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蓝军”可能逆袭整个行业

一支“蓝军”可能逆袭整个行业,第1张

一支“蓝军”可能逆袭整个行业 出狱后,他觉得翻身的机会到了,如果挖出并卖掉1万台 BB机,就发大财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10年中发生了太多变化,BB机早已成为过时的电子垃圾。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却能从侧面反映出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创新一定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所有的企业都在提创新,也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往往越大的企业,阻力越大;越小的企业,自我受限越大。


为什么高喊的创新往往“流产”?快消品营销,一定是先声夺人、先入为主。


谁率先抢夺市场、铺满渠道、占领心智,谁就将获得最大化收益。


2016年,我们与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谈合作,在我们拿出新品的设计思路和营销方案时,企业通知我们,方案要经过多个部门逐一沟通,全部通过后才可以试行。


一款新品从研发到量产本就需要很长时间,而这家企业有企划部、财务部、市场部、法务部、销售部等18个部门,这种各部门逐一沟通的方式,又会间接耽误近2个月的时间。


可以说,等到新品上市,黄花菜都凉了。


这家老字号已经有20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且成功上市,已经相当优秀了。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稳妥起见,详细审查方案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快消品的品类机遇稍纵即逝,冗长的管理体制不适合快消品创新。


事实也正是如此,从2008年到2021年,这家企业推出的快消产品,迄今没有任何一款突出重围。


2019年,蓝狙合作了几家小企业,原本以为小企业的创新没那么麻烦,后来发现小企业在创新上更是受限严重。


首先,小企业资金少。


任何一款产品的创新都需要新的研发、新的磨具、新的包材、新的设备来匹配,而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小企业资金有限,因此创新压力同样不小。


其次,小企业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多资金,担心新品类的创新即使做出来,也会推不动,市场营销难度大,心理上较为弱势。


最后,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太弱。


蓝狙合作的一些小企业客户,开发一款完全创新的产品,从定位到量产,在所需时间方面,有的长达1年多,最快也要4~5个月。


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喜欢跟风模仿,跟随大品牌以及热销品类,这样速度快、风险小,但却无法成就品牌。


所以,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创新上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


可每一个自然界的新物种,均具有独特的造型、名字、基因。


我们能记住的往往是新品类中的独角兽。


唯有创新,才能成就独角兽品牌。


一支“蓝军”就可能逆袭于企业而言,“蓝军”意味着突破自我的创新。


培养一支“蓝军”,就可能逆袭整个行业。


腾讯当年如果不是培养了一支创新微信团队,如今的社交行业,有可能江山易主。


微信的初创团队只有10个人,对于企鹅帝国来说,10个人微乎其微,但他们却把腾讯推向了互联网世界的宝座。


2010年的一天,主管QQ邮箱的张小龙看到了一款叫 Kik的 App,他觉得这种新兴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 IM会对 QQ产生威胁,于是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而马化腾很快回复了他,微信就这么开始了。


没想到,最终微信成了拥有10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巨头。


腾讯之所以能够抓住这次创新机遇,离不开马化腾骨子里对创新的支持。


马化腾收到邮件后,不到2小时就回复了张小龙,立即启动创新“蓝军”。


这种决策速度,不仅是在上市公司、大企业中极为少见,在中小企业中也不多见。


2015年,我在一家快消品咨询公司工作,当时看到微信公众号的崛起,于是我建议公司大力布局微信公众号。


但是公司老板对这种新事物不了解,因此,提出聚焦主业思路,对此不支持。


但是我认为新媒体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于是就偷偷运营,直到把一个公众号做到10万粉丝,才显现出惊人的媒体价值。


其间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因为老板战略、资金、人员不支持,单q匹马去做,错过了很多黄金机遇。


后来公司意识到新媒体的价值,再想做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的公司蓝狙的主业是食品策划,没有从事电商卖货,但是我觉得一家策划公司如果没有亲自 *** 作过卖货,是不具备实战经验的。


于是2021年1月,我们收购了一家社交电商企业,进行尝试。


这个新公司由朋友 *** 盘,不占用蓝狙太多精力,算是蓝狙发展的一支创新“蓝军”。


刚刚进入社交电商我就发现晚了一步,大量资本开始冲击社交电商,蔬菜价格低到0.01元。


作为一家小型的社交电商,生存压力较大。


3月底,我发现电商直播在快速崛起,于是又快速转型做拼多多电商和直播。


我们总共四个合伙人,其中只有一位张总了解社交电商和直播行业,还有两位没有相关经验,并且看不懂。


但是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机会,也是应对社交电商压力的新转型,于是就大力支持张总去 *** 作。


不懂的地方就交学费找老师,缺钱给钱,缺人给人,我甚至把公司的办公场地、人员、资金、设备,全部往这个项目上倾斜。


其间,也遇到很多不理解和争执,但我认为这些都是创新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会逐一沟通,说服不了就先保留意见,有风险我承担。


没想到只用了不到3周时间,截至4月17日,店铺就做到了日销量800单以上。


合伙人看到结果后,才信心倍增。


从营销策划到社区团购,再到直播电商,每一次转型都只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


新项目的发展,几乎每天都在变化。


有困难、有阻力,但是在创新面前,所有的困难都不能阻挡前进的脚步。


预计半年后我们的电商平台,每日自然销量会达到5000单以上。


这样的结果带给公司的价值是无穷的,我们不但拥有了另一份事业,还让策划团队具备了更多实战经验,同时可以推动公司所策划的产品的销售,可谓是一举三得。


“蓝军”需要领导打破常规的支持就像任正非所说,华为离倒闭只有3天。


任何企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如果马化腾没有这种意识,就不会果断支持张小龙。


企业越大,发展得越顺,往往越容易失去这种忧患意识,变得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而庞大臃肿的人事架构,往往会阻碍创新部门的发展;小企业往往又缺乏魄力和胆量,畏首畏尾,也很难让“蓝军”存活。


创新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企业发展的第三条腿。


在创新的路上,领导不仅要支持,还要敢于打破常规,像初期创业一样全力支持。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的罗布泊传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在全国人民的欢呼声中,中国第一颗原子d试爆成功。


自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英国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研制出核武器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资金和人才都很缺乏。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新中国的领导人还是毅然决然地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一批科学家隐姓埋名,最终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39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6
下一篇 2022-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