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之外,还蛰伏着另一个「阿里」

阿里之外,还蛰伏着另一个「阿里」,第1张

阿里之外,还蛰伏着另一个「阿里」 然而,另外一个视角下的阿里,却又是另外一派光景。


6月29日,杭州市发布《2020杭州独角兽榜单》,阿里旗下阿里云、菜鸟网络、钉钉、考拉海购、口碑、蚂蚁集团、淘票票,以及阿里投资的大搜车、数梦工场、网易云音乐等悉数上榜。


这些还只是阿里在杭州这一座城市的业务布局。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阿里有“憋大招”的传统,堪称“打脸专业户”。


马云说过,阿里制定战略从来都看10年后,从蚂蚁到阿里云到菜鸟再到钉钉,阿里的每次战略布局、业务创新都在蛰伏中潜行,对手们一开始“看不见”,而后“看不起”,再后来“看不懂”,最后总是“来不及”。


“过往的事例表明,低估阿里是危险的,竞争对手们此前已经多次付出惨痛代价。


阿里“基建狂魔”的DNA决定了它擅打持久战的性格。


”阿里云往事:那一年,马云身家约为李彦宏1/2、马化腾1/32010年3月28日,中国IT领袖峰会(深圳)上,李彦宏、马化腾、马云同台讨论云计算。


李彦宏说:“云计算不客气一点讲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应用出来,但想用云计算方式多赚点钱会比较累。


”马化腾说:“可能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种(阶段)确实有可能,现在做云计算还是显得过早。


”马云却语出惊人:“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满座哗然,笑他哗众取宠者居多。


李彦宏、马化腾都是精英码农出身,马云是个草根文科男,连代码都不会写,他的话很难令人信服。


当时很少有人留意到,早在两年前的2008年,阿里巴巴就在这个文科男的主导下,确定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 *** 作系统“飞天”。


2009年9月,阿里云成立。


2011年,阿里云开始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比腾讯早2年,比百度早4年。


2010年的阿里在BAT中处于什么地位?在那年初发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上,马化腾排名第7,李彦宏排名第14,马云排名第44,马云身家约为李彦宏的1/2、马化腾的1/3。


阿里巴巴在港股的市值不到腾讯的1/2。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腾讯和百度对马云的阳谋不予理会,在云计算业务上“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贻误了战机,差点“来不及”。


10年后的今天,国内云基础设施支出份额,阿里云已是腾讯云的3倍多,是百度云的4倍多。


阿里云的估值约等于百度市值的2倍。


在阿里内部,从来不缺阿里云这样“无中生有”、低调潜行的基础设施创新业务。


菜鸟网络2013年成立时,四通一达+顺丰的快递行业格局已经成型,外界不知道马云到底想干嘛。


短短7年时间里,菜鸟网络有条不紊地推进对全行业的数字化改造,菜鸟裹裹用户量突破2亿,菜鸟国际已成为全球四大跨境包裹网络之一。


菜鸟网络的原始资本只有50亿元,根据复星国际股权交易披露的信息推算,其最新估值已达200亿美元,升值了将近30倍。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用‘基建狂魔’定义阿里再合适不过,进军基础设施性业务,阿里几乎还没有失手过。


“钉钉新事:“许三多”卧薪尝胆,对手大意失荆州剧透“王炸”最新的故事主角是钉钉,那个对1.3亿学生卖萌、“在线求饶”的钉钉。


疫情发生后,移动办公产品成为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小白纷纷入局,“老鸟”加大投入(京东-ME、网易-马上办、字节跳动-飞书、美团-大象、百度-如流、拼多多-Knock),这条赛道的开辟者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不少后发产品都“长得像钉钉”。


赛道变得拥挤,群雄逐鹿中原,但钉钉的领先优势却在扩大。


5月17日,钉钉宣布:“截至3月31日,用户数突破3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500万。


”从2月开始,钉钉连续4个月占据中国移动客户端增长榜榜首的宝座。


钉钉发布数据后,隔天的5月18日,企业微信官方发布数据:“已有数百万企业,用企业微信为2.5亿微信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细心的人发现:这2.5亿用户是微信用户,服务工具是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没有公布独立数据,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其当前的活跃用户数约为钉钉的1/7。


