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化的传播和兴起也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不少地方都开始想方设法的挖掘自己本地的独有文化,这一系列的行为为我们研究史实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这不我们都熟悉的三国,都被拿出来讨论一二了。
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三国中的三国非“魏蜀吴”莫属,但是随着历史研究的加进,就有人提出了质疑——我们看到的“三国,”就一定是正确的吗?真正的三国是哪三国呢?这个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的《三国演义》了。
在三国中,魏国在曹 *** 这一代还没有建国,一直到了曹丕的时候,才正式建国,吴国的名字是孙权称帝后建立的,也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就是在于刘备这个蜀国上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这个刘备本来并不是以“蜀”字称国的,刘备最初就是以振兴汉室为目标建立的国家,之所以会变成蜀国,是因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这本书中是以我们的曹魏为正统的,陈寿最开始虽然是刘禅的手。
然而到了蜀国被灭之后,又去做了魏国的臣子,身为人臣子,怎么能不以自己的国家为正统呢?在自己写的书里面否认自己的国家不是正统,跟否认自己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在作家的眼里正统是属于魏国了,那么身为前朝的汉朝怎么能不改个名字呢?这种做法虽然放在作者角度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对于后世造成的误导却是不可避免的。
刘备之所以敢一开始就打出“汉室”的名号,而不用像曹 *** 那样辛苦的还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首先一个原因就在于刘备他姓“刘,”姓刘放在现在其实没什么罕见的,但是早知道汉朝的国姓可是刘啊!当年刘备出山的时候就给自己弄得是刘胜后代这个身份,这点在魏国这个胜利者所撰的正史《典略》中是可以考证一二的。
传闻中的刘胜的儿子多达上百个。
等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岁月了,经历了这么多代人的历史,刘备一个从小丧父,跟母亲靠着小生意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有从何考究他到底是不是刘胜的后代呢?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在历史上留下了这么一笔浓重色彩的刘备已经为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还有一种说法是三国露了一国,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个三国中的“第四国”比蜀国还多了六年的寿命呢!我们看到的古文小说中的“公孙”这一姓氏就是这个国家的国姓啦,它就是燕国,位于辽东地带,在三国时期,辽东是一个偏僻又贫瘠的地方,不少官员都会想方设法的避开去那里上任,最终倒霉的是公孙度跑去了那里,等到战乱谁也管不上自己的时候干脆把胶东给建了国,最后把胶东半岛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这个国家之所以会灭亡还跟袁绍有些渊源,公孙度这个人倒是很聪明,心里清楚自己的分量有多少,就老老实实的守住自己的辽东没有再搞事情,一直到曹 *** 找上门来,想联合他对付袁绍的时候,公孙度这才出来蹦跶了两下,他本来想着可以等到曹 *** 和袁绍两个人斗个你死我活,他再在后面捡便宜。
但是一直到他死这个想法也没有实现过,然后经过他儿子砍了袁绍的两个儿子对曹 *** 示好和孙辈公孙恭的用心经营,等到他重辈的公孙渊到位后,这个时候燕国的国力已经有所增加了,于是公孙渊就开始膨胀的觉得自己可以把魏国打败了,高高兴兴的称了帝,然而等到魏国和蜀国的战争已经不怎么热烈的时候,直接被魏国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给灭了,公孙渊直接被人家活捉,就这样,这个国家的历史结束了。
三国最终的结局是迎来了新的朝代——晋朝,这个统一的新潮代并没有掩盖掉三国独有的风采,三国中的各种战争故事依然是我们到了现在还不厌其烦回去学习的真实案例,虽然众多的战争故事也就给我们在史实上更多的纷争和异议,但是在每次的讨论中我们都会学习到新的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