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是什么意思,揭秘这一词的历史典故

暴殄天物是什么意思,揭秘这一词的历史典故,第1张

暴殄天物是什么意思,揭秘这一词的历史典故 暴殄天物【出处】:《尚书·武成》【故事】:暴殄天物如今被用来形容随意浪费粮食,糟蹋东西,不知道爱惜。


此成语最早语出《尚书·武成》,原文是: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这句话的意思是。


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黎民百姓,天下所有窝匪都聚集在他那。


从这里理解,暴殄天物主要指商纣王残害百姓,但没有其它用意。


到战国后,韩非子在《韩非子·说林》中,有段话,是这样描述商纣王的: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不盛羹于土簋,则必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


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意思是,商纣王一次和他的大臣箕子吃饭,箕子看到商纣王使用象牙做筷子,就想到:既然用象牙筷子,那肯定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才能符合生活品味。


用了这么高级的餐具,那肯定不会只吃杂粮一类的东西了,而是要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肉,如此讲究也不会穿粗衣,短裤在草屋里面吃饭了,而是要穿着金锣绸缎在豪华的房子里享用。


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商纣王极度奢侈的生活,但读者从文中发现,纣王居然吃耗牛、大象、虎豹的肉,那真是残害万物生灵啊。


所以后来就用暴殄天物形容商纣王,残害万物生灵的意思。


但是3000多年前的商朝,到处是狼豺虎豹出没,耗牛大象遍地走。


人族为了生存,肯定没有如今的“保护珍稀动物”观念,那些动物对于人类就是粮食啊。


所以在那个时代,残害生灵确实算不上什么,不过后续文明发展了,商纣王对人类的残暴就延伸为对所有万物生灵的残暴,让这种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后来唐朝诗人陈子昂在《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中这样这道:契丹凶狡,敢窃边陲,毒虐生灵,暴殄天物。


就用暴殄天物形容契丹人的凶残,灭绝人性。


所以古时的暴殄天物还没有浪费粮食,不珍惜东西的意思。


直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这样写到: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


此时就有了糟蹋浪费,不珍惜之意。


如今社会物质精神文明极度发展,残害生灵的事就少了很多,暴殄天物就常用来形容浪费,不珍惜的意思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21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5
下一篇 2022-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