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作品中,主角要想练成绝世神功,必先打通任督二脉。
而打通了任督二脉,往往也就能成为一代大侠、武林盟主了。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任督二脉完全是作家虚构出来的,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这种练法。
但事实上,传统武术确实有具体的打通任督二脉之法,只是效果并没有小说中那样神奇。
本文根据心意拳前辈宝鼎所传的《内功十三段》,为大家做一简介。
书中的功法按照练功目标的达成与否,共分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锻炼不同的身体部位。
除此之外,还要对此部位进行抗击打训练,分为以手掌按揉、用木棒击打两步。
第一阶段锻炼部位的是小腹(丹田)。
身体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右手握住左手,两臂伸直,两手紧贴丹田。
然后闭息约二分钟,之后抬头意想正在吞下这一口气,用意送至丹田,然后两眼凝视丹田片刻。
两腿同时向前稍曲。
之后以五指轻轻拍小腹,拍毕,再蓄气一口,照前吞下。
如是三口,左右手松开,交叉收回腰间,仍还端立之式。
双手握住靠着肚皮,往下推揉数次,足跟提起,微颠数次后,以两手摩擦丹田,随擦随缓步徐行,愈多愈好。
过七日后,再增三口,仍照前法,增至九口为度。
这样练习一个月左右之后,用手掌按揉整个腹部肌肉,然后用散竹棒击打,以锻炼腹部抗击打。
按照第一阶段的练法练习一百天之后,接着练习胃口功和两肋功。
1. 胃口功:盘腿而坐,两手交叉抱住两肋。
之后闭息约二分钟,囫囵吞下,意想这口气到达胃口,然后凝视胃口片刻。
之后气用五指轻轻拍胃口。
如是者三次,九口吞毕。
双手交叉,收回腰间。
摩擦胃口,摩擦法同前;2. 两肋功:右足盘坐,左足向右伸直,右手搬左足尖,左手握成如意式伸直,口向右肩,闭息约二分钟,囫囵吞下,用意送至左肋,片时气下有声,目视左肋。
之后用手轻轻拍左肋。
如是三次,九口吞毕,摩擦左肋,摩擦法同前。
按照第二阶段的练法练习一百天后,接着练习心窝功和腔子功。
1. 心窝功:身体仰卧,两手伸直紧贴腹旁,如第一图。
闭口蓄气,含之约二分钟,囫囵吞下,用意送至方寸,片时气下有声,即时目视方寸,手足亦即向上竖起,用手轻拍方寸(心窝),如第二图。
良久,手足即下,再蓄气一口,照前吞下。
如是九口吞毕,摩擦方寸,摩擦法同前。
(其实就是静态仰卧起坐练习)2. 腔子功:双足盘坐,双掌叠起,掌心向上,置之胸前,如第一图。
闭口蓄气,含之约二分钟,囫囵吞下,用意送至腔子,片时气下有声,即时目视腔子,如第二图。
用手轻轻拍腔子。
如是三次九口吞毕,双手交叉,收回腰间,摩擦腔子,摩擦法同前。
到了第三百天,就要练脊背、顶门和两鬓了。
1. 脊背功:平身俯卧,头足与席平,如第一图。
闭口蓄气,含之约二分钟,囫囵吞下,用意送至背脊,片时气下有声,注意背脊,即时手足一并平起,悬于空间,唯腹部着席,如第二图。
稍顷放下,再蓄一口气,照前吞下,如是三次九口吞毕,用白布三尺,使用手上下摩擦背脊。
2. 顶门功:站、立、盘坐均可。
双手重叠,置之顶门,头项宜直,不可抬头,双目前视。
闭口蓄气,含之约二分钟,囫囵吞下,即时双目上视,注意顶门,如图。
再蓄气一口,照前吞下。
如是三次九口吞毕,双手放下,置之腰间,然后摩擦顶门,多擦为妙。
3. 两鬓功:立坐均可,头向左方歪斜,右臂向上微屈,掌心置左鬓,左手握拳,置之腰间,闭口蓄气,含之约二分钟,囫囵吞下,目斜上视,注意左鬓,如图。
再蓄气一口,照前吞下,如是三次,九口吞毕,右臂收回腰间,即用手摩擦左鬓,右亦如是。
而四百天后,按书中所说,练一百天的下部功,任督二脉就差不多打通了!下部功:盘足仰坐床上,腰向前微弯,双手搂睾丸如抱石状,如第一图。
闭口蓄气,含之约二分钟,囫囵吞下,用意送至睾丸,即时目视睾丸如第二图。
再蓄气一口,中照前吞下,如是三次九口吞毕,身体端坐,双手交叉,收回腰间,然后用手摩擦睾丸。
不过,打通任督二脉,还只是开始,因为那时候只是有气无力,所谓“气未到手也”。
所以要法照第十段,练毕,用散竹棒、砂袋棒打之,从右肩背打至手背指梢,又从肩内打至手掌心、指梢,打毕,用手处处揉之。
时用药水汤洗,以疏气血。
再以五花石,用手握之,不计其数。
左肩及手,仍准前法,功至百日,则从骨中生出力量。
练至数年,其臂腕指掌,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其特征也。
两臂功:双足盘坐,头向左方,膀臂向右伸直,手尖向上,左手置于右臂侧,如第一图。
闭口蓄气,含之约二分钟,囫囵吞下,用意送至右臂,气至时似觉蚁行,即时目视右臂,如第二图。
再蓄气一口,照前吞下,如是三次,九口吞毕,左手握拳置于腰间,右手向下移至前方,用力提起,摩擦右臂,愈多愈好!左亦如是,如同时练手功,手指向前。
两手功:如练右指,则左降右行;练左指,则右降左行。
姿势与练两臂功相似,只不过要指尖伸,直咽气与揉法相同。
经过以上六个阶段的练习,你就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脉了。
看过大家可能有些失望,但现实中的打通任督二脉之法就是如此简单。
也许有人会问:所谓打通任督二脉到底是练气还是练肌肉?比如,第一阶段,不过是深呼吸锻炼到了腹肌,却说是气充满的缘故;第三阶段练习的是类似静态仰卧起坐一类的动作,却说是为了使任脉之气充满;第四阶段是在锻炼腰背肌肉以及对其进行抗击打训练,却说这样是为了使督脉之气充满;最后一个阶段,只是简单的对手臂的抗击打训练,却说这一目的是为了使“气到手”,手握石头是一种对手部肌肉的握力锻炼,却说从骨中生出力量……虽然说是在练气,其实还是在练肌肉。
原因是古代科学不发达,当时的人对生理学、解剖学不甚了解,只知道通过锻炼可以提升身体素质,却不清楚这之后的科学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可见按照这一标准,锻炼全身肌肉+全身抗击打训练,就能打通任督二脉。
事实上,除了抗击打训练可能相差无几,就肌肉锻炼来说,很多现代格斗体系下的业余格斗爱好者,训练强度已经远超书中的练法——所以他们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