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43年前的今天在那个本该平静祥和的夏夜山崩地裂的灾难突然降临23秒的剧烈震动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几乎将唐山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夷为平地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使市区97%以上的地面建筑被摧毁,凤凰山下一片废墟。
新华社发24万多人失去了生命16.4万多人重伤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4204名儿童成为孤儿唐山大地震中,开滦煤矿医院在地震中全部倒塌。
这是北京装甲兵部队正在抢险救灾。
新华社记者 刘志伟 摄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被损坏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人民币……这是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在清理废墟。
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 摄一座城市的劫难使无数美满的家庭在一夜之间消失许多人用一生也无法抚平它带来的伤痛但人们选择勇敢面对与这场灾难展开了顽强的搏斗唐山大地震发生当天,一大批抗震救灾物资从上海运抵唐山机场。
新华社记者 韩晓华 摄今天,我们回顾三个故事愿你在读完之后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1抗震志气钢,我们勇往直前!在43年前的大地撕裂中矿工刘江失去了父亲钢厂工人冯林棣失去了2岁的儿子冯林棣所在的“王益元炼钢小组”中组长夫妇、老组长的三个孩子和两名组员也未能幸免家园颠覆破碎至亲阴阳两隔这些工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刻重振精神,站回生产一线掩埋父亲后刘江8月2日便回到矿上地震当天上午冯林棣就到达炼钢厂刘江说:“在家里待着不踏实,觉得矿上需要我们。
”冯林棣说:“有人说唐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就要证明,唐山并没有消失!”这是1976年唐山钢铁公司工人庆贺唐山大地震后炼出“志气钢”的场景。
新华社发矿上组织矿井排水突击队刘江主动报名与工友共同扛着沉重的水泵“走路都特别费劲但觉得干劲很足!”8月25日距离地震发生28天冯林棣永远忘不了那一刻唐山炼出了震后第一炉“抗震志气钢”2孤儿不孤唐山大地震后4204名孤儿成为无数人心中最揪心的牵挂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仅两个月孩子们要怎样长大?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资料图片:育红学校的负责人董玉国(右二)、保育员和孩子们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张彬 摄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上刻着董惠娟父母和兄嫂的名字时光荏苒地震孤儿董惠娟如今已是国内首位灾害心理学博士唐山师范学院教授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学专家董惠娟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入口与钟表雕塑的合影。
新华社发她也曾一直回避自己孤儿的身份直到在汶川地震灾区面对失去双亲而绝望失控的孩子时她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平静地告诉他们“我也是地震孤儿!”和董惠娟一样地震孤儿们在全国人民的关心下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为祖国倾注力量有的光荣入伍保家卫国、抢险救灾唐山大地震孤儿刘志刚(左)自邢台育红学校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唐山建筑陶瓷厂工作。
198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 摄 (1986年7月5日发)如何在失去亲人的生活中找回内心的力量重新建构现实与精神家园?董惠娟说:“那些用尽全力与生命最深的苦难战斗过的人会知道!”生活在唐山市育红学校的孤儿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
这是老师王子君星期日和孩子们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赵连升摄 (1986年7月5日发)3用一生来感恩张祥青是一名唐山大地震孤儿但他的记忆深处不只有痛苦资料照片:张祥青“那时解放军为我们救助建房、分发救灾物资,他们每天天亮来、天黑走,不吃一口我们的粮食。
”在汶川地震后的募捐现场已成为企业家的张祥青毅然捐出了1亿元2008年5月20日,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从河北省各地赶来的唐山地震孤儿们正在捐款。
当日,通过网络倡议、电话联系等方式,200多名唐山地震孤儿聚集到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孤儿献爱心的捐献活动。
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他的这句话“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建最好的学校、震不垮的学校!”感动了无数人1亿元即使是企业家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爱心张祥青说正是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在唐山大地震中解救了他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等村民,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
他们被誉为“唐山十三义士”。
2008年5月12日下午,宋志永和12位农民兄弟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他们主动来到灾情最重的四川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之一。
灾难也把唐山和汶川人民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唐山为汶川地震募捐总额接近4亿元数额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张祥青总说从废墟里站起来的唐山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1981年4月14日唐山市凤凰山下,震后搭建的简易房逐渐被拆除,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
新华社记者 于永甫 摄一座城市的劫难与重生包含着无数悲欢也见证着无比坚强从1976年开始唐山就马不停蹄开展了重建大地震10周年时唐山恢复重建工作初现规模这是1986年唐山大地震十周年后的唐山。
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 摄20周年时唐山逐渐繁荣起来这是1996年唐山大地震20周年后的唐山。
新华社记者 张小军 摄30周年时唐山变得更美有了大城市的样子这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后的新唐山。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40周年时唐山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2016年,河北唐山举办了第32届世界园艺博览会。
如今的唐山正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熙熙攘攘、蒸蒸日上一座崭新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沧桑与期盼巍然屹立于中华大地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景区夜色(2019年5月29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每年地震纪念日前后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下都会摆满鲜花一面面黑色的墙壁一个个烫金的名字印刻着太多心酸的故事凝结着难以忘却的记忆2018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2周年纪念日,人们来到唐山大地震纪念墙前,摆放鲜花,祭奠亲人。
新华社发(董钧 摄)那23秒的灾难已经过去43年了时间在让过去模糊的同时也让未来更加清晰2018年4月4日,一名市民在唐山地震纪念墙前悼念逝者。
新华社发(董钧 摄)今天我们为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变化感慨赞叹我们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由衷感佩我们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热泪盈眶当时光穿越厚重的历史“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原标题为《23秒,43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