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3岁的小伙子小黄回忆说,他已经被鼻炎纠缠前前后后快2年了,之前其实都是好好的,就是2年前的一次感冒之后,虽然烧退了也不咳嗽了,可是鼻子却一直没好。
从那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鼻子就会发作一次。
又是喷嚏又是流涕,小黄别提多难受。
期间,他听很多鼻炎的朋友推荐,试过很多喷剂,但效果都一般。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做代购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款日本的鼻炎喷剂。
说是用了效果很好,使用后近一个月都没再发作了。
一听有奇效,小黄别提多兴奋,马上就下单来了一瓶。
还别说,刚开始用一段时间,效果是很好的,症状马上就止住了。
但是没过2个月,效果就又渐渐不尽人意了。
他想着,日本的东西总是好的,周围又那么多人在用,本着坚持可能会把病治好的想法,他又坚持用了一瓶。
但是,半年过去了,情况却越来越糟。
本来,只是早晚有鼻涕比较严重的,现在他整天都感觉鼻塞,还闻不到味道。
到医院检查,浙江省新华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吴建烽发现他鼻腔是充血状态,这是得了“药物性鼻炎”。
所谓的药物性鼻炎是指在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觉用药疗效越来越差,甚至原来的鼻炎反而愈用药愈加重。
患者会出现持续性鼻塞、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有时还会有头痛头昏等鼻窦炎的症状。
这种病非常难治愈,一旦患病,可能需要终身依赖鼻炎药物。
在仔细询问之下,吴建烽医师发现这和小黄使用的鼻喷药物和使用方式有关。
拿起小黄正在使用的这块日本网红鼻炎喷剂,吴医师发现这种喷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萘甲唑啉“这是一种二十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淘汰了的成分啊!”吴医师感慨,盐酸萘甲唑啉是一种肾上腺素类药物,的确可以用来收缩血管以缓解鼻炎症状,但因为它有会引发药物性鼻炎的副作用,所以一般都不建议患者使用。
鼻炎常用的鼻喷剂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收缩血管用来帮助通气的减充血剂(以下简称A药),如盐酸羟甲唑啉鼻喷剂,或者各类含有麻黄素的鼻喷剂;另一种抗组胺或者含有激素的鼻喷剂(以下简称B药),如常见的内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喷剂)、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剂)、辅舒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