端化、差异化。


未来开拓应用市场,应关注电子电器、医疗、汽车机械等行业。


科思创聚碳酸酯全球业务高级副总裁王丽指出,生产企业更多时候不应该仅关注产能规划,还要不断地在基础研发、应用开发上进行投入,这才是引导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


汽车领域是未来聚碳酸酯一个颇具潜力的市场。


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秘书长段庆生表示,未来企业应重点关注的方向有:1、应用方向5G手机、新能源汽车、可穿戴、印刷电子或柔性电子、高性能薄膜2、性能特点高流动性、高光、低VOC、光学性能、耐高温、耐低温、耐应力改善3、制造端新合成技术与产品方向、系统整合、产业链合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16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5
下一篇 2022-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