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的目的有哪些_全方面解读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的目的有哪些_全方面解读竞品分析,第1张

竞品分析目的有哪些_全方面解读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领域。


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面的竞品分析是指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


这个分析提供了制定产品战略的依据,将竞品分析获得的相关竞品特征整合到有效的产品战略制定、实施、监控和调整的框架当中来。


(来自维基百科)大老板:运营君, 你看XX产品新上了一个功能, 看看我们要不要……你懂的!运营君:没问题,作为有节 *** 的产品汪, 我打算先去体验一下。


大老板:要什么资源尽管说, 我们就要追着对手打。


那个啥, 最好出一份竞品分析报告…… 有问题么?运营君:呃……竞品分析真是一个好东西,实乃产品经理居家旅行,出门招聘的必备神器。


但是很多小白刚接到竞品分析的工作时,肯定都跟运营君一样,感觉如临大敌,无从下手,每完成一次竞品分析报告,便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这酸爽……港真,竞品分析很难嘛?(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才没有,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看过运营君总结的这一篇!请查收此篇竞品分析修炼手册,从此领导再也不用担心你的竞品分析能力了。


话说,竞品分析到底应该怎么写呢?就这么几点,记住了!损色~竞品分析的目的?做竞品分析的目的不同,竞品分析的角度和方法也有所不相同。


所以,在出手做一份竞品分析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确竞品分析的目的。


竞品分析的目的最好集中,而不要分散,否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做出来的分析报告的效果似乎也不会太好。


一般来说,做竞品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了解市场看清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市场切入点。


了解对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时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


了解需求把握需求对应的功能点和界面结构,侧面了解用户习惯。


了解产品通过用户、专家评价以及个人体验,快速了解产品。


在确定竞品分析目的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查看一些所在领域的专业、分析类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领域内的专家是怎么看待行业发展,还能获取一些优质的观点和认知,拓展下看问题的角度,自此基础上更可以收获一些行业的数据和发展预测,同时这些信息能够让我们对行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些在初做竞品分析时极为重要。


那么这些信息该去哪里搜集呢?有几下几种渠道,可供参考:行业网站、咨询公司的行业报告、行业里的大V或者牛人的微博、博客、公众号,甚至还有知乎中关于相关行业的提问和回答。


通过各类行业社群了解行业整体概况,通过“打入竞品的用户社群”去了解特定竞品。


用户访谈、用户回访等环节中,与用户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这个环节里,一定要注意适度看待用户对产品的看法,与用户去聊产品体验的同时,不要忘了问问他们,是否同时使用其他同类产品,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长期使用竞争对手产品、关注对方员工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账号等。


这类信息通常会透露出竞争对手未来的发展方向及业务发展情况,官方论坛和公告板里有用户的声音、竞争对手的反馈方式、解决方案等等。


与行业有关的专业书籍、杂志等。


对竞品的考察是一个漫长而冗杂的工作,在资料搜集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如何选择竞品?并不是所有具有相类似功能的产品都会成为我们竞品分析的对象,在成千上万个同类型产品中,我们该如何找到最具“竞争力”的那几款呢?确定竞品分析对象的方法,是先全面后精选:“先全面”就是尽可能找到多的竞品和潜在竞品,以便对行业全面了解“后精选”是指聚焦关键竞品如果是比较主流、常见的产品,直接搜索关键词就会找到比较多的产品了。


因为主流产品都会认真地优化ASO,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在热门核心关键词能够被搜到,所以这个方面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是新的领域和行业,可以到这几个新产品发现平台去搜索看看。


Producthunt.com是新产品曝光平台的鼻祖,可以看到每天新产生的各种新产品。


Next.36kr.com36氪旗下的产品,是国内类似平台的追随者,更多国内的产品会在这个平台发布。


Mindstore.io爱范儿旗下的平台。


Today.itjuzi.com是IT桔子旗下的平台。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可以依靠关键字搜索来达到锁定竞品分析目标的目的。


比如,尝试做微信运营的竞品分析,我们可以先搜索“微信运营”,然后发现跟多与之相关的的关键词,如:运营推广、订阅号运营、运营理念、微运营、新媒体运营、粉丝运营等等。


再通过搜索“公众号”,可以得到涨粉、注册、登录、热门公众号大全等等。


通过一个关键词搜出来的信息,提取更多相关的关键词,再通过关键词继续搜索信息,再提取关键词,直到这些关键词能够形成一个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信息图谱,你就对这个领域大概有哪些东西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


另外,通过搜狗微信搜索,朋友圈搜索都是很好的信息补充,有的时候可以惊喜地发现到一些一般搜索引擎搜不到的东西。


(色不瑞兹)找到潜在竞品之后,再根据做竞品分析的目的,交叉比对出所要分析的关键产品,而后展开下一步,也就是竞品分析的核心部分。


竞品究竟分析啥?分析部分的内容,总共分为三个维度:综合类包括:产品定位、目标人群、需求解决、公司背景、市场背景等。


产品类包括:使用场景、产品核心流程、用户行为路径、核心用户、用户画像、用户构成、用户体验框架、交互体验、产品性能、商业模式、版本更新频率、产品更新方向、用户评价等。


运营类包括:产品数据(下载量、留存、活跃、新增、转化等)、推广模式(免费、付费、补贴)、推广渠道、ASO、SEO、运营活动、活动创意、文案分析、效果分析、成本估算、内容运营模式(UGC、PGC)、内容质量、内容更新频率、用户激励体系、种子用户运营、公众号运营、社群运营、公关PR新闻、百度指数、微博讨论量、用户满意度、整理统计推文点击率以了解用户对哪类内容感兴趣等。


竞品分析内容可以在这三个维度中游走。


当然,以上提到的内容,并不是全部都要出现在竞品分析当中,我们要注意,与产品核心流程相关的环节相对来说更为重要,比如电商产品,浏览和下单是最核心的流程,所以和浏览、下单有关的,如UV、跳出率、下单率、SKU、GMV就肯定会在电商产品中比较重要,需要标记为重点分析的维度。


(通篇都重点!)一份竞品分析的最后,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阅读报告人的体验,为了能够让他清晰地理解到你的观点,分析报告是一定要有结论的。


结论部分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就是切忌无结论和编造结论。


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分析报告读到最后,还要费尽心思的去猜测你的结论么?即便是分析对象情况复杂,分析结果不尽人意,“目前无法得出准确判断”也算是一个结论。


切忌无结论和编造结论。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分析的结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总结,二是对自己的行动建议。


(名言来自:沃茨基·硕德)第二点要注意:观点和描述不要过于主观。


尽管在竞品分析报告中难免掺杂一些个人体验、情感好恶,但是对于数据、观点描述方面的内容,要尽量客观公正。


比如对于某产品UI设计、文章排版风格的喜好程度,即便其中有主观因素,我们也要试着从客观方面去阐述,可能是色彩搭配的原因,可能是字号字色行间距更适合阅读的原因等等。


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主观描述,也可以用打分替代。


比如用0~10分对这个体验进行打分,这样就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不同产品更直接的对比了。


竞品分析只是了解产品的第一步,对产品功能背后的深层分析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


由此可见,如果再把“借鉴竞品”想成只是单纯的抄抄那么简单……我们就太肤浅了。


所以,从下一次的竞品分析开始,让我们摆正心态,放低姿态,来一次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博弈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34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6
下一篇 2022-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