企业为何不直接通过微信服务这2.5亿微信用户,而要在企业微信绕一道呢?除了身份认证、群人数限制等因素外,主因是微信打击商业营销,把商家引到了企业微信。


如果微信放开营销,有多少人愿意多此一举?这要打个问号。


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企业微信充当了微信的分流池,可以说两者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也可以说企业微信不像个独立产品。


企业微信正在重走腾讯旗下腾讯新闻、天天快报和微视走过的老路:“外战导流找微信”。


回到最初的起点,这条赛道原本天然属于微信,如今被钉钉占得先机,跟阿里的战斗意志、战略前瞻和执行能力不无关系。


2013年,微信如日中天,阿里在移动化转型中陷入焦虑,危机逼促下主动出击,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推出即时通讯APP“来往”。


马云亲自站台,投入重金,但团队很快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靠做一个“更好的微信”,永远都不可能打败微信。


眼看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却“东方不亮西方亮”。


2014年,来往团队内部裂变出一个小团队,悄然进驻“阿里圣地”湖畔花园,重新定位,启动二次创业。


这一次,他们躬身回到阿里最懂的中小企业中间,潜心打造一款移动办公产品。


用阿里CEO逍遥子的话说:“我们原本想生一只鸡,没想到孵出一只鸭。


”这个团队集体看《士兵突击》,把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视为精神楷模。


许三多的信念是“不抛弃、不放弃”。


后来,他们又集体看电影《集结号》,《集结号》讲述了一个有关“活下去”和集体荣誉的故事。


他们的产品方法论像许三多一样“傻”,可总结为两个字:共创。


共创是“客户第一”这句阿里铁律的极致实践,码农们彻底摒弃“想当然”,每天跟客户泡在一起,同吃同玩同工作,找真实痛点,挖潜在需求。


一些码农在客户那里泡久了以后,甚至可以随时顶岗应急。


用这套方法论研发出来的产品,从中小企业中来,又回到中小企业中去,贴地飞行,具有强大的自生长能力。


2015年1月16日,钉钉发布1.0版,此后以每两三周一次的频率快速迭代,逐步打开边界,把“移动办公”的定位扩展成为“企业组织数字化”,定义了一个新的产品品类。


到2016年4月,钉钉已迭代至2.8版本,现有的基本功能彼时已基本全有了。


至此,在目送钉钉诞生发展5个季度后,微信终于坐不住了,发布了企业微信1.0版。


张小龙起初似乎并不看好这条赛道,并未投入足够资源,团队人员偏少,产品迭代也慢。


在外界看来,腾讯此时推出企业微信,就像当年推出腾讯微博PK新浪微博,只是个形式大于内容的防守动作。


2017年12月,钉钉宣布用户数突破1亿,此时,企业微信面世已近2年,依旧不温不火,1亿是个心理临界点,微信开始重视钉钉带来的威胁,三个月后的2018年3月,微信使出大杀招:实现企业微信与微信消息互通,希望通过非对称优势终结战局。


但就像微信未能帮助腾讯新闻、天天快报击败今日头条,也未能帮助微视从抖音的铁幕下杀出一条血路,此时的钉钉已经成为品类代名词,技术、产品、用户优势都难以撼动。


第三方数据显示,钉钉在移动办公领域的活跃用户数已超过第2名到第10名的总和。


2018年5月,爆款文章《腾讯没有梦想》刷屏数日,文章第一句话:“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从2018年10月开始,马化腾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他在各种场合频繁谈论产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


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而阿里蛰伏多年开辟的赛道已穿出迷雾、横亘在前。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拿到了微信这张头等舱船票的腾讯猛然发现:阿里云已一骑绝尘,而钉钉的用户数正在奔2亿而去。


企业微信加快追赶步伐,却落后钉钉越来越远,在打通微信消息之后,又提前打出“王炸”:用微信朋友圈增援企业微信。


商家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直接发送营销消息穿透到消费者的微信朋友圈。


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这是牺牲微信的用户体验为企业微信输血,同时放弃了微信朋友圈的潜在广告收益,是发送条数受限的微商。


马化腾志在必得的产业互联网,在企业微信身上再次成为to C的流量‘引水工程’。


“钉钉无C端流量可引,专注于to B,用户留存率反而大幅高于所有对手,体现出了基于to B的差异化高粘性。


这种差异来自阿里的DNA传承,钉钉长成了阿里最熟悉的模样——基础设施。


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的不是钉钉这个APP,而是APP背后的底层能力。


钉钉开放了这套能力,推出了“专属钉钉”,任何机构都可以基于钉钉架构,打造专属于自己的APP,于是,钉钉成了一家可无限复制裂变的“APP工厂”。


只要客户需要,钉钉可以不要logo、不要名分,它可以“无我”。


一汽、中投、立白、百丽、东方希望、越秀地产、顺德农商银行……这些头部企业都已拥有自己的专属钉钉,这些APP长相各异,各自命名,但体内都流淌着钉钉的血液。


看不见的钉钉,背后是同样看不见的阿里云,“大隐隐于市”。


阿里云有300万客户,钉钉上有1500万企业组织,阿里云×钉钉,正在聚合资源和能力,发生系统性的化学反应。


在对标钉钉的过程中,腾讯再次暴露出“烟囱林立”的体制性缺陷,企业微信、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小程序、服务号、公众号……企业微信属于微信事业群,腾讯会议属于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两年前指出的问题依旧:“因为部门墙和数据墙的存在,腾讯做了非常多反复造轮子的事情,无法把技术架构抽象得更好来提升协同效应,也就意味着在技术上无法做深入。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C端流量的叠加可以掩盖“烟囱林立”的强制约。


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企业组织的数字化进程必然基于统一平台,不可能在多个APP之间来回切换。


大举进军视频号的微信已然在to C赛道上超载,腾讯需要尽快找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船票。


阿里之外:还蛰伏着另一个阿里,钉钉估值多少?在这波唱衰阿里的舆论中,自媒体最容易捕捉的一个点是,腾讯入股15%-20%的“三小巨”——京东、美团和拼多多,正在不同的业务方向上,对阿里形成“围剿”。


目前,三小巨的市值总和接近3000亿美元。


舆论就像墙头草,当初人们批评“腾讯没有梦想”时,“最像财务投资人的战略投资人”恰恰被作为腾讯的“罪状”。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刘强东、王兴和黄峥都牢牢掌握对企业的控制权,它们都有各自的鸿鹄之志和战略规划,并不会听命于腾讯,不太可能形成协同效应为腾讯全力而战。


”就投资财技而言,阿里表现不如腾讯,但阿里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多年来奉行“履带战略”,强调新旧业务之间的互相支援补给、生态协同和前瞻性布局。


事实上,阿里之外,还蛰伏着另一个阿里。


阿里旗下未上市独角兽们众多:蚂蚁集团估值1500亿美元,阿里云估值770亿美元(只计数据中心、公有云等IaaS业务),阿里本地生活服务300亿美元,菜鸟网络估值200亿美元……钉钉估值多少?至今是个谜。


对比美国市场上的同类产品,CRM工具Salesforce市值1650亿美元,hr管理软件Workday市值440亿美元,协同办公产品Atlassian市值440亿美元,视频会议软件Zoom市值440亿美元,企业通讯产品Slack市值180亿美元……在美股市场,市值300亿美元以上,且市销率(P/S Ratio)10倍以上的公司占比不到1/10,领衔的恰恰就是上述产业互联网公司,其背后的原动力,是奔涌向前的企业数字化浪潮。


哪怕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仍然只有极少数中国人知晓这些百亿市值公司的存在,这说明中国产业互联网仍处萌芽期,恰恰也说明了这条赛道前景广阔。


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已经让中国的企业、学校和政府习惯、依赖并享受在线化生存,移动办公、企业服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钉钉的用户数已经约等于美国的人口总数,且兼具以上美股公司的所有功能,假以时日,它的真实估值会是多少?有待市场用真金白银作出解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17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5
下一篇 2022-